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抽象与移情 (德)威廉·沃林格✍艺术评论史上的经典名作,影响波及整个艺术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 正版✔抽象与移情 (德)威廉·沃林格✍艺术评论史上的经典名作,影响波及整个艺术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 正版✔抽象与移情 (德)威廉·沃林格✍艺术评论史上的经典名作,影响波及整个艺术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 正版✔抽象与移情 (德)威廉·沃林格✍艺术评论史上的经典名作,影响波及整个艺术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 正版✔抽象与移情 (德)威廉·沃林格✍艺术评论史上的经典名作,影响波及整个艺术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 正版✔抽象与移情 (德)威廉·沃林格✍艺术评论史上的经典名作,影响波及整个艺术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 正版✔抽象与移情 (德)威廉·沃林格✍艺术评论史上的经典名作,影响波及整个艺术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 正版✔抽象与移情 (德)威廉·沃林格✍艺术评论史上的经典名作,影响波及整个艺术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 正版✔抽象与移情 (德)威廉·沃林格✍艺术评论史上的经典名作,影响波及整个艺术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 正版✔抽象与移情 (德)威廉·沃林格✍艺术评论史上的经典名作,影响波及整个艺术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1 / 1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抽象与移情 (德)威廉·沃林格✍艺术评论史上的经典名作,影响波及整个艺术圈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全新✔正版✔现货✔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量大请联系客服享受团购价~大量图书尚未上架,如需其他书书敬请联系客服:)

49.54 6.4折 78 全新

库存666件

上海浦东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9.0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威廉·沃林格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25709

出版时间2025-03

装帧精装

定价78元

货号6536376

上书时间2025-01-24

评价274好评率 99.63%

  • 发货速度快 21
  • 包装仔细 18
  • 品相不错 17
  • 物流很快 17
  • 非常满意 15
  • 服务态度好 14
  • 价格实惠 13
  • 值得信赖 12
  • 物超所值 12
  • 品相超预期 11
  • 包装损坏 1
  • 物流太差 1
查看全部评价

