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浮生六记(全译全注精装版,冰心奖获得者、青年女诗人徐小泓柔情译述)沈复,徐小泓,创美工厂出品✍一位女诗人眼中的《浮生六记》,全本全译全注,至真至情至美!女诗人徐小泓与芸娘心意相通,字字哀婉,句句柔情!鲁迅、林语堂推崇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购物满188元可开发票~专业文史书城,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15.35
3.9折
¥
39.8
全新
库存888件
作者沈复,徐小泓,创美工厂出品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43132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精装
定价39.8元
货号2110604
上书时间2024-12-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1.一位女诗人眼中的《浮生六记》,女诗人徐小泓与芸娘心意相通,跨时空解读千古爱情,字字哀婉,句句柔肠!所有版本中具有女性柔情特质的一本!
2.青年女诗人徐小泓曾获冰心文学奖、《诗林》年度优秀诗歌奖,六年潜心研读考证《浮生六记》原作,与芸娘心意相通。
3.全书配以多幅精美彩图,真实还原“吃粥”“赏月”“种菊”“花屏”“欢聚”等文字情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青年女诗人徐小泓深情序言“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另特别收录“沈复生平记略”。
5.全书译文以24句古典诗词为标题,古风唯美,诗意盎然。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一泓秋水照人寒
•画眉深浅入时无
•沧浪小轩闺中乐
•情到深处无怨尤
•早岁哪知世事艰
……
6. 以1932年上海开明书店为底本精校,并参考以下版本:
1878年,上海申报馆的《独悟庵丛钞》本
1906年,《雁来红丛报》本
1915年,上海进步书局的《说库》本
1924年,俞平伯校点的北京枫霜社本
1939年,上海西风社林语堂所译汉英对照本
7.《浮生六记》第二卷《闲情记趣》的《童趣》已入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8.新增425条注解,译文优美传神,插画精美生动。无需古文基础,你一定能读懂原文!
9.至真至美、至情至性的古典美文!看沈复和芸娘的浮生若梦,叹尘世生活的欢乐哀愁。让年轻人正确认识爱情和对待生活!
10.本版为精装彩图典藏版,附赠精美书签
•选用瑞典进口内文纸,白度特调,舒适护眼
•硬壳精装,烫黑 烫银工艺,品质高雅
•环保生态标签认证
•读经典,就选创美工厂版本
11.《浮生六记》问世两百余年,流传至今已成经典,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鲁迅、胡适、林语堂、季羡林等大师推崇备至,汪涵、胡歌、李现推荐!
书中名句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人珍我弃,人弃我取。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内容简介】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写作的自传散文,共六卷,依次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全书记录了沈复及妻子陈芸闺中两情相悦、举案齐眉的平凡生活、坎坷际遇,以及各地的浪游见闻。全书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浑然天成,独树一帜,向来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视。其真言述真情,从不刻意造作,流传至今已成经典,有“晚清小红楼梦”之称。
【目录】
译文
代序 01
沈复生平记略 06
卷一 闺房记乐 001
卷二 闲情记趣 045
卷四 浪游记快 067
