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留庵诗文集(八闽文库)卢若腾,吴岛,庄唐义,叶钧培✍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量大请联系客服享受团购价~专业文史书城,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41.83
5.8折
¥
72
全新
库存888件
作者卢若腾,吴岛,庄唐义,叶钧培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95398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定价72元
货号3600915
上书时间2025-0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此书为“八闽文库”要籍选刊之第94种。系对明代金门籍名士卢若腾诗文集进行汇集整理点校。卢若腾,字闲之,一字海运(韵),号牧洲,又号留庵,别号四留居士,明代泉州府同安县浯洲(今属金门)人。崇祯年间进士,任兵部主事。明廷倾覆后,任南明弘光朝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等,矢志力挽危局,但大势难回,转而隐居著述。身后著作有《方舆图考》《浯洲节烈传》《留庵诗文集》《岛噫集》等。
本集收其诗文合为一集,诗以“台湾文献丛刊”之《岛噫诗》为底本,校以李怡来裒聚的《留庵诗文集》(“金门丛书”本);文以李怡来之《留庵诗文集》为底本,校以《岛噫诗》之附录、《金门志》、《金门县志》、福建省图书馆藏本等;并补录若干散佚诗文。书后另附辑佚之《浯洲节烈传》及卢若腾相关资料、著述考、年谱、参考文献等。此书为对明末金门名士卢若腾遗存诗文所做的最全收集与点校整理,是了解与研究卢若腾个人生平与文学成就的重要史料文献,同时也是研究明末遗臣抗击清朝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目录】
留庵诗文集目次
壹、留庵诗辑
一、五言古
失马
林子濩寄诗见怀,次韵答之
责子诗,次陶渊明韵
劝世
病马
遣马
识病
夜惊
多悔
荒芜
石言
咏史(三首)
…………
二、七言古
寄答蔡仲修,时与其友洪阿士
同避思山
观剧偶作
薄俗
甘蔗謡
听人解律
借屋
发冢
骆亦至将归锦田,以诗告别,次韵送之
眼孔篇
拗歌
哀烈歌,为许初娘作
【附】许初娘传
…………
三、五言律
门人林寿侯、升甫昆仲招游大
岩云塔院有赋
次韵答骆亦至
蔡生过我即别
次韵答庄友
赠鹭门林烈宇,次徐闇公韵(二首)
鲁王将入粤,赐诗留别,次韵奉和
浯中佳泉,蟹眼、将军与华岩而三耳。华岩地僻名隐,偶过瀹茗,赋以表之
旧马过门
秋日庚子答时人
…………
四、七言律
哭熊雨殷老师
同沈复斋、黄石庵、张希文游万石岩,次壁间韵
仲秋初登太武岩,次蔡发吾韵
【附】九日登太武岩 蔡守愚
哭曾二云师相
重游万石岩,次旧韵
林子濩别后见怀寄诗,次韵酬之,用相勉励“共保岁寒”(二首)
再赠林子濩,用前韵
次韵答卞生(其二)
次韵答庄伏之
庄伏之以诗赠别,次韵酬之
庄伏之梦余相过,作诗见寄,次韵答之
贰、留庵文辑
一、疏
参督辅杨嗣昌疏
参内使田国兴疏
辞浙抚疏
恳请专任责成疏
入浙境恭陈制胜要着疏
备陈东瓯匮乱情形请敕补要员疏
恳允便宜支饷以厚兵力疏
再恳更易督抚以惠地方疏
敬陈重权不可轻假误局贵能急收疏
敬陈不战屈人之着以为善后良图疏
泣陈失事缘由仰请圣明处分疏
上永历皇帝疏
募建太武寺疏
【补录】
敕印已领戒行有期,敬沥任事苦心,仰祈圣明垂鉴疏
二、序
丘钓矶诗序
【附】丘葵之辞聘诗及林子濩辩文
御史马伯庸与达鲁花赤征币不出 丘葵
辩文 林子濩
曾二云师奏章序
林子濩诗序
喜达集序
纪南书尚华集序
望山义盟序
浯洲节烈传自序
【附】浯洲节烈传序 王忠孝
…………
