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简说西周史唐封叶✍像小说一样好看,伐无道,平叛乱,征夷,讨蛮,小国林立,王权争斗,堪比中国版的《冰与火之歌》!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量大请联系客服享受团购价~专业文史书城,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32.68
5.0折
¥
65
全新
库存888件
作者唐封叶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50788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平装
定价65元
货号1064108
上书时间2025-01-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² 编辑推荐
★西周:一个能追溯到姓氏源头的朝代;出土不少惊世文物,留传许多成语故事,奠定中国礼乐制度等……
★一部完整地、系统地简述西周历史发展脉络的通俗读物!
★远古社会的鼎盛时代:历史底蕴、文化基因、宗法时代。
★像小说一样好看,伐无道,平叛乱,征夷,讨蛮,小国林立,王权争斗,西周史,堪比中国版的《冰与火之歌》!
★以后的朝代,都能从西周看到缩影,印证“历史虽然不会重复,但是会惊人相似”。
【内容简介】
《简说西周史》本书内容起自传说中的周人始祖后稷降生,终于东周周平王迁都洛邑,以时间为顺序、以历代周王为主线,综合传世历史文献和近现代古文字学、考古学成果,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夹叙夹议夹考证的写作形式和轻松平易的语言,介绍西周王朝(包括先周)近300年间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并有机巧妙地将西周礼乐制度、土地制度、生活风俗、语言文学及近现代相关重要考古发现等知识穿插其中,全方位、多角度还原那段奠定中华文化走向但却因文献缺失而粗疏朦胧的上古史。
【目录】
目 录
◎ 后稷出世—— 一个弃婴的扑朔迷离的故事 / 001
◎ 从不窋“窜于戎狄间”到公刘建国 / 008
◎ 太王迁岐 / 011
◎ 太伯奔吴,真是“让国义举”吗? / 016
◎ 商朝概况及先周与商朝的关系(上) / 022
◎ 商朝概况及先周与商朝的关系(下) / 027
◎ 季历开疆 / 033
◎ 武乙的武功和他的“射天”闹剧 / 036
◎ 文丁杀季历 / 041
◎ 姬昌复仇与韬光养晦 / 044
◎ 纣王宠佞臣 / 051
◎ 纣王伐东夷及背后的隐秘 / 059
◎ 姬昌为何被囚羑里? / 064
◎ 纣王——失败的改革者 / 068
◎ 纣王释放姬昌的真相 / 075
◎ 西伯修德 / 080
◎ 吕尚的两副面孔(上) / 084
◎ 吕尚的两副面孔(下) / 088
◎ 文王因何“受命称王”? / 094
◎ 文王伐九国(上) / 101
◎ 文王伐九国(下) / 106
◎ 文王经略南土 / 113
◎ 文王之死——寿终正寝还是死于非命? / 117
◎ 扑朔迷离的“武王伐黎” / 123
◎ 子虚乌有的“孟津观兵” / 130
◎ 还原“武王伐纣”的历程 / 136
◎ 兵临牧野,前歌后舞 / 145
◎ 牧野大战——“纣卒易向”还是“血流漂杵” / 149
◎ 纣王拥玉自焚,武王平定四方 / 156
◎ 武王恩威并施,“宅兹中国” / 161
◎ 武王告庙祭祖,分封天下 / 171
◎ 武王的忧思 / 175
◎ 箕子与“洪范九畴” / 178
◎ 武王崩逝 / 182
◎ 周公摄政到底有无称“王”? / 186
◎ 流言四起,周公居东 / 191
◎ 周公归朝,东方叛乱 / 197
◎ 《大诰》——周公的东征动员令 / 201
◎ 破管、蔡,诛禄父 / 204
◎ 攻灭奄国 / 210
◎ 平定东方 / 214
◎ 周公旦的第二次大分封及其内在奥妙 / 219
◎ 西周时代的爵位与五服制 / 225
◎ 周天子制约诸侯的手段 / 234
◎ 东都“成周城”的落成 / 293
◎ 中华文化基调的奠定——周公制礼作乐 / 298
◎ 成周盛会和分陕而治 / 305
◎ “元圣”周公的谢幕 / 309
◎ 中国历史上个盛世——成康之治 / 313
◎ 康王后期的武功 / 321
◎ 昭王南征的对象是谁? / 326
◎ 还原昭王两次南征的历程 / 333
◎ 试解昭王“南征不复”的谜团 / 338
◎ 穆王中兴 / 343
◎ 穆天子开启的奇异之旅 / 348
◎ 穆天子见西王母 / 352
