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近代绘画全集 18 下村观山 川合玉堂
  • 日本近代绘画全集 18 下村观山 川合玉堂
  • 日本近代绘画全集 18 下村观山 川合玉堂
  • 日本近代绘画全集 18 下村观山 川合玉堂
  • 日本近代绘画全集 18 下村观山 川合玉堂
  • 日本近代绘画全集 18 下村观山 川合玉堂
  • 日本近代绘画全集 18 下村观山 川合玉堂
  • 日本近代绘画全集 18 下村观山 川合玉堂
  • 日本近代绘画全集 18 下村观山 川合玉堂
  • 日本近代绘画全集 18 下村观山 川合玉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本近代绘画全集 18 下村观山 川合玉堂

国内现货 日文原版 16开精装版

130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下村观山,川合玉堂

出版社講談社

出版时间1963

装帧精装

尺寸29.5 × 23 cm

纸张铜版纸

页数72页

上书时间2024-10-03

求龙堂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一个画家有一件佳作尚且不易,而能持续不断地出精品、接二连三地掀风潮的画家就更是凤毛麟角。能达此地步的人需要有过人才华,需要有生命的持续,更需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和不断正确的选择。

在日本画近代化革新过程的初始阶段那股激荡人心洪流的得以形成,冈仓天心门生中被称为“三羽鸟”的横山大观、菱田春草、下村观山在其中的作用是绝大的。若仔细思量,横山大观(参见此前“日本水墨画系列”中《大观的艺术艺术的大观》)无疑是上述条件全部具备,所以最后成为一代宗师。而菱田春草(参见本系列前载之《早陨双星》)因为英年早逝,只能留下想象空间。但是今天要谈的下村观山,则向我们展示了有一种遗憾叫作“求变”。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皆变,无物常驻,只有变是不变的。这个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何变?”“何时变?”则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适当的时机做出适当的方向选择,这种“变”自然会是符合初衷,反之,就成多此一举之为了。然而又能有多少人能适时地做到呢?尤其是那些踌躇满志的“剧中人”,他们自信满满,认为前途无限;他们干劲冲天,自诩攻无不克;他们更思维活跃,觉得无所不能。于是,这样的人就精力旺盛地纵横捭阖,四面出击,最后手中的一副好牌被打得乱七八糟。

下村观山 元禄美人图 1899年

下村观山(1873—1930)就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极好例证。

观山家中世代为为德川家族服务的能乐师,兄长是制作能面的匠人,观山九岁就开始跟随当时最为有名的狩野芳崖、桥本雅邦学习传统绘画,并很快崭露头角,得到在东京大学任教的美国教师费诺罗萨(此人为日本近代美术发展的重要推手)的关注,随后又得到冈仓天心(此人为日本近代绘画的领袖)的青睐,一度与横山大观、菱田春草共同成为日本美术院的核心人物,被称为“早熟天才”。他不仅对狩野派、大和绘、琳派等古典绘画有深入研究,同时对水彩画和西方美术理论也有独到体验,甚至为此还曾特意去英国留学,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少见的现象。所以他不仅被认为是贯彻天心艺术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并留下大量杰作,成为当时青年画家的偶像。

当时的报刊文献对这群画坛精英的报道时,多是按照“下村观山、横山大观、菱田春草”的顺序排列,而出生于1868年的横山大观,在十分讲究年龄排序的日本,理应在观山之前。这足以证明观山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远在大观之上,春草则更不能相比。笔者也曾见文献中这样记载当时绘画市场价位,“竹内栖凤二百五十日元,观山、大观一百八十日元,(寺崎)广业一百五十日元,(川合)玉堂、春草一百二十日元”。不仅如此,观山在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任教职的时间也早于大观,由此可见观山的地位。

应该说观山在起步阶段确实是高人一筹的,当时观山、大观、春草为践行老师冈仓天心提出的“表现空气感”要求,在如何舍弃过去的既成画法,尤其是取消了线条的存在感,使出浑身解数,并取得了足够的反响之时,特别是大观和春草欧美巡展后获得“东方惠斯勒”的美誉而信心大增,决意在此路上继续前行的时候,观山却以他超常的功底和睿智,从开始就为自己开拓了朦胧体和古典风并行的画路。《元禄美人图》《日出图》就是同期作品。

1899年创作的《元禄美人图》本是一曲屏风的对画,这其中可以见出他对传统绘画的精准把握。无论是从整体造型、还是局部色彩以及构图上的点线面配置,其完成度之高,全然看不出是出自26岁青年画家之手。再看1900年绘制的《日出图》,则又是带有鲜明朦胧体痕迹的作品。在岩石夹缝中冉冉升起的朝阳映衬下,画面显得格外清净安静,荡漾画面上的空气感,仿佛让人呼吸到清晨微风中飘浮的海洋气息。观山在形体塑造上利用流畅有力的笔触显示出很强跃动感的同时,还借助降低色度对比、减小色相差异的办法,形成柔和而静谧的画面效果。而这种巧妙的用笔和柔和的色彩配置成为他的一个特色,在其后的作品《纳凉》(1902)中得到再次印证。

本来事情发展至此,应该说观山面前是绝对的一派光明,他一手伸向古典一手把住当代,并且都获得了高度认可,应该说是左右逢源。但是,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观山的脚步慢了下来。

首先,他开始沉浸新古典主义的探寻中,这本来是正确的可选项,但是他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推陈出新”的“度”,而是过于徘徊在传统大和绘与琳派的固有表现样式的品味中,《岩上鹈》(1903)就是预示他改变航向的一件代表作品。虽然就画而言,也不失为一幅好作品,但是若将其放在那个竞相创新的年代,多少就显得有些陈旧了。即便人们好说“旧瓶装新酒”,重点也在于要有新意。追求创新是人的本能欲求,虽然许多创新缺乏耐久性,但其魅力绝对超越停滞或复古的。

