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城市建设与碳治理创:以上海为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低碳城市建设与碳治理创:以上海为例

91003444848721657858

9.9 1.2折 79.8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冯琦、陈宁、刘召峰 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1003444848721657858

上书时间2024-12-03

转转精品图书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冯琦、陈宁、刘召峰 著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2
  • 版次 1
  • ISBN 9787552015973
  • 定价 7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308页
  • 字数 270千字
【内容简介】
  2016年9月,中国批准加入《巴黎协定》,根据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这对低碳城市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在于制订高站位、可实现的碳排放目标及顶层设计,并通过创新的机制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
  本书以上海为例,从测算碳足迹入手,建立低碳城市核算架构和基准线。在识别上海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未来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建立碳排放情景分析模型,预判上海未来30年可能的碳排放格局;提出城市碳排放峰值目标,并分解为详细可操作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剖析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路径及创新机制,其中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为重点。
  此外,本书还回顾并评估了上海碳排放权交易的进展,对碳交易机制的关键环节——碳排放权分配及交易方式进行了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提出了完善上海碳排放权分配与交易方式的对策建议及备选路径,对如何运用规章制度规范碳交易机制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作者简介】
  周冯琦,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年度报告)主编。主要从事低碳绿色经济、环境保护政策等领域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环境绩效管理体系研究》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要国家能源战略以及我国新能源产业制度研究》首席专家。主持项目成果曾获上海市决策咨询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中国优秀皮书一等奖等。

  陈宁,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绿色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生态经济学理论前沿》副主编,《上海新能源产业生存环境》副主编。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省级层面环境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专项,担任子课题负责人。主持过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特别委托项目《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经济政策研究》。

  刘召峰,华东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研究生,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政策建模分析。曾在《上海蓝皮书·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等报告以及相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低碳城市内涵及趋势
第一节 低碳城市的内涵
一、 对于低碳城市的比较研究
二、 关于上海低碳城市的研究
三、 低碳城市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 关于国家或地区的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二、 关于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三、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全球低碳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 发达国家碳排放的历史轨迹
二、 发达国家与金砖国家碳排放及减排目标
三、 全球城市低碳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起点
第一节 上海碳排放的总量与结构
一、 上海碳排放总量仍处高位
二、 上海碳排放部门仍以工业和电力为主
第二节 上海碳排放的空间分布
一、 工业碳排放行政区域空间格局
二、 上海电力企业碳排放空间分布
三、 上海建筑碳排放空间格局
四、 上海碳汇空间格局
第三章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目标设定
第一节 碳排放影响因素识别
一、 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二、 城市能源需求部门结构
第二节 上海碳排放情景分析建模
一、 情景分析建模思路
二、 模型方法学
三、 情景设定
四、 情景参数设定
第三节 情景分析结果
一、 上海能源消费总量峰值
二、 上海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峰值
三、 上海碳排放峰值
四、 上海碳排放结构预测
五、 协同减排效应
第四节 上海低碳城市发展目标设定
一、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总体目标
二、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分领域目标
第四章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发展战略偏差、城市基础、空间布局所导致的发展路径锁定
一、 发展战略偏差
二、 城市规模扩张
三、 高碳基资源禀赋
四、 长距离交通依赖型的城市空间格局
第二节 产业、建筑、技术等细分领域面临的挑战
一、 重化工业高比重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 城市建筑的低能效与碳减排压力
三、 低碳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的差距
四、 传统消费模式阻碍可持续生产方式的变革
五、 生态空间难以扩大,碳汇增加的空间有限
第三节 综合管理能力滞后
一、 低碳城市的管理能力滞后
二、 缺少社会监督保障机制
第五章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路径
第一节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 以紧凑型城市为规划导向
二、 持续的需求侧能效管理
三、 交通新技术的应用
四、 倡导低碳生活
五、 推进工业园区差别化管理
六、 探索低碳治理创新
第二节 不同情景下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
一、 节能情景下低碳城市建设路径
二、 低碳情景下低碳城市建设路径
三、 强化低碳情景下低碳城市建设路径
第三节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细分领域
一、 城市发展战略转型、城市基础设施和空间布局
二、 低碳城市建设细分行业领域
三、 提升低碳城市综合管理能力
第六章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回顾与评价
第一节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的总体框架
一、 总量控制
二、 配额分配
三、 报告核查
四、 交易规则
五、 监督管理
第二节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分析
一、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交易品种
二、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主体
三、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清缴履约
第三节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绩效评价
一、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评价
二、 国外及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减排效果评价
第七章 碳排放权分配方式的比较及完善
第一节 初始碳排放权分配方式比较及建议
一、 初始碳排放权分配方式的理论比较
二、 不同初始碳排放权分配方式下企业碳减排负担实证分析
三、 完善初始配额分配方式的建议
第二节 增量碳排放权分配方式比较及完善
一、 增量碳排放权交易方式的理论分析
二、 国外增量碳排放权交易方式的比较
三、 增量碳排放权分配方式的完善建议
第八章 上海碳排放权拍卖方式设计
第一节 碳排放权拍卖的功能及特征
一、 拍卖是一种市场状态
二、 拍卖区别于其他交易方式的特征
三、 拍卖的经济功能
四、 上海碳排放权分配引入拍卖机制的可行性
五、 主要拍卖方式
第二节 上海碳排放权拍卖的关键环节设定
一、 拍卖比例确定
二、 碳排放权拍卖的管理
第三节 拍卖规则设计
一、 拍卖频率设定
二、 拍卖清算制度
三、 拍卖时机
四、 拍卖参与限制
五、 拍卖模式
六、 过渡期拍卖服务
第九章 碳交易制度与现行管理制度间的衔接
第一节 碳交易制度的相关法律基础
一、 与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现有法律基础
二、 现有法律基础的不足
第二节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
一、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规章制度构成
二、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上海碳交易制度与现有节能管理制度的衔接
一、 上海节能管理的制度基础
二、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与现行节能政策间的矛盾
三、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与现行节能政策的衔接
第十章 国内外排污权交易对上海碳排放权交易的启示
第一节 国外排污权交易进展分析
一、 国外排污权交易的缘起
二、 美国排污权交易市场
第二节 国内主要省市排污权交易的框架体系
一、 国内排污权交易试点的历程
二、 沪苏浙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制度框架
三、 长三角地区排污权有偿交易的机制
第三节 国内排污权交易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法律保障
二、 配额总量设定不合理
三、 初始排污权的核定与定价缺乏技术规范
四、 二级市场发育不成熟
五、 实际排放量难以核查,超额排污处罚模糊
第四节 几点启示
一、 定价机制
二、 总量核算与管理
三、 排污权基础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