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第2辑第2卷,总第4卷)董尚文✍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量大请联系客服享受团购价~专业文史书城,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36.89
4.7折
¥
78
全新
库存888件
作者董尚文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95921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平装
定价78元
货号3588371
上书时间2025-01-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选题特点有二:一是厘清课程思政理论注重与教学结合的实施方法探究;二是发掘专业课教学环节中课程思政教育的着力点,侧重专业课教学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呈现。
【内容简介】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而且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该书旨在反映我国高校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使各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理论成果,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探讨如何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关于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反思;二是关于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探究;三是关于课程思政教学的案例精选。
【目录】
1理论研究
3吴朝邦朱瑞瑞“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理论意涵与实践指导
15龙燕开展好大思政课叙事教学的内在机理、价值彰显和实践指向
25叶文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价值意蕴、逻辑理路与路径设计
34赵睿狄逸寅对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思考
48周楠王吉林陈鹏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
67实践探索
69张志强思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浅谈高校哲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以主干课程“中国哲学史”为中心
81范中天声乐“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热点及展望——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92杨中亚王继张龙刘龙飞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思政的意义、设计、实践与反思——以“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为例
105李文亮李宁课程思政视域下寓价值观引导于古文字德育教学新探
118焦浩留学生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原则与路径
128沈冬娜王健洁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与地域文化融合创新实践研究——以辽宁大连为例
135教案设计
137许明财潘晋船舶结构力学课程思政设计及实践探索
146邓辉孟庆昌张志宏黄文姬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力学课程思政建设与设计
157刘齐中国教育史课程思政建设的初步实践与展望——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
168李正君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历史学专业魏晋南北朝史教学策略探讨
178韩星赵宇鸾苏兰兰面向地理师范生的自然地理学课程思政研究
191赵哲冯星李虹萱王佳音“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原则与路径探索
199胡首龙赵延花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运用探究——以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为例
209冯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社会工作”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19陈发祥刘江芹汪媛媛章翠娟程玉风坚持三融合,培育拥有强大“内核”的时代新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创新实践为例
229王心怡以课堂对接未来战场,发挥心理育人实效
237观点撷英
239于有为杨思嘉程新宇让专业课教师承担起培根铸魂的使命——首届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摘】
今年上半年《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一件大事,就是在华中科技大学的领导和其他兄弟单位的协助下,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了首届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观点撷英部分,于有为、杨思嘉和程新宇以“让专业课教师承担起培根铸魂的使命”为题介绍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情况及部分与会专家的观点,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董尚文,男,1965年生,湖北潜江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先后于武汉大学获得哲学学士、法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一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要招标项目和*重要攻关项目的子项目各一项,主要代表作有《阿奎那存在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阿奎那语言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K. 拉纳的认识形而上学及其意义》(《哲学研究》2009年第6期)、《阿奎那的问题类型论及其意义》(《哲学研究》2013年第3期)等,目前正在主持托马斯?阿奎那《问题辩论集》的翻译与研究工作。
【前言】
导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20年,*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明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2022年,*等十部委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再到大思政课,体现了党的思政课建设理念和范式在不断创新。在大思政课的框架中,课程思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本卷理论研究部分收入了5篇论文。吴朝邦、朱瑞瑞的论文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理论意涵与实践指导。该文区分了思政课的讲道理与其他课程的讲道理之间的不同,主张这一论断厘清了思政课的本质,回应了认为思政课无实用功能及特点宽泛的质疑,有助于指导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思政课要注重“讲”的方式方法,要把思想讲深、把理论讲透、把理想讲活。龙燕针对“大思政课”理念,探讨了开展好大思政课叙事教学的内在机理、价值彰显和实践指向。该文认为大思政课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更进步的教育理念、更具价值的时代意图,可以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辐射作用,促使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大思政课叙事教学力图改变教育对象对思政课的刻板、单一印象,*大限度地发挥叙事教学的作用,通过还原真实案例影响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叶文璐研究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逻辑理路与路径设计。