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说
  • 白说
  • 白说
  • 白说
  • 白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白说

7.43 1.9折 39.8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惠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白岩松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1108

出版时间2015-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0058-9787535481108

上书时间2024-10-18

拾华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只能确定这本书里的话是我说的。”移动互联时代,新闻人白岩松以他的某种坚守,传递出一种既融入时代、又出离时代的态度。他以“今天为你点赞,明天对你点杀,落差大到可以发电”这样的简单直白,表达着一种与年龄有关的洞见与达观。
《白说》是央视著名主持人、资深新闻评论员白岩松的演讲作品集。时间跨度长达十年,内容涉及时政、公益、改革、慈善、教育、音乐、阅读等多个方面。

目录
代序:说话不是件好玩的事儿
岁月:活着不是非赢即输
  幸福可以无限靠近,无法彻底到达
  做点无用的事儿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致青春:做一个和自己赛跑的人
价值:得失不是非有即无
  书读久了,总会信点儿什么
  文字停止之处,音乐开始了
  被念歪的《道德经》
沟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学会讲一个好故事
  智商很高,情商却低
  资讯爆炸时,别被忽悠了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怎样的历史?
态度:进退不是非取即舍
  中国人不缺德,可是缺啥?
  都在短跑,你试试长跑
  好医生一定会开“希望”这个药方
  “痛并快乐着”是我们的宿命
  将志愿的行动,变成志愿的心
时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时间轴上的中国
  留住乡愁,而不是想起故乡就发愁
  打造一副让世界喜欢的面孔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代后记:说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

内容摘要
 《白说》是央视资深新闻人白岩松继《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之后的全新作品,一部“自传”式的心灵履历。通过近年来于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态度,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时间跨度长达十五年,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
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温暖发声,理性执言。
在有权保持沉默的年纪拒绝沉默,为依然热血有梦的人们敲鼓拨弦。尽管“说话不是件好玩的事儿”,依然向往“说出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就算“说了白说”,可是“不说,白不说”。

精彩内容
 肚子不饿了,欲望更多了为什么开始关注幸福?这问题挺难回答的。首先是因为我现在不饿了,在座的各位现在也不太饿了,下午两点,各位也刚吃过午餐,困劲儿上来了。
其实困劲儿上来也不错,啥都不用想了。麻烦的是有很多人吃饱了,还不困,就要想很多问题。就像范伟说的:“什么叫幸福啊?饿急了的时候,看谁手里有俩包子那就叫幸福;要是能给我吃,那就幸福死了。”过去我们饿的时候,都是这么理解幸福的,然后就一路奔着饱去。终于有一天绝大多数人饱了,或者说不那么饿了,但是发现你的欲望更强了,想要拥有的东西更多了。所以不饿这事挺麻烦。
第二是我们向前走得太远了,把自己走蒙了:我到底要去哪儿啊?很多很多年前,当我们出发的时候,是要奔着幸福而去,走着走着感觉跟迷宫似的,到处都是岔路。曾经有一句话,我在书里也写过,是我的一个已经离世的老大哥说的: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我们很多人都是走得太远,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了。为名忙,为利忙,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忙。原
本为了这些事情忙,是因为觉得它们跟幸福很近,可是后来把幸福都忘了。每天焦虑、烦躁、难过、憔悴,玩命地挣钱,却从来没有花钱的时间。
我们为什么不幸福?
可能正是这样的一些因素,我们不得不关注幸福。
为什么现在的日子,物质层面上好过了,却感觉不幸福了?这样问的人非常非常多,我也曾经很有感
触。
1997年底,我买了这辈子的第一辆车。我们《东方之子》栏目组在门头沟一带开会,我抽不开身,请组里一个老大哥去帮我把车提回来。车开回来后我很兴奋,吃完晚饭,荒郊野岭连路灯都没有,我开车带大家出去兜风。那么小的富康,里面居然装下七个人。除了我开车以外,副驾驶坐俩,后座挤了四个。我这辈子都忘不了那天晚上感受到的幸福,不仅我,车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今天看来超员违章了,但荒郊野岭中,幸福感更是“严重超载”。
后来我换过几辆车,价钱也越来越贵,但是非常抱歉,我再也找不到当初那个夜晚的幸福。
这是怎么了呢?后来我也看了一些书,接受了这样一个概念: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
和精神。我又将它引申了一下: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如果没有物质基础,情感和精神也是脆弱的。为什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毫无疑问,吃饱了,穿暖了,对一个人的幸福来说太重要了。
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我们以为只要拥有了物质基础就会幸福,忽略了情感和精神的作用。后来发现它只是个基础,如果情感和精神上有所欠缺,依然不会幸福。
花钱买得来房子,买不来家吧?花钱买得来男人和女人,买不来爱-情吧?花钱买得来书,买不来文化吧?
昨天我走了一回好多年没有走过的隆福寺大街,钻进那里的中国书店,看到一本很老的旧书,叫《筒子楼纪事》,是写当初北大那些住在筒子楼里的人。
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温暖,因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筒子楼里有情感,有精神。
现今的我们,物质大踏步地向前走,在情感和精神方面,是否失去了很多呢?
男人的中年危机第三个问题常被问到:幸福跟年龄有关系吗?我得说有。
如果我不到四十岁,不会费这么大劲去思考幸福的问题。但不幸的是,国外做过一个调查,人生的幸福指数在中年最低;更不幸的是,我今年四十三,还不到最低点,最低点是四十五左右。
调查结果呈U型曲线,过了中年的谷底,幸福指数在老年时又会回升,最幸福的就是童年和老年。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说“老小孩”,老人和小孩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就让我更加不惧怕年老,渴望年老。
但我现在仍然处在不幸的中年。中国的男人很惨,没有宗教作依托,又没有一个外在的所谓“更年期
”,只有独自悄悄地“中年危机”了。
我没见过几个中国的中年男人,会沟通关于中年危机的问题,但谁都经历过吧。中年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董桥可以诗意地说,“中年是一
杯下午茶”,其实没这么浪漫。
过去从来不会去想人生终点的问题,到了中年就不得不思考了,青春一去不返,前方依稀看得到死亡的影子。我今年四十三,我不太相信自己能活到八十
六,估计八十五吧,那也就是说,我的前半辈子已经比后半辈子长了。
中国人忌讳谈论生死,但人生是一条单行线,谁
都无法阻拦,不思考死亡的问题便不会活得好。外国先人很聪明,早就说过“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真把它参透了,道破了,你活得才好呢。
我在书里引用过梁漱溟老先生的话,人一辈子总要思考三个问题,按顺序,不能错。
P15-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