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01 4.8折 ¥ 288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德]恩斯特·狄尔(Ernst Diehl)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50874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8元
货号25478969
上书时间2025-01-06
“挽柩者哀悼死者的歌”,后来用来泛指“哀叹人生变幻、旧物消逝的诗歌”,就其形式而言,这类歌曲或诗词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并没有某种统一、固定的形式。在西方文学中,和汉语“挽歌”相对应的术语是什么?查阅一下汉英、汉法、汉德、汉意、汉西词典elegye?le?gieElegieelegiaelegi?a[cognates]ε?λεγει?αelegiaε?λεγει?α“带泪的挽歌”[flebilis Elegia]直接出面,哀叹人在生活、爱情、命运中所忍受的挫折和不幸。西方诗人,从文艺复兴至今,大部分都模仿或继承了这一传统。然而,这并不能和古希腊的挽歌体诗歌传统完全相提并论。
ε?λεγει?α7世纪。早用挽歌体创作的诗人中有卡利诺斯、提尔泰奥斯和米姆奈尔摩斯,如本卷收集的作品所示“悲伤”或“哀叹”无关。因此,读者有理由立刻提出这一问题
το? ε?λεγει?ον(名词、中性、单数,指诗体)和τα? ε?λεγει?α(名词、中性、复数,指用这一诗体创作的诗歌,尤指诗句的组合)以及η? ε?λεγει?α(名词、阴性,单数,指一首诗歌)都是??λεγος(名词、阳性、单数,通常指一首挽歌或哀歌,早和诗体无关)的派生词。而??λεγος?? λε?γειν[“发出哀叹”或“哀叹地说话”],但也有人说,它来自动词ε?λει?ν[“表示同情”或“表示惋惜”]或动词短语ε?? λε?γειν[“赞美”或“歌颂”]。欧里庇得斯本人将??λεγος[θρη?νος],并用这一诗体谱写了《安德罗玛克》一剧的开场白,以至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似乎刷新了古希腊挽歌的传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个与其平行,或许比这更早的文学现象,那就是??λεγος6世纪有个名叫埃克姆布罗托斯[Ε?χε?μβροτος = Echembrotos]的诗人和笛手,他演唱的是με?λεα[用里拉琴伴奏的抒情诗歌]和??λεγοι)。按普鲁塔克的说法,古希腊笛手们创作的歌曲通常被称作ε?λεγει?α——诗人说,他的一首挽歌体诗歌将由笛子来伴奏。不少现代学者指出,??λεγοςelegn“笛子”或“芦管”,或许来自菲里基亚语。这一传统显然又进一步丰富了??λεγος
5世纪,挽歌体作品也可用其他乐器伴奏,如一些文学史家指出,欧里庇得斯在他戏剧中插入的挽歌可能就是根据里拉琴的演奏特点而创作的。在此以前,挽歌是否也能用里拉琴来伴奏4世纪,挽歌体诗歌大部分都成了“碑文体”[ε?πι?γραμμα]诗歌,完全和音乐脱离,演变成为我们现代人熟悉的“文字”诗歌。
“双行诗体”[δι?στιχον = distichon],行为六音步诗[ε?ξα?μετρον = hexameter]“单行体”史诗完全相同[πεντα?μετρον = pentameter]
1 ??2 ??3 ??4 ??5 ???6 ?×‖
?????|??????? ?
[?],后面跟着的音节,从到第四音步,可以是一个长音或两个短音[? ? ??],第五个音步通常必须是一长两短[? ? ?],可用“双头”号[anceps = ×]表示“双头号”[anceps = ×]表示“切分”号[caesura =|],表示此处应有停顿。行末尾的“双管”[‖]表示一行诗的结尾,而第二行末尾的“三管”[]则表示诗节的结尾。因此,用这一格律写诗,篇幅短的至少有两行,除非是残篇。本卷收集的许多诗句,长的有几十行或上百行,如梭伦作品第1首就有76行1389行,本是颂歌、教诲诗、格言、情书、讽刺诗、哀歌的集成,按传统,常常被看作是一部完整的诗作
“变奏”考虑在内,那么,我们为以上所示的史诗体形式增添几个重要的“顿挫”符号
1 ??2 ??3 ?|?4 ???5 ????6 ?×‖
“切分”[caesurae],常见的停顿位于第三音步中个长音之后,从头到此,其韵律和挽歌体第二诗行前半部分的音步长短相同[ ? ? ? ? ?]。第二诗行的后半部分初看似乎是前半部分的简单重复。其实不然,根据研究挽歌体韵律的学者的分析,这后半部分的音步总是一个模式[? ? ? ? ? ? ? ]。把前后两部分衔接起来,加入可以出现“顿挫”的地方,并且给每个音步编号
1 ??2 ??3 ?|?[4] ???[5]??? ?
