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豪放词(家藏文库)谢永芳✍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专业文史书城,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30.26
5.2折
¥
58
全新
库存888件
作者谢永芳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92721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定价58元
货号3051895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一部词史,有着非常丰富复杂的样态,包括了作家、流派、理论探讨、律谱整理等多个方面,而且,不同的时代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部豪放词选,并不追求面面俱到,只是希望能够依托词史,以敦煌民间词为起点,以历代文人词为中心,尽可能勾勒出一条渐次展开的线索,使读者对整个中国词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印象。本书作者功底深厚,治学严谨,词作选目考量周全,注释准确,评析中肯,清晰而全面地展示了历代豪放词的概貌。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历代豪放词一百六人一百七十一首,凡四编,其中唐五代十一人十二首,两宋三十九人七十三首,金元明十九人二十七首,清代三十七人五十九首。尤其注重选择苏辛一派和辛派后学中重要词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及一些公认的传统婉约词家的豪放之作,力图通过具体作品的读解、比较,主要包括不同时代的不同题材内容书写及其各各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避免简单两分豪放、婉约及单纯地以正(婉约)、变(豪放)论断高、下所可能带来的弊病。全书以呈现豪放一派词史发展脉络的方式,展示整个豪放词概貌。
【目录】
编 唐五代词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
浣溪沙(倦却诗书上钓船)
定风波(攻书学剑能几何)
定风波(征后偻未是功)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忆秦娥(箫声咽)
转应词(边草)
调笑(胡马)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
甘州遍(秋风紧)
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第二编 宋词
第三编 金元明词
第四编 清词
【文摘】
菩萨蛮
①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②
。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③
何处是回程。长亭接短亭。
④
[注释]
①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名。《尊前集》注中吕宫。《宋史·乐志》亦中吕宫。《太和正音谱》注正宫。《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北梦琐言》云: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命温庭筠新撰进之。《碧鸡漫志》云:今《花间集》温词十四首是也。按,温庭筠词有“小山重叠金明灭”句,名《重叠金》。李煜词名《子夜歌》,一名《菩萨鬘》。韩淲词有“新声休写花间意”句,名《花间意》;又有“风前觅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断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云烘日南枝北”句,名《晚云烘日》。②“平林”句:《诗·小雅·车辖》:“依彼平林,有集维鷮。”毛传:“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漠漠,迷蒙貌。郑侠《烟雨楼》:“群岫西来烟漠漠,大江南去雨蒙蒙。”③“玉阶”二句:班固《西都赋》:“玄墀扣砌,玉阶彤庭。”张铣注:“玉阶,以玉饰阶。”李善注引《汉书》曰:“朝阳舍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砌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玉阶,台阶的美称,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尊前集》(简称吴本)、国家图书馆藏明钞本《尊前集》(简称明钞本)、《湘山野录》卷上、《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诗人玉屑》卷二一作“玉梯”。鸟,《湘山野录》作“雁”。④“何处”二句:回,《湘山野录》、《诗话总龟》、《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诗人玉屑》作“归”。接,《湘山野录》、《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作“连”。古时大道两侧供行人休憩之处称为亭,约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评析]
