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中原文献南传”论稿(中州问学丛刊)王建生✍自胡马窥江去后,中原气象偏安江南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专业文史书城,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39.5
9.4折
¥
42
全新
库存888件
作者王建生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7161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定价42元
货号2142230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靖康之变,中原文献随南渡政权而南移,后散播于江南范围内的江南东路、江南西路、两浙东路、两浙西路、福建路、广南东路等地,形成地域性的文化中心。承担存亡继绝、发扬文脉之责任的,正是南渡文人群及此后的中兴文人群。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一系列相关主题论文之结集,以两宋之交的中小文人为主,探讨文学思潮与学术观念的互动关系。部分篇目为对吕本中、吕祖谦、朱松、朱熹等文化家族的南迁和家学风尚之追摹;部分篇目讨论宋代文坛对前代的陶渊明、杜甫及同代的张耒、王安石等人的接受史;另外也有关注面对巨大政治冲击和现实苦难,士人的空间记忆和地理观念的痛苦转型。
【目录】
自序
吕本中与中原文献南传
吕祖谦的中原文献南传之功
朱松与中原文献之传
两宋之际文人视野中的“伊川学”
宋代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别调
宋代文人眼中的“文潜体”
论周紫芝对张耒诗的接受
陆九渊视野中的王安石
南宋寓客及其文学活动
南宋地方总志中的杜甫遗踪
南宋初期文学的“京洛记忆”
论“绍兴和议”期间的文学生态
两宋之际的诗、道冲突与平衡
《老学庵笔记》的思想文化倾向
陆游的文章观
【作者简介】
王建生,1981年生,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10年7月至今,在郑州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任教;曾在中研院史语所、复旦大学访学。现为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及文学思想史。著有《通往中兴之路:思想文化视域中的宋南渡诗坛》,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项目多项。
【前言】
南宋是偏安一隅的王朝,其思想、文学何以如此兴盛?这兴盛的思想及文学,与北宋时的中原文化有何内在关联?南宋以降的中国文化格局,为何以南方为重心?这些问题,都与“中原文献南传”这一命题相关联。中原文献南传,就是有形图籍与北宋学术文化精神,随南渡政权而南移,后散播于江南范围内的江南东路、江南西路、两浙东路、两浙西路、福建路、广南东路等地,形成地域性的文化中心。承担这一任务的,正是南渡文人群及此后的中兴文人群。
早对中原文献南传现象予以高度概括的,是南宋乾、淳时期思想家吕祖谦。吕祖谦所谓的“中原文献”,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以及自庆历、元祐以来文化精英的学术文脉,实质上涵盖了北宋一代思想文化的精髓。可以说,“中原文献”就是北宋高度凝合的文化内核。本课题讨论的“中原文献”,源自吕祖谦之说,其内涵既包括有形的图籍、金石等文化载体,也包括朝廷的典章、制度、家法等政治层面的凭依,更包括无形的学术文化精神。这种界定,更契合宋代历史文化语境中“中原文献南传”的本意。而时下学术界通常理解的“中原”,指以今天的河南为中心的地理区域;通常理解的“文献”,就是指图籍、金石等有形的文化载体。这种字面上的理解与宋代历史语境中的“中原文献”有本质上的区别,故着意点明,以免造成歧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