三、记
浯洲四泉记
重建孚济庙碑记
浯洲节烈祠碑记
重建太武寺碑记
观陈州守授阶敕命记
四、书
与刘宗周书
复黄石斋督师书
【附】黄石斋来书
谕柴允钦书
【附】柴允钦来书
再复谕柴允钦书
谕答王进书
【附】王进来书
复熊雨殷书
答熊东孺书
与张煌言书
【附】复卢牧舟司马若腾
书张煌言
又答张煌言书
五、杂文
傅象晋小传
赐进士湖广长沙府推官殉难赠太仆寺卿谥忠毅蔡公传
诰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云逵暨配诰赠淑人许氏行略
修筑后浦埭议
代延平王嗣子告谕将士文
附录
一、浯洲节烈传 吴岛辑佚
二、卢若腾相关资料
(一)隆武帝诏书 李怡来辑录
(二)方志传记 吴岛、叶钧培辑录
(三)卢若腾著述考
(四)卢若腾年谱简编 吴岛、叶钧培纂辑
参考文献
【文摘】
八闽文库总序 葛兆光 张帆
一
在传统中国的文化史上,福建算是后来居上的区域。
经历了东晋、中唐、南宋几次大移民潮,浙、闽之间的仙霞岭,早已不是分隔内外的屏障,而成了沟通南北的通道。历史使得福建越来越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唐宋两代,特别是在“背海立国”的宋代,东南的经济发达,海洋的地位凸显,福建逐渐从被文明中心影响的边缘地带,成为反向影响全国文明的重要区域。在七世纪的初唐,诗人骆宾王曾说“龙章徒表越,闽俗本殊华”(《骆临海集笺注》卷二《晚憩田家》,陈熙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第三六页),前一句说的是华夏的衣冠对断发文身的越人没有用,后一句说的是闽地的风俗本来就与华夏不同,意思都是瞧不起东南。但是,到了十五世纪的明代中期,黄仲昭在弘治《八闽通志序》里却说,八闽虽为东南僻壤,但自唐以来文化渐盛,“至宋,大儒君子接踵而出”,实际上它的文明程度,已经“可以不愧于邹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一七七册,齐鲁书社一九九六年,第三六四页)。
的确,自从福建在唐代出了第一个进士薛令之,而且晋江有欧阳詹,福清有王棨,莆田有徐夤、黄滔这些杰出人物之后,到了更加倚重南方的宋代,福建出现了蔡襄(一○一二—一○六七)、陈襄(一○一七—一○八○)、游酢(一○五三—一一二三)、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郑樵(一一○四—一一六二)、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朱熹(一一三○—一二○○)、蔡元定(一一三五—一一九八)、陈淳(一一五九—一二二三)、真德秀(一一七八—一二三五)等一大批著名文人士大夫。这些出身福建或流寓福建的士人学者,大大繁荣和提升了这里的文化,甚至使得整个中国的文化重心逐渐南移,也许,就像程颐说的那样“吾道南矣”(《宋史》卷四二八《道学杨时传》,中华书局一九七七年,第一二七三八页)。也就是说宋代之后,原本偏在东南的福建,逐渐成了中国重要的文化区域。
不过,习惯于中原中心的学者,当时也许还有偏见。以来自中心的偏见视东南一隅的福建,那时福建似乎还是“边缘”。虽然人们早已承认福建“历宋逮今,风气日开”(黄虞稷《闽小纪序》,撰于康熙五年,续修四库全书史部七三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二年,第一二七页),但有的中原士人还觉得福建“僻在边地”。像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一面承认“此州(福州)之才子登科者甚众”,一面仍沿袭秦汉旧说,称闽地之人“皆蛇种”,并引十道志说福建“嗜欲、衣服,别是一方”(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江南东道一二,中华书局二○○七年,第一九九一页)。