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光学 第4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工程光学 第4版

9787111519621

113.76 89.8 全新

库存599件

河南安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郁道银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19621

出版时间2023-12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604页

定价89.8元

货号13961635

上书时间2024-12-26

云水青川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是根据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的编写要求,以及更新教材内容、反映现代科技发展和应用的原则,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工程光学(第3版)》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本书编写一贯坚持注重基本理论的论述,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突出现代光学与光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本书修订后仍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几何光学和光学设计,下篇为物理光学。全书系统地介绍了工程光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目录   目录 
新版网络支持功能介绍 
第4版前言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上篇几何光学与光学设计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 
概念1 
第一节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1 
一、光波与光线1 
二、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2 
三、费马原理5 
四、马吕斯定律6 
第二节成像的基本概念与完善成像 
条件6 
一、光学系统与成像概念6 
二、完善成像条件6 
三、物、像的虚实7 
第三节光路计算与近轴光学系统7 
一、基本概念与符号规则7 
二、实际光线的光路计算8 
三、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9 
第四节球面光学成像系统10 
一、单个折射面成像10 
二、球面反射镜成像11 
三、共轴球面系统12 
习题14 
第二章理想光学系统16 
第一节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 
理论16 
第二节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18 
一、无限远的轴上物点对应的像点F′18 
二、无限远轴上像点对应的物点F19 
三、物方主平面与像方主平面间的关系,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19 
四、实际光学系统的基点位置和焦 
距的计算20 
第三节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21 
一、图解法求像21 
二、解析法求像22 
三、由多个光组组成的理想光学系 
统的成像24 
四、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 
关系25 
第四节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26 
一、轴向放大率26 
二、角放大率27 
三、光学系统的节点27 
四、用平行光管测定焦距的依据28 
第五节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28 
一、两个光组组合分析29 
二、多光组组合计算31 
三、举例32 
第六节透镜35 
习题37 
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39 
第一节平面镜成像39 
一、平面镜成像原理39 
二、平面镜旋转特性40 
三、双平面镜成像40 
第二节平行平板41 
一、平行平板的成像特性42 
二、平行平板的等效光学系统42 
第三节反射棱镜43 
一、反射棱镜的类型43 
二、棱镜系统的成像方向判断47 
三、反射棱镜的等效作用与展开48 
第四节折射棱镜与光楔50 
一、折射棱镜的偏向角50 
二、光楔及其应用52 
三、棱镜色散52 
第五节光学材料53 
一、透射材料的光学特性53 
二、反射光学材料的光学特性56 
习题56 
Ⅹ工程光学第4版目录 
Ⅺ第四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 
光束限制59 
第一节光阑59 
一、孔径光阑59 
二、视场光阑62 
第二节照相系统中的光阑62 
第三节望远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 
选择64 
第四节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与分析66 
一、简单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66 
二、远心光路67 
三、场镜的应用67 
第五节光学系统的景深68 
一、光学系统的空间像68 
二、光学系统的景深69 
第六节数码照相机镜头的景深73 
习题74 
第五章光度学和色度学基础77 
第一节辐射量和光学量及其单位77 
一、辐射量77 
二、光学量78 
三、光学量和辐射量间的关系79 
第二节光传播过程中光学量的变化 
规律80 
一、点光源在与之距离为r处的表面上 
形成的照度80 
二、面光源在与之距离为r处的表面上 
形成的照度81 
三、单一介质元光管内光亮度的 
传递81 
四、光束经界面反射和折射后的 
亮度81 
五、余弦辐射体83 
第三节成像系统像面的光照度84 
一、轴上像点的光照度84 
二、轴外像点的光照度84 
