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前770-前221)/中华历史文脉故事编者:何薇|责编:毛积孝河海大学9787563066797全新正版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前770-前221)/中华历史文脉故事编者:何薇|责编:毛积孝河海大学9787563066797全新正版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前770-前221)/中华历史文脉故事编者:何薇|责编:毛积孝河海大学9787563066797全新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前770-前221)/中华历史文脉故事编者:何薇|责编:毛积孝河海大学9787563066797全新正版

39.49 5.7折 69.8 全新

库存2件

河南平顶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何薇|责编:毛积孝

出版社河海大学

ISBN9787563066797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8元

货号31119218

上书时间2024-11-29

万卷淘书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总论

 

春秋战国时代,可谓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为动荡,为变革的时代,直至今日,那个时代的政治变革、经济变革、思想变革等,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拉开了春秋时期历史的大幕。首先值得一提的便是郑国。事实上,郑国在周朝初立时所分封的七十一国中是不复存在的。公元前806年,宣王的弟弟郑伯友受封于郑地,是为郑桓公,这时候郑国才建立起来。

 

公元前743年,郑庄公继位。他不仅平定了其弟共叔段的叛乱,还承袭了周平王的卿士之位。后来,为了维护政权平衡,周平王宠幸虢公,封虢公为卿士,以防郑庄公一家独大。于是,周、郑两国之间发生了矛盾,为了打消郑庄公的疑虑,周郑交质缓和紧张局势。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卿士一职。郑庄公自是拒绝入朝拜见。同年秋季,桓王先发制人,率领蔡、虢、卫等国联军征讨郑国。两军在葛对峙,史称“葛之战”。郑国军队大败周朝军队。自此,周王室的权威一落千丈。这场战争也成就了郑国在春秋初年的霸主地位,史称“庄公小霸”。

 

王权的衰微让社会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相继爆发。各诸侯国都开始觊觎周王的国君之位。至此,西周以来建立的宗法体系开始崩塌,各诸侯国开始不按照嫡子继承制运转。如卫国的庶子州吁通过政变当上了卫国国君,之后又被臣下石碏杀害等等。

 

此外,一些较大的诸侯国开始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逐渐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先争霸的便是齐桓公,此后有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也将其称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进行军制改革,增强齐国的军事战斗力;还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发展齐国势力。他先后兼并了三十多个诸侯国,并且多次组织诸侯会盟。公元前655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会盟,甚至于连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了会盟,这标志着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正式确立。

 

宋襄公在位时,虽然宋国国力不强,但他一直都有称霸之心。恰逢齐桓公去世,公子昭前来投奔宋国。他便想趁机夺了被齐国霸占许久的中原霸主之位。于是,他邀请了各诸侯前来会盟。奈何只有少数的小诸侯国前来参会,大的诸侯国根本不理睬他。特别是楚国,显得尤为傲慢。后来,在与楚国的作战中,他坚持自己的仁义理论,要师出有名,做仁义之师。错过了与楚国作战的时机,结果导致自己惨败而终。

 

公元前636年,在外整整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到晋国,史称晋文公。晋文公在一众忠臣良将的辅佐下,不仅平息了内乱,还大力革新弊政,使得晋国日益富强起来。后来,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当时,晋文公在践土召开会盟,周王室派遣王子虎前来参加。晋文公被封为侯伯,正式确立了其霸主地位。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即位。他任用百里奚、蹇叔等人,使秦国从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国变成了有能力去逐鹿中原的大国。公元前624年,在与晋国的作战中,秦军大获全胜。各诸侯国争先恐后前来进贡,前前后后有二十多个部落归顺秦国,甚至连周襄王也派人前来向秦穆公祝贺。

 

再来说说楚国,楚庄王真的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代表。他即位后,曾三年不上朝,但并没有因此荒废朝政,只是暗中蓄力,等待时机。之后不仅积极整顿内政,提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官员,还制定新法,整顿兵马。在他即位的仅仅几年间,楚国便先后征服了多个小诸侯国,甚至还大败宋国及北边的戎族等。

