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藏书票,赠送剪报)A Portrait of Jane Austen 塞西尔《奥斯汀画传》,,,,配插图,小16开,被誉为最佳的奥斯汀传,王佐良《英国散文的流变》推许的文笔,其代表作《梅尔本勋爵》入选兰登书屋“百大最佳英文非小说”。夏济安:我自己也想写,但是我只会夹叙夹议的table talk,弄得好顶多像David Cecil
故事主旨寫班奈特家五個摽梅之年的女兒。小鄉鎮兩位貴客一個是賓格萊,愛上性情善良的大小姐,一個是達西,有點瞧不起班奈特鄉紳一家,二小姐伊麗莎白大不服氣,甚是反感,連塲交鋒,誤會漸釋,締結良緣。「傲慢」是達西,「偏見」是伊麗莎白。珍.奧斯汀格外喜歡她塑造的伊麗莎白這個二小姐,給姐姐信上說她很難容忍人家不喜歡這個可喜的人物。二小姐連彈鋼琴都大大咧咧率真隨意,不像妹妹瑪麗指法矯飾,一絲不苟。二小姐這樣的風範雖然討俏,卻不合習尚。她一口拒絕柯林斯先生求婚,勸他不要以為這是優雅的女士故意要他難堪:「其實這是理智的女人說了出來的真心話。」伊麗莎白說的理智也許是她的真性情,也是她的女性的權利和能耐。柯林斯這個平庸的大男人根本拒絕理解她的執着,翌日轉向夏洛特求婚求到了。在這樣庸俗的習尚氛圍裏,珍.奧斯汀讓執善固執的伊麗莎白最終享有最優渥的保障,嫁給一年可以花一萬英鎊的貴族達西。二小姐深信這樁婚配是心靈與智力的結合,她要的是達西閱世的通達和處事的果斷,她或許還可以隨時柔化一下達西的個性,那是最快樂最聰明最合理的結局,不僅眼光獨到,而且還是一次大破大立大翻身。英國一些學究相信珍.奧斯汀這部小說的構想受了英國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人類理智研究》的啟發。我懷疑兩情相愛可以變得那麼深邃。珍.奧斯汀的父親是一位開明開通而博學的牧師,他們家書房藏書萬卷,小說尤多,有寫《項狄傳》和《傷感旅程》的斯特恩,有寫《棄嬰湯姆.瓊斯》的菲爾丁,古老社會裏不適合少女閱讀的小說喬治.奧斯汀牧師都有,都容許女兒讀。隱約記得文學史上說珍.奧斯汀還讀了理查森的《帕美勒》和女作家伯尼(Fanny Burney)的《愛維莉娜》(Evelina),名家詩集更不待言了。這樣開通的閱讀經驗才是珍.奧斯汀最深刻的啟發:「我們好讀小說,而且不以為恥」("...great novel-readers and not ashamed of being so"),她說。班奈特先生和伊麗莎白的相處也許是喬治.奧斯汀牧師和她女兒溝通的倒影,《傲慢與偏見》成了珍.奧斯汀的代表作一點不奇怪。
珍.奧斯汀畢生六部長篇小說一八一一年先出《理性與感情》(Sense and Sensibility),一八一三年出《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一八一四年出《曼斯菲爾園》(Mansfield Park),一八一六年出《愛瑪》(Emma)。《諾贊格寺院》(Northanger Abbey)和《勸說》(Persuasion)都在她死後翌年一八一八年問世。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在英倫開始我的藏書遊戲,舊書商老朋友威爾遜先生勸我慢慢留意搜集奧斯汀的初版小說,說是只有六部,機緣湊泊,不難收齊。那時期奧斯汀初版已然昂貴,威爾遜說將來會更稀世,更貴。我忍痛買進《理性與感情》三冊一套之後收手不往下追尋了。那位列車美女說得對,確實不好看。一個老太太膝下兩位小姐,一個理性明智,一個感情用事。身邊男士一個和小家碧玉私訂終身,財產繼承權從而歸了弟弟。小家碧玉立刻轉投弟弟懷抱,理性明智的大小姐跟沒了繼承權的哥哥成婚。感情用事的妹妹愛的是品行不端的壞男人,追到倫敦還追不到,壞男人娶了富家千金,小妹妹只好嫁給一位中年上校,天涯夢醒。英國文學史上珍.奧斯汀的小說歸為novel of manners,中譯一般稱為風俗小說、社會風俗小說,只有梁實秋稱之為習尚小說,簡明貼切。梁先生說習尚泛指某一時代某一階層之社會行為的模式,而習尚小說則精確描寫那一時代那一階層之風俗、習慣、儀節和傳統的習尚,偶帶諷刺,刻意寫實。客居英國多年,我深切體察英國人清談之功力與尖刻之本事,珍.奧斯汀小說千言萬語之對白長篇累牘之信札正是那套習尚的寫照。