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纳兰词笺注(简体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纳兰性德,张草纫✍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量大请联系客服享受团购价~专业文史书城,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21.04
4.4折
¥
48
全新
库存888件
作者纳兰性德,张草纫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4796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平装
定价48元
货号1234675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清初词坛,名家辈出。其中*特出者,当属纳兰性德。况周颐《蕙风词话》尊他为“国初*词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他更为赞赏,称他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的身份高贵显赫,却向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这使得他的诗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纳兰词以纯真深厚的情感、精致细腻的描写、浅白流畅的语句、哀婉凄艳的风格打动了后世无数读者,数百年来广为流传,纳兰性德生前曾把他的部分词作刊印为《侧帽词》,后顾贞观把他的词与自己的词合刊为《弹指词侧帽词》合刊本。康熙十七年,顾贞观又与吴绮为他校定《饮水词》,刊于吴中。道光十二年,汪珊渔根据顾贞观原辑本、杨蓉裳抄本、袁兰村刊本等书,共辑得词三百余首,分为五卷,定名为《纳兰词》。光绪六年,许增在汪珊渔本的基础上又增加补遗二十一首,共计三百四十二首,成为比较完整的《纳兰词》。本书整理者张草纫先生为词学研究专家,治词学功底深厚。此次以光绪六年的许增刊本为底本,末附《清名家词》中增补的五首,又从上海图书馆《词人纳兰容若手迹》朱彝尊跋文中辑得联句词《浣溪沙》一首,作为《补遗》二。书中保留原刊本的校记,又根据诸家刊本重新校订并加以笺注。注释着重注明本事、典故、名物、俗语,及纳兰性德袭用、化用前人的语词意境 ,必要时略作串讲,以期对读者阅读、欣赏《纳兰词》有所帮助。此次《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推出“简体版”,在保持繁体版的各项笺注释读内容、专名线标点等基础上,寄望于以较易进入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使更多的读者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正统解读,领略其中的优质精髓所在。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的词人。张草纫,本名张超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草纫先生在古典文学方面有深厚的积累,有着丰富的古籍整理的经验,由他整理的《二晏词笺注》和《纳兰词笺注》二书作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的重要品种,造福学界多年,深受读者好评。
【前言】
前言
清兵入关之初,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清皇朝采取残酷的镇压政策,把各地的义军一一击败。及至清朝的第四代皇帝康熙时代,抗清的浪潮逐渐平息,清政权渐趋稳固,就改变以镇压为主的民族政策,而采用安抚的手段。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是尊经崇儒,开设博学鸿词科,以网罗汉族知识分子。因此,在这一段时期,各种文化学术都有所发展。作为一种特殊的诗体的词也并不例外。词起源于中晚唐,历五代,至宋代而达到极盛时期。但在入元以后,已渐衰微,明末清初又重新兴盛起来。清初词人,如吴伟业、曹溶、宋琬、龚鼎孳、吴绮、毛奇龄、陈维崧、朱彝尊、彭孙遹、王士禛、曹贞吉、顾贞观、厉鹗等,都是很著名的。而其中特出的,则为纳兰性德。胡薇元岁寒居词话称他可与“竹垞(朱彝尊)、其年(陈维崧)鼎足词坛”;况周颐蕙风词话尊他为“国初词人”;谭献在箧中词中谓他与项廷纪、蒋春霖“二百年中分鼎三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他更为赞赏,甚至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可见后人对他的推崇。