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化学
  • 中药化学
  • 中药化学
  • 中药化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药化学

全新正版塑封。拒绝盗版,极速发货!

66.84 7.9折 85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华;夏永刚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030722447

上书时间2024-12-28

东明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名:中药化学,作者:'李华;夏永刚',ISBN:9787030722447,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华;夏永刚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7
  • 版次 1
  • ISBN 9787030722447
  • 定价 8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5页
  • 字数 634.000千字
【内容简介】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及教学大纲的规定,《中药化学》内容以中药为对象,系统介绍各类型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检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以及具体实例等。同时,结合中药化学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对中药化学相关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进展进行介绍,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引入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内容,适当增加知识扩展和案例思考,在良好掌握中药化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及综合分析能力。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001

第二节 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002

一、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002

二、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005

第三节 中药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007

一、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007

二、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 008

第四节 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013

一、中药成分的提取方法 013

二、中药成分的分离方法 018

第五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029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纯度检验 029

二、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的预判 030

三、中药化学成分分子式的确定和不饱和度的计算 031

四、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的确定 032

第六节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045

一、国内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045

二、国外植物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046

第二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第一节 糖和苷类化合物概述 050

一、糖类化合物 050

二、苷类化合物 050

第二节 糖类化合物 050

一、糖的结构分类与立体化学 050

二、糖的理化性质 056

三、糖的提取分离 057

第三节 苷类化合物 059

一、苷类的结构与分类 059

二、苷类的理化性质 062

三、苷类的提取分离 066

第四节 糖和苷的结构鉴定 068

一、苷类结构鉴定的一般程序 068

二、核磁共振谱在糖和苷类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068

第五节 糖的生物学活性 072

一、免疫调节 作用 072

二、抗肿瘤作用 072

三、降血糖作用 072

四、抗氧化作用 073

五、其他作用 073

第六节 中药多糖实例 073

一、灵芝多糖 073

二、茯苓多糖 074

第三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076

第二节 简单苯丙素 077

一、简单苯丙素的结构与分类 077

二、简单苯丙素的理化性质 079

三、简单苯丙素的检识 079

四、简单苯丙素的结构鉴定 079

第三节 香豆素 079

一、香豆素的结构与分类 080

二、香豆素的理化性质 083

三、香豆素的检识 085

四、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 085

五、香豆素的结构鉴定 086

第四节 木脂素 088

一、概述 088

二、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088

三、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093

四、木脂素的检识 094

五、木脂素的提取分离 094

第五节 苯丙素的生物活性 094

一、抗病毒作用 094

二、抗炎作用 095

三、保肝作用 095

四、抗肿瘤作用 095

五、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095

六、抗氧化作用 095

七、抗菌作用 095

八、其他作用 096

第六节 苯丙素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096

一、丹参 096

二、独活 096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099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099

一、苯醌类 099

二、萘醌类 100

三、菲醌类 100

四、蒽醌类 101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04

一、物理性质 104

二、化学性质 104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的检识 107

一、理化检识 107

二、色谱检识 107

第五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07

一、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107

二、醌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108

第六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10

一、紫外光谱 110

二、红外光谱 111

三、核磁共振波谱 112

第七节 醌类的生物活性 115

一、抗肿瘤作用 116

二、抗病毒作用 117

三、抗菌作用 118

四、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 118

五、其他作用 118

第八节 含醌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118

一、紫草 118

二、丹参 119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121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121

一、黄酮类 123

二、黄酮醇类 124

三、二氢黄酮类 124

四、二氢黄酮醇类 124

五、异黄酮类 125

六、二氢异黄酮类 125

七、高异黄酮类 125

八、柍D酮类 126

九、查耳酮类 126

十、二氢查耳酮类 127

十一、橙酮类 127

十二、花色素类 127

十三、黄烷类化合物 128

十四、双黄酮类 128

十五、其他黄酮类 128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29

一、性状 129

二、旋光性 130

三、溶解性 130

四、酸碱性 131

五、显色反应 131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133

一、理化检识 133

二、色谱检识 134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135

一、提取 135

二、分离 136

第六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37

一、紫外及可见光谱 137

二、红外 139

三、质谱 139

四、核磁共振氢谱特征 142

五、核磁共振碳谱特征 146

第七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50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50