《傲慢與偏見》全書引用四十多封信札,第三十五章達西寫給伊麗莎白表白心迹的長信是典型之作。伊麗莎白沒有回信:回信等於承認他們二人有了婚約。這樣的分寸或許也是英國文學史上浪漫時期處理情事的習尚。珍.奧斯汀唯一背離習尚的行為是她從來不涉政治不寫政治。當時攝政太子的寢宮書房都存藏奧斯汀小說,宮中主管藏書的文員寫信勸過奧斯汀寫歷史小說奧斯汀沒有遵從。拿破侖應運崛起、歐洲風疾雲湧之際她也只顧埋頭撰寫她的傲慢和她的偏見,頂多讓她書中男性人物各自關心一下軍政事務。希金斯(Henry Hitchings)為《傲慢與偏見》新版寫後記說,奧斯汀作品少寫政治是她文名不衰的原因之一。他說她的作品即使偶涉婦解婦權和反叛意識,落筆始終謹慎而輕淡:「她的本份永遠是寫好她的故事」。
五
哥特派小說是十八世紀英國小說主流,華波爾(Horace Walpole)創始,列克利芙夫人(Ann Radcliffe)發揚,筆端極盡描寫怪誕恐怖衰敗之能事,風行一時。珍.奧斯汀的《諾贊格寺院》正是諷刺這位哥特派夫人之作,女主角凱瑟琳讀夫人小說入迷,與年輕牧師亨利相戀,亨利之父以為她是富家千金,邀住中古寺院,害她不禁想入非非,疑神疑鬼,步步驚心。小說寫完由奧斯汀哥哥以十英鎊賣給出版商,出版商怕故事打擊當時盛行之哥特派小說,不敢出版,十多年後奧斯汀哥哥以原價贖回,另謀付梓。此書奧斯汀文筆加入一些恐怖氛圍,尚屬稱職,只是立意諷刺他人小說,畧嫌多事,實在失策。我讀珍.奧斯汀的《勸說》反而覺得有趣,想的是書中女主角安.艾畧特的愛情故事也許真是珍.奧斯汀的愛情故事。那個安姑娘漂亮聰明良善,早年跟海軍軍官訂了婚,友人羅塞夫人勸告她解除婚約,說軍官清寒,前途黯淡。安姑娘的父親家道中落,把宅院出租給一位海軍上將,原來上將夫人的弟弟正是那位海軍軍官,軍官本人又在拿破侖戰爭中一夜致富,舊愛重逢,柳暗花明,永結同心。這部小說一八一六年脫稿已經給家人和親戚傳閱,奧斯汀寫給侄女范妮信上說,「你也許喜歡這個女主角,我都快攀不上她了」("You may perhaps like the heroine, as she is almost too good for me.")珍.奧斯汀的確最會寫小鄉小鎮三四戶人家的故事,細筆勾描,眉清目秀,比如《勸說》,比如《愛瑪》。機靈美麗富裕的愛瑪除了照顧多病的老父親成天多管閒事,而且一管即錯。她教唆哈麗特不要嫁給年輕農夫馬丁,要她去跟年輕牧師相好,結果牧師娶了一位最討人嫌的女子。愛瑪又教唆哈麗特去親近邱吉爾,邱吉爾其實跟人訂了婚。哈麗特後來喜歡一位四十上下的地主,原來愛瑪也喜歡,轉眼結婚。哈麗特折騰了一大圈還是回到年輕農夫馬丁身邊。
六
我偏見,從來偏愛微型圖畫也偏愛珍.奧斯汀的鄉鎮故事。《理性與感情》最初是書牘體故事,叫《愛琳諾與瑪利安》,原稿已佚,重寫一遍成了現今傳世的版本。書牘體《愛琳諾與瑪利安》也許反而比後來的《理性與感情》好看。《曼斯菲爾園》六個人的戀愛史如果改寫成六本獨立小說我一定讀。其實我向來覺得珍.奧斯汀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是《傲慢與偏見》。一八一三年一月二十九日她寫信給姐姐卡姍德拉說,「我要告訴你我收到了倫敦寄來的我的寶貝孩子。星期三我收到了一本……」("I want to tell you that I have got my own darling child from London. On Wednesday I received one copy……")那本書正是《傲慢與偏見》。珍.奧斯汀寫的信都好看,她不在了她姐姐為什麼要燒掉她們的通信?一九九五年《倫敦書評》大字標題〈珍.奧斯汀是同性戀?〉("Was Jane Austen Gay?")。新一代文學教授都好奇,都想掀開珍.奧斯汀的陳年面紗,只剩我和我同代的舊派人情願悄悄在她故居繞一圈,連厚厚的窗簾都不忍心掀開,怕她冷。她的神秘面紗領受了神仙護持,千年不壞。列車上的美女說也許表演魔術的台上燈光真的不宜太亮。我和美女成了朋友,她叫Vivian不叫Elizabeth,在倫敦的法國駐英國大使館做事,家裏最珍貴的一部藏書是維琴妮婭.吳爾芙簽名題字送給她父親的《黛洛維夫人》。她說她猜想珍.奧斯汀一定比吳爾芙夫人隨和得多。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