纳兰性德(一六五五—一六八五),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出身满族贵族,隶属正黄旗。在明代初叶,满族分为三大部族: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其中建州女真力量强。性德的家族属于海西女真。各部族之间经常发生争战和兼并。至明代末叶,海西女真为建州女真所吞并,纳兰性德的曾祖父金台什战死。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为了安抚海西女真的余众,纳金台什的妹妹为妃,生下的儿子就是清太宗皇太极。因此,纳兰性德的祖父与康熙皇帝的祖父是表兄弟。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太子太师等职,权倾朝野。明珠是一个善于弄权的官僚,他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贪婪无比。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式,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第二次参加考试才考中进士,被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又晋升为二等侍卫、一等侍卫,直到三十一岁去世。侍卫是皇帝的贴身随从,纳兰性德被康熙帝留在身边,显然由于他是满族人,又与康熙沾上一点亲戚关系,才得到皇帝的宠信。他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到过京畿、塞外、关东、山西,远的一次还去过江南。作为八旗子弟,他能文能武,韩菼称他“君日侍上所,所巡幸无近远必从,从久不懈,益谨。上马驰猎,拓弓作霹雳声,无不中。或据鞍占诗,应诏立就”。〔一〕性德是一个很有才能的青年,希望能有机会一展怀抱,作一番于国于民有利的事业,“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在干鞍前马后枯燥乏味的打杂工作,又没有能力改变这种生活。因此在他的诗词和给友人的信札中常流露出消沉的心情。在九年的侍卫生涯中,他只做了一件实际工作,那就是北赴梭龙进行侦察。梭龙即索伦部,是分布在西起石勒克河以及外兴安岭东至黑龙江北岸支流精奇里江一带的达斡尔、鄂温克和鄂伦春等族的总称,向来处于清皇朝的统治之下。在三藩叛乱期间,清室忙于在南方用兵,无暇北顾,沙皇俄国便乘机东进,不断挑起边境纠纷,还侵占了大片土地。清廷平定三藩之后,回过头来着手处理北疆的事务,于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八月命郎谈、彭春率领一支队伍赴梭龙进行侦察。纳兰性德亦是其中一员,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徐乾学在碑文中说:“及卒,上在行宫闻之震悼。后梭龙诸羌降,命宫使就几筵哭告之,以君前年奉使功故。”〔二〕性德在康熙十三年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卢兴祖之女为妻。夫妻十分恩爱。可惜时间不常。卢氏在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产后病故。性德非常哀痛。纳兰词中有不少描写爱情、思念和悼亡的作品,都是为她而写的。三年后续娶官氏为继室,感情也不错。性德还有一侍妾颜氏。据颜氏所生子富格生于康熙十四年推算,性德纳颜氏可能在十二、十三年之间。十二年春性德因患寒疾未参加殿试,失去了科举制中好的一次晋升机会,心中很抑郁。况且已年届婚龄,明珠夫妇欲为他娶妻,可能一时找不到门当户对的合适人选,于是先为他纳一侍妾,以慰其孤寂,并且照料他的生活。性德在扈驾至辽东、五台山、江南一带巡视及赴梭龙侦察的行役途中所写的一些思家的作品,显然是为官氏和颜氏而作的。长期的侍卫职务使性德精神上感到十分苦闷,加上他早年的词友顾贞观、严绳孙辈相继离开了北京。官氏、颜氏多半只是贤妻良母型的妇女,不通文墨。所以他希望能得到一个有才艺的、能沟通思想的女子为伴侣。后来经顾贞观介绍,他于康熙二十三年冬南巡归京后纳江南艺妓女词人沈宛为侍妾。性德为她另构一曲房,属严绳孙书其额曰“鸳鸯社”。两人十分投契,情深意重。可惜这段美好的因缘为时甚短。可能是由于性德是帝座的贴身侍卫,娶一社会关系复杂的汉族民间女子为侍妾与机要的禁卫工作有碍,也可能是明珠认为性德与这样的女子结合会影响性德的仕途,使性德受到很大的压力。他与沈宛仅相处了三四个月,不得不分手。沈宛于康熙二十四年春返回江南。纳兰词中有几首思念沈宛并表示悔恨的词,为数不多。因为就在当年的五月三十日,性德便离开了人世。性德酷爱读书,徐乾学称他“自幼聪敏,读书一再过即不忘。善为诗,在童子已句出惊人”〔三〕。特别是在因病未参加廷试以后的三年里,“益肆力经济之学,熟读通鉴及古人文辞,三年而学大成”〔四〕。