◎ 传世文献与西周金文中的“徐偃王之乱” / 361
◎ 穆王中原巡行,祭公临终遗命 / 366
◎ “涂山之会”与穆王作《吕刑》 / 372
◎ 平淡中孕育大变化的恭王时代 / 377
◎ 异象之下的懿王衰世 / 385
◎ 孝王封“秦” / 389
◎ 夷王下堂见诸侯 / 397
◎ 厉王原来是“烈王” / 402
◎ 厉王的“专利”与“弭谤” / 412
◎ “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的真相 / 418
◎ 宣王求治与“不籍千亩” / 425
◎ 宣王北征玁狁 / 430
◎ 宣王时期的东征与南征 / 434
◎ “成周大会”与“宣王中兴” / 440
◎ 宣王的离奇之死 / 444
◎ 有关褒姒的神秘传说 / 450
◎ 周幽王失国——烽火何曾戏诸侯? / 456
◎ 平王成为“正统君王”背后的曲折历程 / 462
【文摘】
后稷出世—— 一个弃婴的扑朔迷离的故事
要说西周王朝的历史,自然得刨根问底,从那“小邦周”即周族的来历说起,因为上古时的一个小国其实就是一个小部族。
周族的始祖,自古以来各种史书众口一词,认为是五帝时期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后稷”。按《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劳模后稷的身份非常高贵:他的“父亲”是五帝之一的帝喾,母亲则是帝喾的元妃即正室——有邰氏部落之女姜嫄。
有人可能会奇怪,你为何给父亲俩字加上引号呢?因为《史记》转脸又说,这帝喾其实并不是后稷遗传学上的父亲,说白了,他不是后稷的亲爸。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史书说姜嫄虽然嫁了人,但玩心未泯,一次出去野逛,看见了一些大脚怪的脚印,就去踩着玩,估计是想比比自己的脚和大脚怪的脚有多大悬殊吧。谁知这一踩,她突然下腹“感应”,有了身孕。十个月后,姜嫄就生下了后稷。因此按《史记》的意思,后稷虽然是帝喾名义上的儿子,但实际上却跟帝喾没有半毛钱的血缘关系。
姜嫄生了个跟帝王老公没关系的孩子,自然也吓得不轻,就想把他扔了。谁知她把这婴儿丢在小巷里,牛马都避着走不敢踩;想丢在树林中,正好有一堆人在伐木不好下手;丢在结冰的水渠上吧,居然有飞禽用羽翼呵护这个婴儿。姜嫄觉得太神奇,就把儿子捡回来继续抚养。因为初打算丢弃,所以她给这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弃”。接下来,史书就大讲特讲弃这孩子如何天赋异禀、胸有大志——其实就是讲他从小爱种各种庄稼,而且种得如何如何的好。咱们今天生活在这个发达的现代社会,天天吃得营养丰富,可能不觉得种地种粮食算什么本事,可是在几千年前近乎原始的时代,农业能让靠采集、渔猎为生,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先民们过上稳定的生活,意义十分重大。种粮高手,可是当时重要的技术人才。所以传说依靠这个才能,弃长大了以后就被尧帝选为农业老师。后来舜帝继位,又赐予他“后稷”的称号,并把他封在他母亲的娘家“邰”(今陕西武功县,一说晋南)这个地方。
那“后稷”这个称号是啥意思呢?原来“后稷”称号中的“稷”,本身就是一种农作物,一般认为是粟;而后稷的“后”字,可不是“先后”的“后”(“先后”的“后”的繁体字是“後”),而是指“君主”的意思。大家熟知射日的那个“后羿”,他名字中的“后”,也是“君主”的意思。那么“后稷”一词,显然就是“庄稼之王”之意。庄稼之王的农活能不好吗?而且周人的“周”字,甲骨文写法为“田”字里面加很多小“点”,就像一块划好的田地,地里面长满了庄稼。显然,“周人”就是种田农夫之意。他们的始祖后稷,自然也必须是农活干得好的人了。后来周人发达,建立了周朝之后,就隆重祭祀始祖后稷,奉之为农神。后世我们中国人用“社稷”一词作为国家的代称,就是因为国家要祭祀社神(土地神后土)和农神,而这一传统,就是从周朝传下来的。
不过传统史书上记载的上古史,都是夹杂着大量神话传说的。古人可以把神话传说混在历史里一起写,我们现代人却不能不加辨析地照抄了事。大家看了《史记》中记载的后稷故事,肯定都明白,其中那个姜嫄感孕而生的荒诞桥段显然是神话,任谁也不会当真。不过笔者还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后稷的母亲姜嫄是帝喾“元妃”这身份也是信不得的。因为据《史记》以及《大戴礼记·帝系》《世本》等古书记载,帝喾除娶了后稷母亲姜嫄这个“元妃”并有了后稷这个名义上的儿子外,还娶了三个“次妃”即小妃子,生下了另外三个大人物儿子:
娶了有娀氏之女简狄,生下了商王族始祖“契”;
