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因工程(第2版)
¥
50
5.7折
¥
88
九品
仅1件
作者王关林、方宏筠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7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关林、方宏筠 编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7
-
版次
2
-
ISBN
9787030100580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90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现代生命科学基础丛书
- 【内容简介】
-
《植物基因工程》是在《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第一版的基础上,吸纳了近年来研究出的新基因、新理论、新技术,增补了大量内容,并进行重新审订、编写而成。从第一版的四篇20章增加到六篇39章。第一篇为植物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篇,共分8章,论述了近年来应用于植物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应用;第二篇为目的基因分离克隆篇,共10章,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实验室使用的基因分离克隆的新技术及原理,包括了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在基因分离及基因表达分析中的应用;第三篇为目的基因转化篇,在第一版介绍的五大转化系统基础上增添了近年来研究的新技术,例如PositechTM筛选标记系统、人工染色体、多基因转化及质体基因转化技术等;第四篇是转基因植物的检测与鉴定,分设7章,主要介绍对报告基因及目的基因进行整合鉴定及表达的定时、定量、定位检测的原理及技术;第五篇共6章,系统地叙述了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特性和外源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及人工调控系统;第六篇为实验技术篇,汇集了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几十个新的实验方法。书末还附有植物基因工程常用的实验资料与数据。
《植物基因工程》对科研人员具有参考书和工具书的作用,也可作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教师的教学用书。
- 【目录】
-
第一篇植物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
第1章抗植物虫害基因及其应用
1.1bt基因及其应用
1.2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及其应用
1.3植物凝集素基因及其应用
1.4淀粉酶抑制剂基因及其应用
1.5胆固醇氧化酶基因
1.6营养杀虫蛋白基因
1.7系统肽基因
1.8其他抗虫基因
1.9非蛋白质类杀虫剂调控基因
1.10抗虫基因的互补和协同作用
第2章抗植物病毒基因及其应用
2.1cp基因及其应用
2.2病毒复制酶基因及其应用
2.3病毒卫星RNA的利用
2.4反义RNA介导抗病毒
2.5缺陷型运动蛋白介导的抗病毒
2.6植物体内的抗病毒基因
2.7缺陷干扰颗粒抗病毒
2.8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及其应用
2.9干扰素基因及其应用
第3章抗植物真菌病害基因及其应用
3.1几丁质酶基因与β—1,3-葡聚糖酶基因及其应用
3.2植物抗毒素基因及其应用
3.3来自植物的抗真菌病基因及其应用
3.4rip基因及其抗真菌病的应用
3.5过氧化物酶基因及其应用
3.6SAR的抗病基因
第4章抗植物细菌病害基因及其应用
4.1病原菌自身的抗性基因及其应用
4.2抗菌肽基因及其应用
4.3溶菌酶基因及其应用
4.4病原相关蛋白基因及其应用
4.5防御素基因及其应用
4.6植物保卫素及其合成酶基因
4.7TLP蛋白基因及其应用
4.8水稻ra21基因及其应用
4.9拟南芥rps2基因及rpm1基因的结构功能
第5章抗非生物胁迫基因及应用
5.1耐除草剂基因及其应用
5.2抗其他非生物胁迫的基因及其应用
第6章提高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的基因及其应用
6.1提高作物产量的基因及其应用
6.2改良作物品质的基因及其应用
第7章改良植物其他性状和雄性不育的基因及其应用
7.1调控胚胎发生、形态建成的基因及其应用
7.2植物激素基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及其应用
7.3调控植物花色、花形、衰老的基因及其应用
7.4植物雄性不育基因及其应用
第8章植物医药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8.1植物医药基因工程概述
8.2植物医药基因工程的表达系统
8.3植物医药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第二篇目的基因的分离克隆
第9章基因芯片技术分离目的基因
9.1生物芯片概述
9.2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离目的基因
9.3基因芯片技术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其他应用
9.4基因芯片技术的评价及发展前景
第10章基因文库技术分离目的基因
10.1基因文库的类别
10.2植物核基因组文库构建
10.3植物cDNA文库构建
10.4利用PCR技术构建植物cDNA文库
10.5减法cDNA文库的PCR法构建
10.6人工染色体文库
10.7基因文库筛选方法
10.8问题与展望
第11章功能蛋白组技术分离目的基因
11.1功能蛋白组技术概述
11.2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
11.3功能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
11.4功能蛋白基因分离
第12章PCR技术在植物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12.1PCR基本技术
1Z.2RT-PCR
12.3cDNA末端的快速克隆(RACE技术)
12.4基因组DNA相邻片段的体外克隆
12.5突变基因及重组基因的PCR法构建
12.6PCR技术在植物基因克隆中的其他应用
