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霸道:大秦王朝顶级君臣的另类解读马平安✍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节假日正常发货~专业文史书城,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
16.93
4.5折
¥
38
全新
库存888件
作者马平安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63532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平装
定价38元
货号1266850
上书时间2024-12-04
正版✔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冷热博弈,背后隐藏着东欧千百年的历史纠葛,史学大家麦克尼尔带你揭秘东欧治乱的本源)威廉·麦克尼尔,八月✍再现草原帝国驰骋欧亚大陆的后荣光,《威尼斯:欧洲的枢纽1081—1797》姊妹篇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43.56
正版✔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三)--汉、魏墓葬发掘报告(1997~2007)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等陈永志✍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500.25
正版✔中国科技考古论集袁靖✍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165.63
正版✔伊朗四千年(6种文明的碰撞,18个朝代的更迭,破解神秘国度的前世今生,一本书读懂真正的伊朗)霍昌·纳哈万迪,伊夫·博马提,Yves,Bomati,博集天卷✍伊朗何以历经战乱、震荡仍屹立不倒,解开其悠远历史中隐藏的秘密,揭示伊朗如何成为今天的伊朗。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48.51
正版✔六朝门阀--太原王氏家系考守屋美都雄✍透过王氏家族之兴衰探索贵族制之形成发展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20.79
正版✔道商范蠡(第二版)李海波✍金庸*钦佩的历史人物,前半生从政,助越王称霸而功成身退;后半生经商,富甲天下又散财归隐。读懂“商圣”范蠡,也就读懂了马云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34.75
正版✔台湾光复史料汇编(第三编)·政府文件选编(三)张海鹏✍用档案史料再现历史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34.16
正版✔甲骨文丛书·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谭凯,Nicolas,Tackett,胡耀飞,谢宇荣✍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29.20
正版✔汗青堂丛书009·海洋与文明林肯·佩恩,后浪✍本书荣获美国《选择》杂志2014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 ,一部海洋视角的世界史,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旨在揭示各个人群、民族、国家与文明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水路通道,在塑造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历史。正版全新书籍现货如需其它图书请联系客服
¥63.3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读历史 品人物 悟人生
著名学者马平安深情解读大秦帝国兴衰路上的八张面孔
秦穆公 商鞅 张仪 白起 吕不韦 李斯 秦始皇 秦二世
一部教科书中读不到的大秦帝国兴亡史
【内容简介】
《霸道:大秦王朝*君臣的另类解读》叙述了大秦王朝自秦穆公至秦亡的历史,其内容包括秦穆公的霸业情结;公孙鞅改革变法立威,能令政必行;张仪相秦纵横捭阖;秦兵崛起,四处扩展;大商人吕不韦经营秦国,打下霸业基础;李斯的崛起及改革;秦始皇统一天下及峥嵘岁月;秦帝国的崩溃;大秦帝国纵横谈。总体上,作品把人物与事件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失为描绘大秦帝国兴亡的一部力作。
【目录】
001 章 秦穆公的霸业
