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商品以实拍图为准所见即所得,15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978730018140095

0.15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厉以宁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30018140095

上书时间2024-12-28

所谓晴天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厉以宁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1
  • 版次 1
  • ISBN 9787300181400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9页
  • 字数 27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讨论了土地确权、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民营企业的产权维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资本的创造等问题;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并阐明了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实质上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经济学。

 


 

 


 

【作者简介】

  厉以宁,江苏仪征人,1930年11月生于南京。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留校工作至今。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有:《论加尔布雷思的制度经济学说》、《教育经济学》、《关于经济问题的通信》、《消费经济学》、《简明西方经济学》、《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国民经济管理学》、《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转型发展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罗马—拜占庭经济史》、《论民营经济》、《希腊古代经济史》、《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厉以宁经济史论文选》、《中国经济往何处去》、《经济、文化与发展》《厉以宁北京大学演讲集》、《厉以宁改革论集》等。

【目录】

导论 中国经济的双重转型 
一、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实现双重转型 
二、继续以体制转型带动发展转型 
三、双重转型中的结构调整 
四、双重转型中,宏观调控应以微调和预调为主

第一章 产权界定的重要性 
第一节 经济非均衡和市场主体的确定 
一、两类经济非均衡的提出 
二、产权改革迄今取得的成绩 
三、有待于继续推进的产权改革问题 
四、中国经济非均衡的现状 
第二节 土地确权: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启动 
一、土地确权的重大意义 
二、土地确权,保障农民权益 
三、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 
四、重新丈量土地后耕地面积的增加 
五、土地确权和农民收入增长 
六、进一步展开土地流转工作时需要研究和解决的 
四个问题 
第三节 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回顾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一、中国双重转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重新构造微观 
经济基础 
二、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份制的第二次改革 
三、民间资本的积极性被调动:资本市场作用的初步显示 
四、中国的技术突破依赖于资本市场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五、中国迫切需要新型企业家 

第二章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国有资本体制改革 
一、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二、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三、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的设想 
四、两个层次的国有资本体制各自的社会责任 
五、国有资本体制改革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 
广阔的合作前景 
第二节 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和体制转型 
一、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 
二、从产权保护方面来分析民营企业的困难 
三、怎样化解民营企业面临的上述困难 
四、民营企业的体制转型 
五、从小业主意识到现代企业家理念 
第三节 金融改革的深化 
一、金融改革的目标 
二、关于利率市场化 
三、关于“草根金融”的发展 
四、大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小额贷款业务的经验 

第三章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一节 论实体经济的回归 
一、实体经济回归的含义 
二、为什么资金会退出实体经济领域 
三、资金从实体经济领域转入虚拟经济领域的严重后果 
四、回归实体经济的基本对策 
第二节 消费需求的创造:扩大内需的核心问题 
一、扩大民间消费的迫切性 
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民间消费的影响 
三、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需要一个过渡阶段 
四、消费品市场的相对稳定性和易变性 
五、消费需求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 
第三节 从林权制度改革看生态文明建设 
一、“迟到的改革” 
二、林下经济的发展 
三、林业合作社的前景 
四、国有林场改革的一种探索:“一场两制”

第四章 宏观经济调控 
第一节 当前宏观调控应重在微调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局限性 
二、稳中求进和结构调整 
三、经济低碳化同样需要宏观调控以微调为主要措施 
四、宏观经济调控应符合中国国情 
第二节 不同的失业类型和不同的对策 
一、双重转型期间中国就业问题的特殊性 
二、总量失业及其对策 
三、结构性失业及其对策 
四、个人职业选择性失业及其对策 
五、中国失业问题的长期性 
六、关于二元劳工市场 
第三节 不同的通货膨胀类型和不同的对策 
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及其对策 
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及其对策 
三、国际输入型通货膨胀及其对策 
四、现阶段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综合型的,要采取综合的对策 
五、应对通货膨胀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关于国家外汇储备安全的思考 
一、关于外汇储备下降问题 
二、关于外汇储备贬值问题 
三、对于外汇储备安全的进一步研究 

第五章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节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一、三种资本概念: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二、二次分配的作用 
三、能人外迁和弱者沉淀 
四、今后谁来种田 
第二节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以初次分配改革为重点 
一、收入的初次分配应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性调节 
二、在初次分配改革中需要解决哪些难题 
三、初次分配改革的建议 
四、一种设想:让人力资本投入者也能分享利润 
第三节 二次分配改革的要点 
一、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二、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过程中要注意到福利刚性的存在 
三、二次分配中的税收调节手段 

第六章 城镇化 
第一节 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 
一、传统城市化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 
二、老城区的改造 
三、新城区的规划 
四、农村新社区的建设和转化 
五、在城镇化过程中,持续的公共设施经费主要来自何处 
第二节 深入剖析城镇化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一、关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相互促进 
二、缓解城镇住房紧张问题的基本途径 
三、再谈以增加供给为主的缓解城镇住房紧张问题的思路 
四、城镇化和减贫脱贫之间的关系 
五、户籍一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三节 关于牧区的城镇化 
一、牧区城镇化所遇到的困难 
二、沙化牧场牧民迁移的启示 
三、牧区的市场化和社会服务化:牧区城镇化的两大参考指标 
四、牧区如何增加城镇人口 
第四节 关于林区的城镇化 
一、林区城镇化和牧区城镇化的比较 
二、林区和牧区现有城镇的产生、发展过程 
三、国有林场今后的城镇化将以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集体林区的城镇化 
五、林区城镇化将大大促进双向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第七章 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第一节 创意、创新、创业 
一、创意、发明和创新 
二、发明、创新、创业都需要有合适的制度环境 
三、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四、中国制造业的市场前景 
五、扬我所长,避我所短,迎接挑战 
第二节 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 
一、承接产业转移是次发达地区发展的契机 
二、次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优势分析 
三、次发达地区怎样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四、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 
第三节 新优势和新红利的创造 
一、如何看待原有红利的消失 
二、从旧人口红利走向新人口红利 
三、从旧资源红利走向新资源红利 
四、从旧改革红利走向新改革红利 
五、优势和红利都来自创造 

第八章 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责任 
第一节 信誉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本 
一、经济学中的社会资本概念 
二、社会资本和信誉 
三、社会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 
四、社会资本是可以创造的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资本的延伸 
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进一步分析 
二、企业盈利目标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统一 
三、从“社会人”的角度看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社会资本的延伸 
代结束语 中国道路和发展经济学的新进展 
一、发展经济学研究不可避免地涉及经济体制之争 
二、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实质上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经济学 
三、中国道路最重要的经验在于: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让人民得到实惠,才能实现双重转型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