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
5.6
1.4折
¥
39.8
九品
仅1件
作者胡舒立 著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K
上书时间2025-0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舒立 著
-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6036025
-
定价
3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2页
-
字数
35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财新丛书
- 【内容简介】
-
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
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
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胡舒立
在混沌的中国媒体市场中为有理想的新闻人树立了专业主义的标杆。
——《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简介】
-
胡舒立,女,1953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2009年11月辞去《财经》杂志主编,就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担任院长。胡舒立女士现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财新传媒总编辑,《新世纪》周刊总编辑,《中国改革》杂志执行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创办《财经》杂志,并担任主编11年。
2001年担任香港凤凰卫视财经新闻节目总监。
1992年至1998年在《中华工商时报》任国际新闻部主任和首席记者。
1982年至1992年在《工人日报》担任国际新闻编辑和记者。
2001年,被美国《商业周刊》选为当年的50名“亚洲之星”之一。
2003年,被《世界新闻评论》授予“年度国际编辑”的称号。
2006年,英国《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分别将她列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和“亚洲最值得关注的十位女性”之一。
2007年,获得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颁发的年度刘易斯·李仰士奖。
2009年11月,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世界年度100名思想者之一。
1994年,获得了斯坦福大学新闻学院奈特奖学金,攻读发展经济学。早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新闻学学士学位,其后在美国福坦莫大学与北京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合作的项目中获得EMBA学位。
- 【目录】
-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政经风云
告别“红色资本家”/002
市场中的阳光/004
行政体制、机构设置和政治体制改革/006
金融改革不容迟疑/008
选择“好的市场经济”/010
事业单位改革的“破”与“立”/012
改革的成本和不改革的成本/014
全方位改革的意味/016
“两会之春”与改革之路/018
理解“解放思想”/020
中共十七大之公众期待/023
中国在历史性临界期/025
勿忘改革之由/028
借鉴印度改革/030
“大部门制”的政改意蕴/033
“举国体制”淡出正其时/036
实事求是地对待民营企业/038
民间金融、政府信用和道德风险/040
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银行信用/042
宏观调控与民营经济/044
“官商勾结”和民营经济/046
对腐败现象要有经济学思考/048
从马招德到马德:“卖官链”经济分析/050
胡锦涛“七一”讲话之重心/052
反腐全球化/054
“情妇”进入司法解释的意味/056
抗击SARS以防为主,不搞“内紧外松”/058
疫情消息不宜“出口转内销”/060
环保事件是全局性大事件/062
特大雪灾呼唤“气候觉醒”/064
奥运火炬、家乐福与汉藏团结/067
多难兴邦与制度建设/069
把握好“警而不惊”的分寸/072
群体性事件求解/075
怎样与工人对话/078
第二章 法治天平
修宪重在正名/082
反垄断也是行百里者半九十/084
报道权、批评权与公司名誉权/086
“周正毅案”应有透明度/088
“大姚审计”发出改革预警/090
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势在必然/092
采访权、知情权和人身权/094
“毒奶粉事件”:政府该做的和不该做的/096
从“扁案”看法治/099
预算透明:“阳光财政”一束光/102
绿坝与滤霸,公权力与社会权利/104
第三章 民生情怀
现有户籍改革只是有限的进步/108
改革权衡与弱势群体利益/110
改革:市场化与就业机会/112
“祝均一案”警示社保转轨风险/114
社保改革的真正难点/116
“三农”首重民生/119
谨防医保改革刮“共产风”/121
医改需要“人和”/123
务实看医改/125
勿忘“住的呼唤”/128
也看“房地产新政”/130
房价猛涨与政府缺位、错位及越位/132
“房地产新政”方略需调整/135
第四章 经济大势
要什么样的8%/138
检讨增值税/140
行政性调控须淡出 市场化调控当跟进/142
统计数据误差的制度反思/144
调控应治本/146
税收再创纪录之后/148
过热、价格与改革/151
莫让“回暖”遮望眼/153
绸缪刺激政策的退出机制/156
第五章 产业观潮
新浪们为什么搭不上NASDAQ快车/160
3G选择:技术最优还是制度最优/162
棉花放开、粮食放开与农业自由化/164
问责中石油/166
中航油:重组还是破产/169
阜新矿难再逼煤矿改革/171
电力改革的推进、渐进及其引申义/173
成品油价格接轨不可迟疑/175
自主创新的土壤是什么/177
医治“石油瘾”的选择/179
“国标大考”考什么/182
面向4G的3G反思/184
第六章 金融激流
勿忘君安教训/188
对二板市场的期待与担忧/190
正视机构投资者缺陷/192
金融资产管理、银监会与深层次改革/194
辨识“全流通”新说法/196
“中小企业板块”遗憾的背后/198
透明度是重振证券业之本/200
以对内开放回应外资撤离/202
创业板的错位与复位/205
批评权、知情权,还有“新基金”使命/207
事实胜于雄辩 是非终有分明/209
“亿安科技案”还没有完/211
银广夏停牌的下一步当是彻底查处/213
安然、银广夏和证券市场监管/215
“格拉索薪酬事件”之关联/217
王小石、证监会和监管腐败/219
金融监管框架改革应首去“官本位”/221
管理流动性过剩之道/223
次贷风暴之鉴/225
热钱之忧/228
此救“房”不是彼救“房”/231
缘木岂能求鱼/234
全球科技股灾之于中国的三个警示/236
吕梁的贡献/239
反思银广夏“造假工程”/242
吕梁究竟在哪里/244
市场理性拒绝人为“平准”/246
真有千亿资金该干什么/248
如何平息市场的非理性亢奋/250
何必讳言“不救市”/252
“流动性亢奋”之忧/255
“套钱”之心不可太切/257
不以上市迟早论英雄/259
勿忘“窗口”教训/262
承认资本的权力/264
大型国企应当先做“私募手术”再上市集资/266
银行贷款问责不“为IPO讳”/268
银行改革与上市,哪个该有时间表/270
中国银行IPO凯旋之后/272
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275
外汇储备注资银行的两刃/278
“人民币解冻”的意义/280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以何为先/282
人民币汇率该不该贬/284
第七章 纵目全球
“WTO冲刺”的含义/288
开放须双向/290
“雪拥蓝关”之时/292
诉诸“激进改革”/294
恐怖袭击、WTO与经济全球化/297
理解“入世”承诺不可刻舟求剑/299
证券业开放与WTO承诺底线/301
WTO五年/303
金融开放可再进一步/306
对中美关系不必太过悲观/308
日本货、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310
胡布峰会的意义/312
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314
走出国际关系的“资源陷阱”/317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油价飙升/320
测温“中国热”/322
反思优尼科收购案/324
国际定价权不可争而得/327
警惕“隐性贸易保护主义”/32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