002 一、千古一诏
007 二、先人的召唤
013 三、任贤用能
018 四、东进与西取
024 五、帝业的先驱
028 六、身后是非
033 第二章 大改革家商鞅
034 一、机会终于来了
045 二、君臣遇合
056 三、大变革时代
064 四、东进讨魏
070 五、不幸的结局
079 六、商君的罪愆
085 第三章 言辨家张仪相秦术
086 一、只要舌在,功名富贵就会有
087 二、一对同窗加对手
090 三、舌头的威力
094 四、铁定的命运
097 五、半吊子的缺憾
103 第四章 无敌将白起之死
104 一、秦武王的野心
106 二、恒勇天下无敌将
110 三、穰侯的克星
114 四、范雎、白起之争
118 五、如此君臣
127 第五章 奇货可居之吕不韦
128 一、他发现了可居奇货
133 二、赌上千金家财
140 三、押上心爱的女人
144 四、社会的现实与从众心理
149 五、公孙乾之死
151 六、两朝宰辅
156 七、四驾马车
161 八、走上不归路
169 九、盖棺不能定论
175 第六章 丞相李斯的大气与狭隘
176 一、囚牢中的呐喊
180 二、目标:官仓鼠
187 三、丞相的大器与小气
193 四、帝国的杀手
201 五、后的挣扎
205 六、东门黄犬之叹
209 第七章 秦始皇的峥嵘岁月
210 一、暮年求仙
213 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20 三、离开了大地的安泰
225 四、沙丘饮恨
231 第八章 糊涂二世的黄粱梦
232 一、一个不祥的谶言
235 二、接班人的困扰
239 三、夺嫡之变
241 四、皇权的异化
244 五、连环套
251 六、“社稷不血食”
【文摘】
章
秦穆公的霸业
秦穆公身上洋溢着无尽的进取精神。这种活力,很大程度应归功于他的先人们在为了生存而战中所激发出来的坚强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巨大勇气。经过艰苦卓越的努力,他终平定西戎,并国十二,为秦国建造了一个强大而坚实的根据地。正是有了这个进可问鼎中原、退可固守关中的富饶地方,才终使秦人无后顾之忧地一直向东拓展,直至一统天下。
一、千古一诏
公元前627年的春夏之交,秦地的天气突然变得不正常起来。
先是几个月滴雨未下,大地干裂,庄稼草木蔫然没有生机。在这靠天吃饭的年代里,人们干着急却又毫无办法,只有祈求上天降下甘霖来普救生活在苦难中的芸芸众生。
不料,进入四月,天气转阴,大雨连绵,冷风苦雨连月不断,大地又到处水涝成灾。人们瑟瑟地待在家中,苦巴巴地又在祈盼雨天转晴,丝毫感觉不到暮春天气的丝丝暖意。
这一天的傍晚时分,在秦国都城雍的东郊大路上,一大队人马正伫立在雨中,焦急地等待着什么。人马中心的一驾战车上,坐着一位身穿素服的中年长者。
此刻,他的心中正在翻江倒海。
他,就是秦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有为的国君——秦穆公任好。
去年冬季,晋文公重耳逝世。12月12日,晋国君臣准备把棺柩停放在晋国宗庙所在地曲沃。刚刚离开都城绛,棺柩里就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筮之官郭偃请大夫们跪拜并说:“已故国君正在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边的军队越境而过,如果袭击他们,一定会取得重大胜利。”
恰在这个时候,秦穆公收到在郑国的内线杞子派人送来的密信,信中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锁钥,如果秘密派军队前来,就可以占领郑国。”
得到这个消息,秦穆公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他没有理由不高兴。
多年来,他孜孜努力,一直在寻求东进中原的时机。由于晋国的强大,牢牢地扼制了秦国东进的道路,致使秦穆公的霸业雄心一直受挫,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参与“国际性”事务的要求一直没有能够得到满足。
现在,称霸中原各国的霸主晋文公撒手归天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争朝夕的秦穆公焉能放下这个东进中原的机会。
但是,慎重起见,秦穆公还是去询问了上大夫蹇叔,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
这个蹇叔,可不是一般人。据王蘧常在《秦史》记载,他相秦20年,谋无不当,举必有功。东伐魏,三置晋国之君,一救荆国之祸。
不料,这一次,蹇叔却给他迎头泼了一瓢冷水。
蹇叔明确地提出了反对意见:“使军队疲劳而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苦,精力衰竭,远地的国家(郑国)有了防备,前去只会徒劳无功。劳苦而无所得,士兵一定会产生怒恨、溃散之心。何况,军行千里,其谁不知?”
