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旧书实拍,急速发货
¥ 4.68 1.8折 ¥ 25.8 九品
仅1件
作者李淑杰、郭正中 著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05
地理常识篇
地球/001
地壳/001
地幔/002
地核/002
大陆漂移学说/002
海底扩张学说/003
板块构造学说/003
时区/004
区时/004
经线/004
纬线/004
本初子午线/005
日界线/005
气候带/005
热带/005
温带/006
寒带/006
极光/006
极昼极夜/007
地图/007
地形图/007
太平洋/008
大西洋/008
印度洋/008
北冰洋/009
海洋/009
渔场/009
海啸/010
洋流/010
密度流/010
补偿流/010
暖流/011
黑潮/011
湾流/011
亚洲/012
寒流/012
欧洲/012
非洲/013
北美洲/013
南美洲/014
南极洲/014
大洋洲/014
陆地/015
地震/015
海岸线/015
海底地形/016
大陆架/016
海沟/017
地质学/017
褶皱/017
断层/017
气象常识篇
气象学/019
大气层/019
天气/020
天气预报/020
气象观测/020
气团/021
锋/021
气旋/021
反气旋/022
等温线/022
气候/022
气温/022
积温/023
闪电/023
雷/023
虹/024
霞/024
零/024
霜/025
露/025
霜冻/025
云/025
雨/026
雪/026
雪崩/026
降水/027
信风/027
风/027
台风/028
季风/028
沙尘暴/028
龙卷风/029
寒潮/029
冰雹/029
冻雨/030
凌汛/030
自然资源篇
矿产资源/031
土地资源/031
生物资源/032
水利资源/032
气候资源/032
海洋资源/033
草场资源/033
森林资源/033
太阳能/034
能源资源/034
地热能/034
水能/035
……
圣米歇尔山/181
克里姆林宫/181
尚博尔城堡/182
科隆大教堂/182
曼代奥拉修道院/182
埃斯科里亚尔/182
佛罗伦萨大教堂/183
凡尔赛宫/183
美泉宫/183
埃菲尔铁塔/184
神圣家族教堂/184
圣彼得大教堂/184
故宫/184
长城/184
大马士革/185
摩亨佐达罗/185
三星堆/185
特洛伊遗址/186
波斯波利斯/186
仰光大金塔/186
莫高窟/186
圣索菲亚教堂/187
巴兰班南寺庙群/187
婆罗浮屠/187
吴哥古迹/187
泰姬陵/188
圆明园/188
颐和园/188
巴尔米拉/188
佩特拉/189
埃洛拉石窟群/189
阿旃陀石窟/189
加德满都/189
迦太基古城遗址/190
金字塔/190
底比斯古城/190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190
邦贾加拉悬崖/191
复活节岛石像/191
大津巴布韦/191
平图拉斯河手洞/192
马丘比丘/192
昌昌古城/192
特奥蒂瓦坎古城/192
纳斯卡巨画/193
库斯科城/193
蒂亚瓦纳科/193
奇琴伊察/194
乌斯马尔古城/194
埃尔塔欣古城/194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行星。地球以近30千米/秒的速度绕太阳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1.49亿千米,365日6小时9分10秒公转一周,也就是地球上的一年。同时地球还在自转,赤道上的自转速度约1674千米/小时。地球是一个略扁的旋转的椭圆形球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诞生已有46亿年。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地球是迄今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
地壳
地壳是指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地壳占整个地球体积的0.5%,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亦有人称之为“硅铝层”。此层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区,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亦有人称之为“硅镁层”。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隔开。
地幔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核之上,和地壳以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为界,地幔与地核间则为古登堡不连续面。厚度约2900千米,占地球体积的83.3%,总质量的67.8%,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地幔可分成地幔上部、过渡带及地幔下部。上部地幔约为地壳以下至深度400千米处,包含部分岩石圈及软流圈,岩石圈部分厚约100千米;过渡带顶部约地表以下360至400千米,底部约深650至700千米处;下部地幔为地表下700至2900千米深处,其下方即为地核。
地核
地球内部从古登堡不连续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称之为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半径约有3470千米,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温度非常高。地核占整个地球体积的16.2%,总质量的31.5%。根据地震波的变化情况,发现地核有外核、内核之别。外核和内核的分界面,大约在5155千米处。因地震波的横波不能穿过外核,所以一般推测外核是由铁、镍等物质构成的熔融态或近于液态的物质组成。液态外核会缓慢流动,有人推测地球磁场的形成可能与它有关。由于纵波在内核存在,所以内核可能是固态的。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