史学专业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正版✔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研究 祁永忠✍完善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的政策建议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正版✔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研究 祁永忠✍完善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的政策建议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50.18
正版✔临床常用中草药图谱 许二平, 姚明鹤, 闫海峰✍收录药物品种多,药物信息全面、科学、准确,每种中药配有实拍照片+饮片展示,图片精美,展示清晰,易读易懂,易查易用,可以作为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医生、中药师的实用参考书正版全新稀缺好书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正版✔临床常用中草药图谱 许二平, 姚明鹤, 闫海峰✍收录药物品种多,药物信息全面、科学、准确,每种中药配有实拍照片+饮片展示,图片精美,展示清晰,易读易懂,易查易用,可以作为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医生、中药师的实用参考书正版全新稀缺好书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229.90
正版✔2023好食光日历 这是一本菜谱日历,也是一本厨房百科,更是一本个性手账,伴你走过好吃好喝的一年 菜菜美食日记✍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正版✔2023好食光日历 这是一本菜谱日历,也是一本厨房百科,更是一本个性手账,伴你走过好吃好喝的一年 菜菜美食日记✍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57.25
正版✔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我照护手册 王艳梅,陆敏✍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正版✔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我照护手册 王艳梅,陆敏✍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35.27
正版✔应用光学 李宾中✍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正版✔应用光学 李宾中✍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28.52
正版✔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津巴多推荐 赠送《心理学事件大事记》拉页 戴维·G. 迈尔斯 内森·德沃尔 心理学经典入门教材 当当 戴维·G. 迈尔斯, C. 内森·德沃尔✍津巴多等国内外众多心理学家推荐,更新更前沿的心理学经典入门教材之一,享誉心理学图书领域二十余年,心理学与生活的重要参考,科学系统学习心理学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正版✔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津巴多推荐 赠送《心理学事件大事记》拉页 戴维·G. 迈尔斯 内森·德沃尔 心理学经典入门教材 当当 戴维·G. 迈尔斯, C. 内森·德沃尔✍津巴多等国内外众多心理学家推荐,更新更前沿的心理学经典入门教材之一,享誉心理学图书领域二十余年,心理学与生活的重要参考,科学系统学习心理学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96.57
正版✔6G关键技术权威指南 蒋伟 [美]罗发龙 蒋伟(Wei Jiang) (美)罗发龙(Fa-Long Luo)✍从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逐步介绍6G关键技术,是通信领域的经典著作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正版✔6G关键技术权威指南 蒋伟 [美]罗发龙 蒋伟(Wei Jiang) (美)罗发龙(Fa-Long Luo)✍从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逐步介绍6G关键技术,是通信领域的经典著作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68.79
正版✔税法(第三版) 朱淑梅 孔令一✍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正版✔税法(第三版) 朱淑梅 孔令一✍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36.42
正版✔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美)埃琳娜·博泰拉(Elena,Botella)著,吴士宝 译✍用美国第一资本一线工作人员亲身经历,揭露美国金融“自由政策”的陷阱,美国银行为何让民众负债累累!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正版✔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美)埃琳娜·博泰拉(Elena,Botella)著,吴士宝 译✍用美国第一资本一线工作人员亲身经历,揭露美国金融“自由政策”的陷阱,美国银行为何让民众负债累累!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他图书敬请联系客服:) ¥22.0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全新修订。本次再版,根据该书?Verlag der Kunst,Dresden?1996年德语版对原译文进行了修订,补译了两篇作者的再版前言。
☆全彩插图。精选世界著名雕塑、壁画、木刻与油画作品为插图,让作品为理论代言,深奥≠晦涩,为一知半解的读者开启通向现代艺术的路径。
☆现代艺术的经典之作。自1907年诞生起,从未失落各国学界和创作界的关注,正式出版后一直再版重印。
☆艺术学经典。作为表现主义时代最杰出的艺术学经典,其影响范围由德国到整个欧洲,直至全世界,被学术界公认为德国表现主义运动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学文献和理论指南。
☆不仅艺术研究界,就连专门培养艺术创作人才的院校,都将该书定为开启现代艺术奥秘的经典读本,一些综合院校也一直将它视为艺术学科的必修经典。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区别于传统的、带有前卫和先锋色彩的现代(派)艺术,跨入全方位展开和推进的年代。当时,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美学家立普斯以主观唯心主义为哲学基础提出的美学理论“移情说”风靡理论界,该理论认为,审美主体产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于情感的投射,也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感觉、情感与意志等投射给审美对象,所以才感受到了美。基于对这种只肯定一直居正统地位的“古希腊—文艺复兴”样式的艺术理论的反驳,沃林格在《抽象与移情》中提出了与“移情”相反的另一种审美体验,即抽象冲动。他认为移情不是铸成艺术的唯一心理依据,与之相反的“抽象”作为一种本能冲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艺术心理,从而肯定了未被充分重视的古埃及、罗马时代晚期及拜占庭艺术在艺术史中的地位,指明了抽象原则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和美学价值,使得正待迸发的现代艺术毫无顾虑地沿着“出离移情和具象,走向抽象和形式”的道路大胆前行。

【目录】 
问世回眸:1948年再版前言
五十年后的结语:1959年再版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篇
第一章 抽象与移情
第二章 自然主义与风格
第二部分 实践篇
第三章 装饰艺术
第四章 抽象与移情在建筑和雕塑艺术中的例选
第五章 北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附录 论艺术的超验性和内在性
1981年德语版跋

