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英文版教材·心理测验:原理、应用和问题(英文版)(原书第7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理学英文版教材·心理测验:原理、应用和问题(英文版)(原书第7版)

20 2.9折 70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罗伯特(Robert M.Kaplan)、[美]丹尼斯(Dennis P.Saccuzzo)、郑日昌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7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7

书香文华阁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罗伯特(Robert M.Kaplan)、[美]丹尼斯(Dennis P.Saccuzzo)、郑日昌 著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7
  • 版次 1
  • ISBN 9787111311690
  • 定价 7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16页
  • 正文语种 英语
【内容简介】
  《心理测验:原理、应用和问题(英文版·原书第7版)》是非常有特色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心理学教材,令人耳目一新。与其他教材相比,熔理论和实践于一炉,铸科学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是《心理测验:原理、应用和问题(英文版·原书第7版)》的主要特色。从内容上看,全书概括了心理测量与测验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发展动态,既有经典测量理论又有当代测量理论,既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测验又有刚流行的测验和老测验的最新版本。概念阐释准确,理论论述严谨,贴近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从形式上看,《心理测验:原理、应用和问题(英文版·原书第7版)》结构清晰新颖,资料丰富翔实,书中穿插许多典型案例和讨论专栏,既趣味盎然又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一些深奥抽象的理论问题。全书在保持内在统一性的同时,各章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灵活安排。

  《心理测验:原理、应用和问题(英文版·原书第7版)》适用于心理学专业人士。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罗伯特M.卡普兰(RobertM.Kaplan)(美国)丹尼斯P.萨库兹(DennisP.Saccuzzo)合著者:郑日昌
【目录】
导读