卷三 坎坷记愁 097
原文
卷一 闺房记乐 147
卷二 闲情记趣 173
卷三 坎坷记愁 187
卷四 浪游记快 209
【文摘】
人生若只如初见
我叫沈复。苏州人士,家父谋得一官半职,官宦之家又时值乾隆盛世,家境还算殷实,素日里也是衣食无忧。立足于沧浪亭畔的家中,每每读到苏东坡的诗句“事如春梦了无痕”,便觉感慨,万分感念上天厚待。人生短短,红尘滚滚,那些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我想,如若我不动笔墨记下那些回忆,那也太辜负上苍的恩宠厚爱了。
其实我想写的,还是我和芸儿的故事。就如同我们启蒙时期就得熟读成诵的《诗经》,也是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雎》来做开篇之作,可见自古以来,凡人都还是逃不开一个“情”字。只是,我自幼家里宠溺,少年时也没怎么好好地研究学问,这笔墨一落,难免君子之士有所挑剔,就好像嫌弃一面使用过的脏镜子不够明亮。但我实情实录,也算是我对芸儿这一路走来的情感寄托,也是有感人之处。各位看官,还望多多海涵,请随我来,偷得浮生半日闲,让我与你讲讲这些故事——
在我幼年时,曾有过一段娃娃亲,定的是金沙的于氏。但无奈缘浅,于氏在八岁时就不幸去世了。有时候我也会猜想,未过门的她长大后会是什么模样。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因为,我很快遇到了我一生所爱。
那年,我十三岁。
芸儿也是十三岁,但大我十个月。她是我舅舅心馀先生的女儿,随父姓陈,字淑珍。自小聪慧,开始学说话时,听别人讲一遍《琵琶行》,就能出口成诵。四岁那年,她的父亲去世了,只剩母亲金氏和弟弟克昌,家道破落,无所凭依。芸儿年纪稍长,便习得一手好女红,常常揽得些针线活。那时,一家三口都靠她十指操劳过活,甚至连弟弟克昌的学业也没停下,学费也是靠芸儿的女红所挣。
一天,芸在书簏中得到一册《琵琶行》,一翻,原来都是幼年所记,便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照来认,这才开始了识字。从此,在做刺绣活儿之余,也逐渐通晓了吟咏诗词,自己也作起诗来。芸儿就是这样冰雪聪明的人儿啊!
我后来常常想,如果她没有遇到那册《琵琶行》,就不会开始识字,不会识字就不会学着作诗,那么,我就不会遇到那句令我怦然心动的诗,也不会心生向往,促成一段姻缘。也许,芸儿就不会那么早离开……可是,人世间又有多少事是凡人所能掌控的呢?我永远都记得那一句让我一见倾心的诗: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那日里,我正是随着母亲回家探亲,一见到这句诗,顿觉写诗的芸儿才思隽秀,虽然觉得诗意暗冷,恐她日后福泽不深。但情愫暗生,不能释怀,便对母亲说:“母亲,我想我已经找到我的意中人了,我非淑姐不娶。”
母亲一听,也欢喜起来。自从娃娃亲的于氏过世,我的婚事就成了她日夜挂心的事。听我这么说,想想芸儿性子柔和,就越发高兴,马上就从手上脱下金戒指,作为订礼,交到芸儿的母亲手里,喜不自禁地说:“我这颗心啊,可就有着落了,从今往后,可要改口叫你亲家了!”
这一天,正是乾隆四十年七月十六日。真是个好日子。
婚约定了,可我俩也没什么机会见面。直到那年冬天。
那年冬天,是芸儿的堂姐出嫁,我又随母亲去她家观礼。因芸儿比我虚长数月,自幼姐弟相称。这次见面,大抵是因为婚约的缘故,彼此都有些生分羞涩。我作揖问过:“淑姐。”芸儿虽两颊绯红,倒也不至于退缩,施施然还了礼。我左右看看,只见满屋子的人都穿得华丽新鲜,也是,婚嫁喜事,热闹些好。但只有芸儿通体素净淡雅,再一看,鞋子倒是新的,精致精巧,好看得很!
我心里不由地想:“这鞋子好生精巧!别是芸儿自己的手艺吧?”
一问,果然是芸儿自己做的,我暗暗赞叹:“真是蕙质兰心!诗作得好,女红更是好!瞧这鞋子!想必脚也是极为小巧的!”心中一动,不由脸红,连忙把视线往上移。只见她肩膀略削,脖颈长长的,极为优美。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之间,神采飞扬,令人不禁跟着含笑凝眸。只是两齿微露,这算是美中不足吧。但看那身姿摇曳,情态缠绵,真是令人神销啊!
见我傻看着她,芸儿自己“扑哧”一声笑了,又斜睨了我一眼,娇嗔道:“你这是看什么呢?”
一语惊醒,我略略窘迫地笑笑,赶紧转移话题:“淑姐,近日可有新作?可否拜读?”
芸儿红晕又漾开了,说:“倒是有些,只怕你笑话呢!”