[4]和第[5]个音步假如能这么划分,显然已不是史诗体的长短短格[? ? ?],而是短短长格[? ? ?]。具有这一特征的五音步诗行,和富有弹性、摆动力强的六音步史诗体诗行相反,给人以“柔软”[μαλακο?ν]甚至“拖沓”[χωλευ?ειν]的感觉,缺乏前冲力“柔软”[molles]和“纤弱”[tenues]“不完整的音步”[καταλε?ξεις = katalexeis?|,?]构成的停顿,现代人则觉得这一诗体“气短”“疲惫”,“沉落感”强。
“合拍”频率高于挽歌体的六音步诗行,后者行中要表达的思想通常要靠五音步诗行来完成。还有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挽歌六音步诗行末尾“音裂”[hiatus]的出现频率低于史诗体,这说明,上下两行之间的停顿较少,前后关系比较严密,框架比较清楚。换言之,史诗的单行体是线形文体,一往直前,如同奔腾的河流,特别适合描绘和叙述,无论是口头表达或付诸文字都是如此“挽歌体诗人”[ε?λεγειοποιοι?]和“史诗体诗人”[ε?ποποιοι?]时,似乎认为两者的根本差别在于诗体格律本身,其实,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鉴别这类作品是否属于“模仿性创作”[μι?μησις]。如果挽歌体作品是叙述性的,它属于“史诗”文学“模仿性创作”为研究领域的“诗学”或“创作艺术学”[ποιητικη?],而只能属于带逻辑思维的演说文学或抒情诗歌。亚里士多德本人没有对挽歌体诗歌做进一步的论述,不过我们至少能看出,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挽歌体似乎能有不同的社会用途,适合交流思想、发布号召、给人教诲、表达祈愿、抒发情感等。
7
1955
1977198319872003<>
7
1955
1977198319872003<>
ΕΛΕΓΕΙΟΠΟΙΟΙ
1
*
2
(向宙斯祈祷)
*
3
4
1
[……狄奥尼索斯]的抚养者;
[……]塞墨勒。
[……]将[……]
[……]如同[……]
[……]带着
[……夺奖杯者]接近胜利
[……]看到终点
[……]驾驶轮子滑润的马车,
[……]他们正
[……] ……从后面
[……]头上的鬈发
[和掠夺者们]展开的激烈的战斗,
[……]天神们的[……]。
[……],并将不出一声,
[……]面对……
[……]
[……]她斗志高昂地
[……]和藏红色的……
[……女王的……]
[立……]
[……]
……]
[……]
[……]
……
[……]
[ ……]
[……]
[后代……]
[……]
[……]
[……]
[……]
[……]
[……]
[……]
[……]
[……]
[……]
[……]
[……]
[……]和石头[……]
……[……]看来如同一群马蜂,
[加入直接的拼搏],把一些人从上[……]
[他们吓得浑身发抖],就像一群孩子或[女人]。
[让我们向前],用凹形的盾把自己围住;
[狄迈人]
[高举]在手中。
[我们],以不朽天神们为后盾,[正视这]一切,
[畏惧]地遵从前驱者们的传统。
[在同一个时刻]
[站立在]标枪手们的附近。
[……]
[连连]捶打滚圆的盾牌,
[……],相继倒下,一人扑在另一人身上,
[……]这些人的胸膛[……]
[……]他们仍不退一步,尽管躯体已被刺透[……]
[那些被]不断投来的大块石头砸瘪的
[青铜]头[盔]将继续顶着铿锵的撞击[……]
2—3ab
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