全书各部分简介

序言

术语表

第一部分原理

第1章导论

1.1基本概念

1.1.1什么是测验

1.1.2测验的类型

1.2本书概要

1.2.1心理测验的原理

1.2.2心理测验的应用

1.2.3心理测验的问题

1.3历史回顾

1.3.1早期发展

1.3.2达尔文和个体差异

1.3.3实验心理学和心理物理测量

1.3.4智力的演变和标准化成就测验

1.3.5人格测验:1920~1940

1.3.6人格测验新方法的出现

1.3.7测验地位快速变化时期

1.3.8当前的环境

1.4小结

第2章测验常模和基本统计

2.1我们为什么需要统计

2.2测验量表

2.2.1量表的特征

2.2.2量表的类型

2.2.3可进行的运算

2.3频数分布

2.4百分等级

2.5百分位数

2.6描述分数分布

2.6.1平均数

2.6.2标准差

2.6.3Z分数

2.6.4标准正态分布

2.6.5麦柯尔玢数

2.6.6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

2.7常模

2.7.1年龄常模

2.7.2轨迹

2.7.3标准参照测验

2.8小结

第3章相关与回归

3.1散点图

3.2相关

3.3回归

3.3.1回归直线

3.3.2最优拟合直线

3.3.3相关系数的统计显著性检验

3.34如何解释回归图形

3.4其他相关系数

3.5相关分析中的术语和争议

3.5.1残差

3.5.2估计的标准误

3.5.3决定系数

3.5.4不相关系数

3.5.5收缩率

3.5.6交叉验证

3.5.7相关一因果问题

3.5.8第三变量解释

3.5.9范围受限

3.6多元分析

3.6.1一般方法

3.6.2多元回归应用举例

3.6.3判别分析

3.6.4因素分析

3.7小结

附录3A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的计算

3A.1回归方程的计算

3A.2相关系数的计算

第4章信度

4.1信度的历史和理论

4.1.1误差的概念

4.1.2斯皮尔曼的早期研究

4.1.3测验分数理论的基础

4.2领域抽样模型

4.3项目反应理论

4.4信度模型

4.4.1误差来源

4.4.2时间取样:重测法

4.4.3项目取样:复本法

4.4.4分半法

4.4.5KR20公式

4.4.6a系数

4.4.7差异分数的信度

4.5行为观察研究中的信度

4.6与信度评估方法相关的误差来源

4.7信度信息的使用

4.7.1测量标准误和弹性码尺

4.7.2什么样的信度是可信的

4.7.3面对信度低怎么办

4.8小结

附录4A测验的两部分方差不同时利用a系统来估计分半信度

附录4B利用KP20计算信度

第5章效度

5.1效度的定义

5.2效度的各方面

5.2.1表面效度

5.2.2与内容有关的效度证据

5.2.3与标准有关的效度证据

5.2.4与构想有关的效度证据

5.2.5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5.3小结

第6章测验项目的编写和评价

6.1项目编写

6.1.1项目形式

6.1.2其他可能性

6.2项目分析

6.2.1项目难度

6.2.2区分度

6.2.3项目特征图

6.2.4不同测量的链接

6.2.5标准参照测验的项目

6.2.6项目分析的局限性

6.3小结

第7章测验的实施

7.1主试和被试

7.1.1主试和被试的关系

7.1.2主试的种族

7.1.3被试的语言

7.1.4施测者的培训

7.1.5期望效应

7.1.6对反应强化的影响

7.1.7计算机辅助测验的实施

7.1.8施测模式

7.1.9被试变量

7.2行为评估的方法学

7.2.1反应性

7.2.2偏离

7.2.3期望

7.2.4欺骗

7.2.5评定误差的统计控制

7.3小结

3.5.9范围受限

3.6多元分析

3.6.1一般方法

3.6.2多元回归应用举例

3.6.3判别分析

3.6.4因素分析

3.7小结

附录3A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的计算

3A.1回归方程的计算

3A.2相关系数的计算

第4章信度

4.1信度的历史和理论

4.1.1误差的概念

4.1.2斯皮尔曼的早期研究

4.1.3测验分数理论的基础

4.2领域抽样模型

4.3项目反应理论

4.4信度模型

4.4.1误差来源

4.4.2时间取样:重测法

4.4.3项目取样:复本法

4.4.4分半法

4.4.5KR20公式

4.4.6a系数

4.4.7差异分数的信度

4.5行为观察研究中的信度

4.6与信度评估方法相关的误差来源

4.7信度信息的使用

4.7.1测量标准误和弹性码尺

4.7.2什么样的信度是可信的

4.7.3面对信度低怎么办

4.8小结

附录4A测验的两部分方差不同时利用a系统来估计分半信度

附录4B利用KP20计算信度

第5章效度

5.1效度的定义

5.2效度的各方面

5.2.1表面效度

5.2.2与内容有关的效度证据

5.2.3与标准有关的效度证据

5.2.4与构想有关的效度证据

5.2.5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5.3小结

第6章测验项目的编写和评价

6.1项目编写

6.1.1项目形式

6.1.2其他可能性

6.2项目分析

6.2.1项目难度

6.2.2区分度

6.2.3项目特征图

6.2.4不同测量的链接

6.2.5标准参照测验的项目

6.2.6项目分析的局限性

6.3小结

第7章测验的实施

7.1主试和被试

7.1.1主试和被试的关系

7.1.2主试的种族

7.1.3被试的语言

7.1.4施测者的培训

7.1.5期望效应

7.1.6对反应强化的影响

7.1.7计算机辅助测验的实施

7.1.8施测模式

7.1.9被试变量

7.2行为评估的方法学

7.2.1反应性

7.2.2偏离

7.2.3期望

7.2.4欺骗

7.2.5评定误差的统计控制

7.3小结

第二部分应用

第8章访谈技术

8.1作为测验的访谈

8.2访谈的交互性质

8.3有效访谈的原则

8.3.1合适的态度

8.3.2应当避免的反应

8.3.3有效的反应

8.3.4保持互动顺利的反应

8.3.5对理解的测量

8.4访谈的类型

8.4.1评价性访谈

8.4.2结构化临床访谈

8.4.3个案历史访谈

8.4.4心理状态检查

8.4.5提高访谈技能

8.5访谈的误差来源

8.5.1访谈的效度

8.5.2访谈的信度

8.6小结

第9章智力理论和E匕奈量表

9.1智力的界定问题

9.2比奈的测验建构原理

9.2.1原理1:年龄分化

9.2.2原理2:一般心理能力

9.3斯皮尔曼的一般心理能力模型

9.3.1一般心理智力(g)的含义

9.3.2智力的gf.gcc理论

9.4早期的比奈量表

9.4.11905年比奈一西蒙量表

9.4.21908年量表

9.5推孟的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9.5.11916年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9.5.2智力商数(IQ)

