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
正版书籍 高温消毒 放心购买 15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书名与图片不符时以图片为准 9787500465669
¥
0.63
九品
仅1件
作者敖荣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00465669
上书时间2024-12-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敖荣军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65669
-
定价
2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0页
-
字数
230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利用经济学相关理论、方法和模型,分析了自1990年以来中国省际劳动力流动的动力机制与省际经济增长的差距效应,检验了省际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地区增长趋同的影响,分析了要素地区集中对经济增长地区差距的影响,揭示了劳动力区际流动推动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内在机制。
- 【作者简介】
-
敖荣军,1974年生,湖北省老河口市人。2006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在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研究。在《财经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丹桂计划”项目等课题。获“武汉市第九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优秀奖”、“武汉市第十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优秀奖”、“湖北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等学术奖励。
- 【目录】
-
ABSTRACT章 导论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一 研究背景二 问题提出三 研究意义第二节 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一 理论研究二 实证研究三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一 研究思路二 基本内容三 创新之处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节 理论基础一 劳动力国内迁移理论二 经济增长理论三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第二节 理论框架一 劳动力的异质性二 互补性与累积循环假说第三节 重要名词界定一 劳动力区际流动二 技能劳动力三 人力资本第四节 方法模型与样本数据一 方法模型二 样本尺度第三章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增长趋同节 中国省际劳动力流动的空间模式一 20世纪90年代省际萝动力流动的空间格局二 中国省际劳动力流动模型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增长趋同一 经济增长趋同假说二 中国地区增长趋同的实证分析三 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趋同四 小结第四章 要素集中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节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差距及其结构分解一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差距的统计描述二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差距的地区分解三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差距的产业分解四 小结第二节 要素地区集中的数据描述一 理论阐释二 人力资本的地区差异三 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第三节 要素集中与中国省际增长差距的实证分析一 模型与变量二 数据与方法三 计量检验四 结果分析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本地区集中节 中国省际劳动力流动的选择性分析一 劳动力流动的选择性及其人力资本再分配效应二 中国省际劳动力流动的年龄选择性三 中国省际劳动力流动的技能选择性四 小结第二节 技能互补性与劳动力区际流动一 技能互补性假说二 技能互补性与劳动力区际流动的理论分析三 技能互补性与劳动力区际流动的实证分析四 小结第三节 劳动力区际流动与人力资本地区集中的实证分析一 模型与变量二结果与分析三 小结第六章 劳动力流动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集中节 劳动力质量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一 研究评述二 数据描述三 实证分析四 小结第二节 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及其国际扩散一 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与技能劳动力需求二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的国际扩散三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地区的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四 小结第三节 劳动力区际流动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集中一 理论假说二 实证分析三 小结第七章 结论、政策含义与研究展望节 主要结论一 关于劳动力区际流动与地区经济增长趋同二 关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趋势及结构三 关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根源四 关于劳动力区际流动与人力资本地区集中五 关于劳动力区际流动与外商直接投资地区集中第二节 政策含义一 劳动力区际流动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关系的阶段性特征二 对劳动力区际流动的宏观调控三 缓解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四 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第三节 研究展望一 相关假说的规范检验二 关于劳动力区际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影响阶段性的研究三 迁移持续时间的影响四 制度安排因素的影响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敖荣军,1974年生,湖北省老河口市人。2006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在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研究。在《财经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丹桂计划”项目等课题。获“武汉市第九届人文社科成果奖奖”、“武汉市第十届人文社科成果奖奖”、“湖北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二等奖”等学术奖励。
序言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