所以,历史上某些关于福建历史、文化和风俗的著作,似乎还在以中原或者江南的眼光,特别留心福建地区与核心区域不同的特异之处,笔下一面凸显异域风情,一面鄙夷南蛮鴃舌。但是从大的方面说,我们看到宋代以降,实际上福建与中原的精英文化越来越趋向同一,正如宋人祝穆《方舆胜览》所说,“海滨几及洙泗,百里三状元”,前一句里所谓“洙泗”即孔子故乡,这是说福建沿海文风鼎盛,几乎赶得上孔子故里;后一句里“三状元”是指南宋乾道年间福建登第的三个状元,即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的萧国梁、乾道五年的郑侨和乾道八年的黄定,他们都是福建永福(今永泰)这个地方的人(祝穆《新编方舆胜览》卷一○,施和金点校,中华书局二○○三年,第一六三页)。
文化渐渐发达,书籍或者文献也就越来越多,福建文献的撰写者中不仅有本地人,也有流寓或任职于闽中的外地人。日积月累,这些文献记录了这个多山临海区域千年的文化变迁史,而《八闽文库》的编纂,正是把这些文献精选并汇集起来,为现代人留下唐宋以来有关福建的历史记忆。
二
福建乡邦文献数量庞大,用一个常见的成语说,就是“汗牛充栋”。那么多的文献,任何归类或叙述都不免挂一漏万。不过,我们这里试图从区域文化史的角度,谈一谈福建文献或书籍史的某些特征。
毫无疑问,中国各个区域都有文献与书籍,秦汉之后也都大体上呈现出华夏同一思想文化的底色,但各区域毕竟有其地方特色。如果我们回溯思想文化的历史,那么,唐宋之后福建似乎也有一些特点。恰恰因为是后来居上的文化区域,所以福建积累的传统包袱不重,常常会出现一些越出常轨的新思想、新精神和新知识。这使得不少代表新思想、新精神和新知识的人物与文献,往往先诞生在福建。众所周知的方面之一,就是宋代儒家思想的变迁。应当说,宋代的理学或者道学,最初乃是一种批判性的新思潮,一些儒家士大夫试图以属于文化的“道理”钳制属于政治的“权力”,所以,极力强调“天理”的絶对崇高,人们往往称之为道学或理学,也根据学者的出身地叫作“濂洛关闽之学”。其中,‘闽’虽然排在最后,却应当说是宋代新儒学的高峰所在,以至于后人干脆省去濂溪和关中,直接以“洛闽”称之(如清代张夏《雒闽源流录》),以凸显道学正宗,恰在洛阳的二程与福建的朱熹,而道学最终水到渠成,也正是在福建。因为宋代道学集大成的代表人物朱熹,虽然祖籍婺源,却出生在福建,而且相当长时间在福建生活。他的学术前辈或精神源头,号称“南剑三先生”的杨时、罗从彦(一○七二—一一三五)、李侗(一○九三—一一六三),也都是南剑州即今福建南平一带人,他的提携者之一陈俊卿(一一一三—一一八六),则是兴化军即今莆田人,而他的最重要的弟子黄榦(一一五二—一二二一)是闽县(今福州)人,陈淳是龙溪(今龙海)人。
正是在这批大学者推动下,福建逐渐成为图书文献之邦。庆元元年(一一九五),朱熹在《福州州学经史阁记》中曾经说,一个叫常浚孙的儒家学者,在福州地方军政长官詹体仁、赵像之、许知新等资助下,修建了福州府学用来藏书的经史阁,即“开之以古人斅学之意,而后为之储书,以博其问辨之趣”(《朱文公文集》卷八○,《朱子全书》第二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二○一○年,第三八一四页)。宋代之后,经由近千年的日积月累,我们看到福建历史上出现了相当多的儒家论著,也陆续出现了有关儒家思想的普及读物。大家可以从《八闽文库》中看到,这里收录的不仅有朱熹、真德秀、陈淳的著述,也有明清学者诠释理学思想之作,像明人李廷机性理要选、清人雷鋐雷《翠庭先生自耻录》等等,应当说,这些论著构成了一个历经宋元明清近千年的福建儒家文化史。
三
说到福建地区率先出现的新思想、新精神和新知识,当然不应仅限于儒家或理学一系。更应当记住的是,从宋代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心,逐渐从西北转向东南,一方面由于中原文化南下,被本地文化激荡出此地异端的思想,另一方面海洋文明东来,同样刺激出东南滨海的一些更新的知识。
