• 李世民管理日志/国学管理日志系列 潘竞贤 9787308079099 浙江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世民管理日志/国学管理日志系列 潘竞贤 9787308079099 浙江大学出版社

全新正版书,当天发货。如有套装书(或图片与书名不符),价格异常,可能是单本书的价格。

23.4 5.6折 42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竞贤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079099

出版时间2010-09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831830

上书时间2024-03-18

湘云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唐朝史家吴兢所辑纂的《贞观政要》,是古代中国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记载了唐太宗君臣之间政治、制度、人事、教诫、做人等方面的各种道理,是唐代以后历代君王治国的“必修科目”。我们从现代商业管理之道的角度对其加以重新解读,编著了这本《李世民管理日志》,目的就在于上面所说的为中国现代商业文明发展提供本土的文化资源,实现中国商业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作者简介
张兴龙(1972—)男,江苏连云、港人,文学博士,淮海工学院文学院教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都市文化与、传播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文、艺美学、都市文化学等方向研究。主、持并完成省、市等各类课题10余项,、先后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已经出版专著(编著)、《鲁伯特·默多克管理日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张瑞敏的、儒商智慧》(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胡雪岩管理日志》(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多部。
潘竞贤,管理学者。江苏群峰教育集团高级管理咨询顾问,苏州群峰企业家创新发展研究院国学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财经杂志《关注》主编。
著作有《行动力:卓有成效的行动指南》、《激发力:打造激情四射的团队》、《你该如何工作Ⅱ·技能篇》、《松下幸之助管理目志》、《李世民管理日志》(合著)、《你离梦想有多远》。
主编有经理人“六力”实战技能丛书、国学与管理系列丛书