三、光通过光学系统时的能量损失85 
四、光学系统的总透射比87 
第四节颜色的分类及颜色的表观特征87 
一、颜色及其分类87 
二、颜色的表观特征87 
第五节颜色混合及格拉斯曼颜色混合 
定律88 
一、颜色混合88 
二、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88 
第六节颜色匹配89 
一、颜色匹配和颜色匹配实验89 
二、颜色方程式90 
三、颜色匹配实验的结论90 
第七节色度学中的几个概念90 
一、颜色刺激90 
二、三原色90 
三、三刺激值90 
四、光谱三刺激值或颜色匹配函数91 
五、色品坐标及色品图91 
六、色度学中常用的光度学概念91 
第八节颜色相加原理及光源色和物体 
色的三刺激值93 
一、颜色相加原理93 
二、光源色和物体色的三刺激值93 
第九节CIE标准色度学系统94 
一、 CIE1931标准色度学系统94 
二、 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学系统100 
三、 CIE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101 
四、 CIE关于照明和观察条件的规定102 
五、 CIE色度学系统表示颜色的方法102 
第十节均匀颜色空间及色差公式103 
一、(x,y,Y)颜色空间是非均匀 
颜色空间103 
二、均匀颜色空间及相应的色差 
公式104 
第十一节颜色测量105 
一、颜色测量原理105 
二、颜色测量方法分类106 
三、颜色测量方法106 
习题107 
第六章光线的光路计算及像差 
理论108 
第一节概述108 
一、基本概念108 
二、像差计算的谱线选择109 
第二节光线的光路计算109 
一、子午面内的光线光路计算110 
二、沿轴外点主光线细光束的光路 
计算112 
三、计算举例113 
第三节轴上点的球差114 
一、球差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14 
二、球差的校正116 
第四节正弦差和彗差118 
一、正弦差118 
二、彗差120 
第五节场曲和像散121 
一、场曲与轴外球差121 
二、像散123 
第六节畸变124 
第七节色差126 
一、位置色差、色球差和二级光谱126 
二、倍率色差128 
第八节像差特征曲线与分析129 
一、像差特征曲线129 
二、像差特征曲线分析130 
第九节波像差132 
习题134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137 
第一节眼睛及其光学系统137 
一、眼睛的结构——成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1999年,《工程光学》(第1版)正式出版。16年来,相继出版了第2版、第3版,众多学子已从学生时代成为社会中坚。今天,第4版以崭新面貌,迎来《工程光学》的17岁生日。 
 第4版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新技术,使传统纸质书具有了网络支持功能。请大家按照以下步骤,通过手机等移动端设备获得本书的图片动画演示、重要知识点讲解等数字化学习资源。 
 本书配套的网络支持功能,将会不断进行升级和扩展,对购买本书的读者是免费提供的。如果您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建议,都欢迎发邮件到jinacmp@163com。 
 感谢天津大学的谢洪波老师,制作了本书上篇相关章节的图形动画,感谢天津大学的蔡怀宇老师为本书配套了教师授课课件。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4版前言《工程光学(第4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根据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要求,以及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突出现代光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思想,在《工程光学(第3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工程光学(第4版)》修订的主要思路仍然是坚持既注重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论述,又注重光学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并强调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本书修订后仍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几何光学与光学设计,下篇为物理光学。 
 上篇主要修改内容为:在第三章光学材料一节中,增加了光学塑料和光学晶体材料的特性介绍。在第五章中增加了第十一节颜色测量。在第七章第七节投影系统,增加了数字光学投影系统,即基于DMD的投影光学系统和DMD空间光调制器的相关内容。在第八章第一节激光光学系统,增加了高斯光束的整形以及LD光束特性及其整形的内容,在第五节红外光学系统一节中,增加了主动式和被动式红外光学扫描系统的结构实例。在第十章中,删除了HeNe激光光束聚焦物镜优化设计内容,增加了第十节三片数码相机物镜优化设计实例和第十一节双高斯物镜优化设计实例。 
 下篇主要修改内容为:除对相关章节的文字描述做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外,在第十二章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一章中,补充了白光干涉的实际应用例子。在第十三章光的衍射一章中,增加了二元光学的应用实例。在第十五章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基础一章中,引入了近年来由于激光技术发展而备受关注的径向偏振光的概念。 