急于建功立业、参与中原诸侯事务的秦穆公,这一次一反常态,听不进蹇叔的反对意见,一言定策,决意出兵东进。
他下令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帅,率兵东征,千里袭郑。
秦军到达晋国的边邑滑国时,正巧路遇郑国的商人弦高。弦高临危不慌,当机立断,赶忙送秦军4张熟牛皮作引见的礼物,然后再送12头牛犒劳秦军。弦高告诉秦军三帅:“我国君王听说你们准备行军经过敝国,特让我来犒赏贵国的军队。我们国家不富裕,但为了贵国军队在这里停留,我们还是力争帮助你们解决一天的生活物资。”言语软中带硬。与此同时,弦高又暗地里派人乘驿车火速前往郑国报告军情。郑穆公得知消息后,立即驱逐了秦国在郑国的卧底杞子、逢孙、扬孙等人,加强了戒备。就这样,郑国商人弦高用自己的胆识及行动,成功地粉碎了秦军进攻郑国的图谋。
孟明视等见袭郑计划暴露,顿感进退失据。
千里行军,无功而返,这在秦国的开拓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蹇叔的预言不幸变成了现实。
实在不甘心就这样空手而归的秦军,于是顺手牵羊,灭掉晋国的附庸滑国而返。
秦晋两国长期积怨,终于导致了春秋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大战——崤之战。
晋国统帅先轸已经按照“晋文公死后的吩咐”,早早地在崤山布下了口袋阵。
结果可想而知,秦军在崤山之战中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帅被俘,秦国遭到了多年未遇的揪心挫败。
严酷的事实,让急于在秦国发展战略上实行大跃进的秦穆公冷静了下来,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冒进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
多亏的是,晋文公的遣孀文嬴不忘故国,深深知道自己父王——秦穆公的雄图远志,在她的一再劝说下,晋襄公将三位秦军统帅释放回国……
此时此刻,天上的雨越下越大,天色也早早暗了下来。雨中的人们已经又累又冷。
前方,终于传来了马蹄在泥水中行进的声音。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转眼来到人们的面前。
他们又愧又累,心中忐忑不安。抬头一看,不觉心中一热。他们发现,大雨中,秦穆公竟然站在他们的面前,亲自前来迎接他们。
三帅赶紧向前跪倒大哭,请求国君降令治罪。
秦穆公上前扶他们起来,向着这些逃奔回来的将士严肃地说:
“我没有采纳蹇叔的意见,使你们几位受到了侮辱,这是我的罪过。孟明视等人,职务照旧。这次失败是我的过错,你们三位有什么罪过?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
秦晋崤之战》)
一时间,众人齐哭,泪雨滂沱。
四年后,经过卧薪尝胆,秦军东出报晋,大胜。在崤山,秦军收敛四年前阵亡将士的尸骨,哭声一片。秦穆公素服,亲自沥酒,发誓汲取血的教训,并当众发表了名载史册的著名讲话——见《尚书》中的《秦誓》: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
“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
“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
“人之有技,冒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在这篇著名的誓言中,秦穆公说:
“我的臣民们!你们安静下来,听着!我要告诉你们很重要的话。
“古人有言:‘人如果总顺着自己的性子去处理事情,就会多出差错。’责备别人并不难,而接受别人的责备,听从它就像流水一样畅快,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啊!我心中的忧愁就在于:时间一天天消失,一切都再也不会回来了。
“过去,我找别人商量国家大事,却又说‘你不顺从我的心意,我就会忌恨你’,今后我找别人商量,我将把他们当作亲人。虽然这样,我还应向白发老臣们请教,这样才会减少过失。
“过去,对于体力已经衰弱的白发介臣,我还能够亲近他们,对于那些仅仅是射箭和驾车都不错的勇夫,我还能做到不太喜欢他们。可是对于那些能让君子产生疑惑的能言善辩之辈,我却太亲近他们了!
“我暗暗地思量道:如果有这样一个大臣,他没有别的才能,但他能诚实专一,他心胸宽广,能够容纳别人。别人有本领就像自己的一样;别人有才有德,他内心就喜欢这个人,并且喜欢的程度超过了他口头的表达。这种人我能容纳他,因为他能保护我的子孙和众民,他对我们来说是有利的!
