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三十说(第七卷)
外壳有磨损
¥
18
1.4折
¥
12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童庆炳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241
上书时间2024-11-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童庆炳 著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3192199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5页
-
字数
44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童庆炳文集
- 【内容简介】
-
《童庆炳文集》(十卷本)是童庆炳先生生前自己整理、收录、编辑的文选,辑录了从事文学研究57年来*精华的文论作品,包括《文学审美特征论集》《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美在关系”说新探》《文体与文体的创造》《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文学创作问题六章》《<文心雕龙>三十说》《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现代视野中中华古代文论系统》《寻找文学理想的灯火》,每一卷作者都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和修改。反映了作者从打磨文学理论的基石到寻找文学理想的灯火的心路历程和研究进路,是不可多得的扛鼎之作。
《《文心雕龙》三十说(第七卷)》为《童庆炳文集》之一,以一种新颖的体例,即《文心雕龙》“道心神理”说、《文心雕龙》“奇正华实”说、《文心雕龙》“会通适变”说、《文心雕龙》“因内符外”说、《文心雕龙》“循体成势”说、《文心雕龙》“感物吟志”说等“三十说”论述刘勰对文体、文学创作、作品构成等的思考,读来饶有趣味,让人兴致盎然。
- 【作者简介】
-
童庆炳,1936年生,汉族,福建连城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被誉为“文坛教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家学会副会长。2015年6月14日18时18分,童庆炳教授因心脏病医治无效,享年79岁。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 【目录】
-
中国文学之道的美学解说
一、讲授“《文心雕龙》研究”缘起
二、我对刘勰《文心雕龙》的基本理解
三、我研究《文心雕龙》的旨趣
《文心雕龙》“道心神理”说
一、对刘勰的“道”的四种解释
二、“天道自然”及其衍化
三、文原自然与“物感”说
四、余论
《文心雕龙》“道心神理”说新探
一、刘勰的“原道”说是唯心主义的论调吗
二、“原道”说与“异质同构”说比较
三、“原道”说总结了中华古代的创作和理论
《文心雕龙》“体有六义”说
一、“宗经”是“为文之用心”的关键
二、“体有六义”中的“体”
三、“体有六义”中的“六义”
《文心雕龙》“文体”四层面说
一、争论中几种不同的意见
二、《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现实针对性和文化内涵
三、刘勰文体观念系统
《文心雕龙》“奇正华实”说
一、刘勰“辨骚”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以“经典”为参照系,但不作为衡量标准
三、“奇正华实”说的理论意义
《文心雕龙》“神与物游”说
一、“神思”的思想来源
二、“神与物游”作为艺术想象的基本特征
三、“神与物游”开展的条件
四、“神与物游”中两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文心雕龙》“胸中意象”说
一、刘勰“意象”说溯源
二、“窥意象而运斤”的基本意涵及其价值
三、刘勰“意象”说对后代诗学的影响与后代对它的呼应
《文心雕龙》“感物吟志”说
一、中国“诗”的古典意义
二、诗歌生成四要素:“感”、“物”、“吟”、“志”
三、余论
《文心雕龙》“因内符外”说
一、“体”的意义
二、“性”的意义
三、“体”与“性”的对应关系
《文心雕龙》“风清骨峻”说
一、关于“风骨”内涵的十种不同解说
二、“风骨”是刘勰对文学作品内质美的规定
三、“风骨”生成的原因
四、“风骨”与“采”:内质美和外形美的统一
《文心雕龙》“会通适变”说
一、《通变》篇的主旨:“通”还是“变”
二、“通变”的文论内涵——“会通适变”的“运动”
三、“通变”的关键在哪里
《文心雕龙》“循体成势”说
一、“势”的五说
二、“定势”所定的是语体之势
三、语体之势运用的原则
《文心雕龙》“情经辞纬”说
一、《情采》篇研究综述
二、文学审美论的成熟
三、情、采关系新解
《文心雕龙》“镕意裁辞”说
一、刘勰“铬裁”论的现实针对性
二、“镕裁”的意义与功能
三、“三准”——镕意的基本功夫
四、“善删”、“善敷”——“裁辞”的基本要求
《文心雕龙》“声得盐梅”说
一、汉语声律的发现及其在写作中的运用:由不自觉到自觉
二、《声律》篇对汉语文学声律基本内涵的揭示
三、诗文声律的产生和声情关系以及“声得盐梅”
《文心雕龙》“章明句局”说
一、《章句》与文坛时弊
二、黄侃、刘永济等前辈学者的解释
三、安章宅句五大原则
四、“章明句局”说与营造语境
《文心雕龙》“比显兴隐”说
一、三种不同角度的解说
二、赋比兴与情感表现
三、“比显兴隐”说的哲学解说
《文心雕龙》“文外重旨”说
一、“隐秀”四说
二、“隐秀”的美学内涵
三、“隐秀”提出的背景和生成问题
《文心雕龙》“杂而不越”说
一、同中之异
二、“杂而不越”说的美学内涵
三、“杂而不越”的文化蕴含
《文心雕龙》“质文代变”说
一、研究状况:一致中的不一致
二、文学发展:“质文代变”、“质文沿时”
三、“质文代变”的系统原因
《文心雕龙》“披文入情”说
一、“知音”作为文学鉴赏的高境
二、“披文入情”的障碍
三、“披文见情”的可能
《文心雕龙》“繁略殊形”说
《文心雕龙》“丽词雅义”说
一、赋的兴起及汉赋的成败得失
二、“丽词雅义”的矛盾结构
三、达到“丽词雅义,符采相胜”的途径
《文心雕龙》“自然成对”说
一、刘勰叙述对偶历史发展三阶段
二、对偶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
三、对偶种类及其优劣
《文心雕龙》论人与自然的诗意关系
一、中西方文学艺术中人与自然诗意关系的发现
二、刘勰的“心物宛转”说与后人的研究
三、“心物宛转”说的心理学解读
《文心雕龙》“阴阳惨舒”说
一、《物色》篇的位置暗含社会与自然并列的思想
二、“阴阳惨舒”说及其现代解释
三、“联类不穷”、“情往似赠”与中国“绿色”文论的起点
《文心雕龙》“物以情观”说
一、刘勰提出“为情而造文”的针对性和现实感
二、移入与移出: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运动
三、赋比兴:情感表现的三种方式
《文心雕龙》“韶难郑易”说(初稿
一、乐曲的起源、功能和先王的态度问题
二、对作为一种文体的乐府的界说
三、乐府发展的史实和规律,
《文心雕龙》“君子藏器”说
一、近代词人,务华弃实
二、批评者多,颂扬者少
三、君子藏器,待时而动
后记
代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