 本书由天津大学郁道银(上篇)和浙江大学谈恒英(下篇)主编,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上篇)和广州大学梁铨廷教授(下篇)主审。参加编写的有天津大学郁道银、谢洪波(第八、九章),田学飞、葛宝臻(第五章),清华大学毛文炜(第二、四章、第十章七至十二节),武汉大学何平安(第一、三章、第十章一至六节),长春理工大学王文生(第六、七章),浙江大学谈恒英(第十一、十五章),清华大学何庆声、孙立群(第十三、十四章、附录),上海理工大学曹俊卿(第十二章),南京理工大学赵琦(第十六、十七章)。此外,天津大学的汪毅等为本书的文字整理及校对工作付出了许多辛劳,在此一并感谢。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仪器仪表类及其相近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物理和光学类专业的选修课教材或参考书,也是从事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书中的不足之处望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2015年11月第3版前言《工程光学(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根据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的编写要求,以及更新教材内容、反映现代科技发展和应用的原则,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工程光学(第2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的。 
 本次修订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坚持注重基本理论的论述,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突出现代光学与光学技术的发展。 
 本书修订后仍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几何光学与光学设计,下篇为物理光学。 
 上篇主要修改内容为:在现代光学系统一章,将阶跃型光纤与梯度折射率光纤合并为一节,并省略了梯度折射率光纤中的部分指导公式;增加了第五节红外光学系统和第六节特殊面型及特殊结构光学系统;在红外光学系统一节中,主要介绍红外光学材料、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以及红外光学系统的冷阑效率与无热化设计;在特殊面型及特殊结构光学系统一节,主要介绍自由曲面光学系统、折/衍混合光学系统、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以及自适应光学系统等。在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一章,增加了近年来光学设计软件中出现的新成像质量评价方法,如方均根统计评价方法、光程差曲线与光线差曲线、照度分析与光谱分析等。在光学设计一章,增加了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方法一节,主要介绍各种手工校正像差的方法,使读者对像差理论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将第八节更改为-5×显微物镜的优化设计,与第五节的-5×显微物镜初始结构设计相呼应,使读者全面了解一个显微物镜设计的全过程;此外,还增加了非球面镜头优化设计一节,介绍非球面成像的基本概念与两种非球面物镜的优化设计实例。 
 下篇主要修改内容为:在光的电磁理论基础一章,对波函数的复数表示、复振幅、波的叠加原理等内容作了补充描述与讨论,对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现象做了补充描述。在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一章,以复数形式的矢量波叠加对光波干涉条件进行了分析,补充了白光干涉及其应用的内容,增加了现代干涉技术及系统一节。在光的衍射一章,侧重于从波动光学的角度讨论光波场的衍射分布。在傅里叶光学一章,增加了复杂光波的复振幅分布与分解和光波衍射的傅里叶分析方法两节,以便加深对傅里叶分析方法处理光学问题的理解。在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基础一章,增加了若干偏振器件的介绍,并补充了液晶的双折射特性和各种电光效应特性的描述。 
 本书由天津大学郁道银(上篇)和浙江大学谈恒英(下篇)主编,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上篇)和广州大学梁铨廷教授(下篇)主审。参加编写的有天津大学郁道银、谢洪波(第八、九章),田学飞(第五章),清华大学毛文炜(第二、四章、第十章七至十一节),武汉大学何平安(第一、三章、第十章一至六节),长春理工大学王文生(第六、七章),浙江大学谈恒英(第十一、十五章),清华大学何庆声、孙立群(第十三、十四章、附录),上海理工大学曹俊卿(第十二章),南京理工大学赵琦(第十六、十七章)。此外,天津大学的陈晓冬,汪毅和雷湧等为本书的文字整理及校对工作付出了许多辛劳,在此一并感谢。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仪器仪表类及其相近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物理和光学类专业的选修课教材或参考书,也是从事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书中的不足之处望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2011年6月第3版前言工程光学第4版Ⅵ第2版前言《工程光学第2版》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适应21世纪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需要,使工程光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适用于仪器仪表类及其相近专业的教学要求,对《工程光学第1版》进行了重新编写与修订。 
 重新编写与修订的指导思想仍然是既注重论述光学的基本原理,又更加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并努力反映现代光学的发展和应用。 
 本书修订后仍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几何光学与光学设计,下篇为物理光学。 
 上篇在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一章,单独介绍了光阑、出、入瞳和出、入窗的概念;在像差理论一章,补充了相关的像差特征曲线及其分析内容;在典型光学系统一章增加了变焦距光学系统的高斯光学成像原理;在像质评价一章,增加了现代光学设计软件中各种像质评价方法;上篇增加了第十章光学设计,主要介绍光学镜头的初始结构参数求解方法(PW法)和光学镜头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列举了多种光学镜头的优化设计过程。 
