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的名城 2 姬路城
  • 日本的名城 2 姬路城
  • 日本的名城 2 姬路城
  • 日本的名城 2 姬路城
  • 日本的名城 2 姬路城
  • 日本的名城 2 姬路城
  • 日本的名城 2 姬路城
  • 日本的名城 2 姬路城
  • 日本的名城 2 姬路城
  • 日本的名城 2 姬路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本的名城 2 姬路城

国内唯一现货 名城をゆく

40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小学館

出版社小学館

出版时间1980

印刷时间1998

装帧平装

尺寸30 × 23 cm

纸张铜版纸

页数42页

上书时间2024-05-22

求龙堂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姬路城(Himeji-jo)是一座位于日本兵库县姬路市姬山(海拔45.6米)的古城堡,是该市主体象征,由于其纯白色的外墙和蜿蜒屋檐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白鹭,因而也被称为白鹭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姬路城和松山城、和歌山城合称日本三大连立式平山城,由于其保存度高,被称为“日本第一名城”。有很多时代剧和电影也在这里进行拍摄,或以姬路城作为已不复存在的江户城的象征。

姬路城是一座位于日本兵库县姬路市的城堡,为该市主体象征。由于其白色的外墙,也被称为白鹭城。

它是作为日本最具象征意义,保留度最为完整的城堡,姬路城既是日本政府指定的国宝及国家特別史迹,也是日本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姬路城是日本100名城之一,与熊本城、松本城合称为日本三大名城;由于其保存度较完好(城内的天守为日本的12座现存天守之一),也被称为“日本第一名城“有江户城的象征”之说。[1]

折叠编辑本段现状
整个扩建工程使用了木材387吨,75000块瓷砖和大量重达1吨的巨大岩石,改造后的姬路城占地面积扩展为约230万平方米;池田辉政的扩建前后花了近九年时间,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折叠编辑本段建筑结构
姬路城的结构严密,固若金汤,它的三重螺旋型战略防御工事包括外部、中部和内部壕沟。防御工事修筑得精巧,从3条同心圆护城河开始,城壕环绕高大曲折的石城郭,城郭之间设置几座大门和瞭望塔。城墙和瞭望塔上有射箭、打枪的小孔;城堡中内庭的道路,千回百转,好似迷魂阵,从顶楼上却可以看得清楚。屋顶上装饰着动物状、巨大而华丽的鯱鉾,突出在屋檐上,这是防火的辟邪物。最大的城堡主楼海拔92米。三座较小的城堡主楼被独特的系列防御墙精巧地联为一体。起伏蜒绵的山墙与白色的灰泥墙达到一种优美的平衡,给予人们宁静、雅致的感觉。

主体建筑群:由中心部分的大天守阁(46.4公尺)、小天守阁共83座建筑群的数层屋顶连接而成之城郭。

1、基础结构(Nedori gumen):对于当时西方城堡尚未出现此种建造方式,来自荷兰East Indies公司的Kämpfer博士在十七世纪中拜访日本时,曾对此种精致石墙建造方式大感讶异。砖石工程的基础在于如何建筑负担庞大压力的地基部分(Neishi),这称之为“Nedori gumen”,因此石作主工程师将致力于高阶武士指派的工作。目标在于防止严重的地面沉陷以及保护由地震带来的损伤,当这个基础工作已结束时,圬工业已完成。圬工有三种施作工法:过程中K工法累积石块到倾斜三十度,U工法倾斜三十六度以及N工法倾斜四十五度,其危险之处在于尚未完成前可能产生的崩塌,直到倾斜约四十度时。为何姬路城墙使用这种大曲线型建造?最初的设计发明出此种城墙,目的在于分散主城塔(天守阁)负担于城墙上超过5700吨的垂直向重量,同时符合强大地震时所需。再者,这种曲状结构可避免雨水停留在边缘角落,并且一并集中在集水管。此外,这种施工对策亦有三种功能:在砖石未上灰浆或其他灰泥前可避开碰触,并防止水残留在凹陷处,墙体中央部分的图样&ldquo,类似小孩子的胡乱堆砌。无疑地,如何面对敌军的侵犯仍是建造时使用法则的最大诱因。曲型墙结构创造最大曲度,也为它创造更多的美感经验。

2、柱梁结构:由三面石墙围起来的地基建筑加上其上面的六层,总共七层,正中有东西两根从地基建起而直达第六层的大柱(直径为0.95公尺、高为25公尺)。整体构造是采用堆积重叠的轴结构,用通柱分别自地基至第二层,从三层至四层,由五层至六层构成三个共同体,然后用横梁来巩固通柱,以形成各层的地板结构;而横梁和通柱上的大梁则插入中央的大柱,如此可使三个共同体得以结合成一体。

3、回廊:每隔一个开间(约2公尺)就有一个中柱,如加上中间支柱,那就每隔半间(约1公尺)就有一根柱子;此外,各个角隅架设和支柱同样尺寸的对角斜柱以增加耐震性,可说是极坚固的构造。[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