【文摘】 
问世回眸:1948年再版前言
自该书问世以来,已有四十年过去了。在这四十年里,她经历了不断再版。无疑,该书有着持续的生命力。
这可是当时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学生写成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由于公开出版而对许多人,乃至整个时代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影响,远超专业和国境的边界。对于解开整个一系列重要的时代问题,该书已然成为“芝麻开门”一样的咒语。谁还对这一点假装不知,是十分令人鄙夷的。
静心回首过去,我清醒地意识到,这部处女作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非同寻常的巨大影响,原因或许在于:我个人对特定问题的看法与整个时代审美价值尺度的根本转变恰好一致,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部著作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进一步原因无疑在于:书中提出的观点本来只是为了解释一些历史现象,可是与当代艺术潮流纷争却有着直接对应。直觉的指南针将我引向了时代精神不可逆转的走向的地方。
毋庸赘言,这部处女作在经受了四十年的追捧之后,对我个人而言早已成为追忆往昔和反思人生的对象。因此,当与我合作多年的出版商善意提出再次出版该书时,说什么让当今战后一代也能了解该书,参与相关讨论,对于最终效果,我完全无法预测。只是为了了解时代状况,我想看看,这部书对今天的求知者是否还真有意义。
不管怎样,由于这部书业已售罄,它的再版对于那些对那个逝去时代仍有史学兴趣的人,还是有价值的。恰是在那个时代,从这部处女作年轻作者的大胆气息中令人惊奇地衍生出了对精神生命的诸多唤醒。我为什么把那时的场景叙述得如此细腻?它到底有什么特别值得留意和回忆的呢?
岁月会使人变得爱冥想,或许这可以说明并谅解,为什么我在再版这部青年时代的作品时想生动地让新读者了解这部作品。“生动”是因为我想讲述一些亲身经历的奇特事件,恰是这些事件在该书的诞生和早期影响中扮演着特定角色,它们看似偶然,往往却隐藏着必然。回眸我最初的思想萌动,这些事件真是挥之不去。此前我已经暗示过那时该书的出版具有建构性特质,恰是那些事件使我事后才看清该书具有的这个特质。
让我开始讲述。在一次巴黎游学之旅中,一位还未确定博士论文选题的年轻艺术史学生按要求参观了特洛卡德罗(Trocadero)博物馆。那是一个百无聊赖的上午,天空灰蒙蒙的,博物馆里空无一人。在那万籁俱寂的宽敞大厅里,我的脚步声是唯一的声响。即使那些文物,还有那些用石膏复制的中世纪大教堂也无法使人兴奋,我强迫自己去研读《褶皱艺术》。毫无收益,不安分的目光时不时去看钟表上的时间。
这时……不远处开启的门打断了我,从门外进来了两位参观者。靠近时我惊讶地发现,我竟认识其中的一位,那是柏林哲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我只是在柏林上大学时对他有些粗略了解,那已是好几年之前的事了。当时我上过他的两节课,因为他的名字那时在所有对思想意识感兴趣的人那里是挂在嘴边的。我对他的哲学思想不是很了解,这两节课中,他那非常简单明了地传述思想的个人讲授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时,大厅里除了我的脚步声外,还有齐美尔和他随行人的脚步声穿行于文物中间。至于他们的交谈,我只捕捉到一些听不清内容的话语声。