 下篇在光的电磁理论基础一章,补充了光传播时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的内容;在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基础一章,增加了液晶的内容;导波光学基础一章的叙述将更为简明易懂;下篇删去了光的量子性和激光基础一章,新增作为光子技术理论基础的光子学基础一章,主要介绍电磁场的量子化和光子特性,并指出光子学的广泛应用前景。下篇还增加了近场光学、二元光学、光调制、光存储、光子通信、光子晶体和激光器等相关内容。 
 本书由天津大学郁道银(上篇)和浙江大学谈恒英(下篇)主编,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上篇)和广州大学梁铨廷教授(下篇)主审。参加编写的有天津大学郁道银、谢洪波(第八、九章) ,田学飞(第五章) ,清华大学毛文炜(第二、四章、第十章6~10节),武汉大学何平安(第一、三章、第十章1~5节),长春理工大学王文生(第六、七章),浙江大学谈恒英(第十一、十五章),清华大学何庆生(第十三、十四章、附录),上海理工大学曹俊卿(第十二章),南京理工大学赵琦(第十六、十七章)。此外天津大学张以谟教授审阅了上篇的修改内容,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葛宝臻、陈晓冬为本书的校对及文字工作付出辛劳,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仪器仪表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及其相近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物理和光学专业的选修教材或参考书,也是从事光电信息技术科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希望广大读者对书中的不足给予指正。 
 编者2005年10月第1版前言本书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级重点教材和原机械部确定的部级重点教材精神,并根据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而编写的。 
 本教材充分体现了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在注重论述光学基本原理的同时,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列举了大量的实际应用例子,有利于读者较全面地掌握光学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在内容安排上,既包含有传统的光学理论和光学系统,又涉及现代光学的发展及其应用,努力反映光学的现代面貌。为了配合教学改革的要求,本教材拟配备多媒体教学光盘,以达到更新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几何光学与成像理论,下篇为物理光学。 
 上篇共分九章,系统地介绍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与成像理论、理想光学系统的光学参数与成像特性、平面与平面镜成像系统、光学系统中的成像光束限制、光度学和色度学的基本原理、光学系统的光线光路计算和像差基本理论、典型光学系统和现代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和设计要求、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和像差公差。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增加了现代光学系统原理一章,简要地介绍了激光光学系统、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扫描光学系统、阶跃型光纤光学系统、梯度折射率光纤光学系统和光电光学系统的光学成像特性及其应用。这些新型的光学系统与经典光学系统相比,其光学成像特性与设计要求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且近年来在光电仪器和光电系统中经常应用。 
 下篇共分七章,详细地阐述了光的电磁性质、光在各向同性介质界面上的传播规律和光波的叠加与分析、光波的干涉和典型干涉装置与应用、光波的衍射和傅里叶光学的基本原理、光的偏振及其在晶体中的传播、光的量子性和激光、光纤和导波光学。除了传统内容之外,进一步充实了傅里叶光学、全息术、光学信息处理、光学传递函数和晶体光学的内容。考虑到现代光学的发展及其应用,增加了二元光学、光调制、半导体激光、导波光学和光子学方面的基本概念。 
 本书由天津大学郁道银(上篇)和浙江大学谈恒英(下篇)主编,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上篇)和广州师范学院梁铨廷教授(下篇)主审。参加编写的有天津大学郁道银(八、九章)、田学飞(五章),清华大学毛文炜(二、四章),武汉测绘科学大学何平安(一、三章),长春光机学院王文生(六、七章),浙江大学谈恒英(十、十四章),清华大学何庆声(十二、十三章、附录),上海理工大学曹俊卿(十一章),南京理工大学赵琦(十五、十六章)。本书上篇由郁道银定稿,下篇由谈恒英定稿。此外,天津大学的张以谟教授、胡鸿章教授审阅了本书,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毛义和于为为本书的绘图及校对工作付出了辛劳,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仪器仪表类、测控技术及仪器、光电信息工程和其他相近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物理和光学专业的选修课教材或参考书,也是从事光学和光电技术、仪器仪表技术和精密计量及检测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衷心希望广大读者对书中的不足之处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1998年11月  查看全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