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道创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问道创新

43 5.4折 79 全新

库存56件

安徽合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志平 著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ISBN9787504769961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1201989038

上书时间2024-12-04

邺架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宋志平 
管理工程博士,现任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世界水泥协会创始主席,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党的十五大和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获得“中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章”“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全球华人经济领袖”“《财富》CEO终生成就奖”等殊荣。
宋志平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家,40年来始终奋战在国企改革的最前沿,创造了大量鲜活实用的改革经验,被誉为“国企改革的铺路石”。他曾同时出任中国建材集团与国药集团董事长,并带领两家企业双双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他开创并成功实践的“央企市营”、“整合优化”、“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六星企业”等改革创新模式,被企业界推崇为“宋志平模式”。他先后推动8家央企重组、混合近千家民企,创造性提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公式,被公认为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行者。在水泥领域大规模重组整合的实践与经验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并被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以混合所有制推进建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荣获第六届管科学奖(实践类)。
"

目录
"第一部分创新课堂

01创新理论/8
创新的四大理论/9
企业创新内涵/23
创新文化解读/25
02创新模式/32
自主创新/32
模仿创新与集成创新/34
协同创新/39
持续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40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42
03技术创新/44
创新需要分工/45
要做有效的创新/46
技术创新是核心动力/59
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66
04管理创新/71
搞管理靠工法/71
开展三精管理/78
坚持经营至上/81
05制度创新/87
形成央企市营模式/87
探索混合所有制/91
在新的国资管理体制下成长/102
推动机制革命/105
06商业模式创新/112
从制造业到制造服务业/112
引入“+”模式/118
从竞争到竞合/119
定价制胜/123
07创新转型/128
创新转型的动因/128
企业创新转型之路/134
实现高质量发展/145
08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150
何谓企业家/150
何谓企业家精神/153
迎接企业家时代/159

第二部分互动交流

01企业的创新实践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国家发展研究院与学员交流/165
02中国企业的创新与创业
——在新瑞学院潜龙班与学员交流/200
03科技赋能与机制革命
——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
学员的两次交流/215
04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企业家交流/230

第三部分高端对话

01中国式并购与整合
——对话哈佛大学商学院鲍沃教授/255
02创新·未来已来
——对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262
03中美产学研创新体系
——对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院士张曙光教授/273
04创新创业的国度
——对话《创业的国度》作者索尔辛格/281
05谈创新与创业
——对话爱因斯坦博物馆馆长古德菲瑞德/290
06中国企业的“质量革命”
——对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春花教授/312

创新课堂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迈向创新驱动阶段。对于企业而言,创新贯穿现代企业发展的始终,是企业腾飞的翅膀。中国高校商学院也将创新内容作为重要课程,本书作者多次受邀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商学院、新瑞学院等就此授课。本书第一部分由其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授的EMBA课程“问道创新”的授课实录整理而成。
01创新理论

02创新模式

03技术创新

04管理创新

05制度创新

06商业模式创新

07创新转型

08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

内容摘要
"《问道创新》凝聚了著名企业家宋志平对企业创新问题的全面探索。在40年投身企业变革、成功打造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过程中,宋志平对创新问题的深入思考不啻给新时代中国企业转向创新引领发展点亮了一盏明灯。
《问道创新》紧扣企业创新主题,以讲座、沙龙和对话的形式,汇集了宋志平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新瑞学院、清华大学金融学院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围绕创新所做的系列授课、互动沙龙,与鲍沃、费尔普斯、张曙光、索尔辛格、古德菲瑞德、陈春花等专家学者的高端对话,呈现了新时期企业创新的多重挑战与多姿多彩。
作为“问道系列”的第三部,它延续了《问道改革》《问道管理》立足实践/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风格,通过鲜活的实例和深刻的反思,拓展了我们对企业创新的理解,是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引领我们走近企业创新前沿不可多得的一本企业家心语。"

