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红9787511343178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4-01
  •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红9787511343178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4-01
  •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红9787511343178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4-01
  •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红9787511343178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4-0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红9787511343178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4-01

9 2.7折 32.8 八品

库存8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武志红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43178

出版时间2014-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2.8元

货号1523222837153350656

上书时间2024-12-25

万家信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前言

  序:拥抱你的不完美
  接纳自己!
  悦纳真我!
  或许,你常听到这类哲言,但你会说,这个道理我懂啊,可是,为什么对我没有用?
  因为,它们有一个前提——你首先得看到自己,而这相当不易。因而,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将认识自己这条路称为“少有人走的路”。
  之所以不易,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所谓的“自己”中,有太多黑暗、太多痛苦,我们不想面对。
  讲一个故事吧。
  前不久,我的来访者许哲结束了他在我这儿的长程咨询,他说:“终于好起来了。”
  许哲三十来岁,但他看心理医生的历史,却有近十年了。
  不过,好起来的那一关键时刻,却看似与心理医生无关。当时,他在看一个电视剧,剧中一人对另一人说:你骗得了别人,但你骗不了自己!
  这句很普通的话,却如闪电般击中了他,他感觉脑袋“嗡”地响了一下,无数感触与过往事件在他内心翻腾,并瞬间融合在一起,令他感到自己的内在与外部世界都刹那间变清澈了。
  是啊,他对自己说,你一直都想扮一个好形象给别人,可你骗不了自己!
  他说的好形象,即他一直都尽可能用百分百的努力,试着给周围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但其实,他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处于痛苦纠结中的人。他不能独处,因独处时会感到致命的孤独,这份孤独演化出虚无,让他窒息,让他觉得活着没有任何意义。然而,和别人在一起,他同样痛苦,因人际关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他都能从中看到别人对他的鄙视。
  并且,对别人的鄙视,他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就好像别人敌意的眼光——多数时候并非真的而是他以为的,会直接刺到他的心脏上。
  致命的孤独,与根本不能融入关系,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成为对他的双重绞杀,令他既不能独处,又不能进入关系。结果是,他选择了最低限度的人际关系——只与一个人交往。
  以前,这个人是妈妈;成年后,变成了初恋女友,她后来成为他的妻子。
  他的痛苦,多数时候不是那种尖锐的刺痛,而是钝痛,它散布在他人生中的每一时刻、每一角落,围裹着他,让他感受不到其他事物。
  这种钝刀割肉的痛苦,太难受了,所以当他二十来岁听到心理医生的概念之后,立即开始四处求医了。
  他自己在一个小城市,而国内有些名气的心理医生,多在大城市,他听说一个就去找一个,对这个失望了,就换一个。
  最后,他找到我,而在那个关键性治愈时刻发生前,他咨询我,已持续近两年了。
  绝非是电视剧中的那句话将他治好了,也绝非是我之前的心理医生都是庸医,而是这十来年的努力都很重要,而那个治愈时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那么,量变到质变,是如何发生的?
  许哲说,根本在于,他终于接受了自己的真实,即实现了那个所谓的“接受自己”。
  过去,他一直在否认孤独而不擅交际的真实的自己,他总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并且,他脑海中有一个完美的自己,他一直期待自己是那个样子。
  曾有几天的时间,他一度成为那样的完美男人。气质上有十足的雄性魅力,同时对别人又有高度的共情能力,可以凭直觉,清晰地捕捉到别人的感受与需求。并且,他可以自如地选择,或者满足别人,或者拒绝别人,或者支配别人,或者顺应形势……都是完全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有意思的是,不管他怎么做,他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完美的几天,让他体验到了天堂般的感觉,但更衬托出,他生命的其他时间,那些感觉是多么糟糕。这种落差尤其加重了他的痛苦:既然自己明明可以活出那么完美的感觉,却为何偏偏坠入地狱般的感觉而不能自拔?
  所以,他绝对不想要那种每时每刻都在袭击他的痛苦,而期待远离,并进入一种完美的状态。
  咨询的过程,特别是最后一年的咨询,就是对他的这些痛苦,作细致又深刻入骨的碰触与理解——大多数理解,都是他沉醉到自己的感觉中而完成的。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他常常怀疑自己能否好起来,并一次又一次地问我:武老师,我还有希望吗?
  但这个过程,正是传说中的“认识你自己”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累积的努力,终于等来关键性的时刻。“你骗得了别人,但你骗不了自己!”——这样一句哲言,让他实现了“接纳自己”。他明白,他一直不想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那样孤独、那样自卑、在人际关系中那样笨拙,于是渴望成为相反的、完美的样子。那份完美,其实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想让别人说,这个人真不错!
  可是,即便真的呈现了一个完美的外在,也只能是骗骗别人而已。
  这个“接纳自己”的时刻,像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但它其实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前面漫长的咨询,是在做“认识自己”的工作,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最终导致了“接纳自己”的关键性时刻的到来。
  像许哲这样的故事,在我这几年的咨询中一再看到。
  这本书的首次出版是在2008年初,而我是2007年下半年才开始正式做心理咨询,所以多数文章都是在做咨询前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体验,来自我自己读研究生时的抑郁症的自愈,它让我明白,深入地碰触自己内心的黑暗,而不是逃避黑暗去追求快乐乃至一个外在的好形象,是治愈之路。
  这几年的咨询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特别是,我的个案多数是超过一年以上的长程个案,其展现的人性的深度,常让我惊叹,让我越来越真切地相信,拥抱你真实的痛苦——假若你内心有这个,就是治愈之路,也是成长之路。
  无数哲人也论述过这一道理,如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的萨满依格加卡加克曾说:
  生命远非人智所及,它由伟大的孤寂中诞生,只有从苦难中才能触及。只有困厄与苦难才能使心眼打开,看到那不为他人所知的一切。
  所以,拥抱你的痛苦,这是成为你自己的必经之路。