目录
前言
一月 正身
  第一周
    星期一 存百姓
    星期二 正身
    星期三 不纵逸
    星期四 兼听则明
    星期五 守道
  第二周
    星期一 虞后患
    星期二 日慎一日
    星期三 积德义
    星期四 竭诚待下
    星期五 十思
  第三周
    星期一 择善从之
    星期二 人臣之责
    星期三 居安思危
    星期四 空杯之心
    星期五 明辨是非
  第四周
    星期一 志尚清静
    星期二 切勿独断
    星期三 变通和稳便
    星期四 极言无隐
    星期五 临深履薄
二月 内省
  第一周
    星期一 大事起于小事
    星期二 问道于哲人
    星期三 剖断如流
    星期四 以人为镜
    星期五 直言无隐
  第二周
    星期一 闻而能改
    星期二 赏杀慎重
    星期三 内省
    星期四 不以为忤
    星期五 自知
  第三周
    星期一 谏渐
    星期二 善善能用,恶恶能去
    星期三 勿初恶今袭
    星期四 不求自至
    星期五 勿对面穷诘
  第四周
    星期一 染以成性
    星期二 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
    星期三 切勿二三其德
    星期四 小益大损
    星期五 勿竭泽取鱼
三月 同心同德
  第一周
    星期一 不可姑息小人
    星期二 君臣同心同德
    星期三 良臣和忠臣
    星期四 不可操之过急
    星期五 坏事不能开先例
  第二周
    星期一 备豫不虞
    星期二 君臣之道
    星期三 好善要笃
    星期四 数战数胜而先亡
    星期五 戒奢从俭
  第三周
    星期一 同治乱,共安危
    星期二 须相匡谏,不避诛戮
    星期三 勿忘其身
    星期四 不忘创业艰难
    星期五 整体意识
  第四周
    星期一 以水投石
    星期二 礼遇下属
    星期三 退人以礼
    星期四 功在平时
    星期五 视下属如手足
四月 赏罚不可轻行
  第一周
    星期一 信任
    星期二 去除爱憎之心
    星期三 勿上启其源
    星期四 爱而知其恶
    星期五 委大臣以大体
  第二周
    星期一 积德、累仁、丰功、厚利
    星期二 提供锻炼机会
    星期三 善少亦足
    星期四 定位清晰
    星期五 悉景行,获善人
  第三周
    星期一 为官择人
    星期二 赏罚不可轻行
    星期三 才行俱兼
    星期四 以人为本
    星期五 非才莫举
  第四周
    星期一 了解下属
    星期二 期之以远大
    星期三 六正六邪
    星期四 至公之实
    星期五 尊师重道
五月 吉凶由己
  第一周
    星期一 见存百姓与割恩亡臣
    星期二 预立定分
    星期三 惟忠惟孝
    星期四 不墨守成规
    星期五 没三师
  第二周
    星期一 从教而变
    星期二 受谏则圣
    星期三 吉凶由己
    星期四 继体
    星期五 以德服物
  第三周
    星期一 不可勉为其难
    星期二 惜勤劳
    星期三 弘道在人
    星期四 礼乐庇身
    星期五 先得人为盛
  第四周
    星期一 度机分职
    星期二 日知不足
    星期三 胜情
    星期四 慎终如始
    星期五 防微杜渐
六月 扬人之善
  第一周
    星期一 人无常俗
    星期二 不作异端
    星期三 灾害不生
    星期四 常令相继
    星期五 在君礼之
  第二周
    星期一 公正
    星期二 慕善
    星期三 理国要道
    星期四 善善恶恶
    星期五 慎待小善小恶
  第三周
    星期一 扬人之善
    星期二 同德
    星期三 罚不致理
    星期四 善恶在于君
    星期五 勿上下通相疑
  第四周
    星期一 重赏轻罚
    星期二 无不可理之民
    星期三 罪己
    星期四 源浊勿望水清
    星期五 言而有信
七月 常怀畏惧
  第一周
    星期一 积累诚信
    星期二 着眼长远
    星期三 顺物情
    星期四 自节
    星期五 知足与不足
  第二周
    星期一 常怀畏惧
    星期二 谦虚
    星期三 神明玄默
    星期四 勿失德
    星期五 慎所好
  第三周
    星期一 好尧舜之道
    星期二 疾虚事
    星期三 不敢多言
    星期四 不可出言有所乖失
    星期五 戒慎
  第四周
    星期一 慎相悬
    星期二 不欲烦
    星期三 每事敦朴
    星期四 慎劳
    星期五 杜谗佞
八月 防怠防弊
  第一周
    星期一 恐心力不至
    星期二 近习
    星期三 与善上智之人
    星期四 好读书
    星期五 悔过
  第二周
    星期一 不处嫌疑之地
    星期二 直言己过
    星期三 积德累业
    星期四 勿持当年而已
    星期五 节俭于身,加恩于人
  第三周
    星期一 爱仰敬畏
    星期二 慎徒行文书
    星期三 防怠防弊
    星期四 修之于可修之时
    星期五 知其身之有失
  第四周
    星期一 重百姓苦乐
    星期二 有余力而后收
    星期三 解爱财
    星期四 勿贪鄙
    星期五 兢兢业业
九月 识前言往行
  第一周
    星期一 恐惧害命
    星期二 履忠正,蹈公清
    星期三 以德行、学识为本
    星期四 识前言往行
    星期五 勤道艺
  第二周
    星期一 以学饬情
    星期二 勤政
    星期三 养才育才
    星期四 勤学乃美德
    星期五 词理切直
  第三周
    星期一 惟在德行,何事文章
    星期二 忠于职守
    星期三 垂法将来
    星期四 惩革除弊
    星期五 富有求侍养
  第四周
    星期一 礼乐之作
    星期二 尊礼
    星期三 褒贤贬劣
    星期四 竭诚关爱
    星期五 除祸乱之源本
十月 无偏无党
  第一周
    星期一 垂笃义于将来
    星期二 务本
    星期三 抑情损欲
    星期四 吉凶在人
    星期五 欲天下富贵
  第二周
    星期一 用法宽简
    星期二 勿以天下奉一人
    星期三 勿谓无知
    星期四 勿辱士拒谏
    星期五 无偏无党
  第三周
    星期一 应言以行
    星期二 易事不劳
    星期三 与天下为画一
    星期四 奖惩与道消长
    星期五 慎先笑之变
  第四周
    星期一 近取诸身
    星期二 刻薄生百端
    星期三 以亡国为鉴戒
    星期四 守易取难
    星期五 利在称职
十一月 至公理天下
  第一周
    星期一 慎赦宥之恩
    星期二 令出必行
    星期三 取守有异
    星期四 积人
    星期五 勿自食其肉
  第二周
    星期一 勿骄逸懈怠
    星期二 不求虚名
    星期三 辩证的智慧
    星期四 至公理天下
    星期五 创业维艰,守成不易
  第三周
    星期一 怨气生离叛之心
    星期二 慎战
    星期三 以逸待人
    星期四 慎股肱无良
    星期五 治定制礼
  第四周
    星期一 坚守其事
    星期二 君思教化
    星期三 贤者适度有节
    星期四 使君臣常无懈怠
    星期五 敬以接下
十二月 大匠无弃才
  第一周
    星期一 宽大其志,平正其心
    星期二 恩威并用
    星期三 仁、礼、孝、恭
    星期四 借助外力
    星期五 集权、分权
  第二周
    星期一 亲疏并用
    星期二 博达
    星期三 设分悬教
    星期四 应务适时
    星期五 蓄势待发
  第三周
    星期一 借助外力
    星期二 任人与用人
    星期三 知人善用
    星期四 不求全责备
    星期五 不苛求文辞
  第四周
    星期一 远离谗佞之人
    星期二 用人之道
    星期三 人有所短,用其所长
    星期四 勿使能者多劳
    星期五 择善而用

内容摘要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魏徵、王硅、房玄龄、杜如晦等一班名臣贤士的“老板”,是如何知人善用、运用团队力量共同奠定“贞观之治”的盛世之基?面对百废待兴的泱泱大国,他又该怎样安民心、谋发展?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帝王治国之术对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们有怎样的启示?
本书通过《贞观政要》记载的李世民言行,以及李世民的治国方略,结合现代管理学思想,以通俗易懂的管理日志方式重现李世民的管理智慧。作者把“贞观之治”背后所隐藏的管理方法用现代语言重新梳理解读,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可供企业管理者借鉴的中国式管理思想。