娶了陈锋氏之女庆都,生了上古唐朝(陶唐氏)的君主、五帝之一的尧帝;
娶了娵訾氏之女常仪,生下了上古帝王帝挚(少昊)。
按这种说法,周人始祖后稷、商人的始祖契、五帝之一的唐尧以及上古帝王帝挚,都是帝喾家的四兄弟。不但如此,传说中建立夏朝的大禹,《史记·五帝本纪》说他是黄帝的五世玄孙(黄帝—昌意—颛顼—鲧—大禹),而帝喾则是黄帝的曾孙(黄帝—玄嚣—蟜极—帝喾),那说明大禹也是帝喾的堂侄。您看看,照这种说法,唐、夏、商、周四代的始祖包括帝挚,就都成了帝喾家的子侄了(当然也都是黄帝的后代)。这样的事儿,您信吗?尤其商人以玄鸟为图腾,是源自东北方的民族(“玄”即代表北方、鸟是东方人的图腾),显然与发祥于西北部的周人是两个方向。通过考古检测商代古墓中的商人遗骸和周人遗骸,也可以发现商人属于“古东北类型”,而周人属于“古西北类型”。要说这两族是出自一个祖宗,真是有点儿让人怀疑。这种四代同源的说法,自然是不可信的。在此,我们还要说到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
话说中国上古时的各个部族,其实都有本部族信奉的神或自己的始祖神。如周人的后稷,商人的契,东夷集团的太昊(太皞)、少昊(少皞)、伯益等,楚人的祝融……他们的这些神,这些始祖,本来都是独立互不牵扯的。因为各部族的发展有早有晚,所以他们的这些神和始祖应该也不是一个时代的。但到了商周尤其是春秋战国以后,随着各国兼并、政权日趋大一统,以及各部族逐渐融合成为华夏民族,处于这种时代大背景下的人们,就把原先各部族分别传说的神或始祖都编到一块去了,把神话传说“历史化”,编成了一个所谓的“上古帝王将相神话谱系”。在这个谱系中,某些在上古或后世地位与影响较大的部族的神或始祖,就成了“三皇五帝”,而另一些在上古或后世地位与影响较小的部族的神或始祖,就成了他们的臣子。其实上古时代部族林立,哪有什么后世帝王臣子井然有序的朝廷存在?这个谱系中还有一个主线,那就是原本出现很晚(东周出现)的天神黄帝,成为这个谱系中很多上古部族的共同人间始祖。不过因为编的人很多,这些人又尊崇自己所在国家、地区、部族的上古神或始祖,所以编出的“上古帝王将相神话谱系”的版本也有很多,于是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甚至互相抵触的说法。比如上面提到的帝挚,也即少昊,《世本》等书说他是黄帝之子,可《孔子家语》等书却说他是黄帝的爸爸,《史记》等书又说他是黄帝的五世玄孙,乱得不能再乱。由此可见,虽说上古神话传说中可能包含着某些历史的真相,但我们决不能因此就直接把这些神话传说当成真实的历史来看。当然,这种后出的“上古帝王将相神话谱系”虽不真实,但它的形成,客观上又更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大一统政权的诞生,从这点来说也有一定积极意义,不能全盘否定。
周人记述自己始祖后稷降生的史诗《诗经·大雅·生民》篇,也能证明后稷与帝喾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据考证,《生民》篇的写成时代相当早,至少在西周早期。它关于姜嫄和后稷的记述,是传世史料中早的。该诗中也有姜嫄踩了上帝的大脚印之后感应怀孕生下弃的桥段,但并不相同,且关键的是,这首诗里只字未提帝喾,当然更没有说姜嫄是帝喾的老婆。显然在周人早的始祖神话中,后稷是“无父而生”的人。早期周人自己叙述自己祖宗事迹的史诗,肯定不会弄错。这证明后稷初只是周人传说中的始祖或始祖神,完全不在所谓的“上古帝王将相神话谱系”中。所谓帝喾是后稷名义上的爹的故事,是东周之后的人在构建“上古帝王将相神话谱系”时,在“无夫的姜嫄踩大脚怪脚印生子”的基础上画蛇添足式加上的,其目的显然是为了抬高周人始祖后稷的身价。后稷“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反映当时周人正处在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历史上的后稷,应该是周族进入父系时代后个男性始祖,或周族进入父系时代后个有丰功伟绩、值得后世纪念的男性。
