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全传/领导干部读史系列
¥
16.39
5.7折
¥
29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程桐|主编:李金水
出版社企业管理
ISBN9787802559233
出版时间2012-0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9元
货号9787802559233
上书时间2024-11-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千古英雄,纵横驰骋,说不完的壮怀激烈,道不尽的叱咤风云。握一把历史的刻刀,雕琢出岁月流逝的痕迹,遗留下故国永恒的记忆。在权力、物质、欲望和人性的集中碰撞之地——权谋场中,权力角逐的惊心动魄,良知、责任和济世情怀,如何平衡?把事情做得不同凡响,成功登顶,如何借势、造势?过人的领导智慧,圆熟的管理艺术,如何拥有?
“领导干部读史”系列丛书,立足真相,不避讳崇高,不躲闪卑劣。把权谋人物放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中立体展现,着重在细腻的权力斗争情节中,表现其性格、命运、心态及处世法则,塑造鲜明、真实的人物形象。本书为《唐太宗李世民全传》,由李金水等编著。
目录
第一章 秦王扫六合 第一节 少年英雄 第二节 首谋之功 第三节 晋阳起兵 第四节 天下归唐第二章 阅墙之争 第一节 天策上将 第二节 明争暗斗 第三节 玄武兵变第三章 太宗皇帝 第一节 太宗皇帝 第二节 良臣魏徵 第三节 安民抚民 第四节 重农政策 第五节 三省六部 第六节 科举取士第四章 贞观之治 第一节 广揽人才 第二节 君臣合力 第三节 尊礼 第四节 以法治国 第五节 修史第五章 大唐帝国 第一节 天可汗 第二节 征服突厥 第三节 丝绸之路 第四节 盛世王朝第六章 太宗风骚 第一节 文治武功 第二节 贤内之助 第三节 废立太子 第四节 重道求仙
内容摘要
《唐太宗李世民全传》李金水等编著。《唐太宗李世民全传》内容简介:中华帝国在建立九百多年之后,历史进入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将这个古老的大帝国推向了辉煌的巅峰。中国历代皇帝中,唐太宗是极少数上马善打天下、下马能治天下的英主。他在位期间,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对周边少数民族,他实行开明政策,安抚首领,鼓励民间交流,被尊为像天一样伟大的领袖,百姓敬若神明。
精彩内容
第一节少年英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赞颂秦始皇的千古名句。诗中的秦王是一个史诗般的英雄:他气宇轩昂、壮志凌云:他文治武功、丰功伟绩;他英明神武,统一中华……众所周知: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的赢政,在称始皇帝前就称秦王。大约1000年后,中国历史上又出了一个秦王,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大唐帝国的唐太宗李世民。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秦王李世民从小驰骋疆场,身经百战,亲冒矢石,出生人死,平定天下。他在战场上多次死里逃生,再一次使中华大地海晏河清,昭陵六骏可作见证;玄武门兵变后,唐太宗励精图治,又以封建盛世“贞观之治”而名垂青史。唐人写诗,歌颂秦始皇,未尝不可,然就其描写的形象来看,更像他们本朝的英主秦王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曾兵驻秦地,被封为秦王。李世民16岁应征人伍,因救隋炀帝于雁门而崭露头角:建国之时,起兵晋阳,直捣河西,鏖战堂邑,军围河东,攻克长安,饮马渭水,为建立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在统一战争中,讨薛举、薛仁杲于陇右,败刘武周于太原,擒王世充于洛阳,平窦建德于河北,逐刘黑闼于山东;在对外战争中,突厥可汗因其智而退,诸番四夷因其仁而服。李世民是一个天生奇才。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18岁的李世民这颗中国历史上的灿烂明星初露峥嵘。隋炀帝四处巡幸到了雁门(今山西),突厥始毕可汗率领数10万大军袭击隋炀帝的车驾。突厥大军将其团团围住,雁门军队无法抵挡。形势危急,炀帝下诏天下各郡招募士兵前来救驾。谁能一解雁门之围呢?18岁的李世民出谋划策,用疑兵之计.在诸路人马的配合下,使始毕可汗撤军北去。这段历史被小说家们演绎为精彩的故事,蔡东藩《唐史演义》这样写道:“冤冤相凑,来了一大队突厥兵,头目叫做始毕可汗,欲拦途掩击,劫夺乘舆。炀帝闻报,忙驰回雁门,据关自守。始毕可汗竞调集番兵数十万,把雁门关围住,日夕攻打,弄得炀帝惶急万分.传檄天下,遍令勤王。“屯卫将军云定兴应诏募兵,可巧有一将门种子,济世英雄,竞到定兴军营,报名人伍。看官道是何人?便是抚慰大使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世民才阅十余龄,已将古今兵法,揣摩纯熟,复生一副胆力,到处交游,轻财仗义,端的是天纵英姿,不同凡品。至炀帝被围雁门时.他已18岁了。“云定兴见了世民,问过履历,已知是名家子弟,更因他相貌魁奇,格外加敬。“世民即献计道:‘始毕倾国前来,围攻天子,必谓我仓猝不能赴援,因敢猖獗至此。为我军计.应大张军容,布设旌旗数十里,即使到了夜间,也必鸣金击鼓互相呼应。始毕闻我大举,必疑是援兵齐集,望风遁去了。’“定兴点头道:‘这是一条疑兵计,今日正用得着哩!’“当下依计行事,逐队进行.果然始毕可汗随人计中,即解围自去。炀帝得安返东都。”这段叙述与史书上的记载基本相符,而且描写得笔墨酣畅,栩栩如生。雁门解围.18岁的李世民横空出世,而且一出场就展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威武的大将风度。面对突厥始毕可汗的凶暴和愚蠢,李世民知己知彼.精心谋划,采用虚虚实实的战术,不战而退去数十万大军。这可以说是初出茅庐第一功。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出任山西和河东的抚慰大使。李渊的职责说白了就是组织两地的士兵,勤加操练,一旦地方上发生反叛就进行镇压,并且逮捕强盗。当时,李渊管辖下发生了毋端儿起义,李渊派兵平定。双方激战,李渊杀死义军数千人。李世民当时正好随父亲一同来到河东,也参加了这次战役。隋炀帝见李渊把太原治理得很好,于是让他做太原留守。大概因为李世民有实战阅历,喜欢谈论行军打仗、排兵布阵,又喜欢好弓箭,李渊就把他带在身边,而把建成和元吉两人留在了河东,托付给河东县人曹任壤照顾。李世民跟随父亲来到太原之后,正好赶上魏刀儿的起义军骚扰太原。大业十一年的二月,魏刀儿在上谷起义,招募义军大约10万人,自封为历山飞,声势非常大,而且和突厥联合,向南进攻原燕、赵之地。途经之地,所向披靡。到次年的四月,魏刀儿率众已经攻到了太原。李世民随父亲李渊去征讨。大军行至西河郡永安县雀鼠谷的时候,刚好遇上了来攻打太原的起义军。李渊稳住阵脚,布下疑兵之计应敌。他把所有的兵将分成了两阵,把老弱残兵藏在阵的中间,把粮草车和其他一些车辆放在后面,也插上旗帜,并且拼命擂鼓,让敌人误以为是大队人马前来。李渊亲自率领精锐骑兵队冲上前去。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