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说部的当代传承研究、塑封
¥
25
3.3折
¥
75
九品
仅1件
作者邵丽坤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F1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邵丽坤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2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39681
-
定价
75.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0页
-
字数
273千字
- 【内容简介】
-
满族说部的传承模式发生了重要转变,从传承方式、传承人的身份,传承语言和讲述形式上,再到传承范围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探索满族说部在当代的传承方式,首先要尽量恢复满语的讲唱环境。其次,开拓满族说部新的传播空间。除坚持动态保护、静态传承,静态与动态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原则外,还要将满族说部纳入民俗。讲唱说部时,常常选在比较隆重的场合,尤其是在祭礼、庆功、寿诞、氏族会盟等家族重要的节日中,氏族成员按辈分围坐、聆听。昔日讲唱说部的场合,通常被称为“民俗场”。民间口传文学的传承不能离开民俗场,而传承人的培育也*好在这个场域进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说部早已失去了当初的讲唱环境,在重要的节日讲唱说部已经不太可能。可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个事象,说部传承人在重要节日,对家族中的年轻人还是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此外,本书还探索了传播媒介多样化选择的传承方式,例如电视、电影、动漫等。
- 【作者简介】
-
邵丽坤,女,汉族,1979年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文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职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要从事满族民间口传文学与非遗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及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项目,参与课题多项。此外在《社会科学战线》《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满族研究》《满语研究》《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专业的学术杂志及报纸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满族说部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参与《满族说部概论》(第二作者)的撰写。此外,还参与多部书稿的写作,多篇论文获得各级各类奖项。
- 【目录】
-
前言
一 研究价值与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三 满族说部研究概述
章 满族说部形成的条件及价值
节 满族说部形成的条件
一 讲古氛围的影响
二 说书艺人的传播与推动
三 文人雅士的介入
四 其他民族对说部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 满族说部的价值
一 进行族教家教的方式
二 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
三 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四 满语言遗存在说部中被较好保存
第二章 满族说部的传承问题
节 满族说部的传承概述
一 已出版的三批满族说部丛书传承概述
二 第四批满族说部丛书内容及简介
第二节 满族说部的传承方式及特点
一 满族说部的传承方式
二 传统满族说部的传承特征
第三节 满族说部的传承模式及其历史演变
一 由耳相传到文本的转换
二 传承人身份的改变
三 传承语言和讲述形式的变化
四 由家传、族传向地域传承和社会传承的转变
第三章 满族说部传承人研究
节 满族说部传承人需要具备的特质
一 惊人的记忆力及较强的讲述能力
二 较强的创作能力
三 具备较高的素养
第二节 传承人对满族说部文本形成的影响
一 记录本、讲述本与整理本的比较
二 传承人或整理者的作用
三 文本的风格深受传承人或整理者的影响
第三节 当代传承人的探讨
一 传承的内驱力――传承人对家族与民族的爱
二 具有复合型传承人的特质
三 责任的担当者――富察氏第十五代传承人安紫波
第四章 满族说部与赫哲族伊玛堪、鄂伦春族摩苏昆之比较
节 满族说部与赫哲族伊玛堪、鄂伦春摩苏昆之异同
一 满族说部与伊玛堪、摩苏昆具有的共特征
二 满族说部与伊玛堪、摩苏昆的差异
第二节 满族说部与伊玛堪、摩苏昆的背景及现实处境
一 不同的叙事背景
二 英雄形象的民族与独特
三 现实处境:亟须保护与传承
第五章 满族说部传承模式在当代的演变及探索
节 满族说部从头传承、文本传承到多元化传承的演变
一 头传承阶段
二 文本传承形式的发展
三 多元化传承方式并行
第二节 满族说部在当代的保护与传承方式
一 满语传承面临危机
二 开拓满族说部新的传播空间
三 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四 传播媒介的多样化选择
参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