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陶渊明集(精装)陶渊明,袁行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陶渊明集(精装)陶渊明,袁行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陶渊明集(精装)陶渊明,袁行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陶渊明集(精装)陶渊明,袁行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陶渊明集(精装)陶渊明,袁行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陶渊明集(精装)陶渊明,袁行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陶渊明集(精装)陶渊明,袁行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陶渊明集(精装)陶渊明,袁行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陶渊明集(精装)陶渊明,袁行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正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陶渊明集(精装)陶渊明,袁行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陶渊明集(精装)陶渊明,袁行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量大请联系客服享受团购价~专业文史书城,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42.11 6.2折 68 全新

库存888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陶渊明,袁行霈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69843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定价68元

货号3216344

上书时间2025-01-05

谁的人生不是客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陶渊明(463—538,或476—538),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其诗歌所涉及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陶渊明集》包括导读、原典、注释、旁批、点评五部分,带领读者欣赏陶集“情、景、事、理的浑融”“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的艺术特征,体悟陶渊明“安贫乐道”的人生准则与“崇尚自然”的哲学思考,理解他“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的思想。

【目录】 
导 读
一、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 2 )
二、陶渊明的诗歌及其艺术特征 ( 7 )
三、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 15 )
四、陶渊明的影响与意义 ( 17 )
五、陶集的版本 ( 22 )
陶渊明集
卷一 诗九首四言 ( 31 )
停云一首并序 ( 31 )
时运一首并序 ( 33 )
荣木一首并序 ( 36 )
赠长沙公族孙一首并序 ( 38 )
酬丁柴桑一首 ( 41 )
答庞参军一首并序 ( 43 )
劝农一首 ( 46 )
命子一首 ( 49 )
归鸟一首 ( 55 )
卷二 诗二十九首 ( 58 )
形影神并序 ( 58 )
九日闲居一首并序 ( 64 )
归园田居五首 ( 66 )
游斜川一首并序 ( 72 )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一首( 76 )
乞食一首 ( 78 )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一首 ( 81 )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一首 ( 82 )
答庞参军一首并序 ( 84 )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一首 ( 87 )
连雨独饮一首( 89 )
移居二首 ( 91 )
和刘柴桑一首 ( 93 )
酬刘柴桑一首 ( 96 )
和郭主簿二首 ( 97 )
于王抚军座送客(100)
与殷晋安别一首并序 (102)
赠羊长史一首 (105)
岁暮和张常侍一首 (107)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一首 (110)
悲从弟仲德一首(112)
卷三 诗三十九首 (114)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一首 (114)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117)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一首 (119)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122)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一首 (124)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一首 (126)
还旧居一首 (128)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一首 (129)
己酉岁九月九日一首 (131)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旱稻一首 (133)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一首 (135)
饮酒二十首并序 (137)
止酒一首 (164)
述酒一首(166)
责子一首(173)
有会而作一首并序 (174)
蜡日一首 (177)
四时一首 (179)
卷四 诗四十八首内一首联句 (180)
拟古九首 (180)
杂诗十二首 (195)
咏贫士七首(207)
咏二疏一首 (216)
咏三良一首 (218)
咏荆轲一首 (220)
读山海经十三首 (224)
拟挽歌辞三首 (241)
联句 (244)
卷五 赋辞三首 (246)
感士不遇赋并序 (246)
闲情赋并序 (255)
归去来兮辞并序 (263)
卷六 记传赞述十三首 (271)
桃花源记并诗 (271)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277)
五柳先生传 (284)
扇上画赞 (287)
读史述九章(290)
卷七 疏祭文四首 (300)
与子俨等疏 (300)
祭程氏妹文 (307)
祭从弟敬远文 (310)
自祭文 (314)
主要参考文献 (319)

【作者简介】 
袁行霈(1936—),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日文、韩文译本)、《中国文学概论》(有韩文译本)、《陶渊明研究》《陶渊明集笺注》《陶渊明影像》(有韩文译本)、《唐诗风神及其他》《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袁行霈卷》《学问的气象》《古韵新风》(袁行霈卷)、《论诗绝句一百首》等。另有《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四卷本(主编)、《中华文明史》四卷本(主编之一,有英文译本)、《盛唐诗坛研究》(合著)、《中国诗学通论》(合著)等。

【前言】 
导读节选
有的作家主要是以他的作品吸引读者,作家的为人和事迹并不为一般读者所重视;而有的作家,除了作品之外,他的为人和事迹也同样为读者津津乐道。陶渊明就属于后一类。他的作品流传至今的不过一百多篇,如果对他一无所知,只看这些作品,我们的兴趣会比现在差了许多。如果我们熟悉他的那些故事,如:取头上葛巾漉酒的故事,抚弄无弦琴以寄意的故事,任彭泽县令时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的故事,以及他力耕的生活情形,还有酒醉后说的那句话:“我醉欲眠,卿可去!”(《宋书·陶潜传》)将这些故事和他的作品结合在一起,便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出现在眼前。正是这个人连同他的作品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到南朝刘宋初期。在东晋建立后数十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渊明的出现,才使汉魏以来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人构筑了一个精神的家园。可以使他们守住道德的底线,拒绝虚伪和丑陋。他们对陶渊明的强烈认同感,使陶渊明成为一个永不令人生厌的话题。
一、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陶渊明(463—538,或476—538),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时就去世了。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门。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
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少年时代,“少无适俗愿,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六),便是那时生活的写照。他常说因家贫而不得不出仕谋生,这固然是实情,但也不能排除一般士人具有的那种想要建功立业的动机。“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就透露了这一消息。陶渊明入仕前期曾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辞职。后来江州召为主簿,他未就任。晋安帝隆安二年(398),陶渊明到江陵,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当时桓玄掌握着长江中上游的军政大权,野心勃勃图谋篡晋。陶渊明便又产生了归隐的想法,在隆安五年(512)所写的《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中说:“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俗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这年冬因母孟氏卒,便回浔阳守孝了。此后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安帝元兴元年(513),桓玄以讨尚书令司马元显为名,举兵东下,攻入京师。元兴二年(514)桓玄篡位,改国号曰楚。元兴三年(515)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入建康,任镇军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给晋王朝带来一线希望。于是陶渊明又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在赴任途中写了《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他的心情矛盾,一方面觉得时机到来了,希望有所作为:“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另一方面又眷恋着田园的生活:“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这时刘裕正集中力量讨伐桓玄及其残馀势力,陶渊明在刘裕幕中恐难有所作为。到了第二年即安帝义熙元年(516),他便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这年八月又请求改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馀日,十一月就辞官归隐了。这次辞去县令的直接原因,据《宋书》本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而他辞官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说出了更深刻的原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决地辞官隐居了。
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但心情仍不平静:“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其二)他在诗里一再描写隐居的快乐,表示隐居的决心,如:“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其九)“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饮酒》其四)这固然是他真实的感受,但也可以视为他坚定自己决心的一种方法。在后期他并非没有再度出仕的机会,但是他拒绝了。东晋末年曾征他为著作佐郎,不就。刘裕篡晋建立宋朝,他更厌倦了政治,在《述酒》诗里隐晦地表达了他对此事的想法。到了晚年他贫病交加,“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萧统《陶渊明传》)宋文帝元嘉四年,陶渊明去世前写了一篇《自祭文》,文章后说:“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这成为他的绝笔。死后,朋友们给他以谥号曰“靖节先生”。他的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了诔文,这篇诔文是研究陶渊明的重要资料。《宋书》《晋书》《南史》都有他的传记。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