我微微一笑,“淑姐写的,都是好的,我喜欢还不及,怎么会笑话呢?”遂要了诗稿,却看见有的仅一联,有的仅三四句,多是零散、未能成篇的。
“这……”我看看芸儿,一脸疑问。
芸儿微微噘着嘴,身姿摇曳,笑着说:“没有老师指点呀,就写得如此这般;只希望遇到能当老师的知己,一起把这些句子推敲补完。”说着,脸红红地低下了头,露出了一截光滑洁白的脖颈。一时,我的心又突突地跳了起来。
“咳咳,这样吧,我帮你题好名,下次再寻求完整吧!”我给那些诗一并题了“锦囊佳句”,看着她笑着说,“这些可都是佳句啊!”
我用的是唐朝诗人李贺的典故,就是想博美人一笑。却没想到李贺早逝,这夭寿的命运,冥冥中就已经注定了吗?如果是这样,我当时一定不作戏言!可惜,“只是当时已惘然”啊!
芸儿自然也是没有想到的,她得到我的笔墨,欢喜得很,随即藏了起来。而我也被母亲叫了出去,给我派公务,叫我送亲戚出城去。母命难违,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看了芸儿一眼,跨上马车去了。
城里城外,不过几里。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芸儿那里。等马车再回到她家,已经是半夜三更了。我才想起,这半日里我竟都没吃什么东西,肚子饿得很。老婢女听我说饿,就送上一盘枣脯来。我拈一颗就往嘴里送,一下被糖齁住了,甜得入不了口。我把盘子一推,“这枣脯怎生得甜?吃得我牙疼!”仆婢们一个个都不作声了。也是,这大半夜的,也不好麻烦人家。我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这时,芸儿出来了,悄悄地扯了扯我的袖子。我一转头,只见她调皮地一笑,转身走了。我心领神会,跟着她回到了房间里。一看,哟,桌上摆着热粥小菜呢!原来是芸儿特地为我藏的。我欣然举箸,刚要开吃,忽然听见芸儿的堂兄玉衡在门外嚷嚷:“淑妹快来!”芸儿一听,赶紧关门,说:“不要不要!我累了,我要睡了!”玉衡哪里让她关得了门?已经挤进来了,一看见我正要吃粥,便拿眼睛斜看着芸儿,嘿嘿笑起来说:“表妹,刚才我说要粥,你说都吃完了,没有了,没想到却在这里藏着,原来专门留着招待你夫婿呀?”芸儿一听,小脸涨得通红,想要辩解,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泪花儿都在打转转了,索性一顿脚,夺门出去。这下子,全家人都知道了,哄堂大笑。我也觉得窘迫得很,一生气,拉起老仆人就回家去了。
这件事发生后,两家人时不时会揶揄一番。我还好,心底甚至会萌生一丝丝甜蜜。可是芸儿脸皮薄,怕被笑话,所以自此以后,我再去她家,她都躲避起来。我不知道她心里是否还在生气,倒是我,心里的思念越来越重。我知道,能再见到芸儿的时候,应该是婚期的那天了。
我和芸儿,婚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画眉深浅入时无
乾隆四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
天气清冷,大雪初晴。一早的红日映照着前厅红艳艳的蜡梅,煞是好看。院子里的喜鹊在檐上跳来跳去,报喜之声不绝于耳。
今天是大婚之日。
我和芸儿将执手共红线,相依至白头。
一日忙乱,按下不表。好容易挨到了点灯时分,我终于得以进到洞房里。家里的丫鬟细心,还插了瓶红梅进来,显得那样喜气,映照着两支大红烛,亮堂堂的。
芸儿,盖着红色描金的头巾,正静静地坐在床沿上。
我慢慢走过去,看着芸儿的身材,还是一如以前,瘦怯怯的令人怜爱。我上前一步,轻轻揭了头巾。芸儿抬头,我俩相视嫣然,甜蜜之意油然心生,仿佛这一天的到来本是上天安排好了的。喝过合卺酒,我们坐在桌旁并肩吃饭,忙了一天,可都饥肠辘辘了。但此时,我又怎么吃得下?我悄悄地伸出手去,在桌案下暗暗握住了芸儿的手腕,只觉得暖尖滑腻,心中不由一荡,怦怦跳着。我微笑着说:“怎么就这么瘦呢?平日里胃口不好吗?”
