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
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最灿烂的精神成果和心灵花朵。
艺术凝聚人的创意,陶冶人的情操,宛若春风甘露,滋养人的心田。
自古及今,优美、精妙、高尚的艺术养分,都成为人们心灵的渴盼和生活的调剂。
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这对我们的认知启发是,换个角度思考,对艺术的涉猎和接受艺术的浸润,将有益于每一个人心灵的丰富、人格的养成和生命的健康成长。
在进一步深化美育改革、建设和谐社会的语境中,对艺术与美的敏感、钟爱以及在行,既关乎人的良好身心素质和健全能力,也通达宏阔的文化视野和高尚的道德品格。
周全的美育,应该贯通艺术欣赏、研究和实践,融通历史意蕴、时代内涵和审美灵韵,引导人发现美、欣赏美、呵护美、创造美和成全美,进而使得人生更具丰饶意蕴和缤纷华彩。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武汉大学深具底蕴和魅力,在时代的发展中,为培育人才和文化建设作出了值得书写的贡献。长期以来,武汉大学在人文素质教育、美育领域默默奉献,创造了丰硕的业绩。学校持续深化教改和涵养文化,在此进程中汇聚了具备人文追求和探索锐气的教师群体,他们珍视、探究为人类审美思维作出独特贡献的中外艺术史,自觉做优秀文化和艺术的热忱弘扬者,他们彰显着个性品质和高雅格调,用智慧、灵性和美,浸润了一批批学子。武汉大学教学名师江柏安教授,便是这一光荣群体中的一分子。
江教授积淀数十年音乐教育实践经验和音乐文化研究心得,精心撰写了《音乐修养通识课》。该书列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为领导干部培训而准备的“新时代领导干部通识读物”系列丛书正式出版,令人欣慰。
该书秉承通识、博雅教育理念,追求文化品位与审美灵光兼具,以多维视角观照音乐,既讲析音乐审美基础知识,又考察中外音乐文化演进历程。
全书案例丰富,叙述生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希望广大读者可以通过该书的引导,使自我的音乐修养获得长足的进步和提高。
“一心璀璨花千树,六合飘香天地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和我国艺术文化的发展,正召唤着我们奋发有为。以宏阔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不竭地探寻审美胜境、弘扬人文精神、构筑新时代丰厚的文化价值和坚实的精神理想,是教育和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情怀无限,追求不止,创意无限。
让我们坚持严谨传承和锐意创新,携手创造更多的、优质的、充满鲜活生命力和深刻概括力的成果,共享教育发展和文化、艺术建设的璀璨成就。
韩进,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2022年7月1日,于武昌珞珈山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艺术是人的创造性的源泉,滋养人的性灵,最伟大的力量就是艺术所给予的愉悦、洗礼、澄清、淬炼。领导干部自觉加强艺术学习,涵养修为,提升自我综合实力,是完善领导力构建、强化人格尊严、凸显个人智识灵性最有效的途径。
来自音乐艺术的修养,就可以为我们赋予这种力量,它会激发我们富于创造力的思考,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进而使我们在各自的工作中获得磁石般的吸引力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融合了“音乐欣赏习惯培养”“音乐形式美审美经验”“音乐常识与风格简介”的多媒体图书,文笔流畅且通俗易懂,真正实现了“边看边听,边听边看”,充分做到了使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相互呼应,会带给读者相当好的阅读与听赏体验。
作者简介
江柏安,1957年生,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教学名师”,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学会理事,湖北省音协音乐爱好者联盟会会长,武汉大学大学生艺术团交响乐指导教师,曾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系武汉大学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获得者。主要从事音乐教育、电影音乐、音乐学的教学与研究。已出版《大学音乐》《音乐鉴赏》等专著。
目录
第一讲 领导干部音乐修养的构成
一、掌握必要的音乐理论常识
二、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三、建立个人精彩的音乐生活
第二讲 音乐审美的一般性问题
一、音乐的内容与形式
二、音乐的形象与想象联想
三、音乐的审美心理与审美能力
第三讲 一眼看过音乐的古往今来(上)
一、中国古代音乐要览
二、20世纪中国音乐概览
第四讲 一眼看过音乐的古往今来(下)
一、西洋音乐经典四百年鸟瞰
二、欧美经典音乐名作速览
第五讲 音乐的语言
一、音乐语言是音乐的表现手段的总和
二、音乐语言诸要素的表现特征
第六讲 音乐的结构
一、音乐的结构单位
二、简单曲式结构之常识
三、复杂曲式结构之常识
四、音乐的主题与主题的发展
第七讲 音乐的两大领域——歌曲与乐曲
一、歌曲与乐曲的审美修养
二、常见歌曲与乐曲体裁
第八讲 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
一、标题音乐
二、无标题音乐
第九讲 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
一、音乐欣赏中的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
二、音乐中的复调艺术与作品选介
三、主调音乐中复调技法的延续
第十讲 音乐风格的一般见解
一、传统音乐风格
二、世俗与时尚音乐风格
后 记
内容摘要
艺术是人的创造性的源泉,滋养人的性灵,最伟大的力量就是艺术所给予的愉悦、洗礼、澄清、淬炼。领导干部自觉加强艺术学习,涵养修为,提升自我综合实力,是完善领导力构建、强化人格尊严、凸显个人智识灵性最有效的途径。z来自音乐艺术的修养,就可以为我们赋予这种力量,它会激发我们富于创造力的思考,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进而使我们在各自的工作中获得磁石般的吸引力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融合了“音乐欣赏习惯培养”“音乐形式美审美经验”“音乐常识与风格简介”的多媒体图书,文笔流畅且通俗易懂,真正实现了“边看边听,边听边看”,充分做到了使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相互呼应,会带给读者相当好的阅读与听赏体验。
主编推荐
★系统全面、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有关音乐及音乐欣赏的相关知识,有助于读者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修养
本书从音乐的语言、音乐的结构、音乐的领域、音乐的标题、音乐的类型、音乐的风格等方面,系统分析了音乐的各种要素和结构,阐释了有关音乐及音乐欣赏的相关知识,对读者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建立精彩的音乐生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述中外音乐发展历程,通过对200首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可使读者边阅读边聆听,既可增进对内容的理解,又可在听赏中愉悦身心
