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25 6.4折 39 九五品

仅1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葛兆光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1-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0-23

张巷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葛兆光 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11-02
  • 版次 1
  • ISBN 9787101077643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0页
  • 字数 2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这个名词,是每一个中国人所熟知习用的,但是真正问起这个名词的含义,相信很多人都不容易表述清楚。而随着对“中国”这个名词的思考,便会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谁是东方?何谓“中华”?“中国”意识从什么时候凸显? “汉族”与“中国”有什么关系?如何从历史与现实中界定“中国”?中国会否在亚洲中“消融”……著名学者葛兆光以一个身在“中国”的学人,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寻求如何既恪守中国立场,又超越中国局限,在世界或亚洲的背景中重建有关“中国”的答案。
  本书讨论的是学术意义上的历史,并不是政治意义上的现实。从有关“中国”、“亚洲”或者“世界”的认识的历史资料,包括中国和朝鲜、日本的历史资料中出发,把问题放在思想史脉络或学术史语境中去讨论,而不是从来自西方的“理论预设”下去倒着看历史,或者从现实利害的角度做“提供证据”似的历史论证;是从中国的文化认同和历史渊源去追溯“中国”,而不是从“政治”和“策略”是探究根源。
  “宅兹中国”,语出《何尊铭》。“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这一国宝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刻有长达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王城的重要历史事件。全文如下:“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达文王,肆文王受兹因(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牧民。”宅,居住的意思。

【作者简介】

  葛兆光,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
  对于心系中国文化命脉的大多数人来说,葛兆光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文化研究热得炙手时,他就是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而今,他已跻身于那些业绩斐然、扬名海内外的大家名流之列。正派、认真、不媚不俗构成了他鲜明的个性。他先后出版了《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晚唐风韵》、《中国经典十种》、《中国禅思想史》、《中国古典诗歌基本文库?唐诗卷》等一系列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专著。1998开始推出的《中国思想史——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汇集了他几十年学术研究之精华,在学术界、思想界引起强烈反响。

【目录】

自 序
绪 说 重建关于“中国”的历史论述——?从民族国家中拯救历史,还是在历史中理解民族国家?
引言 “中国”作为问题与作为问题的“中国”
一 从施坚雅到郝若贝:“区域研究”引出中国同一性质疑
二 从亚洲出发思考:在亚洲中消融的“中国”
三 某些台湾学者的立场:同心圆理论
四 大汗之国:蒙元与大清帝国对“中国”历史的挑战
五 后现代历史学:从民族国家拯救什么历史?
六 如何在中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中国?
结语 历史、文化与政治:中国研究的三个向度
【附记一】
【附记二】
第一编 在历史中理解中国
第一章 ?“中国”意识在宋代的凸显——?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一 “中国论”与“正统论”:中国意识的真正凸显
二 实际政治与观念想象的差异:天下、四夷、朝贡、敌国
三 中国:“边界”的浮现
四 民族、国家与文化的观念:反夷教的意识以及确立道统
五 汉族的和中国的,什么是汉族的和中国的?
第二章 山海经、职贡图和旅行记中的异域记忆——?利玛窦来华前后中国人关于异域的知识资源及其变化
一 想象和知识的差距:异域的想象
二 建构异域想象的三类资源:旅行记、职贡图和神话传说寓言
三 想象加上想象,故事加上故事:女国、狗国与尸头蛮
四 利玛窦之前的异域想象:来自古典知识和历史记忆
五 利玛窦来华之后:从“天下”到“万国”
第三章 作为思想史的古舆图
一 边缘与中央:欧洲古代世界地图中的东方想象
二 从天下到万国:古代中国华夷、舆地、禹迹图中的观念世界
三 佛教地图:另类世界的想象
四 内诸夏而外诸夷:以明代海防地图为例
五 大“公”无“私”:从明代方志地图看当时人的公私观念
六 小结
【附录】 谜一样的古地图
一 令人惊异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
二 蒙元时代的世界新知识
三 是回回人的礼物吗?
四 超越疆域的知识史视野
第二编 交错的亚洲、东亚与中国
第四章 西方与东方,或者是东方与东方
——清代中叶朝鲜与日本对中国的观感
一 谁是“东方”,何谓“中华”?17世纪中叶后渐行渐远的中日韩三国
二 明以后无中华:朝鲜人的观感
三 谁是中华文化血脉:日本人与漂流唐船船员的笔谈
四 分道扬镳:17世纪以后的东亚还有认同吗?
第五章 想象的和实际的:谁认同“亚洲”?——?关于晚清至民初日本与中国的“亚洲主义”言说
一 关于日本近代的亚洲主义
二 晚清至民初中国对“亚洲主义”的复杂反应
三 世界图像的各自想象:中日之间的差异
四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或者传统性与近代性
第六章 国家与历史之间——从日本关于中国道教、日本神道教与天皇制度关系的争论说起
引言 小问题引出大话题
一 二“福”争论,争什么?
二 津田左右吉及其对中国道教的判断
三 津田左右吉的困境:“影响”还是“借用”?
四 “古层”复“古层”:关于神道与天皇
五 中国影响:日本学界的新观点
六 转道高句丽?道教在东亚传播的路线图
七 中国学家加入论战:宫崎市定的说法
八 橘逾淮则为枳:中国道教与日本神道教之差异
结语 有关道教、神道教与天皇制的争论背后
第三编 理解亚洲与中国历史的方法
第七章 边关何处?——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日本“满蒙回藏鲜”之学的背景说起
引言 问题的提出
一 晚清民初或明治大正之际:日本对“满蒙回藏鲜”研究的兴趣与东洋史学的形成
二 与欧洲争胜:日本历史学家对中国周边的研究动机之一
三 清国非国论:满蒙回藏鲜学在日本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意味
四 边界还是周边:如何从历史与现实中界定中国
第八章 从“西域”到“东海”——一个新历史世界的形成,方法及问题
引言 文明交错的空间:地中海、西域与东海
一 西域:从近代欧洲东方学、日本东洋学的转向,到敦煌的大发现
二 东海:传统文明在东亚近世的交错与分离
三 研究重心与研究方法:西域研究与东海研究之异同
结 论 预流、立场与方法——追寻文史研究的新视野
引言 学术史告诉我们什么?
一 国际视野:从“虏学”到“从周边看中国”
二 中国立场:与域外中国学的比较
三 交错的文化史:不必划地为牢
四 结语:新资料、新方法和新典范——文史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基本文献
近人论著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