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锅岛 十二代今泉今右卫门作品集
国内唯一现货 十二代今泉今右衛門作品集 色鍋島 8开精装版带函 限定1160
¥
1200
九品
仅1件
作者十二代今泉今右卫门
出版社讲谈社
出版时间1976
装帧精装
尺寸31 × 24 cm
纸张铜版纸
页数222页
上书时间2024-12-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鍋島窑的历史与传承**
鍋島窑是佐贺藩的官方窑场,始于江户时代初期的寛永五年(1628年),最初设立于有田皿山的岩谷川内。之后于寛文初年(1661年)迁至南川原山,再于延宝三年(1675年)移至大川内山,直至明治四年(1871年)废藩后才被迫关闭。在鍋島窑中,除了生产染付、染付青瓷与青瓷外,最为人所称道的是色绘瓷器,即“色鍋島”。色鍋島以其精巧华丽、格调高雅而闻名,被誉为日本彩绘瓷器中的巅峰之作。
鍋島窑的作品作为幕府与诸大名间的赠礼,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准与尊贵性。这不仅关乎佐贺藩三十五万七千石的藩格与荣誉,藩主们更是积极推动并监督其生产流程。窑场实行了极为严格的分工制,每道工序都由精挑细选的工匠负责,彩绘部分则交由技艺出众的“赤绘町”匠人完成。求龙堂无论在原材料、烧制过程还是绘画工艺上,都力求完美,丝毫不容瑕疵。每一笔每一划都精致入微,从而创造出极致精美的作品。
如此高水准的色鍋島,得益于佐贺藩的强力管理与组织运作,以及一批优秀工匠的努力与技术支撑。可以说,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色鍋島整齐华丽、典雅高贵的风格。
**今泉家与色鍋島的复兴**
今泉家本为出色的赤绘匠人。明治时期,藩窑废止,今泉家肩负起复兴鍋島烧的重任,凭借自身的技术与信念开始独立探索。在陶瓷技艺的传承中,既有一脉相传的秘技,也有因地区产业发展而广泛传播的工艺,甚至有重现已消失技艺的复兴之路。无论哪一种,都充满艰辛与努力。
今泉家的挑战尤为严峻。他们不仅需要传承精妙的赤绘技法,还要重新开发适配这一技艺的高品质素坯。qlt与藩窑不同,今泉家以个人力量肩负起这一使命,其付出的努力与艰辛可想而知。然而,他们从未放弃对色鍋島的执念与追求,尤其是在赤绘技法上始终秉持初心。
**世代传承与技术创新**
从第十代开始,今泉家正式展开色鍋島与古伊万里的复兴工作。第十代今泉继承了赤绘技法,并投入大量精力研究素坯的制作。当时的有田地区已开始吸收外国陶瓷工艺与原料,因此坚持传统制瓷工艺难度极大。面对烧制素坯屡屡失败的困境,第十代今泉甚至变卖家产,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未曾动摇其对色鍋島的执着。
第十一代今泉进一步推动了色鍋島的生产,并于大正时期亲力亲为拓展销售渠道。虽经历长时间的销售低迷,最终还是使“今右卫门烧”逐渐闻名,并成功拓展市场。昭和六年,他们在东京开设展览,进一步提升了今右卫门烧的知名度。
第十二代今右卫门出生于明治三十年(1897年),家族正处于困难时期。他在有田工业学校学习制陶技艺,自幼便协助窑场事务,掌握了色绘颜料的调配技法。成年后,他凭借过人的技术与创新精神,致力于探究色鍋島的传统工艺。他对原料、工具与技法精益求精,终于再现了色鍋島的典雅风格与纯净肌理,同时融入了丰富的创意与巧妙的图案组合。除了色鍋島,他还对古伊万里的复兴与仿制表现出非凡的技艺与深厚的鉴赏力。
第十二代的作品继承了色鍋島与古伊万里的高格调与传统美感,同时将传统工艺与现代陶艺完美结合,展现出深厚的艺术性与时代感。
**文化的再发现与无形文化财产**
大正时期,随着彩壶会的成立,色鍋島逐渐受到陶艺研究者与收藏家的重视。然而,战后陶艺界经历了动荡与多样化的发展,人们才重新认识到传统工艺的重要性。1950年,日本政府启动了对传统工艺的保护与扶持措施,第十二代今右卫门的色鍋島彩绘技法被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产,进一步确立了其在陶艺界的地位。
此后,第十二代持续发表优秀作品,并作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产技术保持者,展示了色鍋島工艺的极致技艺与艺术价值。
**传承与展望**
十二代今右卫门的继承者、现任第十三代今右卫门(今泉善诏),已在其基础上稳步传承与创新。这不仅是今泉家的荣耀,更是日本陶艺界的幸事。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