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友兰思想研究
  • 冯友兰思想研究
  • 冯友兰思想研究
  • 冯友兰思想研究
  • 冯友兰思想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冯友兰思想研究

10 1.7折 60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徐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柴文华 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5

幸福的爱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店铁8小五层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柴文华 编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4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86804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0页
  • 字数 4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冯友兰思想研究》作者冯友兰作为中国20世纪的重要哲学家和哲学史家,研究者众多,“冯学”成为近现代中国的一个重大课题。多年来在吸取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者们也进行了自己的一些研究,尤其集中在对冯友兰哲学、人类学、伦理学、中国哲学史及其方法论等思想的研究方面,现在把这些成果奉献给大家,希望能为“冯学”的研究添砖加瓦。
【目录】
前言
第一节哲学观
一、对哲学的规范
二、哲学的文化地位

第二节形上学
一、形上学的构造起点——经验事实
二、形上学的理论框架
三、对冯友兰形上学体系建构的反思

第三节哲学方法
一、寻求点石成金的手指头——逻辑分析方法
二、对西方哲学方法的阐释
三、冯友兰的方法论

第四节哲学人类学思想
一、理性人类学的概念系统
二、存在的理想状态及其进路

第五节人生境界说
一、意义的主体性原则
二、群体至上的理论倾向
三、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结合

第六节伦理观
一、伦理思想的缘起
二、伦理思想的基础
三、道德论
四、中国传统道德观
五、人生观及其伦理内蕴
六、分析与评价

第七节文化观
一、文化分析论
二、西方文化观
三、中国文化观

第八节中国哲学观
一、对中国哲学的总体看法
二、儒家哲学观
三、非儒哲学观

第九节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动态轨迹
一、参照系统的变迁
二、历史主义方法的演进
三、逻辑主义方法的深化

第十节胡适和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比较研究
一、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发展史
二、胡适、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学科现代化的贡献
三、胡适、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个性特征
四、对胡适、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评价

第十一节墨家观
一、早期墨家观
二、晚期墨家观

第十二节道家观
一、早期道家观
二、晚期道家观的转变
三、对冯友兰道家观的反思

第十三节名家观
一、名家的思想渊源与概念范畴
二、区分“合同异”与“离坚白”
三、“名”与“道”的联系

第十四节法家观
一、法家的界定
二、法家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法家的三派及其发展
四、法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十五节玄学观
一、早期玄学观
二、晚期玄学观
三、早晚期玄学观的比较研究
四、对冯友兰玄学观的反思

第十六节佛学观
一、中国佛学与中国人
二、禅宗——佛学中国化的最终结果
三、佛学观和人生境界说

第十七节朱子学
一、《中国哲学史》时期的朱子学
二、《新理学》对朱子学的继承和发展
三、《中国哲学史新编》时期的朱子学

第十八节阳明学
一、《中国哲学史》中的阳明学
二、《中国哲学简史》中的阳明学
三、与同时代中国哲学史家阳明学的简要比较
四、《中国哲学史新编》中的阳明学

第十九节教育观
一、教育实践与成就
二、教育观的内容
三、蔡元培、胡适、冯友兰教育观的比较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店铁8小五层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