不过还有个问题有人可能会问,那就是东周以后的人们在构建“上古帝王将相神话谱系”时,为什么会把周人始祖后稷、商人始祖契这些古代传说中的帝王都归到帝喾的门内,说成是帝喾的儿子呢?古人虽然是编故事,但编故事也是要有点儿由头。这其实就和帝喾的原型有关。帝喾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上古真实存在过的“人”,它的原型其实就是商人心中的“上帝”神、“宇宙”神,也即《山海经》中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自然神“帝俊”,还有人考证他应该也就是天神“黄帝”。古时有一种在圆形的坛上祭天的礼仪,也就是“祭昊天于圜丘”的“禘礼”,如今北京的天坛公园里仍然保存着明清帝王祭天的“圜丘”。商人和周人在“禘礼”中,都把帝喾当作“昊天”来祭祀。然而在古代,古人也把祭祀始祖的礼仪叫作“禘礼”。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后人于是就把商周“祭天禘礼”与“祭祖禘礼”混淆,误以为帝喾是商人、周人的共同始祖,进而编出商契和后稷都是帝喾儿子的神话。而且说周人的始祖后稷是帝喾“元妃”生的,商人的始祖契是帝喾“次妃”生的,这种说法显然是周人在占商人的便宜(有“我周人是嫡出,你商人是庶出”之意),自然是进入周朝以后由周人一方编出来的。
古人在构筑“上古帝王将相神话谱系”的时候,因为随意搭配,还造成一个明显的漏洞。上面说了,传统说法认为后稷活动是在五帝时期。但是《国语·周语下》记载,“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王)始平之”,也就是说,周人从后稷到周文王才经历了十五位君主。从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到商末周文王时期,足有一千多年,难道周人每位族长或君主的在位时间都有六七十年?要知道,据西晋人从战国时魏国贵族墓中挖出的史书《竹书纪年》记载,夏代从禹到桀有君王十四世十七王,商朝从成汤到纣王有君王十七世二十九王,夏商合计有三十一世四十六王。难道说周族的十五位族长或君主的在位总时间,能赶得上夏商三十一世四十六位君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么大的一个漏洞,早就有古人看出来。为了调和这个矛盾,古代就有史家们跳出来解释说,周人始祖后稷和史书上说的周人第二代首领不窋之间,其实不是传统认定的父子关系,而是始祖与第N代孙子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后稷与不窋之间有若干代周人首领的名字失传或缺失了。比如有人就指出,《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提到后稷的弟弟台玺、台玺的儿子叔均也都做过周族君长,但这二位却显然没有被列入周人君长的世系表。还有史学家说,因为舜帝封弃为“后稷”,所以弃的后代在夏朝几百年间就一直沿用这个“官名”,因此“后稷”这一个词其实代表几十个周人先祖,而不是一个弃。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说后稷到不窋之间,甚至不窋之后的各代周人君主之间,有若干代周人首领的名字失传了,所以才造成夏商时期夏商共有四十六王而周人只有十五位王的假象。
周人的先祖世系中,有人被遗漏了,这应该是事实。但说夏朝时期所有的周人先祖都称“后稷”,那就有些勉强了。其实我们前面早分析过,上古时代各部族的发展有早有晚、有快有慢,各部族信奉的神或始祖,本就不可能都处于同一时代。把各部族的神或始祖都说成是三皇五帝时期的“人”,只不过是东周时期民族融合后编《上古帝王将相谱系》时编在一起的。所以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后稷其实并不是传说中五帝时期的人。按周人平均每代族长或君主的在位时间为三十年来算,往前推十几二十代人的时间(史书记载的十五先公再加遗漏的几位先公),也许后稷的真实生活年代只是在夏朝末年或商朝初年。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周人发迹建立大周朝之后,为了自抬身价,所以就把自己始祖后稷的时代提前了,以证明自己始祖的地位能与唐、夏、商始祖的地位比肩。这种说法可能更接近真实的历史。
不过后稷到底是传说中的五帝时期人还是夏末商初人,大家不是专业历史学家,也不用在这一点上过于推敲。我们现在只要知道,周人心目中的始祖或始祖神是后稷,其母姓姜叫姜嫄(显示周人和姜姓部族关系很深),他大约是三千五百至四千年前西北地区(陕西或山西)的一个部族首领,后稷的特长或说“神技”是善于种庄稼,因此后世他又被周人尊为农神,就可以了。
……
【作者简介】
李阳,笔名唐封叶、哂之等,男,汉族,1980年出生于江苏徐州,2003年毕业于苏州科技学院中文系。自幼喜爱文史、美术,现为徐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曾长期在县级电视台从事记者、编导工作,主要负责制作地方历史文化节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