二、抗肿瘤作用 150

三、抗炎作用 150

四、保肝作用 150

五、抗氧化作用 151

六、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151

七、降血糖作用 151

八、植物雌激素样作用 151

九、其他作用 151

第八节 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151

一、槐花、槐米 151

二、黄芩 152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一节 萜类 154

一、概述 154

二、单萜 156

三、倍半萜 160

四、二萜 163

五、二倍半萜 165

六、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66

七、萜类化合物的检识 168

八、萜类化合物波谱学特征 169

九、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70

十、含萜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171

第二节 挥发油 173

一、概述 173

二、挥发油的组成 173

三、挥发油的理化性质 174

四、挥发油的检识 175

五、挥发油的生物活性 176

六、含挥发油的中药实例 177

第七章 三萜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180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181

一、链状三萜 181

二、单环三萜 182

三、双环三萜 182

四、三环三萜 183

五、四环三萜 184

六、五环三萜 191

第三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溶血作用 196

一、物理性质 196

二、颜色反应 197

三、发泡性 197

四、溶血性 197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检识 198

一、理化检识 198

二、色谱检识 198

第五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198

一、游离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198

二、三萜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199

第六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99

一、紫外光谱 199

二、氢核磁共振谱 200

三、碳核磁共振谱 200

四、其他核磁共振谱 201

五、质谱 201

第七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201

一、心脑血管系统 201

二、免疫调节 作用 202

三、抗肿瘤作用 202

四、抗病毒作用 202

五、降血糖作用 202

六、昆虫拒食作用 203

第八节 含三萜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203

第八章 甾体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206

第二节 强心苷类 206

一、强心苷的概述 206

二、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207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209

四、强心苷的检识 214

五、强心苷的提取分离 214

六、强心苷的结构鉴定 215

第三节 甾体皂苷 218

一、甾体皂苷的概述 218

二、甾体皂苷的结构与分类 218

三、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219

四、甾体皂苷的检识 220

五、甾体皂苷的提取分离 220

六、甾体皂苷的结构鉴定 221

第四节 其他甾体类成分 223

一、C2l甾体化合物 223

二、植物甾醇 224

三、胆汁酸类化合物 225

四、昆虫变态激素 228

五、醉茄内酯 228

第五节 甾体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229

一、强心苷的生物活性 229

二、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230

第六节 含甾体皂苷中药的提取分离实例 231

一、穿山龙 231

二、知母 232

第九章 生物碱

第一节 概述 234

一、生物碱的研究历程和定义 234

二、生物碱的存在形式及生物活性 234

三、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 234

第二节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235

一、吡咯类生物碱 235

二、吡啶类生物碱 235

三、莨菪烷类生物碱 235

四、喹啉类生物碱 236

五、异喹啉类生物碱 236

六、吲哚类生物碱 238

七、萜类和甾体类生物碱 239

八、有机胺类生物碱 241

第三节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42

一、性状 242

二、旋光性 242

三、溶解性 242

四、碱性 243

第四节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检识 245

一、理化检识 245

二、色谱检识 247

第五节 提取与分离 248

一、提取与初步分离方法 248

二、精制与纯化方法 249

第六节 生物碱的结构鉴定 252

一、生物碱的薄层色谱检识 252

二、紫外光谱 253

三、红外光谱 253

四、核磁共振波谱 254

五、质谱 256

第七节 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257

一、抗肿瘤作用 257

二、抗细菌作用 258

三、抗炎作用 258

四、抗真菌作用 258

五、抗心律失常作用 258

六、抗疟作用 258

七、镇痛作用 259

八、止咳平喘作用 259

九、其他作用 259

第八节 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259

一、黄连 259

二、延胡索 260

第十章 鞣质

第一节 概述 263

第二节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263

一、可水解鞣质 263

二、缩合鞣质 265

三、复合鞣质 266

第三节 鞣质的理化性质 267

一、物理性质 267

二、化学性质 267

第四节 鞣质类化合物的检识 267

一、化学检识 267

二、色谱检识 268

三、含量测定 268

第五节 鞣质的提取与分离 269

一、鞣质的提取 269

二、鞣质的分离 269

第六节 鞣质的结构鉴定 270

一、紫外光谱 270

二、红外光谱 27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