芸儿闻言略略低了下头,说:“吃素斋也有些日子了呢!”
我听了她开始吃斋的日子,暗暗算了一下,竟是我当年出水痘的日子。原来芸儿吃斋,竟是为我祈福的缘故!一时感动,也便笑着说:“如今我已是肌肤光鲜,没被水痘怎么着,姐姐可以从此开戒了吗?”说着,就握着芸儿的手覆上我的脸颊,以证实我的话不假。
芸儿仿佛吃了一吓,欲抽出手来,却已绵软无力。只是眼藏笑意,脸绽桃花,微微点了点头。
我喜不自禁,遂搂过她瘦削的肩,让她伏在我怀里。一时默然,暗自欢喜。
因隔日二十三日是国忌,二十四日又是我姐姐出嫁,所以便选择了二十二日为姐姐出嫁宴客。所以这日里,芸儿出堂应付宴会、招呼宾客,我则在房里和几个伴娘划拳。我怎敢轻易得罪?输得实在太多,喝的酒有多少,我竟也是不知了。只记得我醒来,扶头坐起时,芸儿已经在对镜晨妆了。当日亲戚朋友络绎不绝,掌灯之后才开宴,很累人。
而到了二十四日子时,我作为小舅子送姐姐出嫁,又是一日忙乱。等回到家来,已是丑时快过,灯残人静了。我悄悄进了房间,随嫁的仆娘在床下打盹儿,芸儿已经卸了妆,却是还未躺下歇息,点着银烛,低垂粉颈,正入神地看着一本书。我情不自禁地抚摸着她的肩,说:“姐姐,连日来辛苦得很,怎么还如此孜孜不倦?”芸儿抬头见是我,赶紧站起来说:“夫君回来了?我也是刚想睡来着,开书橱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不觉读着,就忘了倦意了。”我拿过书一看,是《西厢记》。芸儿又说:“《西厢记》我闻名已久,今天才算得见,确实不愧才子之名啊!只是这描写,未免也有些尖酸刻薄了。”我笑道:“也只有才子,笔墨才能尖酸刻薄。”
这时,仆娘醒了过来,睡眼惺忪地朝我道了福,并说:“更漏打了,还是早点歇息吧!”我便叫她先行去睡,把门关上。仆娘挑了挑烛火,便出去了。
烛花一挑,明亮了许多。我看芸儿灯下显得越发白净,心中顿生柔情万般。握了她的手,并肩坐下,彼此调笑,仿佛密友重逢。我伸手,探入她的心口,肌肤所触一片温软细腻,我的心狂跳起来,而芸儿的心也是怦然不止。于是俯到她耳边呢喃打趣:“姐姐的心跳,怎么如此,像舂米似的?”芸儿一阵潮热,脸顿时绯红,只含笑回眸。这含情脉脉的一对眸子呀,我只觉得一缕情丝摇人魂魄,如痴如醉了。便将芸儿拥入帷帐,红烛摇曳,人影双双,几番缠绵,几番怜爱,不知东方之既白……
情深难寄反无词
芸儿初做新娘,刚开始很是沉默寡言,从来都不曾见她动气动容过。我和她说话,也只是微笑而已。她侍奉长辈很是尊敬,对待下人也是和和气气,所有的事情都是井井有条,并无缺失。每天只见她日头上窗时,就披衣急起,好像有人在呼叫催促她似的。
我笑着说:“如今不比当日吃粥时,怎么还急匆匆地怕人嘲笑呢?”芸儿倒是一脸正色说:“当初藏粥招待夫君,传为话柄。今日今时,我们终成眷属,倒也不是怕嘲笑,是怕公婆说新娘懒惰嘛。”看着芸儿一脸娇嗔,我虽然贪恋这温柔乡里的卧榻,但因芸儿的端正端庄,深深感受到她的好品德,于是也随她一并早起。芸儿倒是想让我多歇息,说:“夫君,你还是多睡一会儿吧,读书总是费神的。”我爱怜地轻轻地拥着她,在她耳边呢喃:“姐姐心疼我了呢,我岂不是也疼爱着姐姐?我还是随姐姐一并早起吧。”芸儿柔嫩的耳垂被我的热气所围,一时又心旌一漾,喘气些许急促了。她紧着把我一推,笑着说:“这下子,是想让我也躺下不成?”说完,就急急地晨妆起来,准备出去侍奉公婆。我也跟着起床梳洗了。