他还喜欢结交有才学的人。韩菼说他与“达官贵人相接如平常,而结分义,输情愫,率单寒羁孤侘傺困郁守志不肯悦俗之士”〔五〕。当代的名士,如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梁佩兰、姜宸英、顾贞观、秦松龄、叶方蔼等,都和他有很深的情谊。这些人的年纪,要比性德大二十五到三十岁。他们相识时,性德还是个年方弱冠的青年公子,而这些人已接近五十岁,要比他长一个辈分。他们所以能不顾年龄差别,结成忘年之交,是出于对文学的共同爱好,是相互倾慕对方的才学。这些中老年文士虽然有了相当的名望,或担任过一定的官职,但世路蹭蹬,并不得意,因此把性德看作平生的知己。如朱彝尊在挽诗中说:“斯人不可作,知己更谁怜。”陈维崧在贺新郎赠成容若词中说:“昨夜知音才握手,笛里飘零曾诉。长太息、钟期难遇。”性德对这些文人朋友寄予很大的同情和关心,尽己所能给予他们政治上的庇护和经济上的周济。性德与顾贞观交情深,当顾贞观遭到他人攻击之时,性德曾帮他排解。顾在祭文中说:“洎谗口之见攻,虽毛里之戚,未免致疑于投杼,而吾哥必阴为调护。”康熙十九年,姜宸英以母丧南归,得到过性德的资助。姜在信中说:“轸念贫交,施及存殁,使藐然之孤,虽不能尽养于生前,犹得慰所生于地下。”〔六〕为人称道的是营救吴兆骞。吴兆骞,字汉槎,是清初江南有名的诗人。他于顺治十四年参加江南乡试,中了举人,不料有人告发主考官舞弊,因而卷入了科场案。清廷下令清查,把考生全部押送到北京,在殿前复试,戒备森严。吴汉槎虽然是有真才实学的,在这种场合也吓得战栗不能成文,交了白卷。结果被流放到宁古塔。顾贞观是吴汉槎的好友,写了两首金缕曲寄给吴汉槎。性德读了这两首金缕曲,大为感动,顾贞观乘机请求性德营救吴汉槎。性德又去恳求他的父亲明珠,终于在康熙二十年把吴汉槎赎回。纳兰性德的这些忘年之交,大半是明朝的遗少或世家子弟。如严绳孙是明朝刑部侍郎严一鹏的孙子,明亡时严绳孙已二十多岁;陈维崧是有名的东林党人、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的儿子,曾考中过崇祯十五年的乡试,明亡时亦已二十上下;叶方蔼的父亲叶重华在明朝官至太常寺少卿。他们对于异族的入侵没有勇气和力量抗争,只能接受现实,并且经过一段时期的隐遁,又顺应时势出来为新朝效力。然而他们在思想感情上毕竟与旧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不敢明确地表达出来,只能把故国之思化作兴亡之感。这一点在严绳孙的秋水集中表现得特出。如“兴亡满眼今何夕,去住无心我未僧”(灵岩呈继大师),“总是兴亡千古地,莫教潮汐送闲愁”(秋日杂感)。陈维崧虞美人词曰“年来生怕说兴亡,笑指楚天新雁两三行”,表明的也是这种思想。00纳兰性德经常同这些人接触,思想上未免受到影响。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兴亡之感: 汉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望海潮)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尽成非。(满庭芳)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南歌子)他把国家朝代的盛衰兴亡,归之于天命,而且认为天意莫测,世事翻覆不定,个人是无能为力的,只能逆来顺受。不仅如此,他经过十三陵,看到前代帝王的陵墓一片荒凉,还深表同情: 行人莫话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采桑子)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好事近)前朝帝王的陵园,成了新朝王室的游猎之所,确实是可悲的。不过这毕竟是遗民的感情,作为一个满族的贵族公子而有这样的感情,就不寻常了。纳兰性德认为个人的穷达,也是由命运决定的: 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霜天晓角)而且有才学的人,命运偏偏不好,痴顽无知的人,命运倒好。天道就是这样不公正: 慧业从来偏命薄。(湘灵鼓瑟)高才自古难通显。(金缕曲)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呆女。(水龙吟)因此可以说,纳兰性德的思想,既有消极的宿命论的一面,也有不满现实、蔑视庸俗、同情落魄不遇之士的积极的一面。性德对自己出身于官僚贵族家庭并不满意。韩菼说他“君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七〕。他自己也说:“仆亦本狂士,富贵鸿毛轻。”(野鹤吟赠友)对侍卫工作也并不喜欢: 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谁知道。(踏莎行)须不羡承明班列。