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寺巡礼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古寺巡礼

30.46 5.3折 58 全新

仅1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和辻哲郎 著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精装

货号1201902950

上书时间2024-12-14

新华文轩旗舰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1919年初版,流传的经典之作 
☆因为这本书,“古寺巡礼”成为日语里的固有名词 
☆“二战”时一度被日本政府禁版,出征在即、生还无望的日本青年争相借阅 
☆夏目漱石门生、文人哲学家和辻哲郎跨越时间的文化史随笔 
☆以敏锐的感知与丰富的想象叩启古寺肃穆门扉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日]和辻哲郎 著
  •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 2019-07
  • 版次 1
  • ISBN 9787544296069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9页
  • 字数 130千字
【内容简介】

      “檐头的朱色略有些发灰,古色古香,仿佛梦境般淡雅;墙壁的白色清澄透明,有着寂寥与沉默的韵味。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能净化灵魂的艺术。”

 

      古寺的美,凝练着人心本真的感知。

 

      建筑、雕像、壁画、器物,不仅展示了日本人的生活、信仰、思维、审美、情趣……更描摹着东亚文化的历史,乃至人的命运。

 

      古寺的艺术,是为众生指示自我的力量,也是给予人心的、虔诚而热烈的感动。

 

      在古寺中漫步,将敏锐触觉与丰富想象结合起来,用人心本真的感知力去探寻其中广阔天地,并让沉淀的岁月成为美的诠释者与传递者——这才是“巡礼”的真正意义所在。

 


 

      1918年5月,29岁的和辻哲郎与友人一同游览了奈良的众多古寺。之后,他怀着“介绍古代艺术之美”的心情将此次旅行见闻整理成《古寺巡礼》出版。作为首部奈良佛教艺术鉴赏记,本书一经出版便畅销不止(“二战”时被一度断版),引领了一代又一代日本人寻访古寺的热潮,并对日本的佛教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中,和辻哲郎充满热情地如实记录了自己在“巡礼”过程中受到的来自历史与艺术的感动,对建筑、壁画、佛像中蕴含的佛教艺术色彩与日本文化发展进程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且尝试以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的方式,探究日本文化发展的脉络,以及日本文化与中国、印度、希腊等地域文化的异同,让读者在尽情领略古寺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对日本文化有一些全新的认识。

 

      因为本书,“古寺巡礼”成为日语里尽人皆知的固有名词。

 


【作者简介】

      和辻哲郎(1889—1960),日本哲学家、伦理学家、东洋文化研究专家,是日本比较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1920—1949年先后任东洋大学、京都帝国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教授。还曾是日本学士院院士、日本伦理学会会长,1955年获日本文化勋章。

【目录】

改版序

阿旃陀壁画的摹本——与希腊的关系——宗教意义——波斯使臣图

哀愁心——南禅寺之夜

若王子的房屋——博物馆、西域壁画——西域佛头——犍陀罗佛头与广隆寺的弥勒

东西浴室——从京都到奈良——酒店的餐厅

废都之路——新药师寺——鹿野苑的幻想

通往净瑠璃寺的路——净瑠璃寺——东大寺戒坛院——戒坛院四天王——三月堂本尊——三月堂诸佛像

疲劳——奈良博物馆——圣林寺十一面观音

众多观音像、观音崇拜——写实——百济观音

天平的雕刻家——良弁——问答师——大安寺的作家——唐招提寺的作家、法隆寺的作家——日本灵异记——法隆寺天盖的凤凰与天人——维摩像、铜板压制的佛像

伎乐面具——面具的效果——伎乐演奏——大佛开眼供养的伎乐——舞台——大佛殿前的观众——舞台表演——伎乐的装扮——林邑乐的表演——伎乐新作、日本化——林邑乐的变迁——秘传的弊端——伎乐面具与婆罗门神话——吴乐、西域乐、面具的传统——猿乐、田乐——能、狂言与伎乐——伎乐与希腊剧、波斯、印度的希腊剧——婆罗门文化与希腊式文化——印度剧与希腊剧——与中国、日本的交流