本书对中外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概述,对中外经典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引导广大读者深刻认识音乐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并从音乐的视角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在学习音乐发展史的同时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内附600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的音频、视频二维码以及100多幅乐谱图片和乐器图片,使读者体验到立体式阅读的趣味
本书在阐述音乐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随文附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的音频、视频二维码和乐谱、乐器图片,以帮助读者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相关音乐知识,同时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次次美好的视听享受。
★江柏安教授数十年音乐教育实践经验和音乐文化研究心得的积淀之作,案例丰富,叙述生动,引人入胜
江柏安教授以提升领导干部音乐修养水平为目标,以多维视角观照音乐,既讲析音乐审美基础知识,又考察中外音乐文化演进历程。全书案例丰富,叙述生动,深入浅出,因而引人入胜。
★本书是“新时代领导干部通识读物”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系列丛书由著名文化学者、人民艺术家王蒙作序推荐
本系列丛书计划推出30本,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军事、管理、科学、艺术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每一本书均由一位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主要面向党员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是适合高端读者参阅的提升人文素养与执政能力的精品课。本系列丛书旨在丰富党员领导干部的知识,拓宽党员领导干部的眼界,推动党员领导干部的思维认知、选择决策,延伸发展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教化能力、全面深化改革能力,达到从“通识”到普识、广识、精识、会识,既达到政治过硬,又实现本领高强。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一、掌握必要的音乐理论常识当我们被逼迫着思考什么是音乐时,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不是很困难了。
首先可以确定:音乐是一门艺术。
接下来可以想到:它使用的是声音(乐音),运行的是时间。
然后就是思考,音乐是用来干什么的?狩猎?过去可能是,现在早就不是了。比较适合的判断应该是“表达情感”,这一点,多数人都是同意的。
最后,是哲学思考:音乐是从哪儿来的?即是怎样产生的。关于这一点,选择回避哲学家之间的争论是明智的。所以从大的方向上,选择“来自社会生活实践”,是最安全的。
如是,将这些思想闪光聚合在一起,我们就有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关于“什么是音乐”的定义: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里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最早的艺术门类,是人的生态标志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喜爱的艺术种类之一。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情感艺术,它用乐音有组织的运动形式,激发起欣赏者的情感反应,并最终在欣赏者那里形成程度不同的审美感受。
用人的日常生活语言,来诠释音乐的表现,那将是十分艰难的,因为,音乐的魅力,是独特的,是不可言说的。
因此,音乐的本质,可以简单概括为:第一,以听觉艺术的形式表达并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第二,服务于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高级形式;第三,通过“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的全过程,来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最终对社会生活发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那么,音乐有哪些特性呢?
音乐的特性,是指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态而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典型特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时间特性。
时间是声音的载体。如果说,声音是绘画所需的色块,那么时间,就是这些色块必须投向的画布。音乐的时间特性体现在,它不可颠倒、不可中断、不可停滞,它的艺术表现,是在时间中展开的。
音乐家制定出的乐音,只能在时间的维度上展开变化、发展和完成,且转瞬即逝,既不能压缩,又不能拉长。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音乐只有在时间中流动时才具有生命,这是音乐的真实意义之所在。
第二,听觉特性。
以听觉的方式审美,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任凭音乐表演的外在因素怎样波谲云诡,对音乐真实的欣赏,最终还是只能以听觉的方式完成。
因此,音乐家要呈现最有价值的乐音,诉诸欣赏者的听觉,而欣赏者的听,则受制约于其自身受教养的程度,以及欣赏音乐时的生理状况与心理状况。
第三,情感特性。
音乐美学领域对这个命题的争执,至今尚无提供最终答案的迹象。
作为最一般的看法,“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有相当广泛认同基础。
不争的事实是,所有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时,都会重视它;所有的演奏家、演唱家在表现音乐时,都会突出它;更有无数音乐欣赏者,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地注意到了它。
第四,表演特性。
通常,作曲家的作品——乐谱,只是一度创作,它不像诗歌、小说、散文、绘画,或是雕塑那样,独自创作便已成形,而是要经过音乐表演艺术家这一环节的再创造,即二度创作,用具体的表演,将音乐的音响实现出来,使音乐作品具有生命。
有时,即兴的音乐表演,会让渡出音乐的一度创作,音乐的二度创作——表演,成了音乐主体的内容。
而当音乐表演艺术家的艺术水准达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来自欣赏者的关注,亦即所谓的三度创作,才有可能达成音乐成其为艺术的完整功能。
第五,非语义性。 音乐使用的材料,是截然不同于其他任何艺术品种的极为特殊的东西——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被人们的听觉所感知,却不能在头脑中被我们的语言概念所准确转换。
尽管有各种理论,主张用“音乐语言”来疏通音乐与欣赏者之间“理解”的管道,然而音乐就是音乐,从来就不曾类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语言,不能翻译,不用翻译,也翻译不了。
20世纪初,美国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他的《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谈到对音乐的理解时,就曾无可奈何地表示:“让我们假定你现在很幸运,你能用许多话,把自己选择的主题的确切含义描述得使自己满意,但是这并不保证使别人满意,别人也没必要满意。”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