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 续茶经(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全2册)
要想了解中国茶文化,有两部经典不能不读,一是唐代陆羽的《茶经》,一是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陆羽《茶经》分上、中、下三卷,由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和十之图组成,详细介绍了茶的来源、茶具、茶的制造、茶器、煮茶之法、品茶、茶事、茶的产地等诸多方面,是我国*部系统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茶文化的综合性著作。《茶经》使茶的品饮从粗放性走向程序和艺术化
¥
60
7.9折
¥
76
全新
仅1件
作者杜斌 译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44031
出版时间2020-0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956页
字数0.6千字
定价76元
上书时间2024-11-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要想了解中国茶文化,有两部经典不能不读,一是唐代陆羽的《茶经》,一是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陆羽《茶经》分上、中、下三卷,由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和十之图组成,详细介绍了茶的来源、茶具、茶的制造、茶器、煮茶之法、品茶、茶事、茶的产地等诸多方面,是我国*部系统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茶文化的综合性著作。《茶经》使茶的品饮从粗放性走向程序和艺术化,成为茶文化著作的开山之作,陆羽也因此被誉为“茶神”“茶仙”。
自唐至清的数百年间,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以及烹煮器具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茶经》中提到的茶具、茶器和品饮方法等已不可行。陆廷灿《续茶经》延续《茶经》体例,通过搜集唐以后茶文化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一部“订定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的著作。《续茶经》在“续”中有创新,在《九之略》中突破《茶经》体例,收录《茶事著述名目》《诗文名目》《诗文摘句》等篇章,极大丰富了《续茶经》内容。《十之图》中收录《茶具十二图》等三组图版,使我们能目睹其形制。附录中的《茶法》清晰梳理自唐榷茶制度建立后其在宋元明清诸朝的发展情况。《续茶经》虽名为“续”,实则是一部独立的著述,通过它可以了解唐以后茶文化的发展。
从《茶经》到《续茶经》,大致拼接勾勒出了一部中国古代的茶文化史。同时,两部书中记录的茶人、茶事、茶诗文,展示了茶与人的关系,从中可以见到民生、民俗、宗教、医药、养生、社交等各方面的资料,可以说这是以茶为中心的一部缩略的社会史。
【作者简介】:
陆羽(733年—约804年),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唐代茶学家、茶文化奠基人 [14]。
上元初年(760年),陆羽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经》三卷,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该书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3]陆羽生性诙谐,与女诗人李季兰、诗僧皎然交厚,晚年隐终卒葬竟陵(一说葬于湖州杼山)。 [15]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 [11],祀为“茶神”。陆羽的事迹在《新唐书》《文苑英华》《唐才子传》《全唐文》等文献中有所记载,其著作颇丰,不过大部分作品已散佚,唯有《茶经》三卷完整存世。 [1-2] [12]他亦工于诗,但传世者不多。 [4] [11]《全唐文》存文五篇,《全唐诗》存诗二首。
陆廷灿,字秋,号幔,清康熙年间苏州府人,幼从司寇王文简,太宰宋荦学,录为贡生.后任宿松教谕,又曾任福建崇安县令.撰有《续茶经》《槎溪艺菊志》《南村随笔》等.廷灿为后世所知,在《续茶经》一书.黄叔琳撰序曰:"其先人所治陶圃,有林泉花木之胜,君徜徉其中,对寒花,啜苦茗,意甚乐之."
译注者简介:
杜斌,1976年出生,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副研究馆员。现已整理出版《中华生活经典?饮流斋说瓷》(中华书局)、《中华生活经典?古玉图考》(中华书局)、《儒林外史》(河北大学出版社)、《饮流斋说瓷》(山东画报出版社)、《陶说》(山东画报出版社)、《匋雅》(山东画报出版社)、《茗壶图录》(山东画报出版社)、《泉志》(山东画报出版社)、《古泉汇》(山东画报出版社)、《中国陶瓷四书》(齐鲁书社)等多部专著。
【目录】
上册
《茶经》目录
前言
卷上
一之源
二之具
三之造
卷中
四之器
卷下
五之煮
六之饮
七之事
八之出
九之略
十之图
《续茶经》目录
前言
序
凡例
卷上
一之源
二之具
三之造
卷中
四之器
下册
卷下
五之煮
六之饮
七之事
八之出
九之略
十之图
附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