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文化的现代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群众文化的现代化

正版图书带塑封 当天发货 81055239333910413316

11.34 1.4折 80 九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染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81055239333910413316

上书时间2024-12-18

转转精品图书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杜染
  •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16911556
  • 定价 8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30页
  • 字数 480千字
【内容简介】
《群众文化的现代化》一书是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群众文化的现代化》课题研究的*终项目成果,也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著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群众文化的现代化》提供的是关于国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程中群众文化体系及其现代化这一研究计划的成果。研究的出发点是群众文化在全球化、现代化视域下和“文化政治”意义上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与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话语下群众文化概念的独特价值和世界意义、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群众文化的发展战略和理论探索、群众文化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性、“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理论建构,这些是本项研究核心的认识论主导问题,并以“群众文化的现代化”作为总体性的问题脉络,统摄本项研究的具体问题,形成学理上、逻辑上、内涵上、实践上相对完备的、经世致用的理论体系。
  《群众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部以全球化、现代化视角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群众文化问题的个人学术专著,联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两个重大理论命题。其总体性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全书以阐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性为中心旨趣,建构了“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理论体系,探讨了全球化时代群众文化的现代化问题。系统探究群众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价值和在全球化时代“文化政治”的语境里的意义以及群众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领导权。对群众文化概念进行了学术意义、文化政治意义和世界意义等三个价值提升的探寻,为群众文化理论增加了新生点和现代性的意义。全书各部分内容逻辑一致,又独立成篇。
【作者简介】
杜染,男,汉族,1969年9月生于北京通州,籍贯北京市,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北京市基层群众文艺创作辅导(文学)专项工作”项目负责人,“北京群众文学共同体”负责人。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东城作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入选北京市文艺人才“百人工程”。2001年获得全国群星奖。

学术研究范围主要是群众文化学、文学、民间文艺学,目前主要研究群众文化理论和群众文化问题等。出版专著有《杜染作品集》(100万字,全二册,理论卷《群众文化》,文学卷《草花之美》)及文化理论和文学合集《文化家园》(30万字)、非遗专著《皇城内外》(30万字)等书。在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群众文化理论及文学赛事中,获奖40余项。论文曾获全国第11届“群星奖”群众文化科研成果银奖。曾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文化行业国家职业标准的起草及文化部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教材《群众文化工作实务》、《群众文化案例选编》、《文化馆(站)业务培训指导纲要》编撰,北京市文联项目《中华民俗大典·北京卷》副主编。曾在10余个北京市或东城区文化调研课题中执笔。创立“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理论、“立人文化”概念、“大文化观”、“文荟北京”群众文学品牌、北京群众文学共同体。
【目录】
 

群众文化的现代化

目录

 

致谢(1)

 

专家点评(1)

 

庶民的胜利(代序言)叶廷芳(1)

 

杜染著《群众文化的现代化》序段宝林(1)

 

 

群众文化的立足点是人的全面发展(代自序)(1)

 

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性建设(代前言)(1)

 

 

 

导论群众文化的一个理论体系:“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理论()

 

第一节“群众文化”概念应向世界输出()

 

第二节“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理论建构()

 

第三节文化政治与群众文化()

 

第四节主流文化范畴中的群众文化建构()

 

第五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群众文化的现代化()

 

第六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的现代化()

 

第七节群众文化的审美效能与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

 

第八节草根、群众文化与春晚()

 

第九节文化怀乡与全球化时代的群众文化()

 

第十节文化馆本体论刍议()

 

 

第一章事业·建设·品牌·战略:群众文化发展的科学化()

 

第一节群众文化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二节拥抱群众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群众文化创新的根本和关键()

 

第三节创建现代化国际城市群众文化发展的新规则()

 

第四节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支撑()

 

第五节文化馆事业在发展中悄然归位()

 

第六节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

 

第七节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系统化建设()

 

第八节“人才兴文”战略:群众文化建设的引擎()

 

第九节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第十节群众文化品牌的多样化特色化科学化()

 

第十一节群星奖:整体推动群众文化繁荣兴盛()

 

第十二节城镇化进程中公共文化服务的三个根本规律()

 

第十三节新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第二章整合·联动·共建·共享:群众文化运作的社会化()

 

第一节社区文化建设重在多元化社会化()

 

第二节广场文化活动的多元化主体运作()

 

第三节群众文化事业的社会化运作理念()

 

第四节制度化机制化组织化:构筑文化馆公众参与体系()

 

第五节多元·延伸·提升品位:大都市庙会活动的当代

思索()

 

第六节文化志愿者:群众文化社会化的重要力量()

 

第七节建立现代化城市社区文化室新理念()

 

第八节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探索

——以北京市东城区社区文化室、文化细胞建设

为例()

 

 

第九节社区文化细胞:探索特色文化建设()

 

第十节群众文化团队的科学管理()

 

第十一节建构“群众文学共同体”

——以北京群众艺术馆“北京群众文学共同体”

为例()

 

 

第十二节城市节庆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

 

第十三节文化艺术节塑造群众文化活动名牌

——以北京市东城区文化艺术节为例()

 

 

第十四节城市特色广场文化建设的创新思考

——以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广场建设为例()

 

 

第十五节家庭文化艺术节为家庭群众文化建设添彩()

 

第十六节群众文化学视角下的家庭文化建设()

 

 

第三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群众文化治理的规范化()

 

第一节探索群众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现代

模式()

 

第二节体制机制:文化馆改革顶层设计()

 

第三节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文化馆体系公共文化服务

新探索()

 

第四节重建与构建:文化馆体系运行管理模式新探()

 

第五节职称改革是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

 

第六节文化馆体系:体制改革进入决策前端()

 

第七节文化馆评估整体推进文化馆建设发展()

 

第八节职业标准: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关键()

 

第九节免费开放新理念下的文化馆(站)角色转型()

 

第十节文化馆内部管理科学化的现代理念()

 

第十一节专业化、艺术化支撑群艺馆标准化()

 

 

第十二节“一合一调一强化”:群艺馆内部改革科学决策的核心

——以北京群众艺术馆为例()

 

第十三节群艺馆文化馆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第十四节论现代化文化馆的标准化建设()

 

 

第四章服务·组织·辅导·研究:群众文化业务的专业化()

 

第一节群众文艺创作的科学发展之维()

 

第二节构建城市群众文学工作的科学体系()

 

第三节构建群众文艺创作新体系

——以群众文学创作辅导体系为例()

 

第四节辅导:文化馆业务体系的重心()

 

第五节文化馆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养老的重要支撑()

 

第六节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晚会撰稿()

 

第七节群众文艺舞台活动的组织运作()

 

第八节群星奖助推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新发展()

 

第九节群众文化学术论文写作()

 

第十节守护精神家园: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民间传统

文化保护()

 

第十一节庙会活动的美学意蕴()

 

第十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馆何为()

 

第十三节文化馆体系新春文化活动新模式()

 

第十四节“互联网+文化馆”的新媒体空间探索()

 

 

 

 

群众文化学的学术理性和自我认同

——《群众文化的现代化》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