(金缕曲)他处身于富贵场中,却把功名利禄看得十分淡薄,一心想到山林中去过隐居生活: 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金缕曲)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菩萨蛮)纳兰性德的作品,在他去世后由他的老师徐乾学编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包括赋一卷,诗、词、文、渌水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二卷。其中以词特色。纳兰性德受生活的限制,与广大劳动人民接触不多,也没有经历巨大的社会变动,因此他的词题材比较狭窄,思想境界也不高,主要只反映他个人的感情和经历,不过写得真切感人,而且没有矜才使气、堆砌辞藻等习气,因此深受当时与后世读者的喜爱。性德的恋爱事迹,现在已很难查考。据清人笔记,他曾与表妹相爱,后表妹被选为宫女。从遗留下来的词的内容看,他有过不止一次的恋爱。他的爱情词,不同于有些词人所写的对歌妓舞女的逢场作戏,而是表达了十分真挚的感情。有的描写初遇时的心情: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如梦令)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挼裙带那时情。(浣溪沙)有的描写重逢时的情景: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减字木兰花)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虞美人)而更多的是对逝去的爱情的思念和追忆,这种感情刻骨铭心,即使过了许多年,仍然忘不了: 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采桑子)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采桑子)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虞美人)此情已是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采桑子)时人和后人评论纳兰词,或谓其“哀感顽艳”,或谓其“缠绵婉约”,或曰“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或曰“柔情一缕,能令九转回肠”〔八〕,主要是指这一类词。纳兰性德与妻子卢氏十分恩爱。纳兰词中描写闺房生活的如: 露下庭柯蝉响歇。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并着香肩无可说,樱桃暗吐丁香结。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瘦断玉腰沾粉叶,人生那不相思绝。(蝶恋花)把年轻夫妇的欢乐情景,写得十分动人。但写得更多的,是行役途中对妻子的思念: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菩萨蛮)一纸寄书和泪折,红闺此夜团栾月。(蝶恋花)感人的,是他的悼亡词: 欲语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摊破浣溪沙)自那番摧折,无衫不泪,几年恩爱,有梦何妨。苦啼鹃,频催别,赢得更阑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飚一转,未许端详。(沁园春)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共银。……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青衫湿)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眼儿媚)不仅睹物神伤,魂牵梦萦,而且把希望寄托于来生,愿来世重寻旧好,再结良缘。这种真挚的感情,出自肺腑,感人至深,即使不加文辞藻饰,也是上好文章。纳兰词的另一特色,就是描写塞外风光。两宋词人,由于受当时历史环境的限制,没有机会看到塞北风光,因此宋词中描写边塞的很少,除范仲淹渔家傲词“塞下秋来风景异”外,别无佳构。纳兰性德在担任侍卫职务期间,曾扈从康熙帝到山海关、辽宁、吉林一带巡视,还到过黑龙江,因此留下许多描写塞外景色的词: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浣溪沙)幕绕牛羊,敲冰饮酪浆。(菩萨蛮)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菩萨蛮)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如梦令)这些词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清初的词,虽号称复兴,其实还未能摆脱前人的窠臼。