我为什么把这一场景叙述得如此细腻?它到底有什么特别值得留意和回忆的呢?那是因为此时我是与齐美尔共享的,而且又是在特洛卡德罗博物馆内度过的几个时辰。恰是在这几个时辰里,我博士论文里的那些思想,狂飙突进般地刹那间诞生了,正是这些思想使我出了名。这么说还不够,我之所以如此突出这次偶然的邂逅,真正原因是从那以后发生的事才叫真的神奇。那就先说吧。多年后的一天,第一个主动打电话给我的偏巧是齐美尔,那时他刚好偶然读了我的博士论文文稿,对我的思路甚是惊奇,于是便不假思索地拨打了我的电话。还是回到事件的时间轴上,这篇论文“着床”那一刻给我带来的迷醉状态,我就不去描绘了;之后的“产痛”同样也不予赘述了。只要有一天,我能凭这篇论文叫自己博士,就够了。
可是,博士论文还必须印出来,如何搞定这烦人的事呢?主要就是费用问题!幸好有位从事出版工作的兄弟自己有一家小型印刷厂?,他帮我减轻了负担。在他那里,我用便宜的价格印制了规定的赠阅本以及个人所需的份数。我将特意留存下的印制本寄给了一些人并期盼有好的回应。所寄的这些人在我看来,要么对我这个作者有关注的热情,要么单纯对论文内容有兴趣了解并能理解。如此,其中的一本寄到了诗人保罗·恩斯特(Paul Ernst)手上,寄给他是因为他满足了所述的两个条件:一是对我这个人有了解的兴趣;二是他这个兴趣源自我熟悉他著名的艺术理论研讨。
随着印制样本的寄送,影响巨大的一些关联事件,开始以一种无法掌控的偶然方式出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保罗·恩斯特在收到样本之后忽略了一件事,这只是一篇博士论文按规定印制的赠阅本,而不是一部已出版了的面向公众的书籍。他从该赠阅本内容中提取出了最强悍的部分,在《艺术与艺术家》这本著名杂志上写了一篇书评,听他的语气,这部书的亮点全集中在我的思想观点上。于是,有人开始向书商订这本书,而书商们在他们手头的新书目录中却无论如何都查阅不到这本书。有人甚至还来问我如何买到这本书,莱因哈德·皮珀尔(Reinhard Piper)就是如此。他是慕尼黑的一位年轻出版商,几年前出版了一本《慕尼黑年鉴》,书中收录了我撰写的一篇文学方面的稿子。当然,他向我打听之后马上明白保罗·恩斯特的书评所引起的误解。于是,皮珀尔出版社决定正式出版这篇博士论文。
现在,应该有人能明白为什么我在这篇回眸过去四十年的文字中将这段故事细细道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部书早已成为历史性文字,但其发行量同比而言却是史上最高之一,这是一篇博士论文应得的荣耀吗?如今,值此再版机会我当然要去讲述那段故事。我想要告知读者,这部书付诸出版并获得成功,首先要归功于一个单纯的误会和一些外在的偶发事件。没有这个天赐的巧合,我的整个生活或许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因为我从没有想到自己拥有如此这般的学术能力,以致敢于走上学术生涯,直到我第一部作品的快速成功才让我有勇气这么去做。就这部作品本身来看,没有那个误会,它或许会成为大学图书馆书库里一个不起眼的存在。
最后,还是回到我先前已经暗示过的那次奇迹性的邂逅,那次奇遇深深铭刻在心。偶然性事件的难以理喻性已具有几分奇迹色彩,而老套的故作误解是不会具有奇迹性的。
读者应该能回忆起,那次特洛卡德罗博物馆与齐美尔的偶然奇遇给我带来的影响意味着什么。这样,就不难理解从那以后发生的事使我如何兴奋与好奇,那是至少两年后(那时我的博士论文已经有印制本,但尚未出版)的某一日,我收到了一封发信人处写着格奥尔格·齐美尔的来信。我撕开了信封,里面写着什么呢?那就是,齐美尔,一位享誉欧洲的先生,蓦然间用一种理所当然的平等语气在与我交谈。他要跟我说什么呢?他用强有力的话语表达了对我观点的肯定与赞同,这真让我不知所措。这个格奥尔格·齐美尔,我与他的唯一一次交接也就只有那次在特洛卡德罗博物馆了,而且那是一次靠着无意识气流牵连起来的邂逅,正是这种牵连使得我们共享了博物馆那时难忘的寂静和孤寂。那时的他应该成了我灵感之隐秘的天意助产士;现在的他,第一个对我的博士论文做出了反应,而这恰是那次邂逅助生的产儿。齐美尔成为我这篇博士论文的最早读者之一,这又是一个偶然。