 

之后,便是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吴越争霸。后,勾践在卧薪尝胆的努力下,在范蠡、文种等人的辅佐下,终是灭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后一位霸主。此时,春秋时期已接近尾声。

 

公元前403年,终失势的周天子答应了韩、赵、魏的要求,封了他们的君主为诸侯,史称为“三家分晋”。自此,韩、赵、魏三国与西周初年的封国,即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即战国时代,这几个国家当时合称为“战国七雄”。

 

首先说魏国。魏文侯在位时深知国家要强盛,不仅仅需要君主有贤德,还必须要有贤德的臣子来辅佐。他任用李悝、魏成、西门豹等人,在魏国进行全方面的改革,让魏国获得了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成为战国初期称霸一方的强国。

 

......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书主要以故事的形式梳理出春秋战国时期这段历史的发展脉络。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次分裂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一个时期。它同时还酝酿着新的生产方式,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影响后世的纵横家。本书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将影响这一时期历史发展走向的大事件、大人物以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这一系列的故事,读者可以厘清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这一时期各个国家的兴起、发展以及衰落情况,了解国家走向统一的必然性。



作者简介
    何薇,安徽合肥人,中文硕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师从韩振江教授。从事文字工作多年,参与出版《讲史学要论》《闻一多讲文学》等多本著作。

目录
春秋篇:东周名存实亡 诸侯兴起
周平王东迁
二王并立
曲沃代晋
庄公小霸:郑伯克段于鄢
庄公小霸:周郑交质
庄公小霸:葛之战
春秋初霸
州吁恃宠而骄
鲁桓公之死
齐桓公惊险得君位
鲍叔牙与管仲
曹刿论战
老马识途
假途灭虢
骊姬乱晋
宋襄公争霸
重耳流亡
介子推的传说
城濮之战
兵家之祖
勾践卧薪尝胆
范蠡三迁
老子出关
土木之祖
颜回与子贡
伯牙绝弦
战国篇:合纵连横 诸侯争霸
三家分晋
魏文侯选相
李悝变法
西门豹治邺
聂政刺侠累
吴起变法
商圣白圭
商鞅变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孙膑与庞涓
田忌赛马
围魏救赵
申不害改革
淳于髡谏齐王
马陵之战
胡服骑射
燕昭王金台招贤
乐毅破齐
田单复齐
张仪相魏
陈轸巧舌退楚军
坐山观虎斗
张仪巧计骗楚王
苏秦游说六国
完璧归赵
鸡鸣狗盗
狡兔三窟
渑池之会
将相和
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
毛遂自荐
信陵君窃符救赵
栗腹为燕攻赵
郑袖巧计害美人
范雎拜相
触龙说服赵太后
屈原投江
春申君黄歇智救太子
『战神』白起
鲁仲连游说辛垣衍
吕不韦奇货可居
嬴政亲政
甘罗拜相
李斯谏逐客令
赵将李牧
荆轲刺秦王
吞韩灭赵
王翦灭楚
王贲灭齐
诸子百家 大放异彩
孔子周游列国
韩非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郑国渠
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稷下学宫
荀子
神医扁鹊
春秋战国大事纪年表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以故事的形式梳理出春秋、战国时期这段历史的发展脉络。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分裂
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一个时期。它同时还酝酿着新的生产方式,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影响后世的纵横家。本书按照历史事件的发展时间顺序,将影响这一时期历史发展走向的大事件、大人物以通俗易懂的小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这一系列的故事,读者可以理清夏、商、西周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这一时期各个国家的兴起、发展以及衰落情况,了解国家走向统一的必然性。