“对于别人有本领,他就嫉恨得不得了,对于别人有才有德,他就阻挠,使其长处不为君王所知。对于这种人,我绝不能容纳,因为他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众民,他对我们来说是危险的!
“国家的动荡不安,往往由一人造成;国家的繁荣安定,也往往由于一人的善庆而成。”
这篇罪己诏式的讲话一毕,大队人马立刻欢声雷动。
秦穆公那深刻的自责、深沉的感悟,深深地感动了三军上下。秦国军民无不庆幸,庆幸国家能有这样一位贤明的君主。
坏事转变成好事,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常理在秦穆公霸业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二、先人的召唤
秦穆公身上洋溢着无尽的进取精神。这种活力,很大程度应归功于他的先人们在为了生存而战中所激发出来的坚强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巨大勇气。
据《史记》记载,秦人一开始就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
大家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传说,在英雄时代,黄帝战败炎帝 ,擒杀蚩尤,统一华夏,威服四方,号为天子。
黄帝之妻嫘祖生二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昌意之子号高阳氏。黄帝死后,高阳立,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后来,秦国历代国君皆奉颛顼为祖先。这就是说,嬴姓秦人一开始就以黄帝后代自居,心中充满了本民族是天之骄子的自豪感。
夏朝初年,秦人先祖大费因为与启争天下受挫,率族东迁。
夏朝末年,大费的后代费昌脱离夏桀,投奔商族,参加了商汤发动的推翻夏朝的战争。
商朝时期,嬴姓氏族代代为商王室做事,社会地位很高。在这个时期,秦族中出了几位驾车高手,“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商亡之后,在东方,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做了后一次的复国努力。据说,嬴姓氏族是这次叛乱的主力之一。
武庚叛乱平定后,嬴姓氏族被周王室定为战犯与奴隶。
为了自身的生存,嬴姓氏族不得不对周王朝表示顺从和屈服,但是,当时周王室并未给他们以真正的信任。本着“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的原则,周公将嬴姓氏族驱逐到遥远的西方边陲之地。
在周穆王时期,嬴姓氏族的首领叫造父,他有一手高超的驾车本领。在周穆王西游时,诸侯徐偃王乘机作乱。得到消息后,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将周穆王安全地送回周土,从而使叛乱得以很快地平定。由于造父平乱有功,周穆王就“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
在此前后,嬴姓氏族中的另一支大骆则率领自己的族人西迁犬丘。
到大骆儿子非子时代,西迁的嬴姓氏族又一分为二,一支留驻犬丘;另一支进一步西迁到今日的甘肃境内。
司马迁说:“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亡。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史记
·
秦本纪》)
由于为周孝王养马有功,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封于秦地。
周孝王说:“昔柏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至此,嬴姓氏族才真正称为秦人,秦人也从此开始有了明确的纪年。
这个秦地,据历史考证,大约在今天的甘肃天水、清水一带。
当时的秦地,处在周王朝的西部边陲之外,荒凉、空旷,是一片莽莽荒原,渺无人烟,虎狼出没。在这个地区,有一些少数民族的部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戎、狄等部落。