“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九〕。纳兰性德所以能卓尔不群,高出清初诸名家之上,就在于他受这种习套的影响还不深。王国维评论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皆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一〇〕纳兰性德生前,曾把他的部分词作刊印为侧帽词,后顾贞观把他的词与自己的词合刊为弹指词侧帽词合刊本。康熙十七年顾贞观与吴绮又为他校定饮水词,刊于吴中。据杨蓉裳序,饮水词仅百余阕。性德去世以后,他的老师徐乾学于康熙三十年辑其遗著为通志堂集,其中词四卷,计三百首。他的好友张纯修亦于同年为他刊印饮水诗词集,由顾贞观阅定。其中词共三百零三首,次序及字句与通志堂集大致相同,唯少金缕曲(疏影临书卷)一首,多瑞鹤仙(马齿加长矣)、菩萨蛮(车尘马迹纷如织)、于中好(马上吟成促渡江)、满江红(籍甚平阳)四首。张纯修原刊本流传甚少,但以后经过多次翻印,有道光二十五年的重梓本(有张祥河序)、万松山房饮水诗词集、粤雅堂丛书饮水诗词集等。嘉庆二年,袁兰村亦刊印过饮水词钞,不过仅收词二百余阕。道光十二年,汪珊渔根据顾贞观原辑本、杨蓉裳抄本、袁兰村刊本、昭代词选、名家词钞、词汇、词综、词雅、草堂嗣响、亦园词选等书,共辑得词三百余首,分成五卷,定名为纳兰词。光绪六年,许增在汪珊渔本的基础上又增加补遗二十一首,共计三百四十二首,成为比较完整的纳兰词。民国二十六年开明书店出版清名家词,其中的通志堂词又增补了五首,共三百四十七首。顾贞观弹指词在虞美人佛手柑一阕下面有一段按语说:“后数词皆与容若同赋,其余唱和甚多,存者寥寥,言之堕泪。”所谓后数词,是指雨中花梅、一斛珠鹰、青玉案雁字。然而这四首词在今本纳兰词中都没有。此外,朱彝尊曝书亭词中有一首临江仙和成容若见寄秋夜词,高士奇清吟堂词中有一首花发沁园春和容若种桃,在今本纳兰词中也没有原作。可见散失的作品还有不少。本书以光绪六年的许增刊本为底本,末附清名家词中增补的五首,又从上海图书馆词人纳兰容若手迹朱彝尊跋文中辑得联句词浣溪沙一首,作为补遗二。书中保留许增刊本中的校记(简称原校),又根据通志堂集(简称通本)、张纯修刊本饮水诗词集道光二十五年的重梓本(简称张本)、万松山房刊印本、袁兰村小仓山房刊本饮水词钞(简称袁本)、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结铁网斋藏版纳兰词(简称汪本),以及康熙十六年刊印的顾贞观、纳兰性德同选的今词初集(简称今词),康熙十八年刊印的卓回的古今词汇(简称词汇),康熙二十五年刊印的蒋景祁的瑶华集,康熙五十四年沈时栋选尤侗、朱彝尊定的古今词选(简称古今),乾隆三十二年刊印的蒋重光的昭代词选(简称昭代),嘉庆三年刊印的姚阶的国朝词雅(简称词雅),嘉庆七年刊印的王昶的国朝词综(简称词综),光绪八年刊印的谭献的箧中词重新校订。凡底本缺漏讹误据校本改正增补者或校本有可供参考之异文者,均予出校;凡校本明显讹误或一般习用之通假字、避讳字、异体字,均不出校。瑶华集中,对作者无题之词,皆擅加词题,亦概不出校。纳兰词中注明写作年代的,仅有浣溪沙庚申除夜、青玉案辛酉人日等四首。幸而他的经历比较简单,从二十二岁考中进士到三十一岁去世,十年间一直担任侍卫之职,跟随康熙左右。所以一部分作品可以根据其内容(提到的地名和描写的节候),对照康熙出巡的行踪而推算出创作的年月。另外一小部分送别友人的作品,可以根据友人离京的年份确定创作时间。但有相当数量抒写艳情的小词,就无法查考了。注释方面,着重注明本事、典故、名物、俗语,及纳兰性德袭用、化用前人的语词意境,必要时略作串讲,以期对读者阅读、欣赏纳兰词有所帮助。注释中引用前人作品,凡首见时标明作者朝代,重见时则从略。纳兰词的笺注本,解放前正中书局曾出版过李的饮水词笺,注得很简单,有不少错误和疏漏。不过毕竟为后人打下了一个基础,路蓝缕,功不可没。近年出版的黄天骥的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一书,对纳兰性德的生平和交游作了比较详细的整理工作,但对作品本身,研究得不多。我在作笺注时,参考了上述两书,也作了一些订正。理解别人的作品,特别是古诗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整理古人的作品,是一个长久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的笺注,只是为这一工程添加了一些砖瓦,希望后来者再在我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限于水平,笺注中必然有不少错误和牵强附会的地方,衷心地希望专家和读者们指正。
张草纫一九九一年六月,二○○三年三月修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