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逻辑学(下卷)
  • 逻辑学(下卷)
  • 逻辑学(下卷)
  • 逻辑学(下卷)
  • 逻辑学(下卷)
  • 逻辑学(下卷)
  • 逻辑学(下卷)
  • 逻辑学(下卷)
  • 逻辑学(下卷)
  • 逻辑学(下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逻辑学(下卷)

12 4.8折 25 九品

仅1件

北京顺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黑格尔 著;杨一之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76-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4

上书时间2024-11-23

中玮书屋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黑格尔 著;杨一之 译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1976-12
  • 版次 1
  • ISBN 9787100011464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72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Wissenschaft der Logik
  •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内容简介】
  黑格尔的《逻辑学》,通称“大逻辑”,以别于《哲学全书》中的第一部分“逻辑学”,即通称的“小逻辑”。《逻辑学》共分“有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编,前两编合称客观逻辑,分别出版于1812年和1813年,第三编称主观逻辑,出版于1816年。全书三编出版后,黑格尔又着手修订,仅完成了第一编“有论”部分。

  黑格尔著作共有三种全集本,即米希勒本,格罗克纳本和拉松本。中译本依拉松本的编例,以“有论”为上卷,“本质论”和“概念论”为下卷。译文亦以拉松本为主要依据,并参考了格罗克纳本。
【作者简介】
  黑格尔1770年8月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恩格斯后来给其
【目录】

第二编 本质论

第一部分 作为反思自身的本质

第一章 映象

甲、本质的与非苯质的

乙、映象

丙、反思

1.建立的反思

2.外在的反思

注释

3.进行规定的反思


第二章 本质性或反思规定

注释在命题形式中的反思规定

甲、同

注释一抽象的同一

注释二第一条原始思维律

乙、区別

1.绝对的区别

2.差异

注释差异命题

3.对立

注释数学中对立的大小(量)

丙、矛盾

注释一正和负的统一

注释二排中命题

注释三矛盾命题


第三章 根据

注释根据命题

甲、绝对的根据

1.形式与本质

2.形式与质料

3.形式与内容

乙、被规定的根据

1.形式的根据

注释用同语反复的根据所作的形式的说明方式

2.实在的根据

注释用一个与已有根据者相差异的根据而作出的形式的说明方式

3.完全的根据

丙、条件

1.相对地无条件的东西

2.绝对的无条件的东西

3.事情在存在中的发生过程


第二部分 现象

第一章 存在

甲、事物及共特性

1.自在之物与存在

2.特性

注释先验唯心论的自在之物

3.事物的相互作用

乙、事物由物质组成

丙、事物的消解

注释物质的多孔性


第二章 现象

甲、现象的规律

乙、现象的和自在之有的世界

丙、现象的消解


第三章 本质的对比

甲、整体与部分的对此

注释无限的可分性

乙、力及共外在化的对比

1.力的有条件之有

2.力的推动

3.力的无限

丙、外与内的对此

注释内与外的直接同


第三部分 现实

第一章 绝对物

甲、绝对物的展示

乙、绝对属性

丙、绝对物的样式

注释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哲学


第二章 现实

甲、偶然或形式的现实,可能和必然

乙、相对的必然或实在的现实,可能和必然

丙、绝对的必然


第三章 绝对的对比

甲、实体性的对比

乙、因果对此

1.形式的因果性

2.被规定的因果对比

3.作用与反作用

丙、相互作用


第二部 主观逻辑

第三编 概念论

前言

概念通论

分类

第一部分 主观性

第二部分 客观性

第三部分 理念

译后记

附录:页码对照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