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药之殇: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
  • 神药之殇: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
  • 神药之殇: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
  • 神药之殇: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
  • 神药之殇: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
  • 神药之殇: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神药之殇: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

38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林波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08-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20

上书时间2024-12-26

兰台令001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蔡林波 著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出版时间 2008-11
  • 版次 1
  • ISBN 9787807521044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9页
  • 字数 26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神药之殇: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主要研究了:“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历史内涵与发生时期之界定、炼丹术的文化生成逻辑及其精神本质、炼丹术之汇融于早期道教及其实践理性品格塑造、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成因(上)——中古“心性论”思潮及其文化精神等内容。
  道教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诠释意义,在过去是长期被忽略或低估的问题。这可能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面对近代命运中国人所进行的文化反思,对道教等传统文化所持的强烈贬斥态度,已在事实上延续成为一种近代式的历史观;二是由于上述的原因,近代以来道教在中国社会各领域所占有的文化比重迅速下降,其现实生存及发展空间因而受到严重制约;三是西方科学技术和医学的传播,对古老的道教神仙学说和医学养生方术等信仰体系构成强烈冲击,而其教内并未出现应激性的变革,未形成适应性新形态。因此,道教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主流中并未占据地位,未能成为社会主体人群的生活方式及其意义诉求的方式。
  事实上,这些问题强烈地制约着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文化解释学的合理性,加之一些西化、崇儒、信佛之近代学者的排斥甚至谩骂,使道教在中国历史观察研究中的诠释意义,一直未获正视。这使许多人至今心存疑问:历史上的道教,对于中国历史和国人的内在世界、对于中国传统生活方式意味着什么?在整个文明机体中所占空间及携带的能量究竟如何?由于上述问题,要回答和理解这些问题所指向的历史事实,对于今人而言,已是艰巨之事。
【作者简介】
蔡林波,l969年12月生,湖南资兴人。200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上海宗教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宗教学、中国哲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曾参与撰写《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研究》、《中国道教科学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导论
一“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历史内涵与发生时期之界定
二一个背景性的主题:“唐宋变革”与中国文化的“内转”
三内在化与文化攫能性:解释理论的预设

第一章早期道教炼丹术的形成及其文化精神
第一节炼丹术的文化生成逻辑及其精神本质
第二节汉代技术信仰思潮与炼丹术的兴起
一炼丹术在汉代的兴起
二汉代炼丹术兴起的知识、思想和信仰渊源
三汉代的技术信仰与自然主义哲学思潮
第三节道教炼丹术:作为一种外向攫能精神之文化载体
一原始炼丹术之朴素工艺精神表现
二炼丹术之汇融于早期道教及其实践理性品格塑造
三葛洪与《抱朴子内篇》:对道教炼丹术之外向攫能精神的总结
四陶弘景:基于炼丹实践经验的道教科技思想升华及成果

第二章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六朝至隋:丹术内涵之演变及其教内地位的下降
一“世中岂复有白日升天人”:对炼丹术的怀疑意识之兴起
二从《抱朴子内篇》到《真诰》:“丹”义之衍变
三“内、外丹”概念之出现及意义
第二节唐代道教外丹术的走势及命运归宿
一《周易参同契》与唐代外丹术的“义理化”
二从“高尚”到“卑俗”:唐代外丹繁荣背后的世俗化流变
三外丹术的凋落与归宿——或另一种意义上的“转型”
第三节“内丹道”的逐步确立与成熟
一钟吕内丹道的形成和确立
二张伯端的《悟真篇》及“南宗”的开创

第三章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成因(上)——中古“心性论”思潮及其文化精神
第一节丹术转型成因的探讨:从“中毒说”到“文化根源说”
一“中毒说”辨义
二文化精神的逻辑——本书的角度
第二节“心性论”思潮的兴起及其文化驱动力
第三节道德化与内在化——中古“心性论”思潮的结局及文化精神

第四章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成因(中)
——内丹学的理论奠基及道术融合
第一节重玄学与道性论:道教内丹学的理论奠基
一“情灭而性在,形殁而神存”:生命本质观的变化
二“遣之又遣、玄之又玄”:内在化的认识论机制
三“坐忘契道”:修仙方法论的重塑
第二节心性论思潮与丹道探索的融汇
一吴筠的“神仙可学论”
二《养生咏玄集》:契重玄之理以合丹道
第三节《易》、《老》互诠以解丹:唐宋内丹家的理论探索
一“铅汞合神功,全在五行中”——初步比附阶段
二“道之分有数,道之变有象”——全面转向阶段
三“悟真意则象捐”——解构象数阶段

第五章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成因(下)
——无家可归:“外丹术”之文化异质性的形成
第一节“命分殊途,显然异轨”:中世道教的分化发展
第二节唐宋朝廷的崇道抑术及其影响
一唐代:道举崇玄
二宋代:“肃正道流
三“道家之学,翕然一变”
第三节对外丹术的普遍“规训”——工艺价值批判的维度
一儒家的批判
二佛教的攻讦
三道教内部的抨击
第四节“有为之真法”:“外丹”信仰实践者的最后反驳

第六章“内丹外法”:内丹道之文化攫能方式的建构
第一节“大道无言,内丹非术”
第二节“内炼成丹,外用成法”
第三节“以性摄命”,“道德为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