观山就这样因为选择的方向问题,慢慢退入到不断创新的大观的阴影之下。相较于大观寻求具有浓厚个人色彩的独创性,并祈求将其不断升华上所做出的努力,观山则在不断地四方伸出灵敏的触角。他确实聪明,一学就到位,可是很多情况下,过度的聪明反而不是好事。他在1907年创作的《木间之秋》参加了第一届文化部美术作品展,虽然这件作品较好地将传统大和绘和琳派的写实与装饰风格融进鲜明的时代气息,但显然在视觉冲击力上不是那么强烈。也正是在他的这件作品的启发下,才有了两年之后春草的《落叶》(参见前载之《早陨双星》)这件惊世杰作的诞生。或许观山已是江郎才尽,在大观、春草两位密友佳绩不断的挤兑下,他本应奋起甚至超越,但是从1914年创作的《白狐》可见作者依然徘徊在七年前的境地。

应该是观山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于是他又开始回归古典纯墨色语言表现的探究,《夕月》(1922)就是此类风格。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在周围讲求色彩变化的风潮中,敢于逆势而动的勇气和眼光。如果照此下去,他很可能会拓展出一片新境地。但是,当我们再看《垂》(1929)时,不觉一声慨叹。这件大作,非但重归旧途,且较之十多年前的造型力更显羸弱。
唉!只能替这位曾经的天才惋惜,他已经没有时间再探索了。

----------------

川合玉堂(Kawai Gyokudō,1873年〈明治6年〉11月24日-1957年〈昭和32年〉6月30日)是活跃于明治、大正、昭和时期的日本画家。本名为川合芳三郎(Kawai Yoshisaburō)。他最初使用的画号是“玉舟”(Gyokushū)[1],不久改为“玉堂”,晚年时使用与自己最后居所同名的“偶庵”(Guan)作为别号[1]。他的长子真一是一位化学家,也是东京教育大学的名誉教授。

### 生平与人物

川合玉堂于1873年(明治6年)11月24日出生在爱知县叶栗郡外割田村(现一宫市木曾川町外割田[* 1]),是一个经营笔墨纸商的家庭的长子[1]。1881年(明治14年),全家搬迁至岐阜市[1]。据说他从12岁左右开始对绘画产生兴趣。1886年(明治19年),京都画家青木泉桥来到岐阜定居[1],青木的夫人翠蘋也是一位擅长美人画的画家[1],年幼的芳三郎与这对夫妻相识,受到了很大的鼓舞[1]。1887年(明治20年)9月,14岁的他带着青木泉桥的介绍信前往京都[1],拜入四条派画家望月玉泉门下,并得到了“玉舟”的号[1]。1890年(明治23年)11月,他进入了圆山派画家幸野楳嶺的画塾“大成义会”[1]。同年,他将《春溪群猿图》和《秋溪群鹿图》系列作品提交给第3回内国勧业博览会并获选[1],此后他改号为“玉堂”[1]。

### 玉堂与妻子・富

1949年(昭和24年)拍摄
1896年(明治29年),23岁的川合玉堂移居东京,拜师于桥本雅邦。在1898年(明治31年)由冈仓天心、雅邦、横山大观等创立的日本美术院中,玉堂从创立之初便参与其中。大约在1900年(明治33年),他开始主持私塾“长流画塾”。1907年(明治40年),他被任命为第1回文展(即第1回文部省美术展览会,参见日展#举办历史)的评审员,并于1915年(大正4年)起担任东京美术学校日本画科教授。1917年(大正6年)6月11日,他被任命为帝室技艺员[2],成为日本画坛的核心人物之一。1931年(昭和6年),他获得了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军团勋章”。1933年(昭和8年),德国政府授予他“红十字一等名誉勋章”。1940年(昭和15年),他被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勋章”。

1936年(昭和11年),当时的平生文部大臣提出了改革帝国美术院的方案,玉堂与横山大观等人因反对该改革而辞去了美术院会员职务[3]。1937年(昭和12年),帝国美术院改组为帝国艺术院后,玉堂成为了艺术院的成员。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晚年生活

1944年(昭和19年),川合玉堂因战争避难至他经常前往写生的东京都西多摩郡三田村御岳(现青梅市御岳[* 2])。他将自己的住所命名为“偶庵”,画室命名为“随轩”。战后,他依旧喜爱该地的自然风光,遂决定定居在那里,直到1957年(昭和32年)6月30日,他因心脏哮喘去世,享年83岁[1]。去世时被追授正三位和勋一等旭日大绶章[1]。

1955年(昭和30年)正月,他作为宫中歌会始的召人,按照御题“泉”作出如下和歌:

“厳窪の泉ひとつをまだきより汲みきそひつつなごむひとむら”

他在1917年(大正6年)建造的别墅“二松庵”位于神奈川县横滨市金泽区富冈东5丁目,曾作为横滨市指定有形文化财产,每月公开一次[4]。但遗憾的是,2013年(平成25年)10月16日,该别墅在一场火灾中被完全烧毁[5]。二松庵的庭园在2016年(平成28年)11月4日被指定为横滨市的名胜[6]。

### 艺术风格与弟子

川合玉堂擅长用美丽的墨线与色彩描绘日本四季的山河及生活其中的人物和动物。他门下的弟子众多,其中包括长野草风、池田辉方、池田蕉园、松本姿水、山内多门、高桥玉渊、今中素友、田中针水、石渡风古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