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文化 BE746
¥
3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肖四新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07-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肖四新 著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出版时间
2007-01
-
版次
1
-
ISBN
9787806599631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4页
-
字数
250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课题试图通过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的考察,进一步理解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丰富性,以及莎士比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与观点如下: 第一,从发生学角度,挖掘莎士比亚戏剧中具有基督教意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中具有基督教文化内涵的根源。其一,莎士比亚创作的语境与基督教文化紧密相连。在莎士比亚时代,以知识与理性为特征的人文主义运动,和以信仰与救赎为特征的宗教改革运动同在。一方面是人性的解放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另一方面,基督教的自然观、历史观与伦理道德观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在英国,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出现的,更与基督教文化有一种割舍不断的联系。在作为英国人文主义思想审美观照的莎士比亚戏剧中,具有基督教意识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其二,莎士比亚所受的基督教文化教育与熏陶,已经内化为一种无意识,影响着他的思想构成。作为基督教教会的叛臣贼子,莎士比亚心仪人文主义思想,但作为一种经验和感觉结构的基督教文化,又以掩蔽的形式构成着他的主体性。所以,基督教文化内涵在不自觉中成为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构成因子。其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化本身就是在基督教文化的母体中孕育而成的,尽管它是在对基督教的反动中孕育而成的,与基督教具有本质差异性,但也注入了基督教文化的血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化有不同的呈现形态——意大利人文主义、基督教人文主义、蒙田式怀疑论人文主义等,但无论何种呈现形态的人文主义,都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作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集大成的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相比其他呈现形态的人文主义,其深刻与伟大主要体现在对人的理解上,而不是在与传统文化的决绝上。他继承和发展了基督教文化中的超越性,来遏止因人的解放而带来的自我膨胀与人欲泛滥。由于上述原因,莎士比亚戏剧中具有基督教意识,基督教文化构成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一个重要向度。
第二,在跨学科的视阈中,从影响比较的角度考察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基督教意识与莎士比亚人文主义中的基督教文化内涵。由于基督教文化以一种感觉经验构成了莎士比亚的主体性,所以它如同水中盐一样,溶入在其戏剧的方方面面。西方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考据工作,具有极高的文献学价值,但在整体性归纳上显得不够,所以本课题从对人的本质认识、生存方式的选择、存在意义的理解三个层面切入进行考察。
在对人的本质认识上,基督教认为人的本质是原罪,而原罪源于人与自己、与他人、与万物,特别是与上帝关系的断裂,而这各种关系断裂的根源又在于人的自由意志。基督教认为自由意志带来了原罪,使人成了罪恶的存在、有限的存在,所以人的处境注定是悲剧性的。在莎士比亚戏剧中,也体现出与基督教相一致的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即认为人的本质中充满罪恶,人是有限的、悲剧性的存在。而人的本质中的罪恶,人存在的有限性又源于入的自由意志。在前期的喜剧与历史剧中,它体现为因人的自由意志而带来了各种非道德化色彩。在中期的悲剧创作中,莎士比亚将悲剧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归结为人的自由意志所带来的恶。
在生存方式的选择上,莎士比亚戏剧明显体现出对基督教文化的眷恋,具体呈现为对人文主义理想的虚幻性憧憬,浓厚的原罪感、受难意识、忏悔意识,以及对超验意义层面上的宽恕、仁慈、博爱等人道主义精神的推崇,对以神创论为基础的君权神授观念的强调等。
在对人的存在意义的理解上,莎士比亚悲剧表明,人的存在正是在对悲剧性处境的抗拒中走向对形而上终极意义的呼唤,使入的有限性得以超越与提升。
第三,既然莎士比亚戏剧中渗透着基督教意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中包含着基督教文化内涵,是否可以说莎士比亚戏剧就是基督教戏剧呢?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将人文主义看作与基督教完全对立的思想体系与文化体系,从而否定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基督教意识,否认莎士比亚人文主义中的基督教文化内涵。二是将莎士比亚戏剧理解为基督教戏剧,尤其是将莎士比亚悲剧看作基督教悲剧。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前者是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简单化的结果,是文化断裂论的产物;后者没有看到莎士比亚人文主义与基督教文化在本质上的差异性,抹杀了莎士比亚的伟大与深刻。本课题仍然从上述三个层面切入,考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与基督教文化的本质不同。
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尽管它们都认为人的本质中充满罪恶,都认为人是有限的存在,都认为罪恶与人的有限性是人的自由意志作用的结果,但在本体论上却存在根本差异。基督教将人的有限归结为原罪,即违背上帝旨意的结果,体现的是神芋本体论。向尽管莎士比亚戏剧中也有天命与神意的观念,但它将罪恶形成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人的自由意志作用的结果,体现的是人学本体论。
在生存方式的选择上,尽管基督教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人的理性作用,认为理性可以使人用善的意志制约恶的意志,但它是有条件的,即遵守上帝的契约,是以上帝为本体的。莎士比亚戏剧尽管也体现出理性主义拯救的有限与自我拯救的无望,体现出对基督教生存方式的眷恋,但它始终没有明确地表达皈依基督教信仰的观念。
在对人的存在意义的理解上,尽管基督教也强调主体对悲剧性命运的拒绝与超越,但救赎毕竟是神恩。即基督教所体现的是对上帝本体论的依恋,受难与牺牲只是证明上帝作为*超验存在的方式。而莎士比亚戏剧尽管也表现出对超验存在的渴望,但它并不是通过主体的理性作用导向基督教信仰,而是对人的精神本质的超越性理解。
第四,莎士比亚戏剧在思想内涵上汲取了基督教文化精华的同时,在艺术形式上也继承了基督教经典圣经的艺术精华。它除了套用基督教仪式,借鉴基督教圣经中的意象、母题、典故等外,其中还暗藏着一条潜宗教结构— —圣经结构。同时,莎士比亚戏剧继承了基督教神秘主义,将其发展成为人文主义与基督教神秘主义融合的巴洛克艺术风格。莎士比亚戏剧精湛完美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是莎士比亚创造性的产物,但与继承基督教文化艺术的精髓也是分不开的。
- 【作者简介】
-
肖四新,1965年出生,湖北天门人,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 【目录】
-
绪论
一、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评述
二、文化与宗教的关系及基督教文化内涵
三、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基督教文化向度
第一章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与基督教文化——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基督教文化语境
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呈现形态与特征
二、人文主义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连续性
三、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历史与现世语境
第二章 人的有限存在与悲剧性处境——莎士比亚与基督教对人本质认识的比较
一、基督教的罪恶观及对人本质的认识
二、莎士比亚戏剧所体现的罪恶观
三、自由意志与莎士比亚悲剧的实质
四、莎士比亚与基督教对人本质认识的比较
第三章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上帝面影——莎士比亚在生存方式上对基督教的眷恋
一、理性主义拯救的有限与无望
二、莎士比亚戏剧中婆娑摇曳的上帝面影
三、在自我与上帝间徘徊及莎士比亚的两难
四、莎士比亚与基督教在生存方式上的比较
第四章 人性在形而上的关怀下超越——莎士比亚与基督教对人存在意义理解的比较
一、基督教对人存在意义的理解
二、哈姆雷特的两难与最后的决断
三、对人的超验存在意义的追寻
四、对形而上人性关怀的期盼与渴望
五、莎士比亚与基督教对人存在意义理解的比较
第五章 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艺术——莎士比亚在艺术形式上对基督教艺术的借鉴
一、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潜宗教结构
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圣经人物原型
三、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圣经意象与典故
余论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