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9 4.4折 ¥ 50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刘成晨 ... 等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79383
出版时间2022-1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21
定价50元
货号4338697
上书时间2024-12-15
刘成晨
重庆工商大学社会学西部研究基地研究员、重庆工商大学社会学系讲师、澳门大学社会学博士。
陈建平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
庄学村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甜甜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刘志鹏
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研究院副教授、博士。
范虹钰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后)。
胡卫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
人的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新思路
李玉明陈建平
2013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三次会议上,发改委作《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提出,“我国将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各类城市具体的城镇化路径,同时也表明未来城镇化道路开始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发展。此外,由于过去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城镇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和缺陷,其中最主要的是传统城镇发展模式忽视了人的发展,导致我国人口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城镇建设难以有质的提升。为此,必须转变原有的发展思路,重树城镇化中人本价值理念,最终实现人的城镇化。就当前而言,“城镇化的核心或实质就是让农民进城及农民的市民化”①,对于这一问题,社会各界都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以期能够有效推进人的城镇化以及助力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人的城镇化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核心关键
自城市兴起以来,任何城市都是以人为主体,城市文明史都是为人而建、为人管理以及为人服务的发展历程。因此,唯有实现城市中人的全面发展,城市才能真正称之为城市。然而,过去我国的城镇建设受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城市“GDP”,城市硬件建设,而忽视了城市中人口因素的协调发展,使得我国城市化长期处于低水平建设状态,难有实质性的提升,也就是说,未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只有回归到人本城镇化建设道路上,才能在城镇化质量上取得突破。如此,2012年12月,中央召开的2013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作为未来政府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即将人的城镇化将作为未来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所谓人的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核心实现城镇化,其内涵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实现与城镇人口的有机融合;其二是为转移人口而进行的城镇建设过程,为市民化生活创造宜居环境。人的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将成为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核心关键,其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一方面,它有利于扩大城镇内需,推动城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城镇化有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借助人的城镇化发展契机,转变农村人口经济和社会地位,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因城乡二元结构而引发的不平衡问题,实现城镇的健康发展。
本书之所以诞生和我们对城乡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兴趣不无关系。我们发现,城乡关系无论是在扶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阶段都非常重要。换而言之,过去很重要,现在很重要,未来也很重要,毕竟农村的重要性对城市和对这个国家而言不可言喻,农民对于这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那么,在我们所开展的城镇化、城市化的过程中,何以把握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以提供我们的思路,这是写就本书的意义所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