该文认为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契合了新时代探索“大思政”工作格局的要求,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应该关注目标协同、方式协同、方向协同这三大逻辑理路,从健全学校制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托“互联网 思政”创新、优化学校育人生态等方面着手,全方位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赵睿和狄逸寅对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了自己的思考,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四步法”,帮助专业课教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要点,即提炼专业知识点、运用思政内容、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育人功能。关于课程思政的评价问题通常被认为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之一,周楠、王吉林和陈鹏三位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的成果提供了一种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该研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出包括组织管理、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和学生成长5个一级指标,含16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继而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以及三级指标的层次排序,为课程思政评价提供了一种工具。本卷实践探索部分收入了6篇论文。张志强研究了哲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强调思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范中天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从文献数量、学科分布、期刊来源、研究机构、研究者和研究热点等方面,探讨了声乐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展望。杨中亚、王继、张龙和刘龙飞四位作者则对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思政的意义、设计和实践进行了研究与反思,认为体育理论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包括目标泛化、设计碎片化、反思不足、评价不实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方案。李文亮和李宁从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如何寓价值观引导于古文字德育这一具体问题。该文主张通过识字探义得仁信礼智之源,通过释字晓理寻颂德扬善之精,构拟笃行致远、知行合一的古文字德育教学新面貌。焦浩则独辟蹊径,研究了来华留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问题。该文以古代汉语课程为例,主张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建设应以中华优秀文化为主要维度,坚持文化自信和求同存异原则,挖掘中国智慧,展现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和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并以古鉴今,展示新时代中国各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沈冬娜和王健洁研究了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与地域文化融合创新问题。该文认为应用型高校应发挥驻地优势和实践特征,全面挖掘地域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注重将地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自觉地将二者贯通于应用型高校课程教学全过程。本卷教案设计部分收入了10篇论文。首先是两篇有关力学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践论文,分别是许明财和潘晋的《船舶结构力学课程思政设计及实践探索》与邓辉、孟庆昌、张志宏和黄文姬的《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力学课程思政建设与设计》。前者通过介绍我国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特别是我国海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引入船舶行业研究进展和特色产业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海军强国、深海战略布局,尤其是本校及校友的实际案例,增强学生代入感,使学生获得立体学习体验。后者则从育人目标、资源内容、实施策略三个方面给出了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并以流体力学课程为例,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课程思政理念相融合,创设以递进式问题链为牵引的“四融入六环节”思政教学设计,并给出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的具体路径与实施策略。接下来是刘齐关于中国教育史课程思政建设的初步实践与展望和李正君对历史学专业魏晋南北朝史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的探讨,后者主张结合魏晋南北朝史的特征开展课程思政,将国家大一统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等内容融入其中,此外还应充分结合历史学专业本科一年级新生的学情特征、“中国古代史”的课程特征以及课程思政的教育特征来改革教学模式,在夯实学生学科基础的同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随后是韩星、赵宇鸾、苏兰兰为共同作者的《面向地理师范生的自然地理学课程思政研究》,以赵哲、冯星、李虹萱、王佳音为共同作者的《“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原则与路径探索》,胡首龙、赵延花的《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运用探究——以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为例》以及冯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社会工作”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四篇论文。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社会工作”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一文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认识犹疑、学生缺乏认知敏感、效果评估和建设模式有偏差等问题,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下的民族社会工作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后是两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和“军人心理教育训练”课程思政的论文。陈发祥等作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教学应坚持“育心”与“育德”融合、教学与教改科研融合、课内与课外融合,采用PBL、TBL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并提出了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王心怡的论文从把准教学目标、厘清教学模块、深挖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军校心理学课程“军人心理教育训练”如何实施课程思政、发挥心理育人实效、评估心理育人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今年上半年《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一件大事,就是在华中科技大学的领导和其他兄弟单位的协助下,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了首届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观点撷英部分,于有为、杨思嘉和程新宇以“让专业课教师承担起培根铸魂的使命”为题介绍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情况及部分与会专家的观点,以飨读者。在此再次感谢各位与会的专家学者,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