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巨匠 莫迪利亚尼 (Modigliani)
八开精装带函 世界の巨匠シリーズ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 (Amedeo Modigliani ) 至今为止,最全的西洋画集的代表选集 --- 意大利表现主义画家与雕塑家,
¥
32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高見堅志郎
出版社美術出版社
出版时间1974
装帧精装
尺寸34 × 26 cm
页数170页
上书时间2024-12-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各卷的平均收录图版原色粘贴50页,单色80~100页以上
「世界の巨匠シリーズ」美術出版社、〜88、
*刊行年順
『Gauguin』(Robert Goldwater 解説、嘉門安雄訳)1961年
『Degas』(Daniel Catton Rich 解説、松山恒見訳)同年
『Toulouse-Lautrec』(Douglas Cooper 解説、黒江光彦訳)1962年
『Cezanne』(Meyer Schapiro 解説、黒江光彦訳)同年
『Van Gogh』(Meyer Schapiro 解説、黒江光彦訳)1963年
『Renoir』(Walter Pach 解説、富山秀男訳)1964年
『Picasso』(Hans L.C.Jaffe 解説、高見堅志郎訳)1965年
『Michelangelo』(Frederick Hartt 解説、大島清次訳)同年
『Goya』(José Gudiol 解説、瀬戸慶久訳)1966年
『Modigliani』(Alfred Werner 解説、宇佐見英治訳)1967年
『Rembrandt』(Ludwig Münz, B.Haak 解説、八代修次訳)同年
『Klee』(Will Grohmann 解説、井村陽一訳)同年
『Monet』(William C.Seitz 解説、辻邦生, 井口濃訳)1968年
『Manet』(Pierre Courthion 解説、千足伸行訳)同年
『Pissarro』(John Rewald 解説、平沢悦郎訳)同年
『Seurat』(Pierre Courthion 解説、池上忠治訳)1969年
『Daumier』(Robert Rey 解説、大島清次訳)同年
『Bonnard』(André Fermigier 解説、木島俊介訳)同年
『Dürer』(H.T.Musper 解説、千足伸行訳)同年
『El Greco : (Domenicos Theotocopoulos)』(Leo Bronstein 解説、瀬戸慶久訳)同年
『Ingres』(Robert Rosenblum 解説、中山公男訳)1970年
『Emil Nolde』(Werner Haftmann 解説、宝木範義, 大高保二郎訳)同年
『Poussin』(Walter Friedlaender 解説、若桑みどり訳)同年
『Mondrian』(Hans L.C.Jaffé 解説、乾由明訳)1971年
『Bruegel』(Wolgang Stechow 解説、西村規矩夫訳)1972年
『Dufy』(Alfred Werner 解説、小倉忠夫訳)同年
『Delacroix』(Maurice Sérullaz 解説、高畠正明訳)1973年
『Michelangelo : the complete sculpture』(Frederick Hartt 解説、久保尋二訳)同年
『Vuillard』(Stuart Preston 解説、木島俊介訳)1974年
『Corot』(Madeleine Hours 解説、田中淳一訳)同年
『Edvard Munch』(Thomas M.Messer 解説、匠秀夫訳)同年
『Michelangelo : drawings』(Frederick Hartt 解説、久保尋二訳)1975年
『Leonardo』(Jack Wasserman 解説、三神弘彦訳)同年
『Matisse』(John Jacobus 解説、島田紀夫訳)同年
『Magritte』(A.M.Hammacher 解説、高橋康也訳)同年
『Chagall』(Werner Haftmann 解説、酒井忠康訳)1976年
『Zurbarán』(Jonathan Brwon 解説、神吉敬三訳)同年
『Raffaello』(James H.Beck 解説、若桑みどり訳)同年
