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朴文学研究法-姚永朴史学研究法
正版二手书八九成新以上
¥
3.89
1.5折
¥
26.5
九品
库存3件
作者姚永朴 著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姚永朴 著
-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9
-
ISBN
9787206099496
-
定价
26.5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24cm
-
页数
201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本书共分为四卷,主要内容包括:起源、根本、范围、纲领、门类、功效、运会、派别、著述、告语等。
- 【作者简介】
-
姚水朴(18939),字仲实,晚号蜕私老人,世居桐城县城内。189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先后游于同里方存之、吴挚甫、萧敬孚诸先生之门。治诗古文辞,后专读经。于注疏及宋元明清诸儒经说,无不融会贯通,旁及诸史、音韵,博稽而约取,自成一家之言
精彩内容:
文学研究法卷一起 源昔尚书帝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关睢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朱子(熹)诗集传序云:“人生而静,天之也;感于物而动,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为作也。”然则文字之源,其基于言语乎;言语其发于声音乎;声音其根于知觉乎。大凡盈天地间者,皆物也。物之号有万,其由气而凝为质者为矿物,有生意者为植物,有知觉者为动物。动物之中,惟人也得五行之秀气而灵。故鸟兽虽有知觉,而狭而不广,偏而不全;人则既广且全,广故大,全故周。自堕地以来,即呱呱而泣,盖已有所欲矣;继而解笑,又继而解言;至能言而思无不达、求无不遂矣。故不惟一己之欲可以表示;且人与人之欲,亦可以相为感通。然而能宣之于觌面者,究不能推之于万里,是行于近而隔于远也;能著之于一旦者,究不能求之于百年,是通于暂而滞于久也。使终古如斯,将思之达者仍有所不达,求之遂者仍有所不遂。有聪明睿智者出焉,于是作书契以易结绳之治,百官以理,万民以察。盖至是而人类之作用乃益宏,文字之功效,乃不可胜数矣。昔扬子云(雄)法言问神篇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徐伟长(干)中论贵验篇引子思云:“事,自名也;声,自呼也。”孔冲远(颖达)尚书序‘疏云:“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韩退之(愈)送孟东野(郊)序云:“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程子(颐) 语录云:“凡物之名字,自与音义气理相通。天未名时,本亦无名,只是苍苍然也。何以便有此名?盖出自然之理,声音发于其气,遂有此名此字。”然则天地之元音发于人声,人声之形象寄于点l由i,点画之联属而字成,字之联属而句成,句之联属而篇成,文学起源,其在斯乎!其在斯乎!粤稽“庖牺氏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易系辞下),又“因而重之”(系辞传),为六十四卦。盖天地万物之情状,已隐然括于其中矣。及黄帝时,史臣仓颉见鸟兽蹄遮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乃造书契。其初但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而谓之字;著于竹帛,则谓之书。周礼地官保氏教国子有六书,所谓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借是也。许叔重(慎)说文解字序云:“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二=是也(二=即上下)。”“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月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抽,武信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老是也。‘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汉书艺文志又云:“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借,造字之本也。”大抵文字之义,归六书,故同为造字之本,然序不可紊。其先者为指事、象形;有指事、象形而后有形声、会意;有四者为体......
- 【目录】
-
文学研究法卷一/005
起源/005
根本/011
范围/017
纲领/022
门类/027
功效/036
文学研究法卷二/043
运会,043
派别,050
著述/056
告语,062
记载/066
诗歌,072
文学研究法卷三/080
情/080
/086
神理/()92
气味/()97
格律/102
声/110
文学研究法卷四/120
刚柔/120
奇正/125
雅俗,130
繁简/135
疵瑕/140
工夫/146
结论,156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