我们注意到,在福建文献或书籍史上,呈现了不少过去未曾有的新思想、新精神和新知识。比如唐宋之间,福建不仅出现过谭峭(生卒年不详)《化书》这样的道教著作,也出现过像百丈怀海(约七二○—八一四)、沩山灵佑(七七一—八五三)、雪峰义存(八二二—九○八)那样充满批判性的禅僧,还出现过禅宗史上撰于泉州的最重要禅史著作《祖堂集》。又如明代中后期,那个惊世骇俗而特立独行的李贽(一五二七—一六○二),有人说他的独特思想,就是因为他生在各种宗教交汇融合的泉州,传说他曾受到伊斯兰教之影响,当然更因为有佛教与心学的刺激,使他成了晚明传统思想世界的反叛者。而另一个莆田人林兆恩(一五一七—一五九八),则是干脆开创了三一教,提倡“三教合一”,也同样成为正统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再如明清时期,欧洲天主教传教士“梯航九万里”,也把天主教传入福建,特别是明末著名传教士艾儒略(一五八二—一六四九)应叶向高(一五五九—一六二七)之邀来闽传教二十五年,从而福建才会有“三山论学”这样的思想史事件,也产生了《三山论学记》这样的文献。无论是叶向高,还是谢肇淛,这些思想开明的福建士大夫,多多少少都受到外来思想的刺激。最后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由于宋元以来,福建成为向东海与南海交通的起点,所以,各种有关海外的新知识,似乎都与福建相关,宋代赵汝适撰写《诸蕃志》的机缘,是他在泉州市舶司任职;元代汪大渊撰写《岛夷志略》的原因,也是他从泉州两度出海。由于此后福州成为面向琉球的接待之地,泉州成为南下西洋的航线起点,因而福建更出现了像张燮《东西洋考》、吴朴《渡海方程》、叶向高《四夷考》、王大海《海岛逸志》等有关海外新知的文献,这一有关海外新知的知识史,一直延续到著名的林则徐四洲志。老话说“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历史总有其连续处,由于近世福建成为中国的海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中心,所以,这里会成为有关海外新知识最重要的生产地,这才能让我们深切理解,何以到了晚清,福建会率先出现沈葆桢开办面向现代的船政学堂,出现严复通过翻译引入的西方新思潮。
甚至还可以一提的是,近年来福建霞浦发现了轰动一时的摩尼教文书,这些深藏在道教科仪抄本中的摩尼教资料,说明唐宋元明清以来,福建思想、文化和宗教在构成与传播方面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所以,在《八闽文库》中,不仅收录了谭峭《化书》,李贽《焚书 续焚书》《藏书 续藏书》,林兆恩《林子会编》等富有挑战性的文献,也收录了张燮《东西洋考》、赵新《续琉球国志略》等关系海外知识的著作,让我们看到唐宋以来,福建历史上新思想、新精神和新知识的潮起潮落。
四
在《八闽文库》收录的大量文献中,除了福建的思想文化与宗教之外,也留存了有关福建政治、文学和艺术的历史。如果我们看明人邓原岳编《闽中正声》、清人郑杰编《全闽诗录》收录的福建历代诗歌,看清人冯登府编《闽中金石志》、叶大庄编《闽中石刻记》、陈棨仁编《闽中金石略》中收录的福建各地石刻,看清人黄锡蕃编《闽中书画录》中收录的唐宋以来福建书画,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同意历史上福建的后来居上。这正如陈衍(一八五六—一九三七)在《闽诗录》的序文中所说“余维文教之开,吾闽最晚,至唐始有诗人,至唐末五代中土诗人时有流寓入闽者,诗教乃渐昌,至宋而日益盛”(《续修四库全书》集部一六八七册,第四一一页)。可见,《宋史•地理志》五所说福建人“多向学,喜讲诵,好为文辞,登科第者尤多”,“今虽闾阎贱品处力役之际,吟咏不辍”(杜佑《通典•州郡十二》),真是一点儿不假。
