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爱会伤人
¥
11.63
3.0折
¥
39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武志红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ISBN9787550209671
出版时间201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9787550209671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武志红编著的《为何爱会伤人》从全新的视角解读爱情,提出从“认识自己内心”的角度来看待爱情。爱情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对方的原因,而是你自己的内心出了偏差。作者是科班出身的心理咨询师,而非半路出家的情感专家。作者既是专栏作家,又频繁参加各类心理类电视节目,在广东等地非常有人气。作者的其他图书将相断出版,统一包装,重点推广,作者积极配合。本书更强调心理学的运用,强调彻底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与陆琪等情感指导的图书截然不同。内容来自第一手资料,以作者及其他一些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案例为主,有理有据,真实可信。鉴于人们的心理问题多来自于童年的经历,本书又可作为家庭教育的参考书。
商品简介
为何爱会伤人?因为我们常常看不清爱情的真相,总是与自己幻想出来的人相爱,而忽略对方的真实存在。我们所歌颂的美好爱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实只是爱情的初级阶段而已。为何爱会伤人?因为我们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总是把幸福寄托在找到一个正确的人,而从不反思自己的真正需要。其实,大多数的爱情悲剧,都是两个人造成的。为何爱会伤人?武志红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了我们答案:爱情是一个轮回,在爱情中,我们想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我们在童年所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将在爱情中找回来,童年时与异性父母的关系也决定了我们与爱人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不仅要关注与爱人的关系,也要关注与孩子的关系,因为我们如何对孩子,将决定孩子的爱情结果。
作者简介
武志红,既是资深心理咨询师,又是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
1992年考进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肃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成立武志纽心理咨询中心,已帮助大量患者恢复健康,重获幸福。
曾主持《广州旧报》的“健康心理”专栏,现为《心理月刊》专栏作家,网络视频节目《跟武志红学心理学》主讲人。
著有《为何越爱越孤独》《为何家会伤人》《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梦知道答案》等,个人作品销量超百万册。
目录
序|从轮回到孵化器PART 1|爱情,是一种轮回 1 迷恋:源自幻象的爱 2 一见钟情或是致命诱惑 3 命运=心理的强迫性重复 4 七年之痒:寻找真爱的契机 5 警惕爱情的七个教条 6 最迷人的爱——绝望的爱 7 每一次缘分都是一个功课 PART 2|难以避免的爱情战争 8 KIM的拯救情结之真相 9 要激情,还是要安全感 10 没有安全感毁了张柏芝的婚姻 11 支配与服从的双重奏(一) 12 支配与服从的双重奏(二) 13 夫妻吵架:隐秘的权力斗争 14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15 放下亲密关系中的挡箭牌 16 警惕你身边的隐形攻击 17 慎防亲密关系中的洗脑 18 恋爱,是为父母而谈吗 19 四年没性爱,到底错在谁 PART 3|任何选择都有道理 20 谁是你人格的对立面 21 谁是你的第三者 22 我杀死了一个23岁女孩 23 解梦:忠实男友屡有新欢 24 她们为何偏偏做第三者 25 她们为何非杀人犯不嫁 26 要求恋人鼓励我过分吗 27 万里之外的爱 28 依赖与反依赖的双重奏 PART 4|阴谋与爱情 29 男人是个什么东西 30 女人是个什么东西 31 女人,破解你的幸福密码 32 重新发现你的父亲 33 发现爱的证明 34 给到手的幸福盖个戳 35 放下爱情的神话 36 将你的心打开
内容摘要
武志红编著的《为何爱会伤人》内容介绍:为何爱会伤人?因为我们常常看不清爱情的真相,总是与自己幻想出来的人相爱,而忽略对方的真实存在。我们所歌颂的美好爱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实只是爱情的初级阶段而已。为何爱会伤人?因为我们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总是把幸福寄托在找到一个正确的人,而从不反思自己的真正需要。其实,大多数的爱情悲剧,都是两个人造成的。为何爱会伤人?武志红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了我们答案:爱情是一个轮回,在爱情中,我们想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我们在童年所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将在爱情中找回来,童年时与异性父母的关系也决定了我们与爱人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不仅要关注与爱人的关系,也要关注与孩子的关系,因为我们如何对孩子,将决定孩子的爱情结果。《为何爱会伤人》是一本婚恋书籍。
主编推荐
