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 白鹿塬论丛:2022年第一期 总第一辑 周棉 978752270588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 白鹿塬论丛:2022年第一期 总第一辑 周棉 9787522705880

对书的封面和版本有严格要求的,下单后可与客服联系核实。

62.37 4.8折 129 九五品

库存3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05880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9元

货号KW9787522705880

上书时间2024-06-20

阳光书斋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为周棉主编的依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为: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教育、文艺学、文化历史研究等。



作者简介

周棉,男,江苏沭阳人,二级教授,江苏师大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学报副主编;江苏省最高人才工程“333学术技术带头人工程”首批入选专家;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师大师大中国史一级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学报理事会副会长等。



目录

雏凤声鸣白鹿塬——《白鹿塬论丛》发刊词

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中国共产党与百年出国留学事业

留德学人李仪祉水利思想的渊源和特点

1940年中央建教会与国立西北工学院关于留学

背景师资工作的函电研究

后疫情时代面向东盟的来华留学教育市场前景

及发展策略

教育修身研究

谈谈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基于整体性视域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从胡适参与“壬戌学制”的制定看其“再造

文明”的实践

文艺学美学研究

论鲁迅的文化磨合与创新

——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

美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转换

微地理景观里的中国原

—从白鹿原到《白鹿原》的双向文化建构

地理空间与延安文艺的相互建构释探

大数据对当代大众文艺创作审美性的影响

留英画家金诚及中国画学研究会研究述评

文化历史研究

中华原文化:一种新范式的文化学分析

无锡淮湘昭忠祠的修建与淮军历史遗迹新探

—以无锡及全国4所淮军昭忠祠为中心的研究

医学人文公共卫生研究

作为影响人类历史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的传染病

——有关历史上瘟疫与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对话

北京协和医学院高等护理教育早期历史研究

中国著名生理学家林树模述论

20世纪美国公共卫生学家塞缪尔·克拉宾及其贡献

编后记

征稿启事

引证规范




内容摘要

雏凤声鸣白鹿塬

——《白鹿塬论丛》发刊词

周延波

白鹿塬,又称白鹿原,位于西安市区东南,蓝田县西南,长安区东北,为一东西长约三十公里、南北宽约十公里的黄土台原。塬之东南与秦岭余脉篑山隔沟相望。源于蓝田东秦岭北麓的灞河、浐河,分别从这个万年古塬的东西两侧由东南——西北方向流出,在灞桥区光泰庙交汇后,注入黄河的支流渭河。

千古白鹿塬,依山傍水,钟灵毓秀,乃中华民族早期的繁衍发展之地。在近三百平方公里的塬上和塬下数十公里长的浐、灞河畔,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远古传说和人文古迹:举世闻名的“蓝田人”遗址陈家窝村,地处蓝田西北十公里灞水北岸的泄湖镇,西与中华始祖母华胥故里华胥镇毗邻,南依灞河,与白鹿塬隔水相望;半坡母系氏族遗址西临浐河,东倚古塬;巍峨雄阔的白鹿塬上,汉家陵墓星罗棋布,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的霸陵江村大墓,其母薄太后的南陵和妻孝文窦皇后陵等,都居塬之西端。其中江村霸陵的发现,纠正了近2200年的“凤凰嘴”旧说,破解了西汉11座帝陵的名位疑案,对研究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特别是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白鹿塬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其名则另有来头,实因塬上有白鹿出现而得名。《后汉书·都国志》载:“新丰县西有白鹿塬,周平王白鹿出”。当时的新丰县在西安东、临潼西,故白鹿塬在县西。《水经注》《太平寰宇记》等典籍均沿袭此说:“平王东迁时,有白鹿游于此塬,以是名。”由此可知,自周平王在塬上狩猎发现白鹿,此塬得而名之,迄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

于是,在中国传统诗文中出现了歌咏白鹿源(霸陵原,涮废原)、满桥的诗章。最早的当为建安七子王桑的《西京乱无象》:“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唐初长孙无忌的《灞桥待李将军》则比较吻合霸陵主人的身份: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从大诗人李白的《别韦少府》:“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与白居易的《城东闲游》:“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可知白鹿塬为唐代长安的游猎之地。

因汉文帝葬在塬上,故白鹿源又名为“霸陵原”,成为古人咏物的对象。如中唐诗人权德奥诗曰:“雁沼寒波咽,鸾旌夕吹翻。唯馀西靡树,千古霸陵原。”

又因为“霸水,古滋水也。”秦穆公时为彩显霜业,改滋水为“霸水”。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霸桥轵道受降秦王子婴,又将“霸”字改为“漏”。故“霸陵原”又常常被写为“漏陵原”。且看李白的《忆秦娥萧声咽》: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文人雅士描写白鹿塬的传统一直延续到当今,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吴虞就曾写有七律《甲午节事》。

但是,真正使白鹿塬声名鹊起、天下皆知的乃是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白鹿原》出版后,风靡天下,正版、盗版争相问世,几近七八百万册,一时间洛阳纸贵;戏剧、研讨会也相继登场……“白鹿原”也因此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意象”和“文化符号”(刘宁)而名扬天下

从蓝田人的出现到《白鹿原》的传播,世事沧桑百万年。人类文明的曙光在环绕白鹿塬的产灞两岸出现:中华民族诞生前行的伟大足迹,也在这片古老雄奇的土地上演绎了筚路蓝缕的华章,不时激发当代人无限的遐思和再“启山林”的梦想。



精彩内容

本书为周棉主编的依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为:一、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研究包括周棉教授、贾辰飞博士、朱素颖博士等《留德水利大师李仪祉水利思想的形成及发展》《我国著名生理学家林树模研究》《抗战时期国立西北工学院参加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招考情况研究》《1940年中央建教会与国立西北工学院关于留学背景师资工作的函电研究》等,二、青少年的人生理想研究包括张海鹏学部委员、姜建成教授等《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基于整体性视阈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学习“西迁精神”树人生理想立报国之志》等,多方面地论述近代以来社会医疗史领域的一些问题,做到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