清代学者朱彝尊(一六二九—一七○九)曾说“闽中多藏书家”(《曝书亭集》卷四四《淳熙三山志跋》,《四部丛刊初编》集部二七九册,上海书店一九八九年,第六○一页)。千年以来的人文日盛,使得现存的福建传统乡邦文献,经史子集四部之书都很丰富,翻检《八闽文库》,就可以感觉到这一点,这里不必一一叙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福建历史上不仅有众多的文献留存,也是各种书籍刊刻与发售的中心之一。福建多山,林木葱茏,具备造纸与刻书的有利条件,从宋元时代起,福建就成为中国书籍出版的中心之一。宋元时代福建的所谓“建本”或“麻沙本”曾经“几遍天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侯忠义点校,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第一一六页),更有所谓“麻沙、崇安两坊产书,号称‘图书之府’”的说法(《新编方舆胜览》卷一一,第一八一页)。版本学家也许将它与蜀本、浙本对比,觉得它并不精致,但是,从书籍流通与文化贸易的角度看,正是这些廉价图书,使得很多文化知识迅速传向中国四方,也深入了社会下层。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朱熹在《建宁府建阳县学藏书记》中曾说到,“建阳版本书籍行四方,无远不至”,可当时嘉禾县学居然藏书很少,“学于县之学者,乃以无书可读为恨”,于是一个叫姚耆寅的知县,就“鬻书于市,上自六经,下及训传、史记、子、集,凡若干卷以充入之”。当地刊刻的书籍,丰富了当地学者的知识,也增加了当地文献的积累,甚至扭转了当地仅仅重视“世儒所诵科举之业”的风气(《朱文公文集》卷七八,《朱子全书》第二四册,第三七四五页),这就是一例。到了清代,汀州府成为又一个书籍刊刻基地,近年特别受到中外学者注意的四堡,就是一个图书出版和发行中心,文献记载这里“以书版为产业,刷就发贩,几半天下”(《咸丰长汀县志》卷三一《物产》)。所以,美国学者包筠雅(Cynthia J. Brokaw)《文化贸易: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堡的书籍交易》(刘永华、饶佳荣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二○一五年)就深入研究了这个位于汀州府长汀、清流、宁化、连城四县交界地区的客家聚集区的书籍事业,继承宋元时代建阳地区(如麻沙)刻书业,这里再一次出现中国书籍出版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福建书商群体。
可以顺便提及的是,福建刻书业也传至海外。福建莆田人俞良甫,元末到日本,由九州岛的博德上岸,寓居在京都附近的嵯峨,由他刻印的书籍被称为“博德版”。据说,俞氏一面协助京都五山之天龙寺雕印典籍,一面自己刻印各种图书,由于所刊雕书籍在日本多为精品,所以被日本学者称为“俞良甫版”。
从建阳到汀州,福建不仅刊刻了精英文化中的儒家《九经三传》、诸子百家以及《文选》《文献通考》《贾谊新书》《唐律疏议》之类的典籍,也刊刻了很多大众文化读本,诸如《西厢记》《花鸟争奇》和话本小说。特别在明清两代书籍流行的趋势和作为商品的书籍市场的影响下,蒙学、文范、诗选等教育读物,风水、星相、类书等实用读物,小说、戏曲等文艺读物,在福建大量刊刻。如果我们不是从版本学家的角度,而是从区域文化史的角度去看,这种“易成而速售”(《石林燕语》卷八,第一一六页)的书籍生产方式,使得各种文献从福建走向全国甚至海外,特别是这些既有精英的、经典的,也有普及的、实用的各种知识的传播,是否正是使得华夏文明逐渐趋向各地同一,同时也日益渗透到上下日常生活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呢?