从此我们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之情,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
然而,欢娱的时光总是易过,转眼间就过了一个月。当时我父亲稼夫公在会稽郡当幕僚,专门负责接待。他推荐我到武林的赵省斋先生门下学习。
那日,父亲唤了我来,说:“之前,早与赵先生说好,让你拜于他的门下,虽说你大婚不久,但学业不可荒废,你还是早日启程吧。”
父亲所言,我早已料到,因为之前归家完婚时,原是和先生说好的,婚后还是要随侍回馆,继续学业的。赵先生授课循循善诱,我很是受益,今天还能握笔写文章,可以说是拜先生所赐。所以接到先生催我回馆的信,心里纠结万分,惆怅不已,自己不舍,也怕芸儿会难过落泪。
芸儿得知消息,反而强颜欢笑,劝勉我出发,代我整理行装。但我怎能看不出,她的神色还是有些异常啊!而我呢?何尝不是百转千回!
临行前,芸儿还是没忍住,柔声说道:“夫君,此去杭州,路途辛苦。出门在外,没人照顾你,此去自己可要小心在意啊!”说到后,她的声音几近哽咽。
我也是万般不舍,无奈登船时间到了。解缆出发时,正是桃李争妍的时节,而我心绪恍惚,仿佛林鸟失群,天地变色,只剩我泪眼一双……
到了书馆后,我父亲把我托付给先生,就自己渡江东去了。这下子,我更觉孤苦了。
我在书馆待了三个月,就像过了十年一般漫长。芸儿虽然时有书信来,但信里总是中规中矩的,两问一答,多是些问平安,家里甚好勿念之类的,也多勉励之词。我也只能回复些浮淡套话,心里怏怏然,甚是不乐。每当风儿吹过书馆的盈翠竹院、月儿挂在窗前芭蕉上时,便不由得触景生情,对景怀人,所谓梦魂颠倒是也。思念之苦,苦不堪言。
我如此这般,也落入了先生眼中。得知情由后,便给我父亲写信告知,又出了十道文题给我,让我暂且回家。
先生说:“这连日来,我也看得出你心不在书馆,与其如此,不如让你早日归家,心定后方能有所学。这是我给你留的题目,拿回去好好作文,不可懈怠。”
我喜出望外,欣喜若狂,简直像卫戍边疆多年的将士得了赦令还归故里似的!这种心情,芸儿你可知道?
等上了回家的船,明明知道即可如愿,心情反而更加急切了,只觉得船上一时半会儿工夫,简直度时如年。我站在船头,河面上的风徐徐吹来,无比惬意。我心中默念:“芸娘,夫君归来了!”
等我到了家中,按捺住一颗跳动的心,先去向母亲问安。我整了整衣衫,迈进母亲处,向母亲磕头:“母亲,孩儿回来了。”
母亲其实也挂念着我,见状很是高兴:“好好好,回来也行,你看这几天不见,就瘦了一大圈。学业还可以再继续,这身子骨可不能读坏了!”
我诺诺应着,一颗心早就跑到芸儿处了。
母亲嗔笑着说:“看看,你这模样!还是回房间吧,新婚久别的,也难为你了!你不在,我看芸儿过得也是没滋没味的。”
我行礼谢过,慢慢退出。待母亲看不见了,马上一溜小跑回我们的房间。芸儿已早早等候着,见我回来,立即站起相迎。一时间,我俩执手相看,无语凝噎,千言万语都说不出口了,仿佛两个人的魂魄,恍恍然化为烟,化成雾,只觉得耳边轰的一响,不知身在何处了……
沧浪小轩闺中乐
时值六月光景,天气已是燥热得很,内室里如蒸熏一般。芸儿虽身形瘦削,但因她尊礼重教,始终不愿穿太薄太少的衣衫,所以常常汗湿玉面。我打趣她:“堂上倒也罢了,怎的回到内室,你也不肯褪去衣衫?一些时日没见,芸娘的身姿可更美了呢!”