导语摘要
 武志红编著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是一本心理自助书。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剖析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常见的一些对不完美现象的误解,因为这些误解,我们不接纳自己,由此自寻烦恼,不开心、不快乐,埋怨他人,埋怨自己的缺点,事实上,这些缺点,甚至自己经历的一些痛苦,都在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愈加坚强,愈加完美。

作者简介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已帮助成千上万的人收获幸福。
  曾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现为《心理月刊》专栏作家,网络视频节目《跟武志红学心理学》主讲人。
  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心灵的七种兵器》《七个心理寓言》《解读“疯狂”》《解读绝望》《梦知道答案》等,个人作品销量超百万册。



目录

Part 1: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
认识恶习:它一定曾让你获益
带着心理问题积极生活
心灵成长书吧:《克服焦虑》
Part 2: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越控制,越失序
对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越快乐,越悲伤?
超越挫折:变逆境为机遇
心灵成长书吧:《体验悲哀》
Part 3:愤怒是对愤怒者的保护
愤怒:你的力量之泉
向创可贴式的爱说“不”
如何与传销者谈话
“走饭”之死与快乐王子的“铅心”
Part 4:不要内疚,这世界没有绝对的清白
从承受内疚开始
你的欲望不是罪
自卑,只是因为缺乏爱
心灵成长书吧:《女心理师》
Part 5:恐惧告诉你什么对你更重要
无需战胜恐惧
好好活着是最好的想念
人生为什么会轮回?
温柔地对待你的疾病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心灵成长书吧:《关于坏人我们需要知道的一切》
Part 6: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认识自己
在关系的镜子前审视自己,理解自己
关上车窗,关上心房
我们为什么需要崇拜谁?
心灵成长书吧:《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Part 7:说出“我接受”,让心灵回归自由
学会接受自己
宽容自己,才能宽以待人
让你的身心重归流动
越懂黑暗,越相信光明
结语:给自己一个仪式,开始一段征程



内容摘要
  

  我们一直以为一些负面情绪,如坏习惯、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是不好的,甚至认为这些是不完美的,阻碍了我们成长,我们努力去避免和克服它们。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作者从新的角度、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这些坏情绪,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和正面意义。这些情绪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而且这些情绪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接纳它们,并要感谢它们让我们越来越坚强,体验更多生命的无限精彩。



主编推荐
  

  ★资深心理学专家、百万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武志红经典作品;
  ★全新的思考方向,告诉我们:负面情绪等不完美的一面在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阻碍我们成长的不是因为自身的不完美,而是你不肯承认你的不完美;
  ★请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因为正是这些不完美,使得你越来越强大,离梦想越来越近;
  ★百万青年推崇的心灵成长经典作品;全国高校积极收录图书。