此词,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上云:“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诗话总龟》前集卷四○、《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诗话》所记略同。后人遂以为此词“始见”于《湘山野录》,并因而疑为伪作。实各本《尊前集》早已收录。文莹或未见《尊前集》,故“不知何人所撰”。高承《事物纪原》卷二引杨绘《本事曲》云:“近传一阕,云李白制,即今《菩萨蛮》,其词非白不能及,信其自白始也。”《事物纪原》约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可知此前李白《菩萨蛮》词已传世。李白此词可谓其来有自,宋人未尝致疑。自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一发难,以为此词“近飞卿”,“盖晚唐人词”;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一三亦谓此词是“后人妄托”,近人遂聚讼纷纭。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从《尊前集》录作李白词。
词写游子思乡。上片写景。首二句由近到远,在对登高所见自然山色富于表现力的描绘中,委婉地表达出沉重的心情。次二句由远及近,顺势拈出“愁”情主题,并引起下片。过片以宿鸟归飞衬拟游子之孤立难堪,做足情味。结末二句的归期未有期,愈显词情凝重。此首,俞陛云许以“苍茫高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之高评;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所论“虽工丽而气衰竭”,因与其是否为李白所作的判断纠缠在一起,未必可以信从。又,陈祖美主编《万里归心对明月:唐代合集》认为,此词乃无名氏作,写思妇怀远。可备一说。
【作者简介】
谢永芳,男,1969年生,湖北天门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参与国家“985规划”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子项目,参与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重大项目《全清词》的编纂,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文人事迹编年汇考”,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3项;在上海古籍等出版社出版《广东近世词坛研究》《纳兰性德词》《叶衍兰集》等10余部专(编)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3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学科年鉴全文、索引或摘要转载。
【前言】
在中国古代词学批评史上,苏轼首次将“豪放”引入词评,其《与陈季常书》云:“又惠新词,句句警拔,此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这基本上还是以论诗的眼光来衡量词,不过,其核心价值的一个方面,在于认为词的风格不必一味偏重婉约,词也可以像诗一样刚柔相济,只需好好把握分寸不使太过。形成词体风格的诸因素,大体包括音乐、内容、语言、时代和个性等,其中,题材内容往往可以决定风格。仅就题材内容上的新变而言,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大致包括这么三个要点:抒发志向襟抱,表现人生感触和兴亡之慨;感情的内涵从爱情向性情推扩,向友情转移,兼而向更广阔的生活及大自然抒情提升;表现对祖国半壁江山沦陷的痛苦,对中原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奉行妥协政策的愤懑。(参邓乔彬《论豪放词》)这些,除了第三条需要在不同的时代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外,自然也可以被视为判断是否为豪放词的重要标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王兆鹏《论“东坡范式”——兼论唐宋词的演变》曾提出,“东坡范式”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主体意识的强化、感事性的加强、力度美的高扬、音乐性的突破。与此处所言颇有交叉,唯豪放与守律并非不能两全。如以持律严苛著称的《词律》,其卷一六中就选入了像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这样的豪放之作,可为明证。
一部中国词史,同时也可以看成是一部豪放词创作发展史。敦煌词取材广泛,境域宽宏。王重民先生对其内容和艺术作过精辟的概括:“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其言闺情与花柳者,尚不及半,然其善者足以抗衡飞卿,比肩端己。至于‘生死大唐好’,‘只恨隔蕃邦,情恳难申吐;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等句,则真已唱出外族统治下敦煌人民的爱国壮烈歌声,绝非温飞卿、韦端己辈文人学士所能领会,所能道出者矣!”(《敦煌曲子词集叙录》)其中,如写“忠臣义士之壮语”的一首《生查子》:
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落雁一张弓,百只金花箭。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未忘立功勋,后见君王面。
颂扬守边将士,写得质朴无华,豪迈大气,浅显易懂。任二北先生所解旁及唐代军制,略如郑准《代寄边人》所云“圣泽如垂饵,沙场会息兵”,亦可参:“曾经苦战,已竭忠贞,依然匣里龙泉,韬而不显,此作者之所不平。可贵者,他们并不气馁,继续争取前程,望大勋,蒙召见。辞明明曰‘先望’,与‘后见’是尚在劳而无功之中。问题乃唐室军制对士卒罚严恩薄,甘言以募新,不赏使兵老耳。仅就诗人篇咏中验之,已可概见。”(《敦煌歌辞总编》卷二)敦煌边塞词约有四十余首,除此首外,尚有《浣溪沙》(忽见山头水道堙)、《望远行》(年少将军佐圣朝)、《酒泉子》(三尺青蛇)(红耳薄寒)、《捣练子》(堂前立)等。这些作品所表现出的风貌与格调,跟唐代边塞诗总体上是一致的。