『Rouault』(Pierre Courthion 解説、中山公男訳)同年
『Bosch』(Carl Linfert 解説、西村規矩夫, 岡部紘三共訳)同年
『Turner』(John Walker 解説、千足伸行訳)1977年
『Dali』(Robert Descharnes 解説、大島辰雄訳)同年
『Soutine』(Alfred Werner 解説、本江邦夫訳)1978年
『Léger』(Werner Schmalenbach 解説、八重樫春樹訳)同年
『Tiziano』(David Rosand 解説、久保尋二訳)同年
『現代美術の歴史 : 絵画・彫刻・建築・ニューアート』(サム・ハンター, ジョン・ジ
ャコバス著、千足伸行訳)1979年
『印象派』(ピエール・クールティヨン著、山梨俊夫訳)同年
『フォーヴィスム』(ガストン・ディール解説、渡辺康子訳)同年
『Constable』(John Walker 解説、阿部信雄訳)同年
『Braque』(Raymond Cogniat 解説、山梨俊夫訳)1980年
『Kandinsky』(Hans K.Roethel 解説、千足伸行訳)同年
『Velázquez』(Maurice Sérullaz 解説、雪山行二, 山梨俊夫訳)同年
『シュールレアリズム』(ウーヴェ・M.シュニーデ解説、山脇一夫訳)同年
『ドイツ・ロマン派』(フーベルト・シュラーデ解説、本江邦夫訳)同年
『Utrillo』(Alfred Werner, Sabine Rewald 解説、幸田礼雅訳)1981年
『Vermeer』(Arthur K.Wheelock, Jr.解説、黒江光彦訳)1982年
『Beckmann』(Stephan Lackner 解説、水沢勉訳)1983年
『Hals』(H.P.Baard 解説、高橋達史訳)同年
『Caravaggio』(Alfred Moir 解説、若桑みどり訳)1984年
『David』(Luc de Nanteuil 解説、木村三郎訳)1987年
『Tintoretto』(Francesco Valcanover, Terisio Pignatti 解説、若桑みどり訳)1988年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年12月2日-1891年3月29日),生于巴黎,在美术学院受过完整教育,师从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的学生Henri Lehmann(亨利·莱曼),学习古典主义绘画,后来研究过卢浮宫中的大师作品,对光学和色彩理论特别关注,并为之做了大量的实验,也许正因为他太过致力于方法和理论研究,也因为他离开人世太早,一生所创作的作品并不是很多。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英语:Amedeo Modigliani,1884年7月12日-1920年1月24日),意大利表现主义画家与雕塑家,犹太人。莫迪利亚尼受到19世纪末期新印象派影响,以及同时期的非洲艺术、立体主义等艺术流派刺激,创作出深具个人风格,以优美弧形为特色的人物肖像画,而成为表现主义画派的代表艺术家之一。
莫迪格利阿尼是个自相矛盾的人,在他身上,既有意大利艺术传统的深刻烙印,又有巴黎画派的前卫精神;他既将埃及、黑非洲和东方古代雕刻视为自己的指路明星,又象波希米亚人一样在内心中苦苦流浪;他既执著地追求艺术,生活在贫困之中,又沉迷于女人、酒精和毒品,过早摧毁了自己的健康;他既有丰富的精神与感情生活,又处在绝望的孤独里。正是这些矛盾,造就了他这样一位艺术家。
在莫迪格利阿尼的短短一生中,其绘画题材和样式非常集中,他只画人物。他现存的全部绘画里,只有两幅风景画,一是塔什肯尼风景,作于十四岁时,虽无个人特征,功力却直追印象派。另一是病逝前一年所作,其用色用笔和变形处理,与他的人物画如出一格。除了这两幅风景,除了布朗库西式和非洲式的雕塑外,莫迪格利阿尼的全部作品,都集中为两大类,肖像和裸体,他没有群像和叙事性作品。
就肖像画而言,他早期的作品比较传统,但很快就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即肖像的背景变得抽象。通常说来,正式的肖像画应该有背景,大多是室内环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社会状况,而肖像习作却没有背景,只有色调。莫迪格利阿尼处在这二者之间,他的肖像画多非习作,却不画背景,最多也只是几何形的抽象化了的家俱。这样的背景处理,不提示人物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状态,使人物本身得以突出。这是画家对人的关注,尤其是对人内心世界的关注。