在这个时期,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戎狄部落正处在富于攻击性、掠夺性的发展阶段。在时机适当、力量强大时,他们不断地侵略秦人的土地,掠夺秦人的财物与人口,甚至侵入西周境内掠夺财物和人口。实际上,周天子封给秦人的土地,是一个周王室鞭长莫及、充满危险与不安定因素的地方。这样看来,周孝王的所谓分封之举,实际上是一件惠而不费的事情,给秦人的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合法居留的名义。
由此不难看出,秦人尽管数世效忠于周王室,但周人在骨子里却没有真正把秦人视为自己人。所谓分封于秦,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口头上的惠举。你有能力,你就开疆拓土;你没能力,你就自生自灭。但是,即使这样,这一分封对于秦人来说却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1. 分封举动使秦人摆脱了戎人的身份,使他们与西陲边境的其他戎狄民族从此区别开来,正式成为周王室的一名家庭成员。
2. 这一特殊的身份给秦人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秦人在与周围戎狄民族的争战中产生了名分感、优越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3. 由于附庸毕竟不是正式的诸侯,它也激发了秦人想进一步成为正式封国,屹立于列国诸侯之林的更大愿望,进一步激活了秦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潜力。
周孝王本来给秦人开的是一张空头支票,但后来事态的变化与发展显然超出了他的意料。在这一空头支票的驱动下,秦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拓疆能力。他们不仅在西方拓荒中要建立自己幸福的家园,更是要在这一民族自豪感的驱动下,用自己的力量把这一空头支票,真正地兑换成现实利益。
从非子得封秦地开始,到他的玄孙秦仲时,秦人的政治地位在自己的不断拼博中进一步得到提升。
周厉王暴虐贪婪,民怨载道。戎狄部落乘机侵入周人的边境,留居犬丘的那支秦族,誓死忠于周王室,整个部族在与西戎的战争中全部被消灭。
周宣王即位后,为了反击西戎,立即任命秦仲为“大夫”,让秦人去为周王室继续诛灭强悍的西戎。秦仲率领部族,与戎人拼死作战23年,后死在伐戎的战场上。
秦仲的效忠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周宣王。周宣王亲自召见了包括秦庄公在内的秦仲的五个儿子,并且交给他们7000兵马,命他们继续征伐西戎,为先人复仇。秦氏兄弟五人同仇敌忾,大破西戎军队,夺回了被戎族占领的犬丘故地。周宣王非常高兴,就将犬丘赏赐给庄公,并且封他为西垂大夫,命其镇守边疆,继续讨伐西戎。从此以后,秦人便拥有了甘肃的秦地和陕西的犬丘两块封地。秦人用在战火中的实际行动证明,他们已经成为保障西周王朝西线安全的重要屏障。
秦庄公死后,其首领的位置传给了次子襄公。
这时,周王朝正是周幽王在位。
周幽王荒淫无道,不理朝政,终日宠幸美人褒姒,重用奸臣虢石父,还多次烽火戏诸侯。他违背立嫡立长的国家继承权法则,废黜皇后申后及太子宜臼,终于酿成亡国大祸。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犬戎、西夷,共同进兵镐京。幽王以烽火报警,而诸侯救兵不至。结果,犬戎攻破镐京,斩杀幽王,灭亡西周。
经过诸侯之间的一番政治较量,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公元前770年,周王室被迫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据《史记》记载,申侯有引狼入室的本事,却没有驱赶野狼的能力。在
无奈的情况下,他只得密书各路诸侯起兵“勤王”。秦襄公在申侯号召下率兵救周,“战甚力,有功”,与其他诸侯一起驱逐了盘踞镐京不走的犬戎军队;在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又不惮麻烦,率兵亲自护送。
在秦襄公的努力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他宣布:
“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畴。”
在东、西周变化的重大关头,秦襄公由于应对合理,使秦人获得了重大政治利益,进而使秦人走上了当时的“国际政治舞台”。