芸儿羞恼了,粉拳就往我胸口捶来,我一把握住,揽她入怀,贴心地说:“是不是太热了?咱们去‘我取’吧,避避暑。”
我说的“我取”,是我们住的沧浪亭爱莲居西侧,板桥旁有个临水小轩,名叫“我取”,取之于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屋檐前有一株老树,绿荫浓密,覆盖在窗上,住在里头,连人带轩,满是绿意。隔岸游人往来不绝,闹中有静。这是我父亲稼夫公垂帘开宴招待客人的所在。真真是一个好去处!我禀明了母亲,带芸儿来此处消夏。
因为暑热,芸儿便停了女红,终日里只伴着我研习书卷、谈论古史、品月评花。芸儿酒量小,不善饮,我如果勉强劝她,也不过三杯,这就没有人陪我饮酒了。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就教她行“射覆”酒令。这样,饮酒作乐便平添更多的欢声笑语。我自以为,人世间的欢乐,莫过于此了!
有一天芸儿问我:“夫君,各种古文,尊奉哪家的文章才是呢?”
我娓娓道来:“《战国策》《庄子》,取其轻灵明快;匡衡、刘向,取其风雅雄健;司马迁、班固,取其博大;韩愈,取其浑然;柳宗元,取其峭拔;欧阳修,取其逸宕;三苏父子,取其思辨;其他如贾谊、董仲舒的策论对答,庾信和徐陵的骈体,陆贽的奏议,可取之处不能尽举,要看各人造化,如何慧心领会啦!”
芸儿沉吟,说:“古文机要,主要在于见识高卓、气派雄浑,若是女子学了,恐怕难以掌握呢!唯有诗这方面的学问,妾身还是稍稍有些领悟的。”
我一听,拉过她柔嫩的小手问道:“唐以诗歌选拔士子,而诗歌的宗匠,必推李白、杜甫。卿喜欢师法哪一位?”
芸儿便发议论说:“杜甫的诗锤炼精纯,李白的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甫的森严,不如学李白的活泼。”
我噫了一声,道:“杜工部是诗家的大成,学诗的人大多师法于他,芸娘怎么倒喜欢起李白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芸儿起身,踱走几步,转身笑着说:“格律韵辙严谨,词语主旨老到,诚然是杜甫独一无二的风格。但李白的诗宛如姑射山上餐风饮露的仙人,有一种落花流水的趣味,令人喜欢。并非说杜甫不如李白,只是妾私心里,师法杜甫的心比较浅,爱李白的心更深切一些。”
我抚掌而笑,“哦,这我可就没料到啊,陈淑珍姐姐竟是李白李青莲的知己?”
芸儿扑哧一声笑了,“夫君笑话我呢!我诗歌的启蒙始于白居易先生,时常感怀,却是从不敢遗忘的。”
我不解:“此话怎么说?”
芸儿道:“白居易不就是作《琵琶行》那位吗?”
我一听,笑了起来,“这就怪了啊,李太白是知己,白居易是你的启蒙老师,我呢,又恰好字‘三白’,是你的夫婿。看起来,卿与‘白’字,竟这么有缘啊?”
芸儿一听,捂嘴笑了,“跟白字有缘?那将来怕是要白字连篇啦!”
我俩相视大笑起来,芸儿更是笑得不能自已。
我抚摩着她的肩,说:“卿既然懂诗,也当知道赋的取舍好坏了?”
芸儿笑红了脸,这会子刚缓过来,待气息平稳,缓缓道:“《楚辞》是赋的始祖,妾身学识浅,很费解。就汉晋时代的人来说,格调高、言语精炼的,似乎以司马相如为。”
我又打趣道:“当日里,卓文君跟着司马相如私奔了,或者不是因为他的琴曲《凤求凰》,而在于这点了?”