十一

蒸汽浴——光明皇后的施浴传说——蒸汽浴传统

十二

自法华寺眺望古京城——法华寺十一面观音——光明皇后与雕刻家问答师——雕刻家的地位——光明皇后的模样

十三

天平的女人——天平的尼僧——尼君

十四

西京——唐招提寺金堂——金堂内部——千手观音——讲堂

十五

唐僧鉴真——鉴真来品——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初期

十六

药师寺、讲堂药师三尊——金堂药师如来——金堂侧侍——药师制作年代、天武帝——天武时代的飞鸟文化——药师的作者——药师寺东塔——东院堂圣观音

十七

奈良京的现状、圣观音的作者——玄奘三藏——笈多王朝的艺术、与西域人的相互作用——圣观音的作者——关于药师寺——在凡人身上表现神明——与S先生的交流

十八

博物馆特别展——法华寺《弥陀三尊》——中尊与左右两尊的差异——光明皇后的枕边佛

十九

西大寺的十二天——药师寺吉祥天女——印度的吉祥天女——天平的吉祥天女——《信贵山缘起》

二十

当麻山——中将姬传说——当麻曼陀罗——净土的幻想——久米寺、冈寺——藤原京遗址——三轮山、丹波市

二十一

月夜的东大寺南大门——初期的东大寺伽蓝——月下三月堂——N君的故事

二十二

法隆寺——中门内的印象——凸肚式立柱——希腊的影响——五重塔的运动

二十三

金堂壁画——金堂壁画与阿旃陀壁画——印度风格的衰退——日本人的痕迹——大壁、小壁——金堂坛上——橘夫人的佛龛——纲封藏

二十四

梦殿——梦殿秘佛——费诺罗萨——传法堂——中宫寺——中宫寺观音——日本特质——中宫寺之后



内容摘要

“檐头的朱色略有些发灰,古色古香,仿佛梦境般淡雅;墙壁的白色清澄透明,有着寂寥与沉默的韵味。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能净化灵魂的艺术。”

古寺的美,凝练着人心本真的感知。

建筑、雕像、壁画、器物,不仅展示了日本人的生活、信仰、思维、审美、情趣……更描摹着东亚文化的历史,乃至人的命运。

古寺的艺术,是为众生指示自我的力量,也是给予人心的、虔诚而热烈的感动。

在古寺中漫步,将敏锐触觉与丰富想象结合起来,用人心本真的感知力去探寻其中广阔天地,并让沉淀的岁月成为美的诠释者与传递者——这才是“巡礼”的真正意义所在。

=======

1918年5月,29岁的和辻哲郎与友人一同游览了奈良的众多古寺。之后,他怀着“介绍古代艺术之美”的心情将此次旅行见闻整理成《古寺巡礼》出版。作为首部奈良佛教艺术鉴赏记,本书一经出版便畅销不止(“二战”时被一度断版),引领了一代又一代日本人寻访古寺的热潮,并对日本的佛教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中,和辻哲郎充满热情地如实记录了自己在“巡礼”过程中受到的来自历史与艺术的感动,对建筑、壁画、佛像中蕴含的佛教艺术色彩与日本文化发展进程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且尝试以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的方式,探究日本文化发展的脉络,以及日本文化与中国、印度、希腊等地域文化的异同,让读者在尽情领略古寺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对日本文化有一些全新的认识。

因为本书,“古寺巡礼”成为日语里尽人皆知的固有名词。



精彩内容

今天我们去了净瑠璃寺。原来准备中午就回,出门时还特意吩咐酒店的人帮我们准备好午饭,谁知路上花了很多时间,但也欣赏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风景。