1. 通过分封,秦国获得了正式的建国名分,这是多年来数代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虽然这次周平王分封与上次周孝王封非子为附庸一样,仍然是一张空头支票,并没有任何眼前马上到手的实际利益。因为这一方土地名义上是周王的领土,但实际上已经落入戎人的手中,周王室凭借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收回。所以,周平王在封赐之时才明确声明:我把那片领土的经营权交给你了,你若能把入侵的犬戎赶走,它就归你了。周平王这样做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盘:西周灭亡后,犬戎势力壮大,周王室一时也没有力量能够收复失地。与其让这片祖宗王业兴起之地白白落入犬戎之手,还不如开一张空头支票送予世代与犬戎斗争中显示出顽强战斗能力的秦部落。这样一来就是等于向世界宣布,西岐之地虽然现在为侵略者占有,但我们不承认其事实,我们还要发动力量,一定要收复失地,从而给自己找了一个可下的台阶。二来自己刚刚东迁落户洛邑,一时也拿不出东西来奖赏秦襄公的护驾之功,这种不给实惠给政策的做法,也算是对秦襄公一片忠心的一点酬劳吧。三来又把秦人推到了抗击戎人的线,让他们去为周王室保卫西部的边疆,成为防止戎狄东进的樊篱。
不过,后世的人们,千万不要小看了周平王这一只给政策不给实际支持的举动。寻根溯源,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资本,恰恰就得益于这一只给政策的举动。它使嬴秦不仅获得了据有西岐的合法性,而且获得了在更大范围内讨伐西戎,夺得其土地的合理性。
在春秋时期,秦国是先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不断拓疆开土的国家,也是从夷狄手中夺取土地多的国家。在当时,土地与臣民是立国之本,是一个政治实体重要的政治资源。这次封赏的重大政治意义之一就是秦国从政策上合法地获得了西岐这一“王业之基”。
通过这次封赏,秦国由附庸地位合法地上升为诸侯国。成为当时各国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国家实体,拥有了独立统治自己封国、臣民等各种名义上的和实际上的相应权力。这标志着嬴秦国家地位的正式确立。
2. 秦国列国为诸侯,从此结束了受人鄙视的附庸地位,获得了以诸侯名分与中原各诸侯国在外交上的平等资格与权利,等于加入了“联合国”,拥有了关心国际事务的资格与权利。
3. 通过这次封赏,秦国成为了华夏王权在西部边陲地区的合法代表人。其重要意义在于把平王东迁时没有来得及迁走的周之余民理所当然地号召到了自己的帐下。周人先进的文明迅速使秦人由半畜牧状态向全面定居的农业经济转变,大大促进了秦国早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后,秦襄公大力整顿秦国力量,积极准备伐戎。
襄公十二年,秦军大举伐戎,从根据地西垂一直打到岐下,横扫千军,取得了对戎人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把当年周平王口头封赏给自己的土地变为了实有。
继襄公而起的秦文公,也是一位有为的君主,他在位50年,带领秦国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以后,秦国经历了宁公、武公、德公、宣公、成公等几位国君的经营,不断西取东进、开疆拓土,到秦穆公时,秦国终于等到了跻身于强国之列的时机。
秦穆公继位时,已经30余岁,正值壮年鼎盛之时。赖祖宗与父兄先前铺垫的基础,他在国内的统治地位已经相当稳固。他为人强悍勇武、胸襟开阔、耿直诚恳、志向高大。列祖列宗们开辟臻莽的事业、西进运动的艰难历史,都使他立志效法祖宗的创业精神,希望在父兄开创的基础上,使秦国的国势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秦穆公就这样从前人手中接过了开疆拓土的接力棒。
三、任贤用能
秦穆公继位后,继承着祖先开拓宏业的传统,决心与列国一争雌雄。
但是,环顾四野,严酷的现实是:
1. 秦的建国始于平王东迁,与当时的大国齐、鲁、晋等国相比,秦的历史比人家短了整整一个西周的时代,已经落后了400余年。
2. 秦处西陲,小国僻远,各诸侯国把它鄙视为夷狄。长期处在中原文化圈的外围,中原人士一般都不太愿意前往,因而人才显得格外奇缺。