精彩内容
 星期一
虞后患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
恃其富强,不虞后患。
——《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隋炀帝难道就厌恶自己的天下长治久安,不想让社稷江山世代长久,故意要施行像夏桀一样的暴政,以此弄得隋朝灭亡吗?他只是因为依仗国家富强,认为就没有后患罢了。
笔记唐太宗重提大臣劝诫他应该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意味深长:一是隋朝灭亡与统治者丧失忧患意识直接相关。隋炀帝之所以大兴土
木、肆意淫乐,正是他没有意识到国家终将因为他的行为而灭亡的危险。
二是正如中国道家哲学所言的“祸福相倚”,国家的强大本来更利于统治者实现长治久安。但是,一旦统治者忘乎所以,有恃无恐;那么,这种财富的积累就已经转变为一种巨大的祸患了。
三是唐太宗重提魏徵“居安思危”的谏言,不仅是对魏徵总结隋朝灭亡原因合理性的充分肯定,还是对自己应该时时保持忧患意识的一种提醒和自勉。
事实上,翻阅唐朝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唐太宗虽然身为显赫的皇帝,但是,其居安思危的忧虑感、危机感与一般皇帝的安逸显赫形成极其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这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对于当下遭受金融危机横扫之后的商界而言,其警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政治忧虑。
“后患之虞”来自于领导者自身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只有清醒地意识到市场竞争内在规律的领导,才可能真正从内心深处发现企业生存的危机。
同时,“虞后患”要求企业领导者能够以“祸福相倚”的道家哲学理念来看待企业的前期成绩,不要仅仅想到这是领导和团队的荣耀,更应该想到它可能同时也是一种阻止继续前进的枷锁。
星期:日慎一日若能鉴彼之所以亡,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毁阿房之广殿,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则神化潜通,无为而治,德之上也。
——《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如果能够借鉴隋朝之所以亡国的教训,思考我唐朝之所以能够得天下的经验,一天比一天谨慎,虽然有功德而不自恃骄傲。焚毁殷纣王的鹿台、宝衣,拆毁秦始皇的阿房宫,居住在宏伟的宫殿之中而心有危亡之惧,居住在简陋的屋舍里却感到安全,这样就能与天地的神明在冥冥之中相通,实现无为而治,这才是德行的最高境界啊。
笔记唐太宗能居安思危已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危机意识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由此形成“日慎一日”的危机感。
“日慎一日”的危机意识主要有如下几个深刻的内涵:一是“鉴彼之所以亡,念我之所以得”。为什要有危机意识?就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处于此消彼长、祸福相倚的阴阳转化之中。唐朝获得天下,正是建立在隋朝统治者放纵骄奢、毫无危机意识的基础上,这也意味着如
果唐朝统治者丧失危机意识,终将重蹈隋朝覆辙。
二是“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唐代以前的封建统治者,往
往把殷纣王、秦二世的覆灭作为警示自己的反面教材,唐太宗对此当然不会忘记。通过魏徵的进谏,他更加认识到,安稳太平的形势往往潜伏着可怕的危机,而置身于陋室之中,恶劣的环境往往能够激发人的斗志,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心里也才会感到安稳。如此深邃的历史眼光,对于贞观
之治繁荣局面的开创,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是“无为而治,德之上也”。中国道家哲学大讲“无为而治”,“无为”其实并非真正地去除“人为”,而是让人在掌握了自然规律之后,通过人的本质力量进行控制和驾驭,由此获得天下大治的局面,这才是德性修养的最高境界。
行动指南第一,把企业生存的危机感积累在日常生活行为上,尤其是在公司获得巨大成绩面前,更应该慎重考虑此后发展规划。
第二,“细节决定成败”。领导者日常生活中的谨慎行为,日积月累就是决定此后成败局势的细节。
星期三积德义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我听说,想让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树根生长得坚固;想让河流流得远,一定要疏浚河的源头;思虑国家的安定,一定要积累道德仁义。源头不深而希望它流得长远,树根不稳固而希望它生长得好,品德不深厚而希望国家安定,我虽然非常愚笨,但是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笔记魏徵对唐太宗进谏的“积德义”,其要义在于:一是把德义的重要地位看作木之根、河之源,德义对于一个人而言,不再是只属于君子才具有的高尚修养行为,而是决定个体生命意义的根本。
二是德义重在积累,木之根、河之源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广大,而在于补给树木之生命、河流之水量的不间断的、持久的积蓄能力,这正是小溪可以汇聚水流成为浩瀚江海的道理。
三是治理国家之道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相通,一个君王的道德仁义就是国家这棵参天大树之根、国家这条河流之源,根稳、源浚则国家必然昌盛。
行动指南领导要注重修炼品德仁义,这不仅仅是领导个人道德问题,还直接关系到整个团队发展的根本,没有员工希望在无德的领导之下工作。
领导还应该从公司生存的角度看待品德修养问题,不仅要求自己品德高尚,还要在任用选拔员工的时候,注意考察品德仁义。P009-012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