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标准化目标的集成创新:理论、证据与对策
  • 专利标准化目标的集成创新:理论、证据与对策
  • 专利标准化目标的集成创新:理论、证据与对策
  • 专利标准化目标的集成创新:理论、证据与对策
  • 专利标准化目标的集成创新:理论、证据与对策
  • 专利标准化目标的集成创新:理论、证据与对策
  • 专利标准化目标的集成创新:理论、证据与对策
  • 专利标准化目标的集成创新:理论、证据与对策
  • 专利标准化目标的集成创新:理论、证据与对策
  • 专利标准化目标的集成创新:理论、证据与对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专利标准化目标的集成创新:理论、证据与对策

140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继宏 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22

远途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继宏 著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6
  • 版次 1
  • ISBN 9787560971421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9页
  • 字数 266千字
【内容简介】
  张继宏编著的《专利标准化目标的集成创新:理论、证据与对策》在综合述评国内外相关研究并构建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将专利标准化机制研究纳入集成创新理论的分析框架,从企业专利标准化问题切人,采用实证研究及多案例研究等方法,对微观及宏观维度以集成创新方式推动专利标准化进程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得出的结论在具有理论意义的同时,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体系与方法

一、研究的逻辑结构体系

二、研究问题的特点及方法论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

第一节 集成创新研究回顾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二节 专利标准化研究回顾

一、专利申请的战略动机

二、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专利标准化研究

第三节 现有研究综合评述

第三章 集成创新的概念及特点

第一节 集成创新概念形成及发展

第二节 集成创新的特点

一、系统性

二、创造性

三、多维性

四、动态性

五、演化性

第三节 多维集成创新的含义

第四节 集成创新与国家创新系统

一、国家创新系统概述

二、集成创新构建国家创新系统

第四章 专利与标准化

第一节 专利概述

一、专利权和专利技术

二、专利权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标准及标准化

一、标准及标准化的定义

二、技术标准的作用

三、专利标准化

第三节 标准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 发达国家专利标准化战略

第一节 美国的专利标准化战略

第二节 欧盟的专利标准化战略

第三节 日本的专利标准化战略

第四节 标准化战略的显著共性

第六章 我国标准化与专利的关系:基于ICS分类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相关研究回顾

第二节 理论假设

第三节 数据及模型

一、数据说明

二、检验模型

第四节 检验结果及分析

一、Wald检验结果

二、Granger检验结果

三、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结论评述

第七章 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专利标准化机制的多案例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框架

一、内部集成创新与外部集成创新

二、标准化与创新过程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

二、研究的主要步骤

三、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四、分析技术

第四节 单案例描述和分析

一、光通信技术领域

二、红光高清视盘技术领域

三、数控系统技术领域

四、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领域

五、激光技术领域

六、LED照明技术领域

第五节 跨案例分析

一、专利标准化的模式

二、促进专利标准化的机制

三、制约专利标准化的因素

第六节 结论评述及对策

第八章 专利标准化与国家集成创新:以ID—SCDMA技术演进及商业化为例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专利标准化与国家集成创新

第三节 TD—SCDMA标准化过程中的国家集成创新

第四节 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3G技术标准的类型特征

二、模型的基本假设

三、没有政府扶持下的博弈模型分析

四、有政府扶持下的博弈模型分析

五、政府扶持与否的博弈结果对比分析

第五节 结论及启示

第九章 国家集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专利标准化视角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框架

一、相关研究回顾

二、国家集成创新能力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系统性和集中性

二、客观性和可控性

三、代表性和可比性

四、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五、引导性与符合长期利益性

第四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一、指标体系框架

二、评价指标体系

三、指标说明

第五节 结论评述

第十章 总结及研究展望

第一节 总结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不足

第二节 研究展望

附录 标准的国际分类(ICS)和国际专利分类(IPC)之间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