五
《八闽文库》的编纂,当然是为福建保存乡邦文献,前面我们说到,保存乡邦文献,就是为了留住历史记忆。
这次编纂的《八闽文库》,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集成”,计划选择与收录唐宋以来直到晚清民初的闽人各种著述,以及有关福建的文献,共一千余种,这部分采取影印方式,以保存文献原貌。这是八闽文库的基础部分,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这是为了便于呈现传统时代福建书籍面貌,因而数量最多。第二部分是“要籍选刊”,精选一百三十余种最具代表性的闽人著述及相关文献,以深度整理的方式点校出版,不仅为了呈现历代福建文献中的精华,也为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第三部分则为“专题汇编”,初步拟定若干类,除了文献总目之外,还将包括书目提要、碑传集、宗教碑铭、官员奏折、契约文书、科举文献、名人尺牍、古地图等,我们认为,这是以现代观念重新汇集与整理历史数据的一个新方式,它将无法纳入传统的四部分类,却是对理解福建文化与历史至关重要的文献,进行整理汇集,必将为研究与理解福建,提供更多更系统的数据。
经历几年讨论与几年筹备,《八闽文库》即将从二○二○年起陆续出版,力争用十年时间,经过一番努力,打下一个比较完备的福建文献的基础。
当然,不能说《八闽文库》编纂过后,对于福建文献的发掘与整理就已完成。《八闽文库》仅仅是我们这一两代人的工作,还有更多或更深入的工作,在等待着未来的几代人去努力。无论从旧材料中发现新问题,还是以新眼光发现新材料,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而又对前人的工作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还是朱熹写给陆九龄的那句广为流传的老话:“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用旧的传统融会新的观念,整理这些纵贯千年的历史文献,也就无论“人间有古今”了。
正 文
壹、留庵詩輯
一、五言古
失馬
吾從大夫後,徒行疇云可。貧來出無輿,款段僅未跛。人馬頗相稱,出入遵道左。官軍昨南征,括馬忽及我。此非絶塵足,奚堪載驍果。兼無致遠力,五石詎能荷?奪我代步資,立意殊瑣瑣。榮辱本無關,失馬固非禍。吾老當益壯,習勞未敢惰〔一〕。安步以當車,達觀理自妥。輿馬日相逢,對之無懡。
【校勘記】
〔一〕‘勞’,李本作‘習’。
林子濩寄詩見懷,次韻答之
去秋把君臂,芝蘭欣同趣。裘葛忽更非,江雲隔渭樹。幽人嘆索居,形影相談吐。況乃嬰疾病,杜門惜跬步。翹望古人來,風波不可渡。近傳胡兒馬,遠避漢人戍。日夕舟楫通,不妨任去住。遺我詩百篇,何如一惠顧?
責子詩,次陶淵明韻〔一〕
里中細人從軍,其父咆哮無忌,感而賦此〔二〕。
臧穀均亡羊,達人考名實。世亂重干戈,空復事紙筆。嗟予及衰憊,孑焉寡儔匹。爾力幸方剛,克家貴擇術。所見鄰里人,從軍去十七。各各庇阿翁,睚眦人股栗。爾猶讀父書,定知是蠢物。
【校勘記】
〔一〕‘陶淵明’,李本作‘陶靖節’。
〔二〕‘賦’,李本作‘作’。
勸世
莫涎他人田,莫覬他人屋。涎田爲種穫,覬屋圖棲宿。人生如寄耳,修短安可卜?一物將不去,底事空勞碌。況奪人所寶,内外咸怨讟。或云田屋在,堪作兒孫福。豈知機心萌,已中鬼神鏃。縱使營置多,終當破敗速。但看已前人,後車勿再覆。
病馬
入門作病人,出門騎病馬。可堪貧如洗,兩病都著啞。我馬不能言,主人筆代寫。所病病在饑,消瘦剩兩踝。無復霜雪蹄,遲遲行其野。感主相憐意,垂鞭不忍打。他人富芻粟,食多恩恐寡。願守主人貧,忍饑伏櫪下。
遣馬