【媒体评论】 
该书集中体现了作者反对仅从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出发来推导艺术作品基本概念的古典主义规范,主张用抽象原则代替移情原则的现代主义美学思想。该书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纲领性文献,是表现主义和抽象艺术运动中最杰出的艺术学著作之一,对西方艺术和美学思想发生了广泛的影响。
——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朱立元

【作者简介】 
作者:威廉·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1881—1965),德国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最著名的两部作品《抽象与移情》和《哥特艺术的形式》,前者完成于1907年,是作者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1908年正式出版,后者出版于1911年。两部著作一经面世,就在德国当时的先锋派艺术家,尤其是表现主义艺术家圈子中引起强烈反响。另著有《木版油画的起源》(1924年)、《希腊文化与哥特艺术》(1928年)等。
译者:王才勇,1961年生于上海。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艺术史博士,卡尔斯鲁厄国立造型艺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师从贝尔廷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在国内外出版专著《艺术中西》《西方现代画派与东亚美术》等10种,译著《抽象与移情》《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10余种,发表有关美学、艺术学专业论文百余篇。成果获省部级社科奖。《抽象与移情》《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作为现代艺术的经典之作,被列入国内高校艺术专业必修书目。

【前言】 
译者序
这本被奉为现代艺术经典的名著,自1907年诞生起,从未失落各国学界和创作界的关注。不仅艺术研究界,就连专门培养艺术创作人才的院校,都将该书定为启开现代艺术奥秘的经典读本。即便一些综合院校,也一直将它视为艺术学科的必修经典。
无疑,该书的成功在于它开启了通向现代艺术的路径。可是,通读全书,话题却很少涉及现代艺术,而且,通篇谈的都是古代艺术,从古埃及经晚期罗马,一直到拜占庭艺术。其实,那是作者的叙事策略。所谈虽然是古代艺术,问题却来自现代。作者写作该书时的20世纪初,恰是现代艺术经过此前数十年的磨炼正悄悄走上全方位展开和推进的年代,而理论界当时又正风靡“移情说”。这种理论显然只对应于自古希腊和文艺复兴以来的主流艺术样式,却与正悄然而起的新艺术(现代艺术)相距甚远。新艺术正处于萌芽状态,为了说明“移情说”的偏废,而简单地直接从当时新艺术入手,显然不仅缺乏有效说服力,而且也很难使问题明朗。因为处于萌发期的现代艺术,其自身形态和样式还未全然展开。此时,维也纳学派主将里格耳将史上不同艺术风格的出现和演递看成是不同艺术意志使然的观点,对沃林格产生重大影响,使他看到任何艺术都有其存在理由。于是,艺术史上与正统古希腊艺术呈不同形态的古埃及、晚期罗马和拜占庭艺术便进入了他的眼帘。这些艺术一方面展现了与当时古希腊艺术的不同形态,另一方面却抽象地演示了沃林格时代正悄然崛起之现代艺术的原则。说清那些未被后人充分重视的古代艺术的存在价值,同时也就昭示了当时现代艺术的合理性所在。
基于这样的思路,沃林格带着当下意识,对史上那些未被充分重视之古代艺术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和阐释。那些古代艺术之所以未被后人重视,并不是因为这些艺术本身不行,而是因为后人用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样式标准来看它们的结果,即基于移情需求的艺术;而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艺术意志使然,是一种基于抽象需求的艺术。这样一来,不同于古希腊文艺复兴样式的艺术就不是一种低等的艺术,而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美学依据。同时,移情不是铸成艺术的唯一心理依据,与之相反的抽象同样也是一种艺术心理。在论述这种以往被忽略之艺术心理时,沃林格详尽指出了抽象的艺术表现力问题。
如此论述,对当时正处于萌动中的现代艺术的发展显然具有重大启示和推动作用。众所周知,自19世纪中叶萌发的现代艺术,指向的恰是走离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也就是说走离移情。结果自然是,走向变形、解体,也就是由具象走向抽象。所以,19世纪中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期,西方现代艺术的核心问题就是,一步步告别具象,一步步走向抽象。抽象也就必然赋予形式独立意义,所以,形式主义也就成为这一时期艺术的总体倾向。沃林格的研究虽然着手于古代,但其落点却指向现代。他指明了抽象物特有的表现力和美学价值,使得正待迸发的现代艺术毫无顾虑地沿着抽象和形式化道路大胆前行。
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具象走向抽象或形式化已不再成为现代艺术的核心问题,但是,它已深入现代艺术的内里,成为现代艺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直到今天,现代艺术也没有走出抽象或形式化的框架。无疑,现代人的抽象倾向一如既往。只要现代人的世界感使人一直怀有着抽象冲动,《抽象与移情》就不会失落反响。
译者
2010年夏于沪上寓所
本次再版,根据该书?Verlag der Kunst,Dresden?1996年德语版对原译文进行了修订,补译了两篇作者的再版前言。
译者
2018年夏于沪上寓所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