9.5.31937年量表

9.5.41960年修订版斯坦福一比奈量表和离差智商(sB-LM)

9.6现代比奈智力量表

9.6.1第4和第5版比奈智力量表的模型

9.6.21986年修订版的特征

9.6.32003年第5版的特征

9.6.42003年第5版的心理测量学特性

9.6.5中位数效度

9.7小结

第10章韦克斯勒智力量表:WAlS.,WlSC-lV和WPPSI.III

10.1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点量表和操作量表的概念

10.2从韦克斯勒一贝尔韦智力量表到WAlS-III

10.3量表、分测验和WAIS.的指数

10.3.1语言分测验

103.2原始分数、量表分数和言语智商

10.3.3操作分测验

10.3.4操作智商

10.3.5全量表IQ

10.3.6指数分数

10.4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的解释特征

10.4..1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比较

10.4.2模式分析

10.4.3假设性案例研究

10.5韦克斯勒成人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性

10.5.1标准化

10.5.2信度

10.5.3效度

10.6对韦克斯勒成人量表的评价

10.7WAlS.的向下拓展:WISC-IV和WPPSl.III

10.7.1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IV

10.7.2韦克斯勒幼儿与学龄初智力量表WPPSI-III

10.8小结

第11章教育和特殊教育中的其他个体能力测验

11.1其他个体能力测验与比奈量表和韦克斯勒量表的比较

11.2其他量表之间的相互比较

11.3特殊的个体能力测验

11.3.1婴儿量表

11.3.2适合年幼儿童的主要量表

11.3.3用于残疾人和特殊人群的一般个体能力测验

11.4学习障碍测验

11.4.1视觉图形测验

11.4.2创造力: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11.4.3个体成就测验:广泛成就测验第三版(WRAT.3)

11.5小结

第12章教育、公共服务及军队中所使用的标准化测验

12.1团体和个体能力测验的比较

12.1.1个体测验的优点

12.1.2团体测验的优点

12.2团体测验概述

12.2.1团体测验的特征

12.2.2团体测验的选择

12.2.3团体测验的使用

12.3学校中的团体测验:从幼儿园到12年级

12.3.1成就测验与能力倾向测验的比较

12.3.2团体成就测验

12.3.3心智能力(智力)的团体测验

12.4大学入学测验

12.4.1SAT推理测验

12.4.2中学和大学联合能力测验

12.4.3美国大学测验

12.5研究生和专业学院入学测验

12.5.1研究生入学考试能力倾向测验

12.5.2米勒类比测验

12.5.3法学院入学测验

12.6非语言团体能力测验

12.6.1瑞文渐进矩阵

12.6.2古德依诺一哈里斯画人测验

12.6.3文化公平智力测验

12.6.4美国公民服务系统中的标准化测验

12.6.5美国军队标准化测验:军人职业能力倾向成套测验

12.7小结

第13章临床和咨询中的应用

13.1结构化人格测验的编制方法

13.1.1推理法

13.1.2实证法

13.1.3有待讨论的测验的选择标准

13.2逻辑内容法

13.2.1伍德沃斯个人资料表

13.2.2早期的多维逻辑内容量表

13.2.3穆尼问题检核表

13.2.4对逻辑内容法的批评

13.3效标团体法

13.3.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13.3.2加利福尼亚心理测验一第3版

13.4因素分析法

13.4.1吉尔福特的早期探索

13.4.2卡特尔的贡献

13.4.3因素分析方法的问题

13.5理论推导法

13.5.1爱德华个性偏好测验(EPPS)

13.5.2人格研究量表(PRF)和杰克森人格调查表(JPI)

13.5.3自我概念

13.6综合法

13.6.1积极人格测量和大五人格调查表修订版

13.6.2大五人格调查表(NEO.PI-R)

13.7积极人格特征的常用测量方法

……

第14章投射性人格测验

第15章计算机和基础心理科学测试

第16章咨询心理学中的测验

第17章健康心理学和保健测验

第18章工业和商业场所的测验

第三部分问题

第19章测验偏向

第20章测验与法律

第21章心理测验的伦理及未来

附录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