久矣勞爾力,不能充爾食。爾意亦良厚,忍饑依我側。我貧日以甚,爾饑日以逼。中夜聞悲鳴,使我心悽惻〔一〕。我無媚俗骨,宜與窮餓即。忍併爾軀命,市我弊帷德。贈將愛馬人,剪拂生氣色。努力酬芻豢,馳驅盡若職。道途倘相逢,長嘶認舊識。
【校勘記】
〔一〕‘我’,李本作‘人’。
識病
稚子愛弄影,翻爲影所弄。凡事因應間〔一〕,亦如形影動。影雖有起滅,形本無迎送。寂感皆自然,體用並空洞。一念涉安排,諸緣齊鬬鬨。説與才智人〔二〕,須識此病痛。
【校勘記】
〔一〕‘間’,李本作‘問’。
〔二〕‘才’,李本作‘方’。
贰、留庵文輯
一、疏
參督輔楊嗣昌疏〔一〕
兵部武庫清吏司主事臣盧若騰謹奏:爲輔臣失告君之正,舉朝疎叛道之防,特懇聖明嚴禁將來,以醒人心,以維世道事〔二〕。
臣於本月初六日閲邸抄,見督師輔臣楊嗣昌祈年一疏,不覺愕然駭嘆曰‘異哉’。稽歷前史,未有身爲輔弼大臣,而盛侈佛經之神應以獻其君者,乃於今日見之乎?計臺省諸臣,必有倡言其失〔三〕,以爲溺邪背正之防者。不謂半月以來,竟爾寂寂,臣於是不忍不言矣。臣聞君相不言命,君相所以造命也。水旱之災,堯湯不免,而人事克盡,則乖沴自消。伏見皇上軫念民艱,焦勞罔懈,蠲賦緩徵,賑錢濟米,積禱雨之誠,行捕蝗之賞,虔修人事,不一而足。輔臣以皇上人事爲已盡乎?則普天之下,雨降蝗絶,皆當歸之皇上之德,而不宜使華嚴經分其功。如以爲未盡乎,則嘉謀入告,宜有以仰佐皇上之高深者,奈何徒以一卷華嚴經了事也?誦經而致雨殺蝗,即偶有其事,斷不宜確信其理。即民間有行之者,亦祇付之不論不議,而何至以輔臣之尊、按臣之重,爲之檄傳,爲之刊布,且爲之奏聞,以博大其説也〔四〕?華嚴經果爾神應,將誦之而並可以滅寇滅虜,以爲宋之閉門修齋誦經者解嘲乎?恐未必爾矣。輔臣原疏有云:‘河北、山東,俱苦旱魃,祈年誦經,非涉怪誕,敢具奏聞,少寬至尊南顧之萬一。’是勸皇上廣華嚴之傳於河北〔五〕、山東也。幸皇上明並日月,不行其説;設復行之,正恐至尊南顧之憂方大耳。何也?事之相類者,氣一動則易滋;術之移人者,勢過盛則難返。今白蓮無爲之教,煽惑愚民,所在藴積,若以佛經之靈驗,爲之證佐,使之吠聲而起;更以朝端之信崇,爲之倡導,使之望表而趨,左道繁興,深根固蒂,將來禍患,必有更甚於旱蝗者,烏可不爲寒心哉?臣不避忌諱,直攄戇愚,竊謂憂民一念,雖可爲輔臣諒,而怪誕二字,萬難爲輔臣寬也。往者即不深求,將來者所宜預杜。伏懇皇上嚴敕中外大小臣工,凡不根據聖賢經傳,不關繫切實經濟,而以荒唐詭異之談冒昧入告者,必以誑上誣民之罪罪之。則道德一,風俗同,而太平之業可以垂之永久矣。臣無任激切惶悚,懇祈待命之至。爲此具本,謹具奏聞〔六〕。
崇禎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具奏。聖旨:‘已有旨了,盧若騰瀆奏沽名,姑不究。該部知道。’〔七〕
【校勘記】
〔一〕此疏文獻本未收,今據李本,並以民國十年《金門縣志•文徵》相參校。
〔二〕‘道’,民國十年《金門縣志•文徵》作‘運’。
〔三〕‘倡’,民國十年《金門縣志•文徵》作‘昌’。
〔四〕‘博’,民國十年《金門縣志•文徵》作‘張’。
〔五〕‘勸’上,民國十年《金門縣志•文徵》有‘明’字。
〔六〕‘爲此具本,謹具奏聞’,民國十年《金門縣志•文徵》無。
〔七〕此段注文,民國十年《金門縣志•文徵》無。
參内使田國興疏〔一〕
原任武庫司郎中、今浙江巡視海道布政使司右參議兼按察使司僉事臣盧若騰謹奏〔二〕:爲直糾不法内臣事。
臣於七月廿九日辭朝領敕,給兵部良字勘合,繇水程前去浙江到任。自北直、山東,所過廬舍坵墟,傷心慘目。所幸今秋頗熟,餘糧棲畝。因念陛下日施寬恤之政,使内外臣子守法奉公,而無貪婪殘暴之政,即復覩富庶之舊易易耳。八月二十四日抵臨清州東閘口,方欲泊舟,忽有内員彎弓放彈,率百餘人,擁舟狠打,轎傘俱碎,家人衣服,罄被搶散。時有赴任南京工部主事臣陳以逵,泊舟相連,亦被打搶。臣倉皇問故,據内員稱:‘奉欽差往南,見帶船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