3. 严酷恶劣的生存环境,把秦人培养成为了一个敢于在疆场上任意驰骋、勇往直前的民族,但文化、文明程度则远逊东方各国。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寻找富于远大目标的策划人才显得十分的迫切。
4. 秦虽然立国,与东方各国平起平坐,但东方诸国对秦始终抱有偏见,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西方边境的所谓的“蛮夷之邦”。他们采取排斥、贬低的态度来对待秦国,这使秦人在长期同戎狄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自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为了超越这种自卑,秦穆公更增添了以通过奋斗来显示自己实力的愿望。你们不是瞧不起我这个落后之邦吗?好吧,我要以实际行动让你们认识到你们的这一举动是多么的错误、多么的荒谬。各国卑秦使秦人产生的巨大的逆反心理,是秦穆公登基以后急于招揽人才、大举图兴的一个重要因素。
春秋时期,秦穆公的霸业,多赖于下列几个人的辅佐与支持。
1. 公孙枝——公孙枝,字子桑,岐人。年少时游宦于晋,秦穆公闻其贤,乃求至秦。公孙枝入秦后,秦穆公以之为师,不离左右,言听计从,在秦国与晋国外交事务的决策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据《吕氏春秋
·
慎人》记载,公孙枝奉秦穆公之命以五张羊皮从楚人手中将百里奚赎回时,发现百里奚是一个王佐之才。于是,他不仅郑重地将百里奚推荐给秦穆公,要求秦穆公重用之,而且还将自己的上卿位置主动让给百里奚,甘居其次。公孙枝主动让贤这件事对秦穆公触动很大。在此后的年代里,秦穆公念念不忘此事并以此来醒戒自己与秦国官员们的行为规范。
2. 百里奚——
百里奚,虞人,事虞公。晋灭虞时,他成为战俘。后来,晋献公嫁女给秦穆公做夫人时,迫他去做陪嫁,他感到莫大的耻辱,出走逃亡宛地,偏又时运不佳被楚国百姓抓个正着,被迫替他们从事放牧的生计。秦穆公发现少了一名陪嫁,又听说他是一名有才德的老者,现在正流落在楚国乡间为奴,于是就派公孙枝拿了五张羊皮将他赎了回来。百里奚到秦后,与秦穆公座谈三日。王蘧常在《秦史》中写道:“语三日,公大悦,授之政,且以为师。号曰‘五羖大夫’。”这个时候,百里奚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秦孝公时,秦人赵良曾经这样形容过秦穆公对百里奚的信任与重用,说他是:“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史记
·
商君列传》)秦穆公爱才、识才、用才,由此可见。
3. 蹇叔——蹇叔,原本是宋国人,早年流落齐国,不为齐君所用,遂在齐国一个小部落中做了个酋长。百里奚中年时曾到齐国,因无人引荐而流落街头,盘缠用光后做了讨饭的乞丐。后来,二人相遇,经交谈后相见恨晚,遂为至友,后经蹇叔托人举荐,百里奚得以在虞国被拜为中大夫。蹇叔对百里奚说:“虞君眼光短浅,只见眼前小利,并且刚愎自用,并非有为之主,我打算隐居在宋国的鸣鹿村,他日有事可来找我。”百里奚到秦国后,便强烈地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
据《
史记》记载,百里奚说:“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穨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穨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
于是,秦穆公使人厚币迎蹇叔,用为上大夫。
4. 由余——由余的先人是晋人,因家族关系会说晋语,是当时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由余逃亡入戎后被戎王所用。后来,“戎王闻穆公贤,使余观秦。”
秦穆公不过跟他见过一面,谈过一席话,就看出了他是一个非凡的人才。于是,秦穆公开始动心眼儿想方设法地笼络由余。后,秦穆公甚至不惜手段,采用内史廖的计策,用反间计迫使由余弃戎归秦。秦穆公亲自出迎,拜由余为上卿。
5. 丕豹——丕豹是晋国大臣丕郑之子。晋惠公为丕郑等大臣所立。晋惠公继位不久,杀丕郑。丕豹乃出奔秦国,并仕于秦。秦穆公白白得了一大帮手,其欢喜之情,不言而喻。丕豹是晋国大臣,深深地了解晋国情况。秦穆公要想在东进的道路上打开一个缺口,就不能不在晋国问题上多打主意,丕豹用于秦,正合了穆公的心意。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