主编推荐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乱世纷争的时期,同时也酝酿着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本书将本书将影响这一时期历史走向和进程的大事件、大人物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为读者带来一个一读就懂的春秋战国。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周平王东迂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废了王后申氏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还以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甚至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当时,周朝先祖在骊山上修建了多座烽火台。若镐京危难,点起烽火,各路诸侯必定会火速前来救援。
不久,镐京真的遭到了西戎等游牧民族的进攻。
当时,申侯即原王后的父亲,因受幽王排挤,与西戎等部联合,发动了这场灭周之战。幽王见大事不妙,立即派人点燃烽火。
然而此时,诸侯们以为这又是一场帝王的游戏,故皆按兵不动,只有郑桓公前来救援。公元前771年,镐京沦陷,幽王在骊山脚下被杀,郑桓公也未能幸免。废太子宜臼在外祖父申侯和各路诸侯的拥立下,成为天下之主,是为周平王。
然而,经此一役,西戎诸部对周王室的财富垂涎不已,更是时不时派兵前来骚扰、抢掠京畿地区。
先前,郑国之地居于京畿之内。郑桓公见周王室衰微,为谋求后路,问计于太史伯。太史伯建议桓公向洛河之东,黄河、济水之南迁移。桓公采纳了他的提议,后来便带领着
国人向东迁徙至雒东之地。没有了郑国这一层屏障,镐京对于西戎部族如同“板上肉”。桓公战死,他的儿子掘突继位,是为武公。郑武公率领着郑国大军昼夜不停赶往镐京,抗击西戎部族。不久,秦襄公、晋文公、卫武公也相继派兵而来。
然而,战火的洗礼已令镐京满目疮痍,到处都是残垣断壁。面对西北部族的骚扰、旧都的残破,疲于奔命的周平王萌发了东迁的念头。起初,周公、
召公就曾对洛邑城进行修整。可以说,洛邑完全具备成为新都的各类基础设施和条件。于是,在秦、
晋、卫、郑四国军队的护送下,周平王率王室贵族安全迁都洛邑。而平王也
因勤王之功,对诸侯国大加封赏。秦襄公因此位列诸侯。
至此,随着平王东迁,东周王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但实际上这一时期已经埋藏着诸侯坐大的伏笔,所以这之后,东周又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二王并立骊山一战,周幽王被西戎部族所杀,在参与叛乱的外祖父申侯的拥护下,废太子宜臼成为周朝天子。然而,在部分诸侯朝臣的眼中,平王的天子之位,沾满了其父亲幽王的鲜血。在这个注重礼法的社会中,这种行为是十分不为世人所接受的。故而,在宜臼继位的同时,在携地,朝臣虢公翰等人拥立了周幽王的弟弟余臣为天子,是为周携王。
于是,周朝出现了“二王并存”的局面。但事实上,二王间实力是存在一定悬殊的。当时,周平王的天子之位得到了晋、卫、郑等诸侯国的承认,遂成了名正言顺,而携王势力则较为单薄,几乎无人认可。后来,镐京屡遭西戎部族侵扰,平王被迫东迁至洛邑。王室的衰落使平王始终未能分出心来解决周王室的内部分裂问题。
直到公元前750年,晋文侯主动请缨,讨伐携王之众。当时,晋文侯对平王言道:“携王虽然是周氏子嗣,但并未得各诸侯国承认,这种自立为太子的行径实属谋逆,应当严惩。”于是,还未等平王批准,晋文侯便自作主张讨伐携王。携王毫无准备,率众慌忙应战。最终,晋军所向披靡,攻破城池。携王自刎而死。事实上,周携王深知平王是尚无实力前来进攻的。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一个诸侯国君竟
然能够跳过周天子的批准,直接发兵攻打。后来,晋文侯将城中宝物全都收入囊中,搬回了晋国。
至此,二王并立的局面正式结束,周平王形式上获得了一统的权力。然而,现实总是事与愿违。携王被杀,周王室的衰弱暴露得更加淋漓尽致,东周的混乱政局也随之拉开了帷幕。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