词史发展到苏轼,在当时人们还不太认同其革新词体之际,“苏门四学士”中的黄庭坚和晁补之给予了他全力的支持,壮大了苏词的声势。再经叶梦得下延一线,又有向子、陈与义等为之张帜,于是蔚然成风,广被于南北各方。苏轼豪放词中的代表作,有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起笔即高屋建瓴,同时推出空间与时间、自然与人事,以浩荡而又深沉的悲慨,为全词奠定基调。接着以“人道是”指点形胜,定格于“周郎赤壁”,转入题面。“乱石”三句,描绘赤壁登眺的壮观,“穿”、“拍”、“卷”的飞扬跋扈,形象鲜明,历历如见,令人神惊魄动而又惬目快心。结拍二句,“江山如画”收束,“一时多少豪杰”回应“千古风流人物”。人杰地灵,风流千古,让人遐想联翩,自然引起下片的怀古。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在“周郎赤壁”中已埋下伏笔。“小乔”作为陪衬之笔,是为了凸显周瑜的功名早立、少年得意,为下文的自伤老大铺垫。“羽扇纶巾”同样是在衷心赞美周瑜的潇洒风流。〔按:目前学界有两说,一指周瑜,一指诸葛亮。钟振振《唐宋词举要》以宋词证宋词,倾向于前说:吕胜己《瑞鹤仙·鄂州》:“纶巾羽扇,讲笑周郎事业。”汪莘《满庭芳·寿金黄州》:“纶巾羽扇,不独数周郎。”可从。〕轰轰烈烈的赤壁大战,词中不见金戈铁马,仅用“谈笑间”三字便立见分晓,从而将“周郎”的“雄姿英发”推到极致。词人重笔濡染周瑜,为的是彰显“江山”(空间)、“千古”(时间)中的人生价值。以下以“故国神游”收束外向的遐想,转入到对自身的检阅。是年作者四十七岁,待罪黄州,非特壮志未酬,抑且沉冤莫伸,敏感的心灵却仍有不甘地随“大江”、“豪杰”而跃动,只能以自笑多情解嘲。一个“笑”字故作旷达,其实蕴含了何等的悲凉!自己的“早生华发”、落魄失意同周郎的“雄姿英发”、年少气盛是一重对比,周瑜的赤壁勋业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走向又是一重对比,这就逼出了结尾的“人生如梦”,终以顶礼万古永恒的“江月”收笔。鲸吞鳌掷,大开大阖,雄放的笔势与悲壮的内核浑然一体,带给读者艺术美感与人生哲理的巨大震撼。
据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东坡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按红牙拍,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弹铜琵琶,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是准确地抓住了苏轼、柳永两人词风的主要特色,并且把这首词当成了苏轼此类风格的代表作来看。在再后来的词学批评中,“大江东去”更是几乎成为整个豪放词派的代名词。值得注意的是,作有《东坡乐府笺》的朱祖谋,在其著名选本《宋词三百首》初编本中虽然选录了苏轼的这首《念奴娇》,但重编本中却将之删去。主要原因在于,这首《念奴娇》既不能符合“重、拙、大”的理论宗旨,也不合音律(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一三)。朱祖谋晚年适度倡导东坡词,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稍扬东坡”(龙榆生《论常州词派》)的目的,是为了解救一味推崇梦窗词带来的流弊,也与受到文廷式等人的影响,即历史和师承原因有一定的关系。(参张晖《选家手眼与创作风会——从〈宋词三百首〉看朱祖谋的词学思想》)
又《江神子·猎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据傅藻《东坡纪年录》,可知此词的创作背景:“(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诗《和梅户曹会猎铁沟行》,……又作《江神子》。”刘崇德《苏轼〈江城子·猎词〉编年考辨》则以为,此词所写是徐州出猎而非密州出猎。可备一说。上片记述狩猎。首句将“老夫”与“少年”合于一身,豪气已先声逼人;“左牵黄”、“右擎苍”,进一步表现“少年狂”,并转出“出猎”的题面。随即推出大规模围猎的盛况,一个“卷”字,既有漫山遍野的声势,又有风卷残云的意味。在千骑竞驰、倾城出观的恢宏场面映衬下,词人“亲射虎”的壮举得以凸现,更加酣满地充实了狂豪的意兴。下片抒发感受。“酒酣”三句,继续映发“老夫聊发少年狂”,而接下期望被召回朝廷、立功边陲的心愿,更将词作的思想境界提升到尚武报国的全新高度。结尾的“会挽”三句,充满力度,激情横溢,“射天狼”同“亲射虎”前后相映,雄气干云。全篇健笔纵横,豪迈淋漓,堪称苏轼早期豪放词的代表作。与约同一时期所作《祭常山回小猎》相较,更可以见出这一点:“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从苏轼到辛弃疾,贺铸是重要的过渡者之一。从十二世纪下半叶开始,辛弃疾与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和韩元吉、袁去华、刘仙伦、戴复古,以及再后来的刘克庄等人形成横亘南宋词坛的豪放一派,从一个特定的方向把词的创作推到有宋一代高峰,并极大地影响了后世词人的创作选择。辛词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辛派传人将词的表现功能从不同的方面几乎发挥到限度,从此,词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更为紧密,词人的艺术个性更加突出。辛弃疾豪放词中的代表作,有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词以传统的悲秋主题,写其壮志难酬之感,慷慨淋漓而又感情细腻。上片写景。先从楚天寥廓、秋高气爽的远景写起,由天写到水,由水写到山,突出“献愁供恨”的北方山峦,隐隐带出中原沦丧之痛。进而转入近景特写,重点刻画登楼观景之人。“落日”暗示时势,“断鸿”映衬“江南游子”之孤单。词人一腔悲愤,则通过看吴钩、拍栏干的系列动作生动地呈现出来。下片以不同的典故构成,写尽报国无门、归隐不甘的矛盾心理。这种对典故的创造性运用,构成了辛词的一个重要特色。结末三句,在貌似风流倜傥中照应“无人会、登临意”。全篇悲慨郁结之情,一以含蓄深挚、婉转寄托出之,深得“潜气内转”之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