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阿来讲杜甫成都诗(一场当代名家阿来与诗圣杜甫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阿来✍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专业文史书城,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124.74
6.6折
¥
188
全新
库存888件
作者阿来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36559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精装
定价188元
货号4451394
上书时间2024-12-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少陵诗,得蜀山水吐气。”
有了蜀山水,杜甫得以吐气;有了杜甫的诗,蜀山水也得到了生命。
让我们手捧这本古朴、典雅、恢宏、大气,散发着浓浓书香墨韵的新书,跟随阿来先生细细品味,杜甫成都诗是如何与那时候的成都历史、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相遇往返,从而成就杜甫的成都诗,成就杜甫诗中的成都。
【内容简介】
这是一场横跨千年的对话,这是一部传承文明的*典。一千多年前,杜甫从远方长途跋涉来到蜀地,让肉身和灵魂都找到“在大地上诗意栖居”之所在。当代名家阿来以深厚的文学功力将杜甫与成都诗的关系娓娓道来,品味杜甫是如何与成都历史、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相遇往返,从而成就杜甫的成都诗、成就杜甫诗中的成都,绘就一幅蔚为大观的中华文化诗意画卷。
【目录】
目录
第一讲我行山川异
第二讲背郭堂成荫白茅
第三讲长夏江村事事幽
第四讲长吟野望时
第五讲从此数追随
第六讲锦官城外柏森森
第七讲蓬门今始为君开
第八讲城阙秋生画角哀
第九讲使人不疑见本根
第十讲西岭千秋雪
第十一讲百花潭水即沧浪
第十二讲秋风起兮意飞扬
第十三讲气味浓香幸见分
第十四讲公来雪山重
第十五讲仿得竹枝成别调
第十六讲天涯喜相见
第十七讲飞腾无那故人何
第十八讲卜居必林泉
第十九讲花近高楼伤客心
第二十讲回首一茫茫
【文摘】
阿来讲杜甫成都诗(精装)样章
第一讲 我行山川异
公元759年冬天,为寻找一个存身之地的杜甫,从秦岭深处的同谷县出发,携家带口,来到成都。到765年离开,他在成都与蜀中生活了六个年头。
在此期间,他写出了两百多首诗中有史、史中有诗的作品,显现他的情趣与胸怀,显现他“集大成”的诗向更多样更深沉更成熟的转变。更可贵的是,他为那个时代的成都,从自然到人文,留下了一份鲜活生动的档案。所以,我在这个系列讲座中便有两个面向。一个,通常讲杜甫所讲的,他的诗。再一个,则是他诗中的唐代成都的面貌。这是一个新的面向,可以说是杜甫眼里、笔下的成都。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每两周一次,每个周六下午,在阿来书房进行这个名为“杜甫诗中的成都”的系列讲座。我们将穿越时代,跟随老杜的脚步,品味他的成都诗是如何与那时候的成都历史、成都的自然山水、成都的人文景观相遇往返。
喧然名都会
757年四月,距离公元755年十二月安史之乱爆发已经一年多了,杜甫冒险从长安逃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唐肃宗,后被肃宗授为左拾遗,一个在皇帝身边进谏兼侍从的官职,故世称“杜拾遗”。
不料杜甫入职没多久,便因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任华州司功参军。性格疏放的他,不能忍受无聊而繁重的官吏生活,加上战乱之中,俸禄微薄,不能养活家人,于是杜甫便弃官,带上一家人前往秦州(今甘肃天水),意图要在此地筑一草堂以避战乱。无奈何看中了地方,当地的主人并没有遂他的愿望。想建一草堂,却找不到盖草堂的地方。于是,又从天水跑到甘肃秦岭中的同谷县,想投靠当地主持县政的官员有所依托,但这个通过音问的县令却对他不闻不问。一家人在严冬中啼饥号寒,其凄苦无依的境遇,在其歌行体的诗《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中可以得见:“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秦州住不得,同谷县也待不下去,只好继续带着妻儿颠沛流离,穿越高山深峡的秦岭,走古蜀道来到成都。
杜甫有以诗记行的习惯,他曾说自己“一岁四行役”(《发同谷县》)。先去洛阳寻亲再回华州,一行役;再由华州到秦州,二行役;又从秦州到同谷,三行役;最后从同谷出发,拖家带口来到成都,四行役。
从同谷县出发来成都,他一共写了十二首诗。诗中除记有过了什么渡口,翻过了什么山,越过了什么岭,越了什么关,行程如何的崎岖艰难之外,还写了山水的旖旎与壮美。过剑门关有诗:“为人天设险,剑门天下壮。”马上入成都平原了,最后一座山是鹿头山,他抑郁的心情也一下疏朗了。《鹿头山》:“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
这十余首纪行诗,诗名就是地名,今天,古蜀道上,这些地方这些名字大都还在,我们可以沿此来一次唐诗之旅。
乾元二年腊月,即759年12月至760年1月间,临近年关时,杜甫终于来到了成都。
他有一驾车,马车,车上载着妻子与幼年的几个孩子。他和随行的弟弟应该是在步行。终于,望见了平原上的成都城。他又写下一首诗《成都府》。这首诗既是他艰难行旅的纪行诗的最后一首,也是他写成都新生活的第一首诗,当然,也是我讲杜甫成都诗的开篇。先来一起读读这首诗。
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这首诗我们可以分成三段来讲。
从“翳翳桑榆日”到“游子去日长”是第一段。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先解释“翳翳”这个词。“翳”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表示被云彩遮住而看不清楚。过去老百姓把生了白内障叫作长“翳子”,在白内障还不太严重的时候,患者还能模模糊糊看见。用的就是这个意思。第二层意思则是说光线的变化。在今天的书面语里,“翳”这个字已经基本不用了,只在四川口语里有所保留。
【作者简介】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于2020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中篇小说《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中篇小说《三只虫草》与散文《士与绅的最后遭逢》获得第17届百花文学奖小说奖与散文奖,拿下百花文学奖首个双奖;中国版权卓越成就者奖;长篇小说《云中记》入选“2019中国好书”,获得第16届十月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