主编推荐
这本书有很多心得与独到之处,书中围绕创新所做的系列授课、互动沙龙和对话颇具启发意义。

精彩内容
    "3“混改”探索更向何处去

混合所有制先行先试走了这么些年头,我也经常反思:混合所有制究竟是什么?混合所有制究竟会引领企业向哪里去?下面说说我的体会。

第一,混合所有制是新型所有制形态。

发展混合所有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了混合的概念。到党的十五大时,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既是对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总结和认可,也为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大方向、着力点。多年的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必然在体制上互相混合、功能上互相融合、发展上互相推动。

前面跟大家讲我插队时学会了两件事,第一,要剪枝,不停地剪枝,企业成长过程中要剪枝,不能疯长。第二,杂交带来优势,企业杂交可以融合国有企业的实力和民营企业的活力。企业家精神、拼搏精神和市场化,这是民营企业的优势。为什么中国建材有强劲的竞争力?因为我们的干部原来大都是民营企业出身,都是在市场中锻炼出来的,都是跑过全程马拉松的。如果是没跑过全马,也没跑过半马,做事慢悠悠的一伙人,能做得好企业吗?有的原体制内的干部在跟民营企业合资上别别扭扭的,我劝他们说:不要别扭了,你们拉车拉不动,腿脚不利索,就当董事长在车上坐着,找腿脚利索的民营企业家拉车,他们当总经理,扬长避短,中央企业的实力加民营企业的活力会让企业的轮子快点转起来。

混合所有制是新事物,大家对混合所有制有时候还有顾虑,国有企业害怕民营企业进来之后蚂蚁搬家,国有资产流失;民营企业怕国有企业进来后被公私合营,被扫地出门。我认为混合所有制应该做成大家都出资金的一种股份制,用股权说话。当然,从国家方面,要放松对混合所有制的管制,让企业经营上更加市场化,作风上更加接地气。混合所有制既不能视同于传统国有企业,也不能视同于传统民营企业,我们要把它看成新的物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里就是这样写的:混合所有制,国家的股份和非公股份交叉持股,互相混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所有制。

我有两本书是厉以宁教授作的序,一本是《国民共进》,讲混合所有制的,我提前把书稿给了厉教授,厉教授大概看了半个月后给我写了个序。这个序写得非常好,2000多字,是他用小字一个一个给我写的,我看完很感动。我个人认为读不读这本书不重要,建议大家读一读厉教授的序。这个序里有一句话:“在一定时间内,国有企业(包括特殊行业的国有独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纯粹的民营企业(包括大量小微企业)将会三足鼎立,支撑着中国经济,但各自所占GDP的比例将会有所增减,这是正常的。”所以多点少点没关系,民营多点没关系,混合所有制多一点也没关系,国有企业多一点也没关系,就这么一个逻辑。另一本是为了纪念改革40周年我写的回忆录《改革心路》,出版之后厉教授提笔写了一篇小文章《事在人为》,后来厉教授欣然答应再版的时候把这篇文章作为序。所以新版《改革心路》有厉教授的序,也不长,但是字字千钧,写得很好。

第二,混合所有制的目的是国民共进。

制度创新常常会打破旧格局,造就新的利益分配格局。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有人提出来,这会不会是一次“国进民退”,面对这些担忧,我们通过实践证明了,混合所有制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即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不但总体收益增加,而且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会从中受益。

发展混合所有制不仅是资金的混合,更是能力的混合、优势的混合、文化的混合。我做国有企业40年,和民营企业打了很多年交道,我认为让国有企业完全市场化和让民营企业管理规范化都是很有难度的一项工作,而混合所有制提供了一个捷径,比较好地解决了国有企业市场化和民营企业规范化的问题,混得好,可以起到“1+1>2”的效果。