芸儿一听,又笑得花枝乱颤,我也跟着大笑起来……
【媒体评论】
如《浮生六记》中的芸,虽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齿微露,我却觉得是中国极美之人。
——鲁迅
芸娘,中国美丽的女子。不识芸娘,枉读中国古典文学。
——胡适
芸的一生,正可引用苏东坡的诗句,说她是“事如春梦了无痕”,要不是这书得以偶然保存,我们今日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女人生在世上,饱尝过闺房之乐和坎坷之愁。
——林语堂
“浮生”,不只是说生命的短促,更是指着生命不系于任何庞然重物。生命处于自在自为的状态。自由的渺小,渺小的自由,却昭示了生命本质上的尊严。
——季羡林
我们要学会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周遭的一切。
——汪涵
在成功学和心灵鸡汤之外,我们也可以多去寻找一些生活的小确幸,因为真正的幸福,其实藏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之中。
——胡歌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若有志趣相投的人陪伴追逐理想,过程也够回味半生。
——李现
少年时读《浮生六记》,一心只被沈复吸引,以为他对芸娘的爱昵、宽容、宠溺,是世间少有的,“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一心羡煞芸娘。
——徐小泓
【作者简介】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卒年不详。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少年随父游宦读书,奉父命习幕,曾在安徽绩溪、上海青浦、江苏扬州、湖北荆州、山东莱阳等地做幕僚。中年经商。沈复平时好游山水,工诗善画,长于散文。除《浮生六记》外,诗稿散佚,仅存《望海》《雨中游山》及题画诗数首。
译者简介:
徐小泓,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2届作家高研班学员。已出版诗集《草梅之语》《后来》,随笔集《孩子,你是诗性的理想》,散文集《蜜食记》,主编出版全国师范院校教材《儿童文学》;主持“鼓浪屿国际诗歌节”等活动;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诗林》年度优秀诗歌奖、“夏青杯”全国朗诵比赛奖等多项奖项。
【前言】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少年时读《浮生六记》,一心只被沈复吸引,以为他对芸娘的爱昵、宽容、宠溺,是世间少有的,“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一心羡煞芸娘。
果真是这样的——
他想着她,情窦初开心眷恋。
她恋着他,一碗暖粥定余生。
他带着她,女扮男装去赴宴。
她为了他,义结金兰于名妓。
他宠着她,消暑种菊博笑颜。
她爱着他,拔钗沽酒无所惜。
……
薄薄短短的一场“浮生”,却书写了一个浓墨重彩的“爱”字!
是沈复的爱,丰富了陈芸的生命。
是陈芸的爱,成就了沈复的“浮生”。
林语堂说:“芸,是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一个可爱的女人。”
俞平伯说:“此书有迷眩人的魔力!”
如此,才叫人一读再读,唏嘘复唏嘘。
可是,天妒忌有情人。凡是太甜的爱情大都走不到头。
沈复自己也发问:“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斯言诚然欤?”
可是,如果为了白头偕老而相视如仇,这一生该是如何的悲哀呢?
沈复做不到。
所以他和芸娘的故事才会穿越百年,流传百年,在时空里真正完成“百年好合”。
《浮生六记》自问世以来,太多的追慕者解读、再版。我眼中的沈复、陈芸,令人动容唏嘘。个人认为,此书原著语言洗练,所呈现的故事情节、体现的生活细节,其实远远超过文字所记所写。作为一位女性读者,特有的敏感让我更能捕捉和体会这对才子佳人之间的浓情蜜意以及抱憾残缺,让我感同身受,浮想联翩。
对此书的文字解构,可以延伸甚多。综观市面上的诸多版本,几乎都是根据文本直译过来。此举固然有尊重原著之意,但众所周知,翻译的境界是“信、雅、达”,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复原原文的妙处。《浮生六记》成书于清代,虽为文言文,但文字较为浅显,若是喜欢阅读原著,且具备一定文言文功底的读者,阅读它是不成问题的,此处的我,要做的仅仅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