按理说,最能展现内心世界的是人的双眼,但奇怪的是,莫迪格利阿尼的许多肖像画,包括不少精品,却没有画眼睛,画家象古希腊雕刻家那样,将双眼留为一个平面,涂以单一颜色。其实,用我们今天的批评术语来说,莫迪格利阿尼画的是凝视,一种内向的自我凝视。关于凝视的理论,来自二十世纪中期法国心理学家拉康(Jacques Lacan, 1901-1981)的镜子之说,认为幼儿通过镜子而开始了自我审视,这是人研究自身、研究自身与环境之关系的开端。到二十世纪末,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化研究理论,强调凝视中的交流,如注视、窥视、对视之类,认为视线的交流,揭示了人的社会环境和生存关系。莫迪格利阿尼曾经说,他笔下的人物,看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我要说,他笔下的人物,象画家本人一样孤独,只进行自我交流。由于他们对外部世界一无所见,所以便没有眼珠,而所谓有目无珠,却正是只看自身的内心世界。这样理解,人物的抽象背景也就事出有因了,因为背景和环境并不比人物自身重要。于是,在另一些画中,即使画了双眼,人物的眼神也茫然空洞,似乎没有焦点,他们对外部世界视而不见。因此我还要说,莫迪格利阿尼的抽象只是表面形式,他的肖像画,其实是他对人的理解,是他自己内心世界的写照。
与肖像画相似,莫迪格利阿尼的裸体人物,也在抽象的外在形式中追求内在的精神世界。除一些作品的抽象背景和一些人物有目无珠而外,装饰性用色的单纯和空间造型的平面化,以及即兴的用笔用色,也是画家专注于人物本身的一种方法。但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方法,却是画家的构图设计。莫迪格利阿尼的女裸体,大多是斜躺的全身画。在构图时,画家有意用画布的边沿,将人物的腿部切掉,有的甚至将双手和头顶也切掉。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的人体画,尤其是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人体画,都强调完整、整一的原则,人体的所有部分,只要在透视上看得见,都毫无遗漏地画出来。这是遵循古希腊哲学家亚力士多德提出的关于完美的审美理论。莫迪格利阿尼没有遵循这个原则,他切掉人物双腿,在视觉上让人体摆脱画框的限制,使其看上去象是漂浮在画布上,于是人体本身得到了凸显。也就是说,因为画框不再限制我们的视域,不再是画家和观众观察世界的窗口,被观察的对象也就不是远在窗户之外,而是近在我们眼前,有就近窥视的特点。
但是,也正由于强调人物本身,莫迪格利阿尼的裸体画便不象古典主义裸体画那样富有画外的寓意。结果,一九一七年他在巴黎举办一生中唯一一次个展时,其裸体作品便被认为是色情的,不仅无一售出,而且展览也被警察强行关闭。莫迪格利阿尼的一些裸体画,若从视觉上直观,确有情色的诱惑,但若用今天的文化理论来阐释,应该说他的裸体画更关心形式和心理因素。所谓形式,如前所述,是单纯色彩的平面性、人物造型的变形,和构图上对传统美学原则的突破。所谓心理,则是画面上激情与冷漠的交织和冲突。
莫迪格利阿尼对人物画,特别是对裸体画的激情,与他实际生活中的性爱经历有关,与他同碧萃丝和杨妮的情爱有关。这种爱和欲的激情,在烈酒和毒品的作用下,通过即兴运笔而成为画布上的纯粹色彩,人物也变形拉长,具有一种特别的魅力。一方面,莫迪格利阿尼笔下人物的魅惑神情与引诱之态,漂浮、凸显在画面上,暗示甚或流露出被压抑的激情。另一方面,由于画家的孤独,他的人物又是冷漠无情的。这些裸体女人,或闭目而眠,或沉思内省,她们陷入个人的内心世界,完全忽视了外部世界的存在。这冷漠,使她们失去了个性,她们只有共性,她们都是画家本人的性格折射。这冷漠,既反映了莫迪格利阿尼作为一个外国人,在巴黎孤独生活的情形,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孤独的艺术家,不参加任何艺术团体的心态。曾有一次,当时走红的未来主义画家们要发表一份宣言,组织者想请莫迪格利阿尼在宣言上签名,以示支持,不料他一口拒绝。孤独使莫迪格利阿尼古怪而矛盾,他的画也如谜一般让人困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