精彩内容
 Part1 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坏习惯是一个人的人格的一部分,接受它才能更好地改变它。
“本来,昨天安排好了今天的工作,但忽然间不想干了,于是放纵自己,一整天在单位什么正经事都不做,只是晃着。下班了,没人指责自己,但自己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黑洞,真是可怕。”“我是个胖子,知道减肥的最有效方法是少吃多动。大多数情况下,我还能控制住自己,但情绪一低落就会敞开肚皮大吃一顿。于是减肥计划中止了,自己心里也充满挫败感。”“我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拼命工作,平时都挂在网上,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一遍遍地刷屏,哪怕眼睛发疼两腿发麻都不停下来。”…………“以上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点:当事人没有自控力,让坏习惯成了他们的主人。”广州朴实管理咨询公司的资深培训师何长明说,“在我近十年的培训生涯中,如何增强自控力是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增强自控力并改变坏习惯可以说是一门科学,”正在写关于自控力专著的何长明说,“与一般的理解不同,改变恶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不和恶习较劲,接受恶习。因为,积习就是你的本性,恶习代表着你内心的需要,你只有理解它并接受它,它才能得到最
有效的改造。”认识恶习:它一定曾让你获益“无论你现在怎么痛恨坏习惯,它一定曾让你获益。”广州晴朗天心理咨询中心的袁荣亲咨询师说,“认识坏习惯的这一特点,是改变它的第一步。”某私营公司的文秘小刘有一个坏习惯:什么文件她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会拼命做。譬如,公司周一开
了次会议,老总让小刘最迟周四交上整理好的会议记录。无论周一、周二时间多么宽裕,小刘都不会先完成这份记录。她是一天10次、20次地在电脑上打开一
个文件,但每写几个字就会停下来,一个字都写不下去。直到周三的下午,她才会对着键盘一通狂敲,如
果下午还没完成——这对小刘是家常便饭,她就会拖到晚上,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深夜一两点才下班。周四,她一定会一早就来到单位,红着眼睛、带着一脸的疲惫把会议记录交给老总。
小刘下了无数次决心,发誓要改变自己这一作风,但一年年下去,没有任何效果。
袁荣亲说,小刘知道这是一个恶习,但她一直没有想过这个恶习给她带来了不少好处。譬如,同事们都知道她是“加班大王”,这个称号传到老总耳朵里,老总也从不批评她做事拖沓。这些好处成了奖励,强化了小刘办事拖沓的习惯。
这个恶习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小刘的爸爸对小刘要求很高,上学的时候,每次她做完作业,她爸爸都要检查一遍,一发现差错,就会狠狠地批她一顿,斥责她不努力不认真。
最后,小刘发展出应对办法:熬夜到最后一刻才把作业完成。这样,即便爸爸检查出了错误,但因为知道小刘熬过夜,不仅不斥责她,反而会夸她用功。
在公司里其实也一样,老总是男性,面对老总就仿佛是面对老爸,小刘害怕老总斥责自己不努力,所以用了以往的应付方式应对老总。
“某一方式让自己在过去得到了很多好处,自己现在就会无意识地去习惯它、运用它。”袁荣亲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刻舟求剑’。”习惯是怎么形成的每一种习惯的形成都必然会经历以下这个循环:行为发生—得到奖励—强化如果这个循环只有一次,那么一个习惯不可能形成。习惯之所以形成,是因为一次次产生强化,让当事人产生了一个自动思维“如果我重复这个行为,可以再得到奖励”。
强化包括奖励和惩罚。如果重复某种行为,当事人得到奖励,那么他就会养成做这件事情的习惯;如
果重复某种行为,当事人得到惩罚,他就会养成不做某事的习惯。
譬如,把小白鼠放在笼子里,每当它走到笼子口时,就电击它。这样的次数重复多了,再撤掉电击,这个小白鼠仍然不敢靠近笼子口。这是一种负向的强化,结果就是让小白鼠不再做某种行为。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大量的这种例子。
一些人对做某些事充满了恐惧,原因就是他们在以前因为做类似这种事情时遭到过严厉的惩罚。
小张25岁了,还从来没有和女孩子谈过恋爱,他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在心理咨询室,他最终发现,原
来是他5岁时发生的一件很小的事情造成的。当年,他去邻居家摘了一朵花(很小的孩子是没有“偷”的概念的),但年轻的女邻居却闯到他家里,对他的父母大吵大闹,指责他是个“小贼”。以后,这个女邻居见到他也是一副鄙夷的态度。小张从此开始惧怕年轻女人,这种惧怕最终成了习惯并泛化到他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让他不敢和年轻女人打交道。
在小张看来,他不和年轻女人打交道是“有好处的”,因为可以避免年轻女人对自己的侮辱和指责。
但他忘记了,这是他很小时候的经验,那时候他没有能力去反击、去保护自己,理性地看待“偷花”这个指责。但现在他长大了,完全可以理性地面对年轻女人了。
不过,没办法,袁荣亲说:“人就是非理性的,人们都是根据自己过去有限的人生经验总结出自己的人生信条,这些信条发展出的自动思维左右了我们现在的行动。这听起来很荒诞,但这就是事实。”积习为何难改?
袁荣亲说,习惯其实就是个性的基础,而个性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从这一点看,可以说“习惯决定命运”。
某外资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庞先生说,他相信“习惯决定命运”这种说法。庞先生从小极其聪明,上学从来都是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在班级甚至年级名列前茅。但他说:“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选择让自己笨一点儿,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名列前茅,这样我就会形成努力的习惯,而不是现在的惯性思维‘我稍微努力就能做到最好’。一般聪明加努力的习惯,要远比聪明加不努力的习惯要好。”庞先生作过很多尝试,想培养努力的习惯,但一
直未能成功。积习为何如此难以改变呢?
北京大学心理系的钟杰博士说,最新的神经研究发现,每一个“积习”在大脑中都对应着一个神经回路。轻微的习惯,相对应的神经回路的“刻痕”也比较轻。持久的习惯,相对应的神经回路的“刻痕”也
比较重。并且,那些“刻痕”比较重的神经回路可以说有了独立的生命力,它们自己启动后,我们就会忍不住去重复相关的行为。那么,是不是说,积习就没有办法改变了呢?P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