第13章mRNA差别显示技术分离差别表达基因
13.1mRNA差别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
13.2mRNA差别显示技术分离差别表达基因的基本程序
13.3mRNA差别显示技术的优点及局限性
13.4mRNA差别显示技术的改进
13.5mRNA差别显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第14章插人突变分离克隆目的基因
14.1插入失活筛选重组体
14.2插入接头突变分离克隆目的基因
14.3T-DNA标签法分离克隆目的基因
14.4转座子诱变分离克隆目的基因
14.5插入突变的其他应用
第15章图位克隆目的基因
15.1图位克隆的基本原理
15.2图位克隆的基本程序
15.3图位克隆的主要技术环节
15.4图位克隆植物目的基因的进展和展望
第16章酵母双杂交系统分离克隆目的基因
16.1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基本原理
16.2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内容
16.3基本操作程序
16.4酵母双杂交系统的特点分析
16.5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第17章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分离克隆基因中的应用
17.1生物信息学技术概述
17.2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发现和分离目的基因的方法及原理
17.3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离目的基因的优点及不足
17.4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和展望
第18章基因分离克隆的新技术及其选择策略
18.1基因分离克隆的新技术
18.2目的基因分离克隆方法的评述与选择策略
第三篇目的基因的转化
第19章植物基因工程载体及其构建
19.1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种类及命名规则
19.2根癌农杆菌rri质粒的结构与功能
19.3农杆菌Ti质粒基因转化机理
19.4农杆菌Ti质粒的改造及载体构建
19.5载体构建中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及报告基因
19.6常用的植物基因工程载体
第20章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20.1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条件
20.2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及其特性
20.3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建立的程序
20.4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建立中常遇的问题
第21章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基因转化
21.1根癌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21.2根癌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的化学机理
21.3根癌农杆菌的侵染能力及其特异性
21.4根癌农杆菌的转化策略
21.5根癌农杆菌转化程序及操作原理
21.6根癌农杆菌Ti质粒转化的方法
21.7根癌农杆菌转化系统的评述
第22章发根农杆菌Ri质粒载体基因转化
22.1发根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22.2Ri质粒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22.3发根农杆菌基因转化策略
22.4发根农杆菌基因转化的方法及操作
22.5Ri质粒基因转化的影响因素
22.6Ri质粒T一DNA在转化体中的遗传特性
22.7发根农杆菌转化的应用
第23章植物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化
23.1植物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23.2双链DNA病毒转化载体
23.3植物单链DNA病毒转化载体
23.4植物单链。RNA病毒的基因转化载体
23.5反转录病毒基因转化载体
23.6植物病毒作为基因转化载体的应用潜力和策略
第24章DNA直接导人基因转化及原理
24.1化学诱导DNA直接转化
24.2物理法诱导DNA直接转化
第25章种质系统介导基因转化
25.1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基因转化
25.2生殖细胞浸泡法介导基因转化
25.3胚囊、子房注射法介导基因转化
第26章植物基因转化系统的选择策略及单子叶植物基因转化
26.1植物基因转化系统的分析
26.2植物基因转化系统的选择原则
26.3单子叶植物的基因转化
第四篇转基因植物的检测与鉴定
第27章报告基因的表达检测
第28章外源基因整合的Southern杂交鉴定
第29章外源基因转录的Northern杂交鉴定
第30章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的检测
第31章外源基因整合及表达的原位杂交检测
第32章转基因植物的PCR检测
第33章外源基因整合及表达的其他分析方法
第五篇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特性及表达调控
第34章转基因植物中外源DNA的整合特性
第35章转基因植物中外源DNA整合的遗传效应
第36章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遗传特性
第37章转化外源基因的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
第38章转化外源基因的表达调控
第39章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新策略
第六篇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
第一部分目的基因克隆及载体构建
第二部分目的基因的转化
第三部分转基因植物的检测技术
附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