奈良北部的郊外就是山城国了。山城与大和的区别不仅在于名义上,实际上两者的氛围也有所不同。过了奈良坂之后,周围的风景都不一样了。我们经过了一座小山的山腰,山上盖着一层浅红色的沙土,看上去极其贫瘠,除了几棵细细的红松(树干的颜色还挺好看),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植被。道路下方的山脚处还有些零零星星的树丛,除此之外就是不足三尺的杂树与小松树了,它们都不足以把山的表面完全覆盖住,只是稀疏地分布在山坡上而已。树丛之间,是杂乱盛放着的杜鹃花。三笠山和南面的大和群山的景色可不是这种感觉。不过,布满沙土的干燥荒山倒是能让我产生不少亲切感,孩子们也能在这样的山坡上自由玩耍。现在正好是采摘柏饼的槲栎嫩叶的时候,要是槲栎的叶子不够用,菝葜那光滑的圆叶也可用。还有桃色与紫色的杜鹃花瓣,也能撩动爱凑热闹的孩子们的心。到了这个季节,下到小溪里玩水也不觉得冷。到蝉鸣催人回家之前,孩子们都能在山中忘我地嬉戏。二十年前的我,也是这样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想到这儿,我就有种回到了故乡的感觉,贪婪地眺望着周围的景色。抵达净瑠璃寺之后,这种感觉依然萦绕在我心头。

……

寺院的小门位于山村的麦田之间,它的白壁和伸出墙外的松树都充满了野趣。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进门之后,我最先看到的是本堂与宝塔之间那清冷池塘的水色与芦苇的嫩芽。那清透、浓郁而冷淡的奇妙色调,并没有让我觉得陌生(那种色调明明很少见)。背靠山头的本堂有着优美的外形,和这座庭院搭配得分外和谐—就连庭园角落高处的那座破旧的小三重塔,看上去也是如此眼熟。我走在本堂前的白砂上,久久无法摆脱这种朦胧的感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虽然这座山不是很高,但山上的恬静村庄与山下仿佛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山上的小塔、本堂与自然完美融合。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可爱,滋润了我的心灵。在现代人看来,这样的光景未免有些太过平淡,但当我们的心灵需要平和与休息的时候,这种景色就能发挥出其神秘的魅力,激发出我们心底的某种感情。也许这正是出于古人对桃花源的憧憬—对净土的幻想,让他们选择了这片山上的土地,并且在池塘边建起了这座佛堂。我们本以为桃花源不过是古人的空想,与自己没有丝毫关系。然而,当呈现出这种梦想的山中寺院出现在面前时,我们仍能与桃源之梦产生共鸣,这一点让我分外惊讶。不过仔细想来,我们每个人都曾是桃花源的居民啊—我们都有过童年!这就是我们会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吧。

我感慨万分,都没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本堂中横列一排的那九尊佛像上,在Z君的提醒下才把视线投向扁长的须弥坛前面的金属零件上。每尊佛像前的烛台式木块上都有别有意味的画,白皙的地藏菩萨同样也算杰作。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与周围景色完美融合的佛堂外观,透过敞开的大门能看到金色佛像这一点也是别出心裁。置于温柔新绿中的九尊佛像,颇有些藤原末期幻想的感觉。

时间已经不早了,寺院厨房大婶留我们吃了午饭。饭碗上有缺口,米饭看上去黑乎乎的,难为Z夫人陪我们一起受苦了。不过这样一顿午餐倒是和我们的旅程非常相称。

回程抄了近路,可即便是这样,回到奈良时也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当我们赶到气氛和净瑠璃寺截然不同的东大寺戒坛院的时候,斜阳已经洒在粗壮的松树干上。佛堂旁边的空地绕着一圈厚重的围墙,预示着黄昏将近的清冷阴影已悄然而至。

我们站在开着小花的杂草地上,听到工作人员开锁发出的响声,感到一阵紧张,戒坛院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佛堂内是一个阴暗清冷的空间。“好大的灰!”—我差点喊出声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景象与之前欣赏到的自然风光迥然不同,只有荒废的人工产物,还有蒙着厚厚灰尘的人心。成百上千位僧侣在这座坛上举行了他们毕生难忘的受戒仪式。一想到这儿,我就只能看着坛上的尘土叹气。九体寺虽然清冷,却还有温情保留着。

四天王就站在空荡荡的戒坛的四个角落里。这可是当得起“空前绝后”四字的四天王啊。我一直觉得雕塑作品就该放在原处,这样欣赏起来才有味道,可这地方的状态如此糟糕,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欣赏才好了。戒坛的权威已经一落千丈,所以我们没有脱鞋也能走在铺着布的戒坛上。戒坛的权威虽已不再,但四天王的伟大依然如故。事到如今,它们的分量甚至超过了戒坛本身,实在不应该被放置在这种满是灰尘的地方。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