混合所有制是把金钥匙,它解决了几个问题。

一是解决了国有经济和市场接轨的问题。过去,个别经济学家总讲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难以融合。我们推行市场化,国民经济究竟怎么跟市场接轨?长期以来,谁都没找出办法,这是国际上的难题。当然,面对这个难题我们不能望而生怯,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有企业一定能搞好,要坚定信心。后面还有一句话,“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说:“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关键就在后面这第二句话。所以,国有经济怎么跟市场接轨?国有企业得注意不要单纯地下海,进入市场跟民营企业竞争。因为民营企业会觉得自己是纳税人,给国家缴税,国家拿着税又搞了一个同样产品的公司来和自己竞争,这就是悖论。现在我们找到一个好办法就是搞混合所有制。为什么新加坡淡马锡模式
淡马锡模式就是淡马锡控股公司的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是以客户为导向,批量处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申请、审批、放贷及风险控制,即建立“信贷工厂”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淡马锡公司有着优质的治理模式,拥有淡马锡100%所有权的新加坡财政部在公司内部起的作用很小,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公司特殊的董事会构成,分层递进的控制方式和有效的约束机制。可以成功?它投资的下属公司全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它是国家的,但是按市场方式做,大家就没意见。在一般的竞争领域,国有经济要变成市场里的股份,不要一股独大,更不要全资竞争,要变成一个竞争中性的公司的股份,在混合所有制中分点红,有进有退,流动增值,这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是解决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问题。我们总讲政企分开,纯的国有企业能分开吗?很难分开。上市后为什么能分开了?大家都知道那是上市公司的钱,别随便动,惹了股民不得了。所以市场化有利于深化改革。如果不市场化,不上市,不跟民营企业合作,怎么能引入市场机制?如果全都是老国有企业行政化那一套,市场机制就没法做了。混合所有制下,引入管理层激励机制、员工持股和发扬企业家精神,建立起内部机制,让大家多劳多得。在混合所有制里可以推行员工持股、职业经理人、超额利润分红权改革。以上的前提都是在混合所有制内,而不是指的纯国有企业,纯国有企业不能这么改,先混了才能改。

三是解决了社会资本进入国有企业的途径。过去国有企业垄断的一些资源,现在国家发改委都打破了,电信、石油,统统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从哪儿做?混合所有制,放开一个口子让民营资本进入,民营企业就可以进来了。

四是解决了“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的长期纷争。这是混合所有制的功能。过去郎咸平批评“国退民进”,现在有人批评“国进民退”,这都是零和思维,我都不同意,应该是国民共进。我2014年出了一本书《国民共进》,配合当时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在书中讲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就好比一杯茶水,水可能是国有企业的,茶叶可能是民营企业的,但变成茶水之后就没办法分开了,也没必要区分,国民共进共赢。

第三,混改的关键是“改”不是“混”。

混合所有制是个好东西,但是混合所有制的核心是要改革,不然混在一起还是没意义,混了如果没改革,宁可不混。上市公司不改制,上了市国有企业不改制,宁可不要上市,否则只能带来麻烦。回顾当年国有企业改革上市时,一些上市公司按照和母公司资产、财务和管理“三分开”的要求,真正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像中国建材旗下的北新建材和中国巨石,都通过上市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后来才得以快速发展,成为优质上市公司。所以上了市得按上市公司的方式来做,混合了得按市场化做,如果混完了还按照老国有企业那套做,那肯定不行。有的公司把上市作为“圈钱工具”,母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间完全是原来传统国有企业的那套做法,上市以后,资金还是从左口袋到右口袋,最后既掏空了上市公司,母公司也一塌糊涂,甚至倒闭了。所以混改里最关键的是“改”,而不是“混”。

混合所有制不是一混就灵,也不能一混了之,核心是通过混合所有制引入市场化机制,真正地让企业有活力、有动力,这才是做混合所有制的根本目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关键是转换经营机制,既要发挥国有企业的实力,又要真能注入民营企业的活力,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现在有的企业已经“混”起来了,但“混”了以后没有深入改革,也就没有取得成效。这就需要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推行员工持股、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方面有所突破,让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共享劳动成果。作为国资委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中国建材通过多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正通过多项新的试点,将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向深处。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