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爱情的知识,多数其实是关于迷恋的。 迷恋的爱,是虚假的你与幻想中的对象之恋爱。因而,我们发展出种种爱情的病来。真要走到真爱,就必须活出真实的自己,同时看到并尊重对方的真实存在。本书从全新的视角解读爱情,提出从“认识自己内心”的角度来看待爱情。爱情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对方的原因,而是你自己的内心出了偏差。武志红老师新书推荐: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迷恋一个人到如痴如醉时,男子会对女子说,你是女神;女子则会对男子说,你是主宰。假若你被迷恋,你是否愿做女神?抑或,你是否愿做主宰?或许,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被迷恋并被奉为女神或主宰,满足了我们自恋的需要,容易让我们飘飘然。不过,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愿意被奉为神。不管对方如何迷恋自己,如何将自己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他仍然知道,自己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点的具体的人。并且,这样的人还知道,迷恋者迷恋的不是真实的自己,而是迷恋者投射到自己身上的一个幻象。没有人愿意做另一个人的幻象。只是,很多人不懂这一点,发现自己被迷恋时就沾沾自喜,从而乐于被迷恋,甚至制造幻象,让对方迷恋。拒绝做另一个人痴爱的幻象,这或许是传奇才女林徽因拒绝徐志摩痴爱的原因。胡适曾说:“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或许,林徽因就是徐志摩心目中爱、自由和美的完美女神,他因而痴迷。然而,他痴迷的这个所谓的“女神化身”,和林徽因这个具体的人,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一点,林徽因给出了答案。她对儿子梁从诫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这句话的意思或许是说,徐志摩勾勒出了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并把它套在了林徽因的身上,然后去爱。徐志摩爱的只是他套在林徽因身上的那个完美女性的幻象,而不是林徽因自己。在搜狐鹊桥论坛上,一个男子发了一封信——他追求过的一个女孩在17岁时写给他的分手信。这封信中的一段文字,更细致地诠释了这个意思。也有时想,我之于你是什么呢?或许真的便如徐志摩眼中的林徽因,虽唯美得脱离实际,但只是诗人幻梦中一个无瑕的影子。自己塑造的,只有自己能看见。我想,你所恋恋不舍的,也只是李青莲的歌吟,姜白石的词韵,或者小杜、柳七的文采风流吧;是线装的唐宋诗词,绢本的工笔折枝花卉,扬州城中的玉箫明月,秦淮河上的烟波画船,秋夜落在苏小小坟头的半丝冷雨,岁岁年年锁入燕子楼的一缕香魂……只不是我,一个活在2D。3年的、真实并且不可爱的女孩。不仅被奉为女神,而且得到如徐志摩这般的男子的钟情和无比温柔的爱,难道不好吗?林徽因的回答是,她不想被当作女神,不想被夸大,也不想被否定,她只想做她自己。她说:“据实说,我也不会以诗人的美谀为荣,也不会以被人恋爱为辱。我永是我,被诗人恭维了也不会增美增能,有过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也没有什么可羞惭。”而那个女孩则对追求她的男子说:你对我的了解有多少呢?我的容貌、我的性情、我的思想、我曾经与将来的生活,一切你都看不到。我在你心中无非是一具才华做成的躯壳,没有灵魂,没有心。这个女孩,和林徽因的答案是一样的。这正是她们拒绝痴迷自己的男子的原因。因为,痴迷一旦发生,迷恋者看到的,只是自己投射到被迷恋者身上的幻象,而看不到被迷恋者真实的存在。譬如,徐志摩看到的,是“爱、自由和美”的女神化身,而鹊桥论坛上的那位男子,看到的是“灵气、美丽和善良”的理想女性的化身,是那个女孩身上看似无与伦比的才华,但他却看不到她的容貌、她的性情、她的思想、她曾经与将来的生活……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认为,关系分两种:我与它,我与你。当我们将一个人当作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时,那么,无论这目标看起来多么崇高、伟大和迷人,这种关系都是“我与它”的关系。在这种关系里,“我”是唯一的主体,而“它”则是“我”为了实现自己目标所需要的客体。或者,用存在主义哲学的话说,我是主体,而对方则成了“他者”。试想,那个将陪伴你一生的人,将你当作客体,将你当作他者,你愿意吗?或许,很多人会愿意,因为他们会想,只要和自己钟情的人生活在一起,就足够了。但是,那些有人生智慧的人,会拒绝这样的亲密关系。也正如此,林徽因最后还是选择了与她青梅竹马的梁思成。甚至,都谈不上选择梁思成,或许林徽因的心中,都未曾因徐志摩的痴恋而动摇过对梁思成的爱。她后来的确动摇过,但不是因为徐志摩,而是因为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而前文提到的那个女孩则在给痴恋她的男子的信中,诠释了她认为的爱情。她写道:“找一个相守一生的人,未必要完美,甚至未必是至爱,只要同路就好,可以结伴而行,不至一生寂寞,足够了。”不要以为,这一点很容易做到。实际上,这恰恰是最难的。因为,这个结伴而行的人,必定要让你感觉到默契,他必须懂你,你也必须懂他,你们两个都愿意相互陪伴,能够相互安慰彼此的脆弱。因为,生命中偶然的因素太多,我们柔弱的心灵很容易受伤,很容易破碎,这个时候,一个优秀的异性未必愿意也未必能安慰你的痛苦,而那个懂你的伴侣,却能做到这一点。其实,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只是会糊涂,会有意看不清。我们常说,理解万岁,这恰恰是因为理解太难。同时,我们却可以看到,迷恋很容易发生,激情式的爱情似乎无处不在。究竟哪一个更难得呢?显然,是理解难得,是找到一个能安慰自己痛苦的结伴而行的伴侣难得。相比之下,迷恋倒容易产生,优秀的异性也很容易碰到。那么,一个关键问题就产生了:我们为什么那么容易迷恋?P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