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羽石峰|责编:田文中国社科9787520390279全新正版
¥
60.41
6.9折
¥
8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石峰|责编:田文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20390279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1312995
上书时间2024-11-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石?峰,人类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特聘专家,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副会长,贵州省屯堡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汉人社会、历史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水利社会、象征人类学等。出版专著和译著7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导 论 (1)
一 边汉社会 (2)
二 头发、凤凰与身份 (6)
三 黔中屯堡文化的宏观形象 (10)
四 “族—会”型汉人乡村社会 (19)
五 本书的架构 (30)
第一章 文化的组织 (一):封闭的宗族 (35)
一 文化的组织 (35)
二 继嗣群 (42)
三 汉人亲属研究 (50)
四 杂姓村 (54)
五 纸上祠堂 (69)
六 并置的关系与组织 (77)
七 小结 (103)
第二章 文化的组织 (二):跨界的会社 (105)
一 文献回顾 (105)
二 祭祀组织 “汪公会” (114)
三 从联盟到裂变:反思祭祀圈和信仰圈理论 (137)
四 性别组织 “佛头会” (144)
五 年龄组织 “老协会” (155)
六 互助组织 “炸会” (165)
七 小结 (174)
第三章 墓碑、扶箕与祖先身份 (176)
一 扶箕 (177)
二 道德教诲 (198)
三 强的 “以言行事” (204)
四 个体主义抑或集体主义? (217)
五 作为仪式语言的箕仙诗 (220)
六 小结 (224)
第四章 神圣性共餐与混合的食物 (226)
一 共餐 (227)
二 命名与位置 (231)
三 起源 (237)
四 社会抹平机制 (240)
五 包含与排斥 (251)
六 作为集体的隐喻 (257)
七 小结 (260)
第五章 仪式竞争的感官表达—兼对田野工作的反思 (263)
一 文化与气味 (263)
二 鸡屎、假想的气味与仪式竞争 (271)
三 从 “参与观察”到 “参与多感知” ——基于感官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反思 (287)
四 小结 (303)
第六章 物、祖先及其社会意蕴 (304)
一 秘传的技艺 (305)
二 “带子老祖”鲍大千 (309)
三 扩大的祖先 (316)
四 小结 (323)
第七章 物质性与虚空性 (325)
一 神灵的物质性 (327)
二 神灵的虚空性 (329)
三 田野验证 (332)
四 小结 (345)
第八章 祭品的 “经权”逻辑 (349)
一 献给祖先的猪:白转黑 (352)
二 面团与泥团 (358)
三 经与权:反经学的经学 (361)
四 经学能解释汉人社会吗? (365)
五 小结 (371)
第九章 灌溉与地方支配模式
———鲍屯与关中之比较 (375)
一 从“精英一元论”到“精英多元论”:简要 回顾 (376)
二 关中 “渠绅”:暴力、强人与象征资本 (379)
三 鲍屯 “汪公会”:无灌溉纠纷、轮值与集体 权威 (387)
四 小结 (393)
结 论 (396)
参考文献 (429)
后 记 (453)
内容摘要
本书提出的“边汉社会”概念,延伸了人类学汉人社会研究的地域空间和学术空间。在东南和华南单姓村发展出来的宗族乡村理论解释不了杂姓村。为此,作者提出了“封闭的宗族”和“跨界的会社”概念,用以讨论宗族与会社的关系,并质疑了弗里德曼“杂姓村一定会发展为单姓村”的预想。对仪式的讨论其新意大体有几点:象征主义不具备普遍的解释力;仪式性食物所表现出来的“无餐桌礼仪”并非文明与野蛮的标识;仪式竞争的感官表达,强调了动物的主体性位置;在感官人类学论域,“参与观察”法已显露出其局限性,“参与多感知”法便应运而生;“异姓祖先崇拜”因物质的连带而成立;文化除了物质性一面外,还有虚空性一面;本土概念儒家“经权”思想的运用,显示了作者“以中国解释中国”的努力和实验。边疆地区的汉与非汉各民族,皆以中华民族作为自己的身份认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