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普世价值:社会平衡学
正版旧书实拍,急速发货
¥
10
5.0折
¥
20
九品
仅1件
作者葛楚英 著
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葛楚英 著
-
出版社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4
-
版次
1
-
ISBN
9787216071543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3页
-
字数
19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从1992年起至现在(2012年),研究平衡规律已经长达二十年了。二十年中,前四年为撰文期,写过《中庸之道--平衡术》、《平衡点》、《还中庸之道的本来面目》等学术论文,发表在学报和其他刊物上;后十六年为著书期,写成了《平衡--人类生存之路》、《人间万象话平衡》以及现在的《儒学的普世价值--社会平衡学》三本著作,均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致力于平衡规律的研究,是由儒学的中庸之道引发的。先是在学术研讨中,发现了中庸之道的两个内涵,一个是度的掌握,一个是关系的协调,这两者都是求平衡的,于是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中庸之道实际就是平衡术。接着视野展开,接触到了平衡规律,随之研究领域也逐渐拓宽,进入了人类生存、发展的领域,领悟到了人类的生存、发展,一切的一切,都是受平衡规律的引导、规范和制约的。从此就全面展开了对平衡规律的研究。不过,这个研究始终与儒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十分融洽而自然。其中最主要的除中庸之道以外,就是把儒学的“仁”与现代提倡的道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联系起来了,认为“人人为我”就是“人爱我”,“我为人人”就是“我爱人”,人、我互爱就是“仁”,就是“仁者爱人”。
- 【作者简介】
-
葛楚英,湖北通城人,1925年生。湖北工程学院教授,原中文系主任、学报主编。论著有《三国演义与人才学》、《平衡--人类生存之路》、《人间万象话平衡》、《论红楼梦的“色空观念”》、《三国志中的赤壁及其他》、《目注此处,手写彼处--金圣叹之艺术神经论》等。
- 【目录】
-
前言
一、近年来儒学新发展的盛况
(一)知名人士的赞赏、推崇和研究
1.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孔子》
2.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联合宣言
3.费孝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十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二)政府的积极提倡
(三)民间的学习与探讨
二、儒学的普世价值--社会平衡学
(一)宏观儒学
1.中庸之道:儒学社会平衡学的哲学观和方法论
2.仁、义、礼、智、信等:儒学社会平衡学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
3.大同:儒学社会平衡学所设置的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
(二)微观儒学
1.忠孝,社会平衡的特殊道德观
2.道之以德,社会平衡的政治观
3.不饥不寒(温饱),社会平衡的经济观
4.教书育人,社会平衡的教育观
5.天人合一,社会平衡的科学观
6.和为贵,社会平衡的反战观
7.修身,社会平衡的个人素质观
三、打不倒的孔子与儒学终将走向世界
(一)孔子与儒学为什么老是被打,今后还会不会被打
1.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2.五四运动的“打倒孔家店
3.“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
(二)孔子和儒学为什么打不倒
1.儒学的四个“打不倒
2.孔子的三个“打不倒
(三)儒学如何走向世界,中西方文化如何融合
1.融合已经开始
2.找到儒学和西